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考试考研政治试题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9424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级考试考研政治试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等级考试考研政治试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等级考试考研政治试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等级考试考研政治试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等级考试考研政治试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等级考试考研政治试题二.docx

《等级考试考研政治试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级考试考研政治试题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等级考试考研政治试题二.docx

等级考试考研政治试题二

等级考试考研政治试题二

单选题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单选题

2、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公安工作的重心和指导思想实现了战略转移,即______。

A.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

B.由以打击为主,转移到以防范为主上来

C.由单纯依靠公安机关,转移到公安机关与群众相结合上来

D.由主要依靠政策办事,转移到主要依靠法律办事上来

 

单选题

3、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公安工作的重心和指导思想实现了战略转移,即______。

A.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

B.由以打击为主,转移到以防范为主上来

C.由单纯依靠公安机关,转移到公安机关与群众相结合上来

D.由主要依靠政策办事,转移到主要依靠法律办事上来

 

多选题

4、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的出发点或理论依据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

C.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化的思想

D.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

 

简答题

5、下面是有关文化建设的材料:

材料1毛泽东认为: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在中国,有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反映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统治或半统治中国的东西……在中国,又有半封建文化,这是反映半封建政治和半封建经济的东西……这类反动文化是替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服务的,是应该被打倒的东西……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国的革命力量……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江泽民指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摘自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材料3毛泽东说: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

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于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摘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材料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方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摘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l,分析文化和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2)结合材料1、2,简述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间的关系。

(3)结合材料3、4,简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人类历史上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

(4)结合材料4,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单选题

6、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A.解放生产力

B.推进工业化

C.建设现代化国家

D.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单选题

7、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单选题

8、下列关于司法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断改革、适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基本途径

B.司法改革要学习西方先进思想,不能局限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是我们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谋划司法发展完善的根本依据和要求

C.司法改革要以满足人民的司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D.司法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主要围绕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四个方面

 

单选题

9、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是

A.毫不动摇地实行改革开放

B.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C.毫不动摇地进行体制创新

D.毫不动摇地加强党自身的建设

 

多选题

10、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单选题

1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______

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D.坚持党的领导

 

单选题

12、《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单选题

13、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

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

这体现的执政理念是

A.依法执政

B.科学执政

C.民主执政

D.理性执政

 

单选题

14、AccordingtoKimClark,aHarvardBusinessSchoolstudentshouldbe______.

A.amongthebeststudentswithhonors

B.astrictbusinessleaderwhoisfrank,honestandwellprincipled

C.wellawareofprinciples,andwithgoodjudgmentandhighlymoral

D.frank,obedientandprincipled,togetherwithgoodethicsense

 

单选题

15、和谐社会可以理解为______。

A.西方社会的“福利社会”

B.社会主义的治国思想

C.我国古代社会描写的“田园牧歌”

D.“大同”社会

 

多选题

16、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

坚持与时俱进,就要正确回答()。

A.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B.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C.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D.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

 

单选题

1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D.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单选题

18、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是

A.必须始终正确处理好重工业、轻工和农业的关系

B.必须始终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C.必须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必须始终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基本目标

 

单选题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社会和谐

B.科学发展

C.民族振兴

D.祖国统一

 

单选题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社会和谐

B.科学发展

C.民族振兴

D.祖国统一

-----------------------------------------

1-答案:

C

[命题出处]《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思路剖析]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可见,C是唯一的正确选项。

A是毛泽东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方针,B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主题,D是完成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一中心任务的根本保证。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应试对策]注意毛泽东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方针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主题的含义;区分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2-答案:

A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公安事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同样迈出了新的步伐,得到了长足发展。

公安工作的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迅速转移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实现了公安工作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移。

3-答案:

A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公安事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同样迈出了新的步伐,得到了长足发展。

公安工作的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迅速转移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实现了公安工作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移。

4-答案:

A,B,D

暂无解析

5-答案:

(1)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经济是基础,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和保证;文化是对经济和政治的观念反映,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

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经济和政治,具有不同的文化;同样,不同的文化服务于不同的经济和政治。

文化如同经济力量、政治力量一样,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

[解析]本题是一道跨学科的综合题。

着重考查对文化、政治和经济关系,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解题时,首先回答文化、政治和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

人类社会是由文化、政治和经济形态所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有机体。

三者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其次,阐述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共同点和区别。

再次,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社会主义文化要继承和借鉴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人类创造的文化精华。

最后,回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考生应对此题的内容进行重点复习和掌握。

6-答案:

A

[解析]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的讲话。

这篇讲话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的观点,为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现代化建设上来,做了理论、思想和舆论准备,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7-答案:

A

本题是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试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的了解。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只有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两个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而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因此,选择A项是正确的。

发展科教事业、营造文化环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虽然都可说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有关,但都不是根本任务,是本题的干扰项。

8-答案: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自我完善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注重借鉴历史上一切对我国有益的司法文明成果,吸收当今世界其他国家司法制度的成功经验,积极利用不同法系国家、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以及国际社会司法制度中的诸多长处,是秉持开放精神、博采他人之长的司法制度。

不断改革、适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基本途径。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司法改革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这是我们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谋划司法发展完善的根本依据和要求。

故B项说法错误。

司法改革要以满足人民的司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司法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主要围绕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四个方面,在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司法公开制度、司法考试制度,加强人大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建立党外人士行使民主监督司法职能的工作渠道和机制,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改革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等方面积极推进。

因此,A、C、D说法正确,本题是选非题,故答案是B。

9-答案:

B

[解析]68~72这5题出自胡锦涛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

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10-答案:

A,B,C,D

[命题出处]《形势与政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六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思路剖析]考查题干,可见基本的两个知识点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和“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

A、B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延伸。

C、D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的具体解释。

因此,A、B、C、D都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应试对策]此题相关内容会是2007年命题的热点。

11-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故C正确。

12-答案:

A

暂无解析

13-答案:

C

[解析]该题考点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具体考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6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做到民主执政就必须要牢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题干中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通过网站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等方式广泛进行民意调查,最终确定了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

这个过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体现了民主执政的理念。

故该题的正确选项是C。

14-答案:

C

细节题。

[定位]根据KimClark在原文定位,文中三次提到这个名字,但稍加细读就可知道第二次提到是说培养的人才的准则,因此定位于原文第六段。

[解析]文章第六段中引用了克拉克的话说,哈佛商学院的任务是“培养品格高尚的领军人物,他们必须具备刚正不阿、明察善断的品质和‘坚定的道德操守’,即明辨是非的能力。

”C)是原文的同义转述。

[排除干扰]A)没有原文根据,排除。

B)中的businessleader是无中生有,原文只说是leader,可以是各领域的领导者。

D)中的obedient文中没有提到。

15-答案:

B

[解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故本题答案选B。

16-答案:

A,B,C,D

暂无解析

17-答案:

B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十七大报告的这一重要论断是对创新实践的理论升华,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总结,从根本上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方向。

故本题答案选B。

18-答案:

C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

因此,正确选项为C。

19-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第6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出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新观点。

2007年考研真题第14题的题干“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本题的考点一样,但考查角度不同。

本题采用正选法即可。

20-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第6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出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新观点。

2007年考研真题第14题的题干“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本题的考点一样,但考查角度不同。

本题采用正选法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