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十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五年高考
A组2009年高考题组
一、选择题
1.(安徽文综)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答案C
2.(山东文综)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沦衡》)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答案D
3.(上海历史)郑观应主张:
“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
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
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答案B
4.(江苏历史)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5.(上海历史)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
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问题: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答案
(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以仕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仕、礼。
(2)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儒学吸收佛
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
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仅笼统地回答。
汉、宋两代,儒家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3)能从两方面进行回答,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
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
其他答案。
仅运用边缘性知识作出解释。
不一样。
詹姆士一世在经济上实行重税政策,严重侵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玛丽和威廉不得为天主教徒,不得随意征收新税和招募常备军等。
5.(广东历史)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东汉组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和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佛、道思想是中国文化传统思想的主流。
宋代组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瞑目而坐。
游、杨二人遂恭敬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据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晚清组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
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
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
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
(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
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答案
(1)晚清组。
(2)①东汉组、宋代组。
②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
如:
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
宋代组可增加其它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
(3)东汉:
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
宋代:
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它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
晚清:
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
(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B组2005——2008年高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08广东单科,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答案D
2.(2009山东基本能力,1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答案C
3.(2008山东基本能力,42)《三字经》中写道:
“人之初,性本善。
”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①孟子②荀子③告子④苏格拉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4.(2008宁夏,2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
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答案A
5.(2008上海单科,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答案D
6.(2008海南单科,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
答案D
7.(2008四川非延考区,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
“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答案C
8.(2008重庆,1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答案A
9.(上海春季,5)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
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答案D
10.(2007广东,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
答案A
11.(2007宁夏文综,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
答案C
12.(2007全国文综Ⅱ,12)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答案A
13.(2007北京文综,14)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答案D
14.(2007北京文综,15)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
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答案A
15.(2007海南单科,6)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德思想融入儒学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答案D
16.(2006广东单科,7)鸦片战争前后,有识之士为了扭转学问与现实脱节、空谈义理的风气,积极提倡()
A.经世致用B.求富求强C.师夷长技以制夷D.工商皆本
答案A
17.(2007全国文综Ⅱ,1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
答案D
18.(2008海南·宁夏,全国Ⅲ,12)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其中吸收了()
A.佛教教义B.法家思想
C.墨子学说D.《神灭论》的观点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9.(2008上海单科,16)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
(8分)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
答案
(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3)顾炎武:
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之:
主张实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
(如将三者的主张概括回答也给分。
)
20.(2007广东单科,26)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
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
《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1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
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答案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材料三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2)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
(3)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
①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
(或:
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
)
②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21.(2007江苏单科,28,)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
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
答案①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为孔子(孔丘)。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还主张“礼”(贵贱有“序”)。
②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还有孟子(孟轲)。
他发展了孔子学说,主张仁政。
③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为董仲舒。
他对儒学加以发挥,他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为朱熹。
他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⑤先秦儒学只是众多思想流派(答“百家争鸣”亦可)
中的重要一家,从西汉武帝时开始儒学居于统治地位,明清两代新儒学(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三年模拟
A组2007——2008各地名校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2007山东潍坊)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
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
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
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
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答案B
2.(2007山东烟台)孟子说: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②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
答案A
3.(2007山东泰安)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令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
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A.民贵君轻说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D.浩然之气说
答案A
4.(2007山东烟台)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B.君民共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
答案A
5.(2008九中阶段考试)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B.诸侯争战、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C.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D.儒学在政治上占据了统治地位
答案D
6.(2008长春外国语学校)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A.花木兰替父从军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D.神化孔子
答案D
7.(2008长春外国语学校)某思想家说: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所反对是()
A.民主共和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
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度
答案C
8.(2008东北师大附中)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解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A.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发扬光大儒家学说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答案B
9.(2008东北师大附中)王夫之说: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答案D
10.(2008广东实验中学)下列人物的思想不存在继承关系的是()
A.孔子—孟子B.老子—庄子C.墨子—韩非D.二程—朱熹
答案C
11.(2008广东实验中学)从宋代理学提出“灭人欲”到明代心学提出“内心反省”克服私欲,说明()
A.主流思想文化维系了专制统治B.儒学的发展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
C.儒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D.孔子的仁学被发扬到极端
答案C
12.(2008杭州模拟)“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答案D
13.(2008南京调研)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网答案B
14.(2008南京调研)清人评价军机处: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这样说是因为()
A.军机大臣大权独揽B.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
C.军机大臣有决策权D.军机处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高考
资网答案B
15.(2008南通调研)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资网答案B
16.(2008广东三校联考)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
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A.“仁”B.“礼”C.“德”D.“孝”
答案B
17(2008宁波测试)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
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
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8(2008东北师大附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庄子·天下》中写到: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庄子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
其内涵通俗的讲,“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内圣外王”的统一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材料二宋明时期的儒学是中央集权制的封建政治、经济和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在哲学中的反映,又对封建专制制度起到了巨大的维护作用;在理论思维水平方面,这一时期达到了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新高度。
——《中国哲学史通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是否有道理?
请用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提到:
宋明时期的儒学“达到了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新高度”,请说出:
与宋以前相比,宋明儒学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1)有道理;孔子:
内圣表现为仁的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外王表现为要求统治者要以德治民。
孟子:
内圣表现为人有四德:
仁义礼智;外王表现为“仁政”和“民贵君轻”。
荀子:
内圣表现为“仁义”;外王表现为“王道”和“君舟民水”。
(2)发展到了理学和心学,即使儒学哲学化,具有思辨性。
B组2009各地名校模拟试题
题组一
一、选择题
1.(哈师大附中)建设和谐的家园,我们提倡虚怀若谷、宽容谦逊、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在我国古代提出相似主张的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孙武
答案B
2.(哈师大附中)下列有关宋代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B.程朱理学思想中有唯心的一面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D.从北宋起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答案D
3.(哈尔滨市九中)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A.仁者爱人B.君权神授C.天人感应D.大一统
答案C
4.(广东实验中学)“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唯物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C.无为而治思想D.民本思想
答案B
5.(广东实验中学)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天理”是指()
A.自然天体运行规律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D.“天人感应”的理论
答案C
6.(广东实验中学)“僧问:
如何解脱?
禅师曰:
谁缚汝?
又问:
如何是净土?
禅师曰:
谁诟汝?
问:
如何是涅般?
禅师曰:
谁将生死与汝?
”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答案D
7.(广东实验中学)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③社会阶级矛盾尖锐④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8.(2009浏阳一中)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的形成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②③
答案D
9.(长春外国语学校)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等,几乎人尽皆知,以上人物的价值观明显来自()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
答案B
10.(长春外国语学校)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