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9655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心理学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公共心理学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公共心理学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公共心理学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公共心理学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心理学题库.docx

《公共心理学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心理学题库.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心理学题库.docx

公共心理学题库

公共《心理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把失恋的挫折感转化为奋发学习的动力,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

A、升华B、转移C、文饰D、压抑

2、人的发展是指人身心有规律地进行的生长和()的过程。

A、增强B、变化C、成熟D、死亡

3、人脑产生心理的基本方式是()。

A、暂时神经联系B、反射C、反射弧D、条件反射

4、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源泉,称之为(  )。

A、主导动机B、内在动机C、需要D、诱因

5、相对而言,更惧怕死亡的人群是(  )。

A、中年人B、老年人C、年轻人D、少年儿童

6、下列不属于精神性动机的是()。

A、追求高待遇的动机B、学习动机C、成就动机D、归属动机

7、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份是()。

A、求同思维B、发散思维C、聚合思维D、顿悟

8、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等。

A、华生B、罗杰斯C、霍尔D、杜威

9、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B、心境C、激情D、应激

10、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

A、信息传播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人际关系

11、影响自我认识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是( )。

A、年龄B、智力C、知识D、社会阅历

12、我们平时说某个自高自大,不谦虚,这说的是一个人的(  )。

A、性格B、气质C、能力D、品德

13、教师一边讲课一边板书,还要观察学生的听课反应,这是指注意的(    )。

A、稳定性  B、分配  C、转移   D、持久性

14、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影响,这是指(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说明了( )。

A、刻苦学习的重要性B、争强好胜的重要性

C、探索创新的重要性D、培养兴趣的重要性

1、健康起码包括身体健康和()。

A、道德健康B、心理健康C、思想健康D、社会交往

2、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外延就()。

A、增加了B、变多了C、变小了D、不变

3、既想治病又怕打针、吃药是以下哪种动机斗争()?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4、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事物产生比较固定和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一现象称为()。

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印象D、首因效应

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等。

A、华生B、罗杰斯C、霍尔D、杜威

6、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所表现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属于()。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归属感

7、一只黑猩猩想吃笼子上端吊着的一串香蕉,却够不着,“沉思”一会儿后将笼子中散落着的几只木箱叠加起来,终于取得香蕉,这是属于()。

A、试误学习B、顿悟学习C、模仿学习D、运动技能学习

8、“百折不挠”是意志的()品质的表现。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性

9、表象在知觉形象的基础上产生,但表象比知觉形象()。

A、更具体B、更形象C、更清晰D、更概括

1.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

C.整体性D.恒常性

2.“入芝兰之室,久而闻不知其香”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现象()

A.联觉B.错觉

C.嗅觉适应D.嗅觉对比

3.瞬时记忆转化成短时记忆的条件是()

A.注意B.复述

C.理解D.表象

4.“人逢喜事精神爽”描述的是()

A.激情B.心境

C.应激D.美感

5.上课时,学生被突然飞进来的小鸟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前注意D.随意后注意

6.小徐骑车经过路口,突然窜出一个小孩,他急忙刹车。

停车后,心砰砰乱跳,并出了一身冷汗,这时他才感到“太可怕了”。

这种现象所支持的情绪理论是 ()

A.詹姆斯-兰格理论     B.坎农-巴德理论 

C.阿诺德“评定-兴奋”理论 D.沙赫特“认知-评价”理论 

7.“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A.整体性B.选择性

C.层次性D.动力性

8.人的听觉主要受()的控制。

()

A.额叶B.顶叶

C.枕叶D.颞叶

9.“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

()

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D.以上答案都不对

10.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它表现为()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

C.中间稍快D.中间稍慢

11.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

A.3±2B.5±2

C.7±2D.9±2

12.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的心理学流派是()

A.行为主义学派B.格式塔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D.人本主义学派

13.“一题多解”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

A.集中B.发散

C.习惯D.直觉

14.与盲目性、易受暗示性相反的品质是()

A.自觉性B.坚韧性

C.果断性D.自制力

15.“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做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B.独特性

C.整合性D.功能性

10、人们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幸福感、自豪感、欣慰感属于()。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归属感

1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4—8个B、5—7单元C、5—9D、5—9组块

12、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是()。

A、记忆B、感觉形象C、记忆表象D、注意

1.某一项任务活动中,一个人能自如地把注意力指向两项或几项活动中的不同对象上,这是()现象。

(A)注意范围大(B)注意分配好

(C)注意选择性好(D)注意稳定性好

2.下列选项中,属于外部感觉的是()。

(A)皮肤觉(B)机体觉(C)听觉(D)平衡觉

3.属于内部感觉的是()

   (A)机体觉(B)视觉

   (C)听觉(D)嗅觉

4.()是指个体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量。

(A)感觉阈限(B)差别感受性

(C)感受性(D)差别感受能力

5.一个人兴趣的大小或丰富程度叫做兴趣的()。

(A)广阔性(B)稳定性

(C)效能性(D)中心性

6.按照记忆的意识参与度划分,记忆可分为()

(A)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B)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C)陈述记忆和程序记忆(D)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装………………………………………订………………………………………………………………………线…………线………………………………

7.当我们站在物体的侧面,此时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形状与原型出现了偏差,但是我们依然知道该物体的形状没有太大变化,称为()。

(A)大小恒常(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D)亮度恒常

8.情感的种类不包括()

(A)道德感(B)理智感

(C)美感(D)激情

9.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体心理倾向性。

   (A)能力(B)理想(C)气质(D)性格

10.一个人具有较高的反应性与主动性,反映速度快,这种人具有()的气质特点。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3、下列属于理性认识的是()。

A、感觉    B、思维C、记忆D、知觉

14、下列不属于精神性动机的是()。

A、归属动机B、学习动机C、成就动机D、追求高待遇的动机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说明了( )。

A、刻苦学习的重要性B、争强好胜的重要性

C、探索创新的重要性D、培养兴趣的重要性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罗杰斯、()等。

A.华生B.马斯洛C.霍尔D.杜威

2、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所表现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属于()。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归属感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

4、百折不挠是意志的()品质的表现。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性

5、表象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但表象比知觉()。

A、更具体B、更形象C、更清晰D、更概括

6、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

7、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

A.1—5秒钟B.20—30秒钟C.80—100秒钟D.120秒钟

8、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外延就()。

A.增加了B.变多了C.变小了D.不变

9、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份是()。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聚合思维D、抽象思维

10、一只黑猩猩想吃笼子上端吊着的一串香蕉,却够不着,“沉思”一会儿后将笼子中散落着的几只木箱叠加起来,终于取得香蕉,这是属于()。

A、试误学习B、顿悟学习C、模仿学习D、运动技能学习

11、用粉笔在黑板和白色的墙壁上画同样一个圆,但我们看起来黑板上的圆清楚分明,墙壁上的圆模糊不清,这说明了我们的知觉具有()这一特性。

A、整体性B、理解性C、相对性D、恒常性

12、既想治病又怕打针、吃药是以下哪种动机斗争()?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13.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事物产生比较固定和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一现象称为()。

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印象D.首因效应

14、鹤立鸡群就是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心理现象是(  )。

A.随意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

15、在工作中耐受力差,容易感到疲劳,感情细腻深刻,善于觉察别人觉察不到的细小事情,是()的特点。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B.马斯洛C.霍尔D.杜威

2.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所表现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属于()。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归属感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

4、百折不挠是意志的()品质的表现。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性

5、表象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但表象比知觉()。

A、更具体B、更形象C、更清晰D、更概括

1.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B.心境C.激情D.应激

2.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

A.信息传播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人际关系

3.动机可以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下列不属于社会性动机的是()。

A.繁衍动机B.交往动机C.成就动机D.工作动机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说明了()。

A、刻苦学习的重要性B、争强好胜的重要性

C、探索创新的重要性D、培养兴趣的重要性

5、有的学生在老师讲述某个生动的情节后,便不由自主离开教学内容展开了想象,这种现象是()。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

6.人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面的特征属于性格的()。

A.态度特征B.意志特征C.情绪特征D.理智特征

7.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与情感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B.情绪发生晚,情感产生早

C.情绪情感同时产生D.情绪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

8、平易近人、正直、诚实、热情是以下哪种意向品质()?

A、态度品质B、动机品质C、意志力品质D、内驱力品质

9、影响自我认识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是()。

A、年龄B、智力C、知识D、社会阅历

10、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所表现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属于()。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归属感

11.把失恋的挫折感转化为奋发学习的动力,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

A.升华B.转移C.文饰D.压抑

12.人的发展是指人身心的生长和()的过程。

A.增强B.变化C.成熟D.死亡

13、人脑产生心理的基本方式是()。

A、暂时神经联系B、反射C、反射弧D、条件反射

14.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源泉,称之为(  )。

A.主导动机B.内在动机C.需要D.诱因

15.相对而言,更惧怕死亡的人群是(  )。

A.中年人B.老年人C.年轻人D.少年儿童

6.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

7.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

A.1—5秒钟B.20—30秒钟C.80—100秒钟D.120秒钟

8.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外延就()。

A.增加了B.变多了C.变小了D.不变

9、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份是()。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聚合思维D、抽象思维

10、一只黑猩猩想吃笼子上端吊着的一串香蕉,却够不着,“沉思”一会儿后将笼子中散落着的几只木箱叠加起来,终于取得香蕉,这是属于()。

A、试误学习B、顿悟学习C、模仿学习D、运动技能学习

11、用粉笔在黑板和白色的墙壁上画同样一个圆,但我们看起来黑板上的圆清楚分明,墙壁上的圆模糊不清,这说明了我们的知觉具有()这一特性。

A、整体性B、理解性C、相对性D、恒常性

12.既想治病又怕打针、吃药是以下哪种动机斗争()?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1.下列选项中,()是心理状态。

(A)感觉(B)注意(C)思维(D)记忆

2.下列选项中,属于外部感觉的是()。

(A)皮肤觉(B)机体觉(C)听觉(D)平衡觉

3.属于内部感觉的是()

(A)平衡觉(B)视觉

(C)听觉(D)嗅觉

4.绝对指刚刚能觉察出的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A)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

(C)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能力

5.不同的人对知觉到的同一事物可能会不一样,这是知觉()的表现。

(A)理解性(B)整体性

(C)恒常性(D)选择性

6.按照理解程度划分,记忆可分为()

(A)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B)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

(C)陈述记忆和程序记忆(D)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7.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A)观察(B)反射(C)思维(D)知觉

8.情绪与情感的构成不包括()

(A)主观体验(B)生理唤醒

……………………………………装………………………………………订………………………………………………………………………线…………线………………………………

(C)外部表现(D)集中调节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个体心理特征。

(A)能力(B)需要(C)气质(D)性格

10.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体心理倾向性。

(A)能力(B)兴趣(C)气质(D)性格

13.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事物产生比较固定和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一现象称为()。

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印象D.首因效应

14.鹤立鸡群就是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心理现象是(  )。

A.随意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

15、在工作中耐受力差,容易感到疲劳,感情细腻深刻,善于觉察别人觉察不到的细小事情,是()的特点。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科学。

()

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

C、个性心理D、认识过程

2.“入芝兰之室,久而闻不知其香”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现象()

A、联觉B、错觉

C、嗅觉适应D、嗅觉对比

3.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注意B.复述

C.理解D.表象

4.红楼梦中林黛玉“见花落泪,见月伤心”,她的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激情B、应激

C、热情D、心境

5.人的运动知觉主要受()的控制。

()

A、额叶B、顶叶

C、枕叶D、颞叶

6.“人是因为哭了才发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这是情绪的()理论的观点。

()

A、情绪的外周理论B、情绪的丘脑理论

C、情绪的认知理论D、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7.“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A、整体性B、选择性

C、层次性D、动力性

8.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A、抽象性B、概括性

C、间接性D、情境性

9.姜还是老辣,描述的是哪种智力?

()

A、一般智力B、晶体智力

C、液体智力D、特殊智力

10.学习较长的系列材料时,材料的开端和末尾部分一般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由于()造成的。

()

A、倒摄抑制B、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D、消退抑制

11.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个项目。

()

A、3±2B、5±2

C、7±2D、9±2

12.勤奋与懒惰属于()。

()

A、气质特征B、能力特征

C、性格特征D、意志特征

13.进退维谷是一种()式的动机斗争。

()

A、双趋B、双避

C、趋避D、多重趋避

14.对人云亦云,易受暗示的人,应注意培养他们的()。

()

A、自觉性B、果断性

C、坚韧性D、自制性

15.“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做了最好的诠释。

()

A、稳定性B、独特性

C、整合性D、功能性

1.新生儿生下来遇冷空气就哭,这种反射是()。

()

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

2.进入到瞬时记忆阶段的信息,如果受到就转入到短时记忆阶段,否则就会很快消失()

A、注意B、感觉

C、知觉D、思维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描述的是()

A、激情B、心境

C、应激D、美感

4.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范围B、注意稳定性

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

5.注意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注意的()。

A、起伏B、分配

C、转移D、以上皆不是

6.面对多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表现是()

A、多重趋避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D、双趋式冲突

7.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满足是()

A、无规律的B、由低层向高层不断发展

C、由高层向低层D、以上都不是

8.视觉的明适应是感受性的()

A、提高B、降低

C、提高和降低D、以上都不是

9.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A、记忆B、想象

C、注意D、知觉

10.对于同一事物,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由于人的知觉具有()

A、选择性B、理解性

C、整体性D、恒常性

11.魏征曾对唐太宗李世民说:

“嗜欲喜怒之情.贤愚旨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每至所失。

”这说的是意志要有().

A、自觉性B、果断性

C、坚持性D、自制性

12.“一题多解”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

A、集中B、发散

C、习惯D、直觉

13.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

A、强烈B、较弱

C、微弱D、中等

14.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而主要依赖于个人先天禀赋是能力是()

A.流体能力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D.晶体能力

15.下列受先天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A.兴趣B.能力

C.气质D.性格

2、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影响,这是指(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3、记忆的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并且头脑中又有相关的知识,那么用(   )效果最好。

A、无意识记  B、机械识记  C、意义识记   D、无意义识记

4、人们在遇到挫折时,总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因失恋而移情别恋,寻求感情寄托。

这是(   )。

A、替代行为  B、退化行为C、逃避D、投射作用

5、下列属于品德与道德的联系是()。

A、互为因果B、道德决定品德C、品德是道德的组成部分D、品德决定道德

6、人狂喜时张口大笑,手舞足蹈。

这种情绪表现是()。

A、心境B、应激C、激情D、美感

7、我们对事物所表现出的陶醉、欣赏、赞叹和愉悦等情感属于()。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归属感

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4—8B、5—7C、5—9D、6—8

9、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是()。

A、记忆B、感觉形象C、记忆表象D、注意

10、下列属于理性认识的是()。

A、感觉B、思维C、记忆D、知觉

1、下列不属于精神性动机的是()。

A、追求高待遇的动机B、学习动机C、成就动机D归属动机

2、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份是()。

A求同思维B、发散思维C、聚合思维D、求异思维

3、少年时期大脑活动机能的主要特征是()。

A、兴奋性相对较强B、抑制性相对较强C、兴奋与抑制平衡D、无规律可循

4、一个人的典型气质特征为活泼好动,兴趣广,发生快而多变等,其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5、我们平时说某个自高自大,不谦虚,这说的是一个人的()。

A、性格B、气质C、能力D、品德

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种心理现象是()。

A、感觉适应B、联觉C、后像D、错觉

7、教师一边讲课一边板书,还要观察学生的听课反映,这是指注意的(   )。

A、稳定性  B、分配  C、转移    D、持久性

8、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 下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影响,这是指(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9、记忆的材料本身有逻辑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