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因素的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9721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经济学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因素的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计量经济学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因素的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计量经济学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因素的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计量经济学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因素的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计量经济学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因素的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量经济学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因素的分析.docx

《计量经济学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因素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经济学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因素的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量经济学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因素的分析.docx

计量经济学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因素的分析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因素的分析

摘要

21世纪,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能否在新世纪实现稳步较快的发展,取决于高素质、多元化人力资本的投入的多寡。

因此,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增加高素质人力资源是当务之急。

然而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本文建立在前人经验基础上,收集了相关数据并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对我国1994-2013年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进行多因素的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政策意见。

关键词: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相关因素;模型;计量经济学;参数估计;检验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急需高素质多元化的人才,因此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是当务之急。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总数逐年上升。

教育是一项需要巨大资金投入的事业。

教育经费成为教育事业赖以发展的必要的物质保障,而且一直是影响我国教育规模扩大和教育质量提升的最直接因素。

因此,研究教育经费的影响因素,不仅对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的合理安排,而且对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重大意义。

1.2国内研究综述

近年来,很多学者都从定性和定量分析两方面对影响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其中大部分相关文献集中于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进行探讨。

刘卫东试图从国家和个人的支付能力上来探讨国家和个人在普通高等教育投入上的比例,认为只有建立起成熟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摊机制,才能从来源方面解决高等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

唐佳认为,人口和经济因素是影响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两个关键方面,除了经济外,人口的数量、质量和劳动力类型都对高等教育经费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

郑磊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政府竞争对中国省级政府教育支出比重的影响进行了验证,得出了以经济绩效为考核标准的官员晋升机制和财政分权制度的结合、转移支付比重过高都会对地方政府的教育支出比重产生显著的负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自给度则对教育支出比重具有正效应。

王蓉使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04年的面板数据,计算了经济发展水平、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人口因素、财政分权制度等对公共支出比例的影响。

宗晓华使用1998-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证明地区经济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规模、毕业生流出比重、地方高校财政责任向中央财政和地区居民的可转嫁程度等因素对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有显著的影响。

1.3国外研究综述

高等教育因其具有公益性,世界各国普遍将其视为政府公共投入的重要领域之一。

然而,现实中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公共投入又是千差万别的。

齐德曼根据经费来源把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筹资结构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政府主导型、成本补偿型和收入多样化型。

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类型反映了各国的办学理念,而对办学理念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当属美国学者布鲁斯·约翰斯通提出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他认为各国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趋势主要有四点:

用非政府投入弥补公共投入、公立高等教育的财政改革、重构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技术影响下的变动等。

2实证分析

2.1变量选取

中国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集资的教育经费、学费、杂费和其他教育经费。

我们建模时是根据以下四点来选择变量。

首先,《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确定“重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为教育事业建设的一大战略重点。

可见,国家对教育经费中高等教育的投入十分重视。

总体教育经费用于高等教育的部分也在逐步上升。

其次,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相应的总的学费及杂费呈上升趋势。

其次,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和知名企业都越来越重视中国的高等教育,纷纷捐助各大高等学校进行科研创新、改善教学设备、设立奖学金等。

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经费对中国的总体教育经费投入有很大影响。

另外,现在对教育经费的理论研究大都是从高等教育对教育经费的影响入手。

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选择大学生人数、高等学校数及高等学校教职员工数为解释变量。

最后,在2004年1月6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及全国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的报告中又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做了部署。

中国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目标是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的水平。

在我国,国家公共支出一直是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而财政支出的变动与经济增长息息相关,因此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研究教育经费投入必不可少的变量。

 

Y—教育经费投入量(万元)

X1—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X2—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万人)

X3—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数(所)

X4—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万人)

 

2.2数据取得

1994-2013年教育经费相关因素统计表

年份

教育经费投入量(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数(所)

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万人)

1994年

731.50

26,923.48

204.3662

1,075

39.0771

1995年

867.05

35,333.92

218.4376

1,053

38.7585

1996年

1,059.94

48,197.86

253.6

1,065

38.8

1997年

1,488.78

60,793.73

279.9

1,080

39.6

1998年

1,877.95

71,176.59

290.6

1,054

40.1

1999年

2,262.34

78,973.03

302.1

1,032

40.3

2000年

2,531.73

84,402.28

317.4

1,020

40.5

2001年

2,949.06

89,677.05

340.9

1,022

40.7

2002年

3,349.04

99,214.55

408.5874

1,071

42.6

2003年

3,849.08

109,655.17

556.09

1,041

46.28

2004年

4,637.66

120,332.69

719.07

1,225

53.19

2005年

5,480.03

135,822.76

903.36

1,396

61.84

2006年

6,208.27

159,878.34

1,108.60

1,552

72.5

2007年

7,242.60

184,937.37

1,333.50

1,731

85.8

2008年

8,418.84

216,314.43

1,561.78

1,792

96.5839

2009年

9,815.31

265,810.31

1,738.84

1,867

107.6

2010年

12,148.07

314,045.43

1,884.90

1,908

116.83

2011年

14,500.74

340,902.81

2,021.02

2,263

123.7451

2012年

16,502.71

401,512.80

2,144.66

2,305

129.5248

2013年

19,561.85

473,104.05

2,231.79

2,358

134.3127

表1以上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

2.3模型的建立与构造

在EVIEWS软件中输入数据,观察Y与三个解释变量X1、X2、X3、X4之间的散点图,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图1y与x1的散点图图2Y与X2的散点图

 图3Y与X3的散点图图4Y与X4的散点图

发现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故此选择建立线性模型。

建立模型:

利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得到如下结果:

Y=-2336.794+0.042863*X1-1.029927*X2+3.815936*x3-71.76873*X4

2.4模型检验

2.4.1模型的经济意义检验

从经济意义上来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应该和我国各年GDP数值、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量、普通高等学校数量、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数呈正相关的关系。

根据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到,

=0.042863,

=1.029927,

=3.815936均大于0。

=-71.76873小于0。

其中

表示我国GDP每增加一个单位,将会相应增加0.042863个单位的教育经费投入。

也表示相应的边际效应。

在经济意义上不成立,这可能是由于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引起的,因此在计量经济意义检验中将对其进行修正。

2.4.2统计检验

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998160,表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强。

F统计量等于2034.546,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F(4,20-4-1)的临界值3.06,表明模型整体的显著性较高。

除X1、X3的t检验值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20-4-1=15的临界值2.131,通过了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其他变量的t值明显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是不显著的,故还须对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并作出修正。

3计量检验

3.1多重共线性检验

3.1.1对各解释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

利用EVIEWS软件得到各变量间相关系数矩阵表:

从系数矩阵表中看出,X2与X4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3.1.2修正多重共线性

①利用EVIEWS分别对Y与各解释变量X1、X2、X3和X4做最小二乘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Y=-874.0949+0.043100*X1

Y=-574.6847+7.278420*X2

Y=-9834.536+11.14401*X3

Y=-60460527+1854499*X4

其中,最终,教育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的影响最大。

因此与经验相符合,因此选择X1与Y的模型作为初始的回归模型,顺次加入其他变量进行逐步回归。

加入X2:

Y=-877.7803+0.042086*X1+0.182787*X2

加入X3:

Y=-1743.252+0.039382*X1+1.027973*X3

加入X4:

Y=-912.8825+0.042681*X1+1.559986*X4

在加入X2、X3、X4回归后可决系数都有所提高,经对比,先保留X3,再进行三元回归

Y=-2756.652+0.040807*X1-1.054061*X2+2.251681*X3

Y=-2833.924+0.042738*X1-3.771392*X3-49.42492*X4

虽然,加入X2和X4后拟合效果看上去更好,但通过观察X2和X4的P值,发现X2和X4应剔除。

因此,修正后的模型为:

Y=-1743.252+0.039382*X1+1.027973*X3

由于剔除了变量X2和X4,故模型已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且各解释变量前得系数均符合经济意义,模型拟合度上升,各变量t检验值上升。

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数每增加一所,则最终教育经费投入消费支出总额会增加0.039382亿元,增加1.027973亿元。

3.2异方差检验

(1)异方差检验首先利用EVIEWS做出残差平方项

与X1、X3的散点图4、图5所示

图4

与X1的散点图图5

与X2的散点图

(2)再利用EVIEWS进行怀特检验,结果如下:

此时

6.266751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5的

分布临界值11.07因此不存在异方差。

3.3自相关检验

首先利用EVIEWS软件做出残差序列与时间以及滞后一期的残差散点图,如图6所示:

图6残差序列与滞后一期的残差散点图

其次进行D.W.检验

模型D.W.值等于1.047129,给定显著性水平

,查DW表,可知临界值上下限分别为1.20和1.41,

,因此存在正自相关。

下面进行自相关性的修正:

迭代法

由于AR

(1)的T绝对值小于1.8,所以该模型存在一阶自相关。

模型回归结果为

Y=-2524.408+0.036771*X1+1.865771*X3+0.765457AR

(1)

其中:

可得

由此,我们得到最终的教育投入模型为

Y=-3062.10062+00.036771*X1+1.865771*X3

3.4模型修正

经过对原模型进行的统计检验和计量检验,现模型修正如下:

Y=-3062.10062+00.036771*X1+1.865771*X3

这个模型比较好的解释了GDP、高校数量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关系。

4实证分析结论

由模型易知,国内生产总值GDP每提高一个单位,教育经费投入相应提高0.036771个单位,这一数据反应了尽管我国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和我国GDP的高速增长相比极不相称。

普通高等学校数量每提高一个单位,会导致教育经费投入相应提高1.1865771个单位即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赶不上普通高校的增长速度。

因而,在以后的政策制定中,我们需要对教育经费投入、GDP以及普通高校数量三者的关系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与权衡,以充足的教育经费投入为保障,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从而有力的推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5政策建议

5.1增加政府投入,衡量教育投入的宏观指标应该与微观指标并举

高等教育投入的充足与否不仅与总体经费投入相关,同时也与办学规模相关。

因此,在中长期规划中除了应该明确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外,还应该明确政府对公办高等学校的经费投入占人才培养成本的百分比。

对每所高校而言,生均拨款定额占生均成本的比例比宏观教育经费财政投入占GDP的比例更具有意义,而且更可靠、更可检验。

 

5.2放宽学校在经费使用安排上的统筹权

为了逐步提高学校面向社会独立自主办学的能力,应该逐步提高学校在经费使用安排上的统筹权。

重点应提高定额拨款占总投入的比例。

这种提高入情入理、惠及所有高校,为每所高校的生存发展提供必需的经费支撑,其意义远比争取一部分专项经费更为重要、紧迫和深远。

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大学建设的投入保障,可以通过进一步提高这些院校的定额标准的办法,这样既公开透明,促使权利和义务结合更紧密,又体现“放权松绑”的管理理念,总体上一定有利于提高学校经费的使用效率。

此外,还可暂缓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办法。

5.3化债资金的安排应该体现政策导向

对高校主要因扩招引发的建设及其贷款,国家应该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解决办法。

由于高校目前沉重的债务负担主要是由于高校扩招、办学条件不足、政府相应的投入缺失引起的,因此化债资金的分配和安排应该主要依据扩招的规模和情况而定,政府应该摒弃“敢贷款的学校多投入”、“多贷款有理,少贷款犯傻”的思维,鼓励学校承担起独立法人的责任,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5.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知识和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推动着我国生产力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因此我们需要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放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以实现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蓉.中国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支出行为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2]郑磊.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公共支出结构———政府教育支出比重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科学,2008.

[3]宗晓华.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及其影响因素[J].高等教育研究,2010.

[4]DavidJWeertsandJustinMRonca.UnderstandingDifferencesinStateSupportforHigherEducationAcrossState,Sectors,andInstitutions:

ALongitudianlStudy[J].

TheJournalofHigherEducation,Vol.83,No.2(March/April2012).

[5]马佳宏,祝荣.我国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的偏差与矫正[J].当代教育论坛,2014.

[6]张玉林.经济大省的教育贫困———关于江苏省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的实证分析[J].中国改革,2010.

[7]米红,郭书君.未来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状况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0.

[8]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9][美]布鲁斯·约翰斯通.高等教育财政:

问题与出路[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