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江苏卷 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9820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2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江苏卷 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江苏卷 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江苏卷 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江苏卷 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江苏卷 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江苏卷 解析.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江苏卷 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江苏卷 解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江苏卷 解析.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不直接参与生化反应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C.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

D.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答案】D

【分析】

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为结合水;绝大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流动,为自由水,参与细胞中各种代谢活动。

细胞中的无机盐含量比较少,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很多无机盐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参与细胞中各种生命活动,当某些无机盐含量过多或过少时,生物体可能出现相应病症。

【详解】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有些水还直接作为反应物参与生物化学反应,如有氧呼吸,A错误;

B、结合水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主要存在形式是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成为生物体的构成成分,而液泡中的水属于自由水,B错误;

C、D、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能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也能参与有机物的合成,如Mg2+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C错误、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链是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基础

B.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

C.细胞利用种类较少的小分子脱水合成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

D.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需要酶来催化

【答案】B

【分析】

在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详解】A、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A正确;

B、糖类中的单糖、二糖和脂质不属于生物大分子,B错误;

C、细胞中利用种类较少的小分子(单体)脱水缩合成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多聚体),如许多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后通过肽键相连形成蛋白质,C正确;

D、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一般需要酶催化,D正确。

故选B。

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细胞代谢需要,线粒体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

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核酸的种类相同

C.人体未分化的细胞中内质网非常发达,而胰腺外分泌细胞中则较少

D.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

【答案】A

【分析】

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细胞内含有多种细胞器,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不同,在功能上也各有分工。

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然后分析选项中的关键点逐一判断。

【详解】A、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根据细胞代谢的需要,线粒体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A正确;

B、细胞质基质中含有RNA,不含DNA,而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含有DNA和RNA,所含核酸种类不同,B错误;

C、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合成、加工的场所和运输通道,在未分化的细胞中数量较少,而胰腺外分泌细胞由于能合成并分泌含消化酶的胰液,细胞中的内质网数量较多,C错误;

D、分泌蛋白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D错误。

故选A。

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不能再分裂增殖

B.癌变细胞内发生变异的基因都不再表达

C.正常组织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一般会走向衰老

D.凋亡细胞内有活跃的基因表达,主动引导走向坏死

【答案】C

【分析】

细胞分化是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中与癌有关的基因包括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

细胞衰老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其过程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详解】A、高度分化的细胞能执行特定的功能,但也可能继续分裂增殖,如性原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A错误;

B、癌变细胞是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形成,发生突变的基因仍能表达,B错误;

C、正常组织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细胞分裂达到一定次数后一般都会走向衰老,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不同,它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D错误。

故选C。

5.图①~⑤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同

B.Na+主要以方式③运出小肠上皮细胞

C.多肽以方式⑤进入细胞,以方式②离开细胞

D.口服维生素D通过方式⑤被吸收

【答案】A

【分析】

由图示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①为主动运输;Na+逆浓度梯度运出小肠上皮细胞和K+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均需要载体和能量,则方式②为主动运输;方式③葡萄糖运出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协助,为协助扩散;水进入细胞的方式④为自由扩散;多肽等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⑤为胞吞。

【详解】A、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运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A正确;

B、由图示可知,Na+主要以②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小肠上皮细胞,B错误;

C、多肽以⑤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以胞吐方式离开细胞,C错误;

D、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进入细胞的方式为④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A。

6.采用新鲜菠菜叶片开展“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

B.研磨时加入CaO可以防止叶绿素被氧化破坏

C.研磨时添加石英砂有助于色素提取

D.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样液扩散

【答案】B

【分析】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

无水乙醇能溶解绿叶中的各种光合色素;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也有差异。

【详解】A、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因而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A正确;

B、研磨时需要加入碳酸钙(CaCO3),可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B错误;

C、研磨时加入少许石英砂(SiO2)有助于充分研磨,利于破碎细胞使色素释放,C正确;

D、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滤液扩散,要求细、直、齐,才有利于色素均匀地分离,D正确。

故选B。

7.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桔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

B.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C.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

D.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

【答案】D

【分析】

已知该鱼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后代出现的表现型比例为桔红带黑斑∶橄榄绿带黄斑=2∶1,说明桔红带黑斑为显性性状,且后代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情况。

【详解】A、由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均为杂合子,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桔红带黑斑为显性性状,则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为显性基因,杂合桔红带黑斑鱼(Aa)相互交配,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可推得基因型为AA的个体死亡,即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B正确;

C、由于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自然繁育条件下,该显性基因的频率会逐渐下降,则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C正确;

D、桔红带黑斑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则无论回交多少次,所得桔红带黑斑品系均

杂合子,D错误。

故选D。

8.下列叙述中与染色体变异无关的是()

A.通过孕妇产前筛查,可降低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

B.通过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

C.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可获得白菜-甘蓝

D.通过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出了小黑麦

【答案】B

【分析】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指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方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或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分为非整倍性变异和整倍性变异。

【详解】A、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中的非整倍性变异,A错误;

B、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原理为基因重组,子代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均未改变,与染色体变异无关,B正确;

C、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错误;

D、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后,需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才能培育出稳定遗传的小黑麦,利用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原理,D错误;

故选B。

9.某膜蛋白基因在其编码区的5′端含有重复序列CTCTTCTCTTCTCT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TCTT重复次数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

B.CTCTT重复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

C.若CTCTT重复6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

D.CTCTT重复次数越多,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答案】C

【分析】

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mRNA从核孔中游离出,到达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翻译)。

基因突变: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详解】A、重复序列位于膜蛋白基因编码区,CTCTT重复次数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数目的改变,会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

B、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嘌呤碱基的比例=50%,CTCTT重复次数的改变不会影响该比例,B错误;

C、CTCTT重复6次,即增加30个碱基对,由于基因中碱基对数目与所编码氨基酸数目的比例关系为3∶1,则正好增加了10个氨基酸,重复序列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C正确;

D、重复序列过多可能影响该基因的表达,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变大,D错误;

故选C。

10.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

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

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

【答案】B

【分析】

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与培养条件密切相关,在营养条件不受限制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J”型,随着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减少、代谢产物的增加,种群数量增长受到环境的限制,种群增长曲线由“J”型逐渐转变为“S”型。

【详解】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后,需要对酵母菌进行初次计数,以获得酵母菌种群密度初始值,A正确;

B、每次计数前,都需要轻缓地将培养液摇匀,使其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再取适量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B错误;

C、需要定时取样和计数,用于绘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曲线,C正确;

D、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受营养条件、代谢废物、空间等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11.为提高银杏枝条扦插成活率,采用800mg/L吲哚丁酸(IBA)浸泡枝条1小时,然后将其插入苗床。

下图为诱导生根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枝条下切面的愈伤组织是细胞脱分化形成的

B.愈伤组织的形成有利于分化出更多的不定根

C.不定根的分化是枝条内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

D.新生的不定根中生长素浓度可能高于800mg/L

【答案】D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

扦插枝条用800mg/L

吲哚乙酸浸泡1小时后,插入苗床40天愈伤组织形成,50天时根原基发生,到80天时不定根形成。

【详解】A、愈伤组织的形成是枝条下切面细胞脱分化的结果,A正确;

B、愈伤组织的形成有利于根原基发生,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定根,B正确;

C、枝条内存在多种植物激素,不定根的分化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C正确;

D、根对生长素敏感,低浓度促进根的生长,高浓度抑制其生长,故新生的不定根中生长素浓度应低于800mg/L,D错误。

故选D。

12.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

B.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

C.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

D.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答案】C

【分析】

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其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A、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A正确;

B、降血糖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升血糖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B正确;

C、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进入细胞内,C错误;

D、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都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D正确。

故选C。

13.下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

C.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答案】A

14.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下列叙述错误

是()

A.天冬氨酸分子由C、H、O、N、S五种元素组成

B.天冬氨酸分子一定含有氨基和羧基

C.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可贮存在突触囊泡内,并能批量释放至突触间隙

D.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增大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

【答案】A

【分析】

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

【详解】A、天冬氨酸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A错误;

B、氨基酸分子既含有氨基也含有羧基,B正确;

C、天冬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囊泡内,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可以批量释放到突触间隙,C正确;

D、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使Na+内流,产生兴奋,D正确。

故选A。

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答案】C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A、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五点取样法只能估算生物种类数,B错误;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和沉水水草体现了池塘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错误。

故选C。

16.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酵母细胞固定化技术”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出现乙组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为()

A.CaCl2溶液浓度过高B.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

C.注射器滴加速度过慢D.滴加时注射器出口浸入到CaCl2溶液中

【答案】B

【分析】

一、海藻酸钠溶液固定酵母细胞的步骤:

1、酵母细胞的活化

2、配制0.05mol/L的CaCl2溶液

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该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

4、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

5、固定化酵母细胞

二、固定化细胞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酵母细胞的活化;

(2)配置氯化钙溶液:

要用蒸馏水配置;

(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

(4)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

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

(5)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注射器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

(6)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

【详解】A、CaCl2溶液浓度过大,会导致凝胶珠硬度大,易开裂;A错误;

B、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凝胶珠呈蝌蚪状,B正确;

C、注射器滴加速度过快会导致凝胶珠呈蝌蚪状,C错误;

D、注射器离液面过近会导致凝胶珠呈蝌蚪状,而非注射器口侵入到CaCl2溶液中,D错误

故选B。

17.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

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新鲜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在加热条件下由无色变成砖红色

B.在厌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蓝色变成灰绿色

C.在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到,混匀后在沸水浴条件下逐渐变成蓝色

D.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逐渐变成紫色

【答案】C

【分析】

高中生物学中的颜色反应:

1、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2、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

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4、碘液检测淀粉:

淀粉+碘液→蓝色

5、DNA的染色与鉴定:

DNA+甲基绿→绿色DNA+二苯胺→蓝色

6、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RNA+吡罗红→红色

7、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

8、线粒体的染色: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9、酒精的检测: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10、CO2的检测:

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11、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染色: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染成深色。

【详解】A、斐林试剂为蓝色而非无色,A错误

B、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由橙色变成灰绿色,B错误;

C、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在沸水浴条件下变为蓝色,C正确;

D、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能检测氨基酸,D错误。

故选C。

18.某同学在线提交了在家用带盖玻璃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报告,他的做法错误的是()

A.选择新鲜的葡萄略泇冲洗,除去枝梗后榨汁

B.将玻璃瓶用酒精消毒后,装满葡萄汁

C.酒精发酵期间,根据发酵进程适时拧松瓶盖放气

D.酒精发酵后去除瓶盖,盖一层纱布,再进行醋酸发酵

【答案】B

【分析】

果酒与果醋制作原理与发酵条件的比较:

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

菌种

酵母菌

醋酸菌

菌种来源

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变酸酒表面的菌膜

发酵过程

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

6CO2+6H2O;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C6H12O6―→2C2H5OH+2CO2

氧气、糖源充足时:

C6H12O6+2O2―→

2CH3COOH+2CO2+2H2O;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

C2H5OH+O2―→

CH3COOH+H2O

温度

一般酒精发酵18~25 ℃,繁殖最适为20 ℃左右

最适为30~35 ℃

气体

前期:

需氧,后期:

无氧

需要充足的氧气

时间

10~12天

7~8天

【详解】A、选择新鲜的葡萄洗1到2次,除去枝梗后榨汁,A正确;

B、葡萄汁不能装满,需装至玻璃瓶的2/3空间,B错误;

C、酒精发酵期间会产生二氧化碳,故需适时拧松瓶盖,防止发酵瓶爆裂,C正确;

D、醋酸菌是好氧菌,故醋酸发酵时应去除瓶盖,加一层纱布,D正确。

故选B。

19.为纯化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划线接种纤维素降解细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倒平板后需间歇晃动,以保证表面平整

B.图中Ⅰ、Ⅱ区的细菌数量均太多,应从Ⅲ区挑取单菌落

C.该实验结果因单菌落太多,不能达到菌种纯化的目的

D.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降解后,可被刚果红染成红色

【答案】B

【分析】

分析平板结果可知,采用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且划线顺序是Ⅰ区、Ⅱ区、Ⅲ区,可以看到Ⅲ区中出现了单菌落。

【详解】A、倒平板后无需晃动,A错误;

B、Ⅰ区、Ⅱ区没有出现单菌落,说明细菌数量太多,故应从Ⅲ区挑取单菌落,B正确;

C、出现单菌落即达到了菌种纯化的目的,C错误;

D、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

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D错误。

故选B。

20.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在生物科学史中,下列科学研究未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A.卡尔文(M.Calvin)等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

B.赫尔希(A.D.Hershey)等利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梅塞尔森(M.Meselson)等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

D.温特(F.W.Went)证明胚芽鞘产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

【答案】D

【分析】

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详解】A、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途径,A错误;

B、利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用了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

C、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错误;

D、温特证明胚芽鞘产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的实验中未采用同位素标记法,D正确。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

2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遗传病,纯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1/100000。

图是某FH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H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FH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FH患者

C.杂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为1/500

D.Ⅲ6的患病基因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

【答案】ABC

【分析】

分析系谱图可知:

Ⅱ7和Ⅱ8均患病,其后代中出现了正常女儿,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Ⅱ8患病,但其女儿正常,可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

B、显性遗传病的患者,其双亲中至少有一个为患者,B正确;

C、已知纯合子患者出现概率为1/1000000,可知显性基因频率为1/1000,则隐性基因频率为999/1000,推知杂合子的概率为2×1/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