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8564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docx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docx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第十五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是评估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征象,也是护士评估病人身心状态的根本资料。

临床上称为生命体征。

第一节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是人体新陈代谢与骨骼肌运动等过程中不断产生热能的结果。

一、体温异常的护理

(一)正常体温:

〔二〕生理性变化

1.昼夜变化

2.年龄差异

3.性别差异

4.运动状态

5.用药作用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埋

(一)体温过高

℃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l℃以上即可称为发热。

1、程度判断:

低热:

37.3~38℃℃℃℃以上

2、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退热期

3、热型:

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那么热、体温过低,体温35℃以下称之为体温不升。

4、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

〔2〕加强病情观察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患者多饮水。

〔4〕补充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5〕休息能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体康复。

〔6〕预防并发症

〔7〕心理护理

〔二〕体温过低

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

假设体温低于35℃以下称为体温不升。

体温过低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常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与不良预后。

1.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

轻度:

32~35℃

中度:

30~32℃

重度:

<30℃,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

23~25℃

2.临床表现

体温过低时病人常有体温不升、皮肤苍白、四肢冰冷、呼吸减慢、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感觉与反响迟钝、嗜睡、甚至昏迷等。

3、护理措施

〔1〕环境温度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维持室温在22-24℃左右。

〔2〕保暖措施给予毛毯、棉被、电热毯、热水袋,添加衣服,防止体热散失。

〔3〕加强监测观察生命体征,持续监测体温的变化,至少每小时测量一次,直至体温恢复至正常且稳定。

同时注意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

〔4〕病因治疗去除引起体温过低的原因,使体温恢复正常。

三、体温测量技术

(一)体温计的种类

1、玻璃体温计(图15-2)

2、电子体温计(图15-3)

(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测

1、体温计消毒法为了防止穿插感染,用后的体温计应进展消毒处理。

消毒剂:

70%乙醇、0.1%过氧乙酸,浸泡于消毒液中30分钟、再浸泡于另一容器中30分钟,清水冲净、擦干、置于清洁盒内

2、体温计检测法将表甩至35℃以下→同时放入40℃温水中→3mm后取出→℃以上不再使用

(三)体温测量技术

【目的】

1.判断体温有无异常。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观察伴随病症。

3.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与预防提供依据。

【准备】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

2.病人准备了解测量体温的目的、方法、考前须知及配合要点。

测量前20~30min无剧烈运动、进食、洗澡、灌肠等影响体温的因素。

3.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必要时拉上窗帘或用屏风遮挡。

4.用物准备测量盘内备清洁枯燥的容器,容器内放置清洁体温计,消毒液纱布、弯盘、记录本、笔及有秒针的表,如测肛温可另备润滑油、棉签、卫生纸。

【操作步骤】体温测量技术

 操作步骤操作说明

核对解释核对病人床号、姓名;解释目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

项,取得病人合作

选择部位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宜测量部位

口温测量法

放置口表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处,此处靠近舌动脉,

是口腔中温度最高的部位

正确测量嘱病人闭唇含住口表,勿用牙咬体温计,用鼻呼吸

测量3min,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检测记录擦净体温计,正确读数

告知测量结果,感谢病人合作

将测量结果绘制在体温单上

整理消毒为病人整理衣被,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将体温计浸泡于盛有消毒液的容器中

腋温测量法

放置腋表擦干汗液,将腋表水银端放于腋窝处

正确测量指导病人夹紧体温计,紧贴皮肤,屈臂过胸测量

l0min,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检测记录同口温测量法

整理消毒同口温测量法

肛温测量法

放置肛表病人取侧卧、俯卧或屈膝仰卧位,暴露测温部位便

于测量,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正确测量润滑肛表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cm。

婴儿只需

将贮汞槽轻插入肛门即可,护士注意扶持固定肛表

测量3min,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检测记录为病人擦净肛门,其余同口温测量法

整理消毒先用消毒液纱布擦净,其余同口温测量法

【考前须知】

1、测量体温前,应认真清点体温计的数量,并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

2、精神异常、昏迷、婴幼儿、口腔疾患、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及不能合作者,不宜测口温;进食或面颊部冷、热敷后,应间隔30min后测量。

3、腋下出汗较多、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者,肩关节受伤或极度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不宜测腋温。

4、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者禁忌测肛温;心肌梗死患者不宜测肛温,以免刺激肛门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动过缓;坐浴或灌肠者须待30min前方可测直肠温度。

5、如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应立即去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唇、舌、口腔、食管与胃肠道黏膜,再口服蛋清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

假设病情允许,可服用粗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出。

6、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合时,应在床边监测,必要时测口温与肛温作对照。

7、严格做好体温计的清洁消毒工作,防止穿插感染。

传染患者的体温计应固定使用。

8、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监测体温的重要性,影响体温的因素;学会体温的正确测量方法与异常体温的护理;增强自我护理能力。

第二节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随着心脏的节律性收缩与舒张,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变化,导致动脉管壁产生有节律的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性变化

〔一〕正常脉搏

脉率:

成人安静状态下60—100次∕

脉律:

跳动均匀、间隔时间相等

脉搏强弱:

取决于动脉充盈程度、脉压大小

脉搏紧张度:

动脉壁光滑柔软,有一定弹性

〔二〕脉搏的生理性变化

1、年龄脉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低,到老年时轻度增加。

2、性别女性脉率比男性稍快,通常相差5次/分。

3、活动、情绪运动、兴奋、恐惧、愤怒、焦虑使脉率增快;休息使脉率减慢。

4、药物、饮食进食、使用兴奋剂、浓茶或咖啡能使脉率增快;禁食、使用镇静剂、洋地黄类药物能使脉率减慢。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一)异常脉搏

1、脉率异常

〔1〕速脉:

指在安静状态下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又满意动过速。

〔2〕缓脉:

指在安静状态下成人脉率每分钟少于60次,又满意动过缓。

2、节律异常

〔1〕间歇脉:

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即代偿性间歇),称间歇脉,亦称过早搏动。

〔2〕绌脉:

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脉搏短绌或绌脉。

3、强弱异常

〔1〕洪脉:

留神输出量增加,周围动脉阻力较小,动脉充盈度与脉压较大时,脉搏搏动强大有力,称洪脉。

〔2〕丝脉:

留神输出量减少,周围动脉阻力较大,动脉充盈度降低时,脉搏搏动细弱无力,扪之如细丝,称丝脉。

〔3〕交替脉:

指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

〔4〕奇脉:

当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称为奇脉。

〔5〕水冲脉:

脉搏骤起骤落,急促而有力,如潮水涨落样称水冲脉。

4、动脉壁异常正常动脉用手指压迫时,其远端动脉管不能触及,假设仍能触到者,提示动脉硬化。

〔二〕异常脉搏的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

2、密切观察病情

3、备齐急救物品与急救仪器

4、心理护理

5、安康教育

三、脉搏测量技术

【目的】

1、判断脉搏有无异常。

2、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状态。

3、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与预防提供依据。

【准备】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病人准备病人了解测量脉搏的目的、方法、考前须知及配合要点。

测量前20~30min无剧烈运动、情绪冲动等影响脉搏的因素。

3.用物准备有秒针的表、记录本与笔,必要时备听诊器。

4.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

脉搏测量技术

操作步骤操作说明

核对解释核对病人床号、姓名。

向病人解释测量目的、配合方

法及考前须知,取得病人合作

选择部位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宜的测量部位

病人取卧位或坐位,手腕伸展,手臂取舒适位置,便

于护士测量

正确测量护士以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放在桡动脉搏动处,

压力大小以能清晰触及脉搏搏动为宜

测量30s,将所测得数值乘2,即为脉率。

异常脉搏、

危重病人应测lmin。

如触摸不清可用听诊器测心率

绌脉测量应由2名护士同时测量。

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

由听心率者发出“起〞与“停〞的口令,计数lmin

记录数值方式:

次/min,如70次/min;绌脉:

心率/脉率,如100/70

次/min将脉搏测得的数值绘制在体温单上

【考前须知】

1、选择适宜的测量部位。

2、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动较强,易与患者的脉搏相混淆。

3、为偏瘫或肢体有损伤的患者测脉率应选择健侧肢体。

4、测量脉率的同时,还应注意脉搏的节律、强弱、动脉管壁的弹性、紧张度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详细记录。

5、异常脉搏应测量1分钟。

第三节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为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进展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把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种机体与环境之间进展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

一、正常呼吸及生理性变化

〔一〕正常呼吸

成人安静状态下:

16—20次/分,节律规那么,呼吸运动均匀平稳,无声且不费力。

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为1:

4~1:

5。

一般情况下,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二〕生理性变化

1、年龄

2、性别

3、运动

4、情绪

5、血压

6、其他如环境温度升高,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二、异常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一)异常呼吸〔图15-9〕

1、频率异常

〔1〕呼吸过速:

也称气促,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24次/min。

〔2〕呼吸过缓:

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低于12次/min,称为呼吸过缓。

2、深浅度异常

〔1〕深度呼吸:

又称库斯莫呼吸,是一种深而规那么的大呼吸,可伴有鼾音。

〔2〕浅快呼吸:

是一种浅表而不规那么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

3、节律异常

〔1〕潮式呼吸:

又称陈-施氏呼吸,是一种周期性的呼吸异常,其表现为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再由深快转为浅慢,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约5-30s)后,又开场重复以上的周期性变化。

〔2〕连续呼吸:

又称毕奥呼吸。

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顿,间隔一段时间后又开场呼吸,如此反复交替。

4、声音异常

〔1〕蝉鸣样呼吸:

即吸气时产生一种极高的音响,似蝉鸣样。

产生机制是由于声带附近阻塞。

〔2〕鼾声呼吸:

即呼吸时发出一种粗大的鼾声,是由于器官或支气管内有较多的分泌物积蓄所致。

多见于昏迷患者。

5、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指呼吸频率、节律与深浅度的异常。

临床上可分为:

〔1〕吸气性呼吸困难:

患者表现为吸气困难,吸气时间延长,伴有明显的三凹症(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

〔2〕呼气性呼吸困难:

患者表现为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

〔3〕混合性呼吸困难:

患者表现为吸气、呼气均感费力、呼吸表浅、频率增加。

〔二〕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2、改善环境保持环境清洁、安静、舒适,室内空气流动、清新,温度、湿度适宜,有利于患者放松与休息。

3、加强观察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节律、声音、形态有无异常。

4、心理护理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稳定患者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5、安康教育

三、呼吸的测量

【目的】

1、判断呼吸有无异常。

2、监测呼吸变化,间接了解呼吸系统功能状态。

3、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与预防提供依据。

【准备】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

2、评估患者并解释

〔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情况,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2〕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呼吸测量的目的、方法、考前须知。

3、患者准备

〔1〕了解呼吸测量的目的、方法、考前须知。

〔2〕体位舒适,情绪稳定,保持自然呼吸状态。

〔3〕测量前20-30min无剧烈运动、情绪冲动等影响呼吸的因素。

4、用物准备有秒针的表、记录本与笔,必要时备棉花。

5、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

【操作步骤】

1、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确认患者: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

2、体位体位舒适,精神放松,防止引起患者的紧张

3、方法护士将手放在患者的诊脉部位似诊脉状,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的起伏,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男性与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

4、观察呼吸频率〔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深度、节律、音响、形态及有无呼吸困难,便于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5、计数正常呼吸测30秒,乘以2,异常呼吸患者或婴儿应测1分钟

6、记录将所测呼吸值记录在记录本上

7、转记洗手后将呼吸值转记到体温单上。

【考前须知】

1、呼吸受意识控制,测呼吸时应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处于自然呼吸状态,以保持测量的准确性。

2、幼儿宜先测量呼吸后测量体温。

因测量体温幼儿易哭闹不配合而影响呼吸测量。

3、呼吸不规那么者及婴儿应测1分钟。

4、测量呼吸的同时应观察呼吸的深浅度、节律,有无异常声音等。

5、危重患者呼吸微弱,可用少许棉花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的次数,计时应1分钟。

四、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

〔一〕去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护理技术

1、有效咳嗽咳嗽是一种防御性呼吸反射,可排出呼吸道内的异物、分泌物,具有清洁、保护与维护呼吸道通畅的作用,适用于神志清醒尚能咳嗽的患者。

护士应对患者进展指导,帮助患者学会有效咳嗽的方法。

促进有效咳嗽的主要措施:

①改变患者姿势,使分泌物流入大气道内便于咳出。

②鼓励患者做缩唇呼吸,即鼻吸气,口缩唇呼气,以引发咳嗽反射。

③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增加患者活动量,有利于痰液的松动。

④双手稳定地按压胸壁下侧,提供一个坚实的力量,有助于咳嗽。

有效咳嗽的步骤为:

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屈膝,上身前倾,双手抱膝或在胸部与膝盖上置一枕头并用两肋夹紧,深吸气后屏气3秒〔有伤口者,护士应将双手压在切口的两侧〕,然后腹肌用力,两手抓紧支持物〔脚与枕〕,用力做爆破性咳嗽,将痰液咳出。

2、叩击指用手叩打胸背部,借助震动,使分泌物松脱而排出体外。

适用于长期卧床、久病体弱、排痰无力的患者。

叩击的手法是:

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操作者将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状,即手背隆起,手掌中空,手指弯曲,拇指紧靠示指,有节奏地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轻轻叩打。

边叩边鼓励患者咳嗽。

注意不可在裸露的皮肤、肋骨上下、脊柱、乳房等部位叩击。

3、体位引流置患者于特殊体位,使肺与支气管所存积的分泌物,借助重力作用使其流入大气管并咳出体外,称体位引流。

适用于痰量较多、呼吸功能尚好的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患者,可起到重要的治疗作用。

对严重高血压、心力衰竭、高龄、极度衰弱、意识不清等患者应禁忌。

其实施要点为:

〔1〕患者体位要求是患肺处于高位,其引流的支气管开口向下,便于分泌物顺体位引流而咳出。

临床上应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采取相应的体位进展引流。

〔2〕嘱患者间歇深呼吸并尽力咳痰,护士轻叩相应部位,提高引流效果。

〔3〕痰液粘稠不易引流时,可给予蒸气吸入、超声雾化吸入、祛痰药,有利排出痰液。

〔4〕宜选用空腹时体位引流,每日2-4次,每次15-30分钟。

〔5〕体位引流时应监测:

①患者的反响,如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应停顿引流;②引流液的色、质、量,并予以记录。

如引流液大量涌出,应注意防止窒息。

如引流液每日小于30ml,可停顿引流。

叩击与体位引流后,遂即进展深呼吸与咳嗽,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

4、吸痰法指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临床上主要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

【目的】

1、去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操作前的准备】

1、评估患者并解释

〔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治疗情况,有无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2〕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考前须知及配合要点。

2、患者准备

〔1〕了解吸痰的目的、方法、考前须知及配合方法。

〔2〕体位舒适,情绪稳定。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

〔1〕治疗盘内备有盖罐2只〔试吸罐与冲洗罐,内盛有无菌生理盐水〕、一次性无菌吸痰管数根、无菌纱布、无菌血管钳或镊子、无菌手套、弯盘。

〔2〕治疗盘的外备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器。

必要时准备压舌板、张口器、舌钳、电插板等。

5、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操作步骤】

1、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确认患者: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

2、调节接通电源,翻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一般成人40、0-53、3kPa〔300-400mmHg〕;儿童<40、0kPa

3、检查患者口腔、鼻腔、取下活动义齿,假设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吸引,昏迷患者可用压舌板或张口器帮助张口

4、体位患者头部转向一侧,面向操作者

5、试吸连接吸痰管,在试吸罐中试吸少量生理盐水,目的是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同时润滑导管前端

6、吸痰一手反折吸痰管末端〔插管时不可有负压,以免引起呼吸道粘膜损伤〕,另一手用无菌血管钳〔镊〕或者戴手套持吸痰管前端,插入口咽部〔10-15cm〕,然后放松导管末端,先吸口咽局部泌物,再吸气管内分泌物,假设气管切开吸痰,注意无菌操作,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口〔鼻〕部,吸痰过程中应采取左右旋转并向上提管的手法,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充分吸尽;每次吸痰时间<15秒

7、抽吸吸痰管退出时,在冲洗罐中用生理盐水抽吸,以免分泌物堵塞吸痰导管,一根吸痰管只使用一次,

8、观察动态评估患者气道是否通畅;患者的反响,如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吸出痰的色、质、量

9、安置患者拭净脸局部泌物,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10、整理用物吸痰管按一次性用物处理,吸痰的玻璃接收插入盛有消毒液的试管中浸泡,吸痰用物根据吸痰操作性质每班更换或每日更换1-2次

11、记录洗手后记录

【考前须知】

1、吸痰前,检查电动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应更换吸痰管。

3、每次吸痰时间<15秒,以免造成缺氧。

4、吸痰动作轻稳,防止呼吸道粘膜损伤。

5、痰液粘稠时,可配合叩击,蒸气吸入、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果。

6、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久;贮液瓶内液体达2/3满时,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过多吸入马达瓶内损坏仪器。

贮液瓶内应放少量消毒液,使吸出液不至粘附瓶底,便于清洗消毒。

〔二〕氧气疗法

氧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如果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都可能发生异常变化,这一过程成为缺氧。

氧气疗法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氧饱与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1、缺氧分类与氧疗适应证

〔1〕低张性缺氧

〔2〕血液性缺氧

〔3〕循环性缺氧

〔4〕组织性缺氧

以上四种缺氧中,低张性缺氧疗效最好。

2、缺氧程度判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氧饱与度〔SaO2〕来确定。

〔1〕轻度低氧血症PaO2大于6、67kPa〔50mmHg〕,SaO2>80%,无发绀,一般不需氧疗。

如有呼吸困难,可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氧流量1-2升/分〕氧气。

〔2〕中度低氧血症PaO24-6、67kPa〔30-50mmHg〕,SaO260%-80%,有发绀、呼吸困难,需氧疗。

〔3〕重度低氧血症PaO2<4kPa〔30mmHg〕,SaO2<60%,显著发绀、呼吸极度困难,出现三凹症,是氧疗的绝对适应证。

血气分析检查是监测用氧效果的客观指标,当患者PaO2低于50mmHg〔6、61kPa〕时,应给予吸氧。

3、供氧装置供氧装置有氧气筒及氧气压力表与管道氧气装置〔中心供氧装置见图15-11〕两种。

〔1〕氧气筒及氧气压力表装置

1〕氧气筒

2〕氧气表

3〕装表法

氧气浓度与流量的关系: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2〕氧气管道装置:

医院氧气集中由供给站负责供给,设管道至病区、门诊、急诊。

供给站有总开关控制,各用氧单位配氧气表,翻开流量表即可使用。

此法迅速、方便。

装表法:

①将流量表安装在中心供氧管道氧气流出口处,接上湿化瓶;②翻开流量开关,调节流量,检查指示浮标能到达既定流量〔刻度〕,全套装置无漏气后备用。

4、给氧方法:

〔1〕鼻氧管给氧法是将鼻氧管前端插入鼻孔内约1cm,导管环固定稳妥即可〔图15-12〕。

此法比拟简单,患者感觉比拟舒适,容易承受,因而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给氧方法之一。

【目的】

1〕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与动脉血氧饱与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

2〕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并解释①评估:

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治疗情况、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②解释: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吸氧法的目的、方法、考前须知及配合要点。

2〕患者准备①了解吸氧法的目的、方法、考前须知及配合要点。

②体位舒适,情绪稳定,愿意配合。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①治疗盘内备:

小药杯〔内盛冷开水〕、纱布、弯盘、鼻氧管、棉签、扳手。

②治疗盘外备:

管道氧气装置或氧气筒及氧气压力表装置、用氧记录单、笔、标志。

5〕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远离火源。

【操作步骤】

1、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确认患者: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

2、清洁检查用湿棉签清洁双侧鼻腔并检查鼻腔有无分泌物堵塞及异常

3、连接将鼻导管与湿化瓶的出口相连接

4、调节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

5、湿润将鼻氧管前端放入小药杯冷开水中湿润,并检查鼻氧管是否通畅

6、插管将鼻导管插入患者鼻孔1cm,动作轻柔,以免引起粘膜损伤

7、固定将导管环绕患者耳部向下放置并调节松紧度,注意松紧适宜,防止因导管太紧引起皮肤受损

8、记录给氧时间、氧流量、患者反映,便于对照

9、观察缺氧病症、实验室指标、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有无氧疗不良反响,有异常及时处理

10、停顿用氧先取下鼻氧管,防止操作不当,引起组织损伤

11、安置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12、卸表

▲氧气筒

关闭总开关,放出余气后,关闭流量开关,再卸表。

卸表口诀:

一关〔总开关及流量开关〕、二扶〔压力表〕、三松〔氧气筒气门与氧气表连接处〕、四卸〔表〕

▲中心供氧

关流量开关,取下流量表

13、用物处理一次性用物消毒后集中处理,氧气筒上悬挂“空〞或“满〞的标志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