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公开课教案附配套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8483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公开课教案附配套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公开课教案附配套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公开课教案附配套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公开课教案附配套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公开课教案附配套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公开课教案附配套练习.docx

《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公开课教案附配套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公开课教案附配套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公开课教案附配套练习.docx

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公开课教案附配套练习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在亚马孙地区,茂密的森林终年常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这就是热带雨林。

在那里不仅有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植物王国,更有波澜壮阔、博大精深的动物世界。

其实,热带雨林不仅美丽,而且也很神秘;因为那里的环境气候会令人不大舒服,一般人也很难光顾,所以大多仍处于原始状态,生态系统很容易陷于崩溃。

(学生思考讨论)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又是为什么?

(教师引导,让学生进行对比判断,并思考问题)比较“温带森林和草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和“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说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

推进新课

板书: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雨林作为生产力很高的生物群落,由于其生物循环旺盛,其主要养分集中在地表植物体内,但是热带雨林环境具有脆弱性。

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极其旺盛,以至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也非常旺盛。

然而,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植物体内,而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

土壤中的养分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为岩石风化释放的养分,另为枯枝落叶释放的养分,但枯枝落叶释放的养分很少回归土壤,而是在地表就很快被分解者分解,又很快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加上强烈的地表径流和旺盛的淋溶作用,林中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被水一冲,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

这就是其脆弱性的关键。

板书:

(一)雨林的生物循环和群落生产力

(二)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三)人类对热带雨林的破坏

(根据知识,让学生明确)

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

根据课本36页所提供的资料,分析说明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板书:

活动:

热带雨林的迁移农业

(教师提示)本活动以迁移农业为例,分析人类活动对雨林的影响。

(1)阅读图2.22,说说迁移农业的过程。

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大约是多少年?

(要求同学们读图,描述迁移农业的完整过程)

人类对焚烧开荒的耕地连续耕作1~3年,然后废弃,森林再生需要15~20年,然后再焚烧开荒,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

(2)阅读图2.23,解释迁移农业从A—B—C—D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

说明雨林土壤的肥力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图2.23中的A、B、C、D分别对应图2.22中的四个阶段。

A表示原始森林的土壤肥力状况;B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C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低;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

(3)结合图2.24,评价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的不同影响。

如果人口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减少,迁移农业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又会对热带雨林产生怎样的影响?

迁移农业作为一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在人口数量很小时,对雨林的破坏是有限的;当人口过多时,迁移农业频率和规模过大时,对雨林的破坏是严重的。

其他对雨林的开发方式也是一样的。

通过两组图表的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以15年为界限),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相对土地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加速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减退。

课堂小结

从本课时内容来看,热带雨林一旦被破坏,很难进行恢复,所以我们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利用资源,对资源不但要用,而且要养,保证用养结合。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从卫星拍摄到的亚马孙河流域“朗多尼亚地区公路沿线1975年和1999年雨林分布状况对比图”中可看到雨林遭到了严重破坏。

板书: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认识图例,分析原因)阅读图2.25“雨林被毁的原因”分析雨林被毁的原因。

(学生讨论,教师补充)亚马孙热带雨林正面临被毁的危险,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的开发所致。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的增长和贫困是雨林开发的前提原因,由此而派生的迁移农业、采矿、修路、城市建设,还有商业性伐木以及开辟大型农牧场等,都是雨林被毁的主要原因。

然而,人类对亚马孙雨林的开发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规模和影响是不同的。

20世纪60年代之前,亚马孙地区因为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一直未被开发。

生活在浓密雨林中的印第安人,还处于部落群居阶段,他们以渔猎、采集和传统的迁移农业为主,影响还不大。

随后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土地需求膨胀,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开发。

特别是1970年“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公布,标志着亚马孙热带雨林进一步遭受破坏的开始。

板书:

1.雨林被毁的原因

请读下面材料,了解亚马孙流域的开发。

课件展示:

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巴西广大中、西、北部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几无开发。

为了改变这种地区的差异,促进内地发展和国家一体化,于1956年1月就任总统的库比契克,决定把首都迁往国家腹地,同时修建亚马孙大公路。

巴西亚马孙大公路几乎完全是从原始热带雨林中穿过。

为了修路,首先要开出70米宽的空地,使数万平方千米林木遭砍伐,被遗弃的木材计1.2亿立方米。

为了开发北、中、西部,政府鼓励南方和东南方农民移民。

移民基本上是无序的,他们一般都是用烧荒的方式开辟农田、牧场。

到1994年,500万平方千米的森林,已有12%被毁掉,加速了水土流失。

在巴西北部各矿区,尤其是金矿和钻石矿开发时,无政府主义严重,如在帕拉州的“彼拉达”金矿区,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淘金者广泛使用汞作为溶解金粒的物质,结果造成淘金地区河流和湖区的污染,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的平衡。

(学生分析掌握)亚马孙开发计划实施的原因、涉及的区域和其开发的项目。

巴西的“西部大开发”涉及地区之多,范围之广,占据大半个亚马孙河流域及整个巴西西部。

它的三大措施是修路、迁都、移民。

板书:

2.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历史演变

①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②移民亚马孙平原

③跨国企业的经营

(分小组讨论)雨林公路该不该修建?

(学生分析,教师补充)对于修建雨林公路的评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问题。

从“弊”的方面看,它可能造成林区居民的增加,开发公司蜂拥而至,相应的工厂也乘虚而入,雨林的受损程度也日益加大,甚至会加速雨林的毁灭,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若从“利”的方面看,它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当地的经济建设将会随之突飞猛进,巴西国内的经济压力将会得到缓解。

至于公路该不该修的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认识到修不修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移民亚马孙平原

从图2.28中可以看到,地处巴西西部的朗多尼亚地区,自1970年至1988年的18年间,人口从10万增长到100万,毁林面积也从不足10万平方千米增长到180多万平方千米,占雨林总面积的7.5%。

说明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有很大的关系。

跨国企业的经营

巴西为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大量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以经济为驱动,破坏亚马孙等地区的雨林。

如:

欧美开发中南美洲雨林为大牧场,提供牛肉汉堡的生产原料;日本从东亚、东南亚进口一次性筷子;欧洲从非洲雨林区进口高级棺木。

值得注意的是:

关于雨林的论战还在继续,破坏也在继续。

课件展示:

学生课堂活动互动: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协调会

角色扮演:

学生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官员、开发商等角色,从角色的立场讨论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

活动规则:

每个小组认领一种角色,用5分钟的时间讨论和整理思路,然后推荐一位代表做中心发言,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补充。

发言时请说明所扮演的角色,尽可能多地发表建设性意见。

如果需要,可以上台展示材料。

风云辩论:

雨林破坏谁之错?

正方观点:

雨林破坏,亚马孙地区的国家和居民应负主要责任。

反方观点:

雨林破坏,发达国家应负主要责任。

(学生辩论活动略)

(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雨林的开发,既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需要,也有发达国家国际市场的牵动。

保护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尤其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保护亚马孙雨林符合长远利益和全球利益。

但这与雨林所在地国家的发展产生了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雨林开发与保护的关键。

依照巴西亚马孙雨林的破坏,认识我国对雨林的开发现状。

课件展示:

海南:

热带雨林遭毁容

近年随着热带高效农业在海南发展升温,一些开发商把毁林开垦作为扩大耕地的手段,每年全省毁林案件均在百件以上。

去冬今春,国家原始森林公园尖峰岭、蓝洋温泉国家森林公园等地的热带雨林被毁面积已近千亩。

在尖峰岭一处名叫“仙人脚”的地方,这里到尖峰岭主峰直线距离约20千米,过去林木蓊郁,泉水丁冬,有鹿鸣鸟叫。

但现在,这些坡度超过三四十度的山坡上,烧得枯焦发黑的树桩在太阳下呆呆地站立着,暴雨冲刷后,许多巨壑横陈的山沟却无水可流。

板书: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1990~2000年南美洲共损失热带雨林面积32万多平方千米。

在过去的30年间,巴西境内约15%的雨林被毁,面积相当于一个法国。

绿色和平组织警告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对森林的破坏,80年内热带雨林可能完全从地球上消失。

开发还是保护?

这是雨林的两种前途,也是人类面临的两难抉择。

热点讨论:

(教师出示问题)

1.雨林的前途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你对雨林的前途持何种态度?

为什么?

略。

(教师小结)受开发和保护措施的影响,应以全球的、长远的眼光审视雨林目前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面对全世界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呼声,当地政府和人民也已认识到这种低经济效益与高环境代价的开发是不可取的。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并制订实施了一系列计划和措施。

(学生活动探究)结合图2.30“热带雨林的保护”分析亚马孙地区诸国关于保护雨林的六项具体措施是什么,这些措施对亚马孙雨林的保护起到什么具体作用。

(探究作业)地理小论文《由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想到的……》

课件展示:

非洲国家强调应合理开发和保护森林

非洲木材组织14个成员国2001年9月28日在利伯维尔召开会议强调,非洲木材生产和出口国必须加强合作与协调,认真制订并切实执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并驾齐驱、共同发展的长远战略,以使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在促进林业生产长足发展的同时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管理。

与会者还就今后严禁毁林造田的原始刀耕火种耕作方式、妥善管理林区狩猎、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达成共识。

非洲热带雨林资源极其丰富,是仅次于拉丁美洲的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区,储藏量共达2.5亿公顷,其可开采的木材量高达100亿立方米,其中90%集中在非洲木材组织成员国内。

然而,非洲木材的出口值占世界热带木材贸易总额的比例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2/3下跌到如今的7%。

目前非洲热带木材的45%仍以原木出口,其余55%也多为初加工的锯切木材,而亚洲的木材加工率则高达88%,拉丁美洲则几乎达到100%。

【例题剖析】

1.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是()

A.中纬度的温带草原

B.低纬度的热带草原

C.亚寒带针叶林

D.热带雨林

答案:

D

解析: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读下列“甲、乙两地植被图”,完成2~3题。

2.影响甲、乙两地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光照和热量

B.地形和降水

C.地形和热量

D.降水和光照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甲为台湾局部,乙为非洲局部。

台湾由于地形因素植被分布有垂直向上的变化;非洲该图所示部分都在热带地区,而植被明显不同,主要是降水的影响。

3.甲地的阔叶林主要是()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

B

解析:

台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

目前,北京森林总价值已达2000亿元,森林的环境价值是食物价值的十几倍,涵养水源的价值达1000亿元。

山区通过爆破造林已形成第一道防线,2006年要让五环路沿线全部变为绿色。

完成4~5题。

4.五环路沿线的绿化带主要的环境作用是()

A.减少交通环境污染和美化环境

B.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C.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D.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答案:

A

5.对远郊地区进行绿化,最主要的作用()

①涵养水源②增加林木果品产量③开发旅游资源④增加农业收入⑤防风固沙⑥增加木材蓄积量

A.②④

B.③⑤

C.①⑥

D.①⑤

答案:

D

课堂小结

雨林开发的背景是复杂的,既有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要求,也有发达国家国际市场的牵动。

因此破坏雨林,责任也不全在亚马孙地区的国家和居民;保护雨林,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尤其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板书设计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一课时

一、森林的作用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滞尘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一)亚马孙雨林调节全球碳氧平衡的作用——地球之肺

(二)雨林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蓄水海绵

(三)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基因宝库

(四)雨林植物的药用价值——医学宝库

(五)亚马孙雨林不仅属于当地国家,也为全人类所共有

第二课时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一)雨林的生物循环和群落生产力

(二)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三)人类对热带雨林的破坏

活动:

热带雨林的迁移农业

第三课时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一)雨林被毁的原因

(二)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历史演变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2.移民亚马孙平原

3.跨国企业的经营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活动与探究

搜集资料,写一篇关于“雨林的现状与未来”的研究论文。

可以写其中的一个方面。

完成后进行论文交流。

 

 

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图表和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技能,同时学会独立分析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尼罗河的地理信息,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筛选,并把它们用于学习过程。

2.与人合作,尝试提出探究方案,并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增强学生理性思维,用全面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修筑大坝等工程建设的利弊,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探究问题的方法与态度。

地理问题很多,课堂或课后能探讨的问题只是一小部分,而课文中作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研究的必定是带有普遍性或特殊性,需从一个问题的研究中把握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或特殊方法。

同时探究问题深浅可依学生个体而异,但探究问题的态度须是统一的,即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须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养成。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

电脑、打印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分组,第一组重点查阅尼罗河及流域特点的资料,第二组重点查阅修建大坝的利,第三组重点查阅修建大坝的弊,查阅的资料相应整理成文,供课上相互交流。

推进新课

河流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河流,人们在许多河流上修建了大坝,一直以来人们对河流上该不该修大坝存在不同看法,今天我们就以阿斯旺大坝为例,来探讨河流上该不该建坝。

(方法引导)为了解决问题,必须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对于尼罗河上该不该建大坝这一问题,一般设计的研究步骤如下:

分组请同学们展示课前查阅的资料状况,同一组的学生可相互补充。

查阅的资料力求准确且有说服力,交流时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资料展示的同时加以分析,分析之后请同学们以“X河上该不该建坝”为题撰写一篇论文(不少于500字)。

论文的内容可参照以下各题。

1.尼罗河为沿岸地区人民从事耕种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灌溉水源但不稳定。

2.尼罗河为什么会定期泛滥?

尼罗河主要靠青尼罗河流经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的降水补给,每年6~8月是补给区的雨季,降水集中,补给较充足,易造成下游泛滥。

3.尼罗河定期泛滥创造了古埃及文明的同时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主要是下游的洪水灾害。

4.阿斯旺大坝从哪些方面提高了尼罗河的利用效益?

可以从灌溉、航运、防洪、旅游、发电、水库养殖等方面考虑。

5.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电站建成后,不仅可以永续利用水能发电,而且可以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使用,由此会产生哪些环境效益?

减轻大气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同时减轻矿物能源运输压力。

6.阿斯旺大坝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为什么会造成这些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下游平原盐渍化加重和海岸遭侵蚀后退。

主要原因是大坝的修建使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泥沙,导致海水倒灌,加重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和海岸侵蚀后退。

7.比较阿斯旺大坝的利与弊,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略(言之有理即可)。

8.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修建水库和大坝?

说说前期规划和论证的重要性。

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重要性阐述依个人的情况而定)。

9.分析三峡工程建设的利或弊。

利:

与阿斯旺大坝相同;弊:

三峡移民及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名胜古迹的影响。

【知识拓展】

学生阅读以下材料,学会搜集、处理信息。

材料一:

利国的三峡水利工程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2km,处于上游山区转入中游平原的转换位置,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的来水和来沙,三峡水库用于调节洪峰,拦蓄洪水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m3,可以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

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是在中下游。

它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变枯水期水质调节局地气候,减轻环境污染和酸雨危害。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水库可能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材料二:

怒江上应建坝吗?

争议尖锐的怒江建坝

目前,中国计划在刚被联合国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基本还保持着完整、原始的生态系统的怒江上修建13级阶梯水坝。

国家水坝大会呼吁并恳请中国云南的建坝决策者停止计划。

特别是怒江下游国家——缅甸和泰国的专家学者和当地原著民,更希望和中国学者及同饮一江水的各民族人民一起,保护“萨尔温江”这条原始河流。

不开发“保留最后一条生态河”

有关专家反对怒江建坝的理由主要有:

一、包括怒江在内的“三江并流”是在久远的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自然资源,并已于今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该遗产的保护十分重要,我们应该信守对世界遗产的承诺。

二、怒江天然大峡谷具有多重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怒江作为目前我国仅存的两条原始生态江河之一,应从国家生态安全长期目标出发,将其作为一条生态江予以保留,不予开发。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其成为国家的自然遗产得到永久保护;另一方面,把怒江作为一个江河原生环境的对照物和参照系,开展长期、全面和系统的环境观测活动,取得原始生态环境系统的各种相关本底数据,从而对照人类已经开发的江河所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类比,进而为国家进行环境影响战略评价提供依据。

三、怒江是我国与东南亚淡水鱼类区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怒江中下游所处的横断山区,怒江等大河沿断层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

在其高山峡谷区修建干流大型电站,必须关注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和可能的地震灾害的危害,工程的经济寿命可能远较预期设计的小。

五、怒江大峡谷干流电站将产生大量生态移民。

六、怒江州的贫困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不可能依靠修建大型水电站脱贫。

开发“给怒江人民一条出路”

怒江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该州98%以上的土地为高山峡谷,少数民族比重达92.2%,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4个特有民族,至今还保留着刀耕火种、人背马驮等原始生产方式和纹面部落等原始社会痕迹;由于怒江58.3%的区域面积纳入自然保护范围,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不能开发,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支撑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财政自给率仅为14.7%;全州4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935元,50%的农民群众没有解决温饱。

但是,怒江全部梯级开发后每年可创造产值340多亿元,直接财政贡献可以达到80亿元,其中地税年收入可以增加27亿元;仅怒江每年可增加税收约10亿元。

其次,开发后,实现以电代柴,怒江每年可节约50万立方米现在被当作燃料的木材。

再次,给当地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据此推算,怒江中下游水电站推断梯级将可带来44万个长期就业机会。

同学们,怒江上应建坝吗?

请同学们读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例题剖析】

一、选择题

1.大型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A.明显减少河流的年径流量

B.明显增加河流泥沙的下泄量

C.降低库区地下水位

D.改变径流量的季节分配

答案:

D

解析:

修建大型水电站需筑坝拦水,工期较长,投资较多。

筑坝拦水大多要淹没农田,迁移居民,并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或多或少也会带来诸多影响,如部分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被淹,有些旅游景点虽然存在,但却失去了其从前的魅力等。

大型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也有有利的一面,如库区温度、湿度将有所改善,调节局地小气候等。

总之对环境影响有利有弊。

2.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的原因是()

A.都受夏季风的影响,西部还受夏季增温的影响

B.都受热量的影响,夏季气温高

C.外流区域受夏季风影响,内流区域受夏季气温高的影响

D.都受季风影响

答案:

C

解析:

首先要搞清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结合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故季风区河流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其丰水期大多在夏季,我国西部地区河流的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夏季气温高,冰雪大量融化,因而河流的丰水期也多在夏季。

3.关于水能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能资源属于不可更新资源

B.我国水能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是西南三省

C.我国水能资源绝大部分已开发利用

D.已查明的世界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巴西

答案:

B

解析: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水量大,落差大的地区,水能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与地势第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河流水量丰富,故水能资源最丰富。

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以下为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扎伊尔。

水能资源按性质属可再生能源资源。

二、综合题

4.结合下列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在进行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估阶段,专家们将长江三峡工程与曾因生态和环境问题引起国际上很多争议的埃及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工程作了对比研究,认为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对三峡工程有借鉴意义。

通过采取一些应对措施,阿斯旺工程出现的问题,可以在三峡工程中避免。

尼罗河流域图长江流域图

三峡工程

阿斯旺工程

坝址水文条件

年径流量(亿m3)

4510

820

平均含沙量(kg/m3)

1.2

1.6

年输沙量(亿t)

5.3

1.34

库区水量损失

库面蒸发损失很小,出库水量仍约4510亿m3

年蒸发损失约100亿m3,加之用水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