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集卡车辆应急事故现场处置预案与OSHMS应急预案与响应常见不符合项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8510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NG集卡车辆应急事故现场处置预案与OSHMS应急预案与响应常见不符合项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LNG集卡车辆应急事故现场处置预案与OSHMS应急预案与响应常见不符合项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LNG集卡车辆应急事故现场处置预案与OSHMS应急预案与响应常见不符合项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LNG集卡车辆应急事故现场处置预案与OSHMS应急预案与响应常见不符合项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LNG集卡车辆应急事故现场处置预案与OSHMS应急预案与响应常见不符合项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NG集卡车辆应急事故现场处置预案与OSHMS应急预案与响应常见不符合项汇编.docx

《LNG集卡车辆应急事故现场处置预案与OSHMS应急预案与响应常见不符合项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NG集卡车辆应急事故现场处置预案与OSHMS应急预案与响应常见不符合项汇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LNG集卡车辆应急事故现场处置预案与OSHMS应急预案与响应常见不符合项汇编.docx

LNG集卡车辆应急事故现场处置预案与OSHMS应急预案与响应常见不符合项汇编

LNG集卡车辆应急事故现场处置预案与OSHMS应急预案与响应常见不符合项汇编

LNG集卡车辆应急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为保证液化天然气车辆运输安全和及时妥善处理发生的液化天然气车辆事故,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的损失,保护公司财产和人员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依据《上港物流公司突发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危险化学品的特性

危险化学品主要是液化天然气其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液化天然气

主要成分:

甲烷             

分子式:

CH4

理化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能被液化和固化。

能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水。

易燃,燃烧时呈青白火焰,火焰温度约1930℃。

1立方米天然气爆炸相当于7~14公斤TNT炸药。

相对密度:

0.460(-162℃) 

凝固点:

-183.2℃

沸点:

-162℃              

闪点:

-190℃

自燃点:

340℃             

爆炸极限:

5%~15%

最易引燃浓度:

7.3%        

产生最大爆炸压力的浓度:

9.8%

最大爆炸压力:

7Kg/平方厘米

最小引燃能量:

0.28毫焦

燃烧热值:

8300千卡/立方米

灭火剂:

干粉、雾状水、泡沫、CO2

二、危险因素辨识

1、液化天然气车辆运输过程中由于车辆交通事故有可能导致LNG系统内液位计截止阀、管路与罐体连接处、管路接口焊点处、真空阀等部位的泄漏,由于紧急切断阀、截止阀内部垫片损坏而导致泄漏的发生,罐体泄漏。

2、液化天然气车辆的天然气属于第二类(液化气体)第1项(易燃气体)危险化学品,存在气体泄漏火灾爆炸的危险,另外车辆经常要进出入气站,存在车辆着火,加气过程中着火的危险,作为气源的存储地加气站存在火灾爆炸危险的可能性。

3、洋山港液化天然气车辆运营过程中人员较为分散,流动范围较大,作为交通运输行业,每天在外车辆200多台,结合行业特点和道路信息,车辆行驶过程中可能存在发生侧翻事故,在道路特殊路段容易发生碰撞、刮蹭事故。

三、应急组织

1、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

总经理

副组长:

主管安全副总经理

现场指挥:

安全部门负责人

成员:

各职能部门主任、安全员、安检员、调度、行政助理、驾驶员

2、职责

(1)组长或副组长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2)现场指挥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

(3)调度对突发事件处置时车辆、人员调度工作。

(4)行政助理担负对内,对外相关工作的联系。

(5)安全员、安检员、驾驶员对突发事件现场进行抢险抢修。

(6)办公室对事故造成负面影响的后期协调工作。

四、现场应急处置

1、在充装时车辆发生泄漏

(1)立即关闭紧急切断阀,重点检查低温截止阀、安全阀等,确定泄漏部位,消除附近存在的明火及隐患。

(2)立即将车辆泄漏情况通知加气站操作人员及相关领导,并协助站内工作人员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3)车辆加气时发生泄漏应按加气站应急预案处置,驾驶员听从站点人员指挥。

(4)需要技术人员前往处理时,运输公司负责人及时与加气站负责人沟通以便及时联系技术人员。

(5)事故处理完毕,确认无危险隐患后,驾驶员及时通知公司相关人员。

2、车辆运输途中发生泄漏

(1)车辆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应选择合适位置立即停车,停放地点不得靠近桥梁、集装箱堆放场和人员稠密的地方,位置通风良好,附近不能有明火。

(2)紧急查找漏气点,如果是车辆天然气钢瓶压力超过0.7MPa,应该立即打开超压排放阀进行压力排放,直到压力在0.1-0.3MPa,关闭阀门并确定阀门无泄漏。

(3)在车辆钢瓶压力正常时,出现低温截止阀、安全阀、盲法兰垫片等处漏液,应该先用防爆工具对泄漏处加以紧固,必要时可以用清洁的水浇使泄漏处恢复常温后紧固。

同时,通知公司安全负责人。

如果事态进一步恶化得不到有效控制或者出现着火现象,启动相应应急预案,按事故上报流程逐级上报。

驾驶员应及时划出危险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靠近(泄漏过程中出现火灾参照火灾爆炸应急处理)。

(4)泄漏情况得不到有效处理,公司安全负责人应及时就近调动公司抢险小组或技术保障人员进行支援。

(5)事故处理完毕后,经专业技术人员确认无危险隐患后运输车方可继续行驶,同时通知运输公司负责人。

3、发生交通事故出现泄漏

(1)交通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检查人员情况,同时对车辆LNG系统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泄漏现象。

(2)发现车辆有漏气(液)情况时,应该立即打开超压排放阀进行压力排放,直到压力在0MPa,如管路泄漏可用湿毛巾遮盖后堵漏,驾驶员无法控制泄漏点时,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给公司安全负责人,启动相应应急预案,调动抢险人员组织空槽车立即赶赴现场。

将事故车的LNG卸液到空槽车里,卸液的地点尽量避免在城镇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如只能在原地进行卸液,应对周围设置警戒线,疏散附近人员。

4、车辆发生火灾

(1)当车辆泄漏着火,立即停车,同时拨打119报警和通知公司安全负责人。

立即警戒,熄灭附近一切火种,阻止机动车辆通行。

(2)采取紧急灭火措施,同时通知消防队及相关领导,按照其指示灭火,防止其它明火引爆造成更大伤亡。

(3)使用多支干粉枪同时灭火。

(4)密切配合公安消防共同作战。

5、LNG车辆各类故障的处理:

充装时应限定充装压力,当车辆钢瓶压力超过0.2Mpa应及时打开气相紧急切断阀、气相阀通过气相口回气体回收系统。

如有流量计计量应将充装重量控制在规定重量内;

或者充装液位到满液位约3/4时应及时打开测满阀.向充装系统或其他空槽车卸液。

依次打开液面计上管截止阀、液面计下管截止阀,关闭液面计组合阀;如不能解决问题则更换液位计。

依次打开液面计组合阀、液面计上管截止阀、液面计下管截止阀、再关闭液面计组合阀;液相气相管冰堵用高压顶开、排放或用其他方法排除。

打开液面计面罩,依次打开液面计组合阀、液面计下管截止阀、液面计上管截止阀,对液面计指针进行调零。

五、后期处理及评估

事故现场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恢复现场已满足运营需要。

各级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故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伤员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以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二0一二年六月

附件1、天然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健康危害: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

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

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

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OSHMS应急预案与响应常见不符合项

通过近期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对常见不符合统计分析发现,企业在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时,在4.4.7“应急反应与准备”中常见缺陷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设备保养检查”、“应变程序不完备”、“演习应变计划”、“应变措施或设备不当”、“人员训练”以及“其他”。

统计分析的对象包括汽车、化工、电子、机械以及钢铁行业的10余家企业。

下面分别针对各项目,依比例高低的顺序逐一进行说明。

1设备保养检查(29%)

这个项目是六项分类中比例最高的一个,在4.4.7中平均三个缺陷便有一个属于此类。

4.4.7要素要求:

“用人单位应建立并保持计划和程序,确定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并对其作出应急响应,以预防或减少与之有关的疾病和伤害”。

既然标准如此要求,那么如何预防或减少疾病和伤害呢?

答案可以从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设施两方面来考虑。

首先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为立即控制灾情,某些硬件设备是必需的,包括防止可燃性或有毒性的物质泄漏的安全设备、泄漏后的隔离或处理设备以及消防设备等。

其中,消防设备几乎是每个企业必备的应急设备,项目可包括消防栓、消防水、灭火器以及防护服等。

而这些硬件设备又必须依赖有效的紧急应变程序和受过适当训练的人员,方能发挥其预期的功效,程序和专业人员属于软件设施。

无论是何种硬件设备,都离不开检查或校正程序。

最常发现的缺陷包括:

灭火器或滤毒罐过期或失效、消防泵或紧急发电机未按照程序进行例行保养,全身防护用品缺少空气钢瓶或滤毒罐,侦测气体设备没有适当的校正程序,以及清单与实际设备数目或项目不符等等。

由于上述设备种类繁多,且都属于非日常使用的设备,所以在缺陷比例上偏高也就不足为奇。

特别提醒读者,在“4.4.6运行控制”的条文中,也要求“…应针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制定计划,确保它们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虽然4.4.6针对的是重大风险,但是一般而言,由于意外或紧急状态所造成的危害通常是非常显著的,因此也需要考虑4.4.6的要求。

由此可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对于与重大风险(包括紧急应变)相关设备或器材的维修保养,是非常重视的。

2应变程序不完整(24%)

一般而言,在鉴别意外状况方面,企业很少有不符合的事项产生。

但是在“所产生的意外或紧急状况”方面,却往往由于经验或知识不足,造成程序有明显缺陷,程序的常见失误有:

紧急应变程序的内容不足以涵盖应变所需,例如缺少适当的应变指引通报程序或灾后的除污计划等;系统的连接性或逻辑性不同,亦即紧急应变程序的内容未能涵盖鉴别出的紧急重大风险;部分危险源未充分识别,例如可燃性物质贮存槽没有接地设施等。

3演习应变计划(18%)

4.4.7在最后一段中提到“用人单位应制定评价应急预案与响应实际效果的计划和程序,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检验上述程序。

”当然,考虑到并非所有紧急状况的应变程序都可以测试,例如:

毒性气体泄漏的真实情况,或是社区的紧急疏散等,但是大部分的紧急状况都是可以假设与模拟的。

而藉着这些假设与模拟的情况,来演练或测试所建立的紧急应变计划,并在演练或测试后检讨现有程序的缺失,以便加以改进。

在实际审核中,常发现的缺陷大部分为:

未建立紧急状况的应变演练计划,未依照计划内容实施演练,以及行政大楼未包括于演练计划中。

4应变措施或设备不当(11%)

在认证过程中也常见到一些其他应变的措施或设备不当的例子,包括:

违反规定将消防水用于非消防用途(例如用于清洗补充冷却水)、毒性气体侦测设施定点的错误,以及消防水管线未按照规定保持一定的压力等等。

5人员训练(11%)

在前述第一项“设备保养检查”的缺陷中,谈到有效的紧急应变必须依赖充分的软件配合,这些软件除了适当的应变计划,仍要包括足够的人员训练,毕竟“人”才是真正操作设备与程序的主体,如果没有受过充分训练的人员采运用这些设备和程序,则很难确保企业紧急应变的能力。

在审核过程中,为了印证训练的有效性,会对部分重要人员进行抽样测试,常见的缺陷有:

行政人员未包括在训练计划中、员工不了解疏散路线和集合地点,以及紧急应变小组无法正确操作应变设备等。

6其他

除了上述的主要缺陷外,另外还有一些个别缺陷。

例如危险性物质未予以适当正确标识、消防箱或消防栓由于杂物堆积而无法接近。

不同行业的紧急应变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各个企业应遵循标准中的要求,先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与鉴别,确定可能的重大紧急事件,再分析本身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加以改进,以期真正有效降低意外情况出现时可能发生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