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缺陷原因分析措施1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8927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缺陷原因分析措施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产品缺陷原因分析措施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产品缺陷原因分析措施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产品缺陷原因分析措施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产品缺陷原因分析措施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品缺陷原因分析措施13.docx

《产品缺陷原因分析措施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缺陷原因分析措施1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品缺陷原因分析措施13.docx

产品缺陷原因分析措施13

缺陷名称:

缺料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

定义:

胶料流动时,型腔没有完全充满,轮廓不明显,失去应有的形状,导致产品外形不完整。

1

man

1.硫化人员不按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没有得到有效培训或操作工技能不熟练:

如:

上料不到位(上错、上偏)、初压过大、排气次数过少、脱模剂使用不当:

如临时选用其它脱模剂或不同浓度的同类脱模剂、喷涂不均匀。

1.进行现场培训,提高技能和质量意识并自检,严格按工艺规定操作。

2.如中夜班脱模剂短缺急用时,应做好验证工作,方能继续生产。

3.制定封样,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

2.对产品外观缺陷验收标准判断不准。

缺陷实物图片:

 

产品缺料

3

3.没有及时进行自检。

4

machine

1.设备漏油、掉压

1.设备维修或换机台生产

2.轻微模板不平,可垫砂纸,严重的应更换模板.

5

2.受压面不平、模板不平、极限压力达不到工艺要求

6

3.模具型腔结垢严重,胶料流动阻力大。

1.清洗模具或擦模。

2.模具修理或报废。

3.在胶片上加一层纸,阻止胶料外溢

7

4.结构设计不合理:

型腔高度不一致,模具配合间隙过大或小,注料点太粗糙及注料孔尺寸不正确,模具老化。

8

5.注压模料杯与注塞间隙大,料杯、注塞的锥度大,注料时跑料。

9

材料

material

1.胶料焦烧,混炼不均匀,成型件停放期太短、胶料流动性太好、硬度低。

1.调整配方,改善流动性,将硬度控制在中上限。

2.严格按相关工艺进行加工.使成型件符合工艺要求。

10

2.成型件未按工艺要求成型:

单耗小、规格不符

11

方法

method

1工艺要求成型件规格不合理:

单耗偏小,材料利用率过高

根据具体问题重新制定合理工艺,途径:

由班长/工序质控员以《硫化工艺完善记录》形式提出,或工艺员主动更改。

12

2初压偏大、压力偏小

13

3.上料方法不合理

14

4.脱模剂选用不当,浓度大,未规定喷涂位置、喷涂次数。

编制:

制品一部质量科

15

缺陷名称:

烂泡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

定义:

产品表面有明显的凸起且呈蜂窝状,烂泡部位产品疏松。

1

man

1.硫化人员不按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没有得到有效培训或操作工技能不熟练:

上料不到位、排气次数不够、不适宜浸泡材料进行浸泡生产、生产时,型腔不清洁未及时清除脏污。

1.进行现场培训,提高技能和质量意识并自检,严格按工艺规定操作。

按照作业指导书生产;2.生产时,保持型腔清洁。

3.制定封样,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

2.对产品外观缺陷验收标准判断不准。

缺陷实物图片:

 

产品烂泡

3

3.没有及时进行自检。

4

machine

热板温度不正常;设备不保压。

1.调整温度和维修。

2.模具修理

5

模板不平造成型腔受热不均

6

模具排气不畅或无排气孔。

7

模具型腔粗糙度差。

8

材料

material

成型件停放期太短或空气中湿度太大使胶料中水分的含量超高。

使成型件符合要求。

9

方法

method

工艺制定温度偏低/偏高;硫化时间过短、成型件规格制定不合理,易闷气、工艺制定上料方法不符。

根据具体问题重新制定工艺、

10

11

12

13

编制:

制品一部质量科

14

缺陷名称:

裂口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

定义:

产品裂开,在自然状态下往往呈闭合状态,受力变形后可以看出。

1

man

1.硫化人员不按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没有得到有效培训或操作工技能不熟练:

如:

生产时硫化温度过高、排气时间过长或次数过多、脱模方法不当,使用工艺规定之外的脱模器具。

1.进行现场培训,提高技能和质量意识并自检,严格按照《硫化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硫化班长以培训记录卡形式进行具体培训,验证合格后再独立操作。

2.生产时,保持型腔清洁。

3.制定封样,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

2.对产品外观缺陷验收标准判断不准。

缺陷实物图片:

 

产品裂口

3

3.没有及时进行自检。

4

machine

1.热板温度过高

1.调整热板温度。

2.及时修理模具。

3.将脱模器砂成圆角。

5

2.模具结构设计不合理:

型腔部位有尖角、模具拐角处R偏小。

6

3.脱模器具有尖角

7

材料

material

1.胶料热撕裂性差,

1.调整配方,适当增加内脱模剂。

2.严格按成型工艺执行。

8

2.成型件上隔离剂多,隔离剂浓度大或用错。

9

方法

method

1.工艺规定硫化温度过高、排气时间过长或次数过多、规定脱模方法不当、未规定脱模器具

根据具体问题重新进行及时验证、完善,并重新制定合理的工艺

10

2.预成型工艺未规定隔离剂的种类和浓度,或隔离剂选用不当。

11

12

13

编制:

制品一部质量科

14

缺陷名称:

撕缺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

定义:

出模或修边时不注意,将产品部分撕掉。

1

man

1.硫化人员不按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没有得到有效培训或操作工技能不熟练:

如:

生产时,型腔未清理干净,未按照工艺要求适量使用脱模剂、上料不到位:

上歪或要求必须套入模芯底部,而成型件只套在模芯中部、排气次数过少、脱模时不注意造成(对某些产品应先清除废边后在取产品)注料点撕缺。

1.进行现场培训,提高技能和质量意识并自检,严格按照《硫化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

2.生产时,保持型腔清洁。

3.制定封样,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缺陷实物图片:

 

产品撕缺

2

2.对产品外观缺陷验收标准判断不准。

3

3.没有及时进行自检。

4

machine

1.设备操作系统不正常,设备不保压

1.根据具体问题重新进行及时保养、维修

2.及时修理模具

5

2.模具结构不合理:

分型处间隙太大、型腔粗糙度差、废边槽太大或太深、设计时有“孔角”不易清除

6

3.模具结构不合理,在生产时易跑胶

7

材料

material

1.胶料停放期太短、胶料焦烧期过短,胶料热撕裂性差。

1.按工艺规定按期停放

2.按相关工艺执行

8

2.成型件未按工艺规定规格、单耗成型:

单耗大,废边厚,脱模时拉扯造成。

9

方法

method

1.制定温度过高、压力过小、操作方法不合理、单耗偏大。

根据具体问题重新制定合理工艺

10

11

 

12

编制:

制品一部质量科

15

缺陷名称:

气泡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

定义:

产品表面有明显的凸起且呈球面状。

1

man

1.上料不到位(如某产品在生产时,竖放则会造成闷气,从而产生气泡。

1.进行现场培训,提高技能和质量意识并自检。

2.严格按工艺规定操作。

按照作业指导书生产;

2

2.排气次数过少。

缺陷实物图片:

 

3

machine

1、油温或电热温度过低。

调整温度和维修。

4

2、设备不保压。

5

3、设备操作系统不正常。

6

4、由于模具结构特殊,在上料时成型件易对型腔造成“闷气”,在排气时气体不易排除。

模具修理

7

材料

material

1、胶料停放期太短。

1、根据工艺规定按期停放。

2、使成型件符合要求。

8

2、成型件未按工艺规定规格成型。

9

3、成型件表面有水。

10

4、混炼不充分。

11

方法

method

1、工艺制定自锁时间过短。

根据具体问题重新进行及时验证、完善,并重新制定合理的工艺

12

2、工艺制定排气次数过少。

13

3、工艺制定操作方法不妥。

编制:

制品一部质量科

14

4、工艺制定成型件规格偏差。

缺陷名称:

焦边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

定义:

分型处打褶并裂开。

1.1

man

1.上料时间过长。

1.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

2.对操作工进行现场培训并考核。

2.2

2.排气次数过多。

3.4

machine

1.油温或电热温度过高。

1.根据具体问题重新进行及时保养、维护。

2.及时进行配套生产或维修。

3.上班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4.

2.设备不保压。

5.5

3.设备操作系统不正常。

6.6

4.在设计时,由于模具结构复杂或模穴过多需配加料器或其他辅助工装生产的,但没有配套或辅助工装损坏后未重新配套、修理造成上料时间超过规定时间。

7.

5.模具分型处间隙过大。

8.

6.模具型腔分型部位有锋口或型腔部位R偏小。

9.7

7.模具型腔距撕边槽太近。

10.

8.模具分型方式选择不适合。

11.8

材料

material

1.配方更改后,促进剂含量比原来含量降低,且未及时通知工艺科进行相应更改。

1.及时通知工艺科进行验证和更改。

2.胶料按工艺规定时间存贮和翻炼。

3.加防老剂重新混炼或报废。

4.重新设计配方。

12.9

2.胶料超期造成焦烧期过短。

13.10

3、配方安全性不好。

14.

4、胶料成型过度5、单耗偏大

15.11

方法method

1.工艺制定温度偏高。

1、根据具体问题重新制定工艺。

2、上班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验证、完善。

16.12

2.工艺制定硫化时间过长。

编制:

制品一部质量科

17.15

3.工艺制定排气次数过多。

缺陷名称:

杂质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

定义:

与生产使用的胶料不融合的,在产品上显示出不同颜色或明显的异物(不属于模具原因)

1

man

1.混炼、成型时不按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

1.严格按混炼、成型工艺操作。

缺陷实物图片:

2

3

4

machine

1洗模后模具上的玻璃砂没有清除干净。

1.生产时,保持型腔清洁。

2.保持盛装器具清洁。

3.将模具废边清理干净。

2.盛装器具未清理干净。

5

3.模具废边未清除干净。

6

7

材料

material

1.原材料本身有杂质

1、进货检验加强控制

2、过滤处理

8

2.胶料中有凝胶或老化胶。

9

方法

method

1.混炼工艺制定不合理

2.成型工艺制定不合理

根据具体问题重新进行及时验证、完善,并重新制定合理的工艺

10

编制:

制品一部质量科

缺陷名称:

撬坏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

定义:

脱模时用力撬产品的内外表面或其它部位,导致产品有明显裂口。

1

man

1.脱模方法不对。

1、硫化班长以培训记录卡形式进行现场培训脱模方法。

2、严格按照《硫化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

2

2.脱模时用力过猛。

缺陷实物图片:

3

3.没有按作业指导书操作。

4

machine

1、模具设计不合理。

重新修理模具

5

2、模具长时间没有清洗,脱模阻力大。

定时洗模和擦模

6

3、脱模器具选择不合理。

选择合理的脱模器具

7

4、脱模器具锋利,不圆滑。

修理脱模器具

8

材料

material

 

1、配方设计不合理,胶料撕裂性差。

 

重新调整配方

9

10

方法method

1、工艺制定操作方法不妥。

根据具体问题重新进行及时验证、完善,并重新制定合理的工艺

编制:

制品一部质量科

11

2、工艺制定脱模剂使用方法不当。

缺陷名称:

分层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

定义:

胶体与胶体分开,不相粘。

或有明显的隔离剂。

1

man

1.成型件被再加工生产。

如:

乙丙胶被剪开或加料生产。

1、硫化班长以培训记录卡形式进行现场培训,提高技能和质量意识并自检。

2、严格按照《硫化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

2

2.违反工艺操作,如严禁使用脱模剂或不允许将成型件浸泡生产。

缺陷实物图片:

 

3

3.互粘性差的胶料在高温下未及时完成排气的。

4

machine

1、设备不保压。

进行及时保养、维修。

5

2、设备操作系统不正常。

6

3、模板、定位销或型腔错位,使模具在合模时型腔分型面经常处于不正常运动状态。

及时修理模具

7

4、模具分型处间隙过大。

8

材料

material

 

1、胶料混炼不彻底。

1.严格按混炼工艺操作。

2.保持工作环境清洁,并在加工或流转过程中避免胶料被污染。

3.严格按定置管理操作,避免混杂。

4.严格按成型工艺执行。

9

2、由于工作环境不清洁,胶料混炼、成型等加工过程及流转过程被污染。

10

3、胶料混杂。

11

4、成型件规格与工艺不符。

12

5、成型件使用隔离剂不当。

13

方法method

1、工艺制定操作方法不妥。

如排气次数、不宜用软水浸泡的成型件用软水浸泡。

根据具体问题重新进行及时验证、完善,并重新制定合理的工艺

编制:

制品一部质量科

14

2、工艺制定脱模剂使用方法不当。

缺陷名称:

脱胶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

定义:

产品的胶料与骨架明显分开,不能粘在一起,而骨架表面没有任何一点胶料附在上面。

1.1

man

1.上骨架时没有带手套,导致骨架上有汗渍或杂物。

1、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

2、对操作工进行现场培训并考核。

3、根据作业指导书要求定期清理冷凝水。

2.2

2.上骨架时间过长。

3、粘合剂喷涂装置内的冷凝水未清除。

缺陷实物图片:

4.4

machine

1.油温或电热温度过高。

1.根据具体问题重新对设备进行及时保养、维护。

2.及时进行配套生产或维修。

3.校正模具和热板

4修理型腔分型部位有锋口的模具及适量加大R..

5、改善粘合剂喷涂装置。

5.

2.设备不保压。

6.5

3.设备操作系统不正常。

7.6

4.在设计时,由于模具结构复杂或模穴过多需配加料器或其他辅助工装生产的,但没有配套或辅助工装损坏后未重新配套、修理。

8.

5、模具和热板不平。

9.

6.模具型腔分型部位有锋口或型腔部位R偏小。

10.7

7、粘合剂喷涂设备内有水。

11.

12.8

材料

material

1.胶料超期造成焦烧期过短。

1、及时通知工艺科进行验证和更改。

2、胶料按工艺规定时间存贮和翻炼。

3、加防老剂重新混炼或报废。

4、重新设计配方。

2、配方安全性不好。

14.9

3、胶料成型过度

16.10

4、胶料内有油,导致表面起隔离作用,造成脱胶。

17.

18.11

方法method

1.工艺制定温度偏高。

1、根据具体问题重新制定工艺。

2、重新试验,选用最佳粘合剂。

19.12

2.工艺制定硫化时间过长。

编制:

制品一部质量科

20.15

3.工艺制定排气次数过多。

4、粘合剂选用不当或粘合浓度制定不合理。

缺陷名称:

扒胶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

定义:

产品表面有明显的光洁度不够或产品表面有凹陷现象。

1

man

1、生产时未将型腔清除干净。

1.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

2

2.未按工艺适量使用脱模剂。

3、脱模时间过长

缺陷实物图片:

3

machine

1、油温或电热温度过低。

1、调整温度和维修。

2、重新选择板材。

3、及时配套辅助工装,以缩短辅助时间。

4

2、设备操作系统不正常。

3、模具板材选择不合理

4、模具结构复杂或模穴过多造成生产时辅助时间过长。

5

材料

material

1、胶料停放期太短。

1、根据工艺规定按期停放。

2、按相关工艺执行。

6

2、胶料混炼不彻底。

 

7

方法

method

1、工艺制定硫化温度过高或过低

根据具体问题重新制定合理的工艺

8

2、工艺制定操作方法不妥

9

3、工艺制定脱模剂使用方法不对。

编制:

制品一部质量科

10

缺陷名称:

老化胶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

定义:

废边遗留在型腔内(未清理干净),再生产时废边黏附在产品表面上。

1

man

1、生产时未将型腔清除干净。

对操作工进行培训,并加大考核力度;

2

缺陷实物图片:

3

machine

1、照明不够亮或没有照明灯。

1、安装合适的照明设备;

2、根据实际情况修理模具。

3、调整气压压力。

4

2、模具设计不合理,废边不易清除;

3、气压小,废边清不干净;

5

材料

material

6

 

7

方法

method

8

9

编制:

制品一部质量科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