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物联网专业设置规划.docx
《高职高专院校物联网专业设置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高专院校物联网专业设置规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职高专院校物联网专业设置规划
专业发展规划
(一)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办学的过程中,重视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服务贵州地方物联行业发展。
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同时经常安排教师下企业进行培训。
使任课教师理论水平提高,实践经验更加丰富,具备物联网行业“双师”型教师资格。
(二)科学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物联网专业要根据“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的基本原则,积极跟踪国内物联网技术发展及产业趋势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根据先进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认真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教学计划。
吸收国内优质的教育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先进的物联网职教课程和教材。
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好一批先进实用的职业课程模块,按需教学、按需培养。
重视案例教学,加强物联网实用技术的培养和训练,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三)认真实施认证教育,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根据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并重的原则,在专业教学中推行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根据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标准,引进认证教育的师资,对相关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教师的认证教育水平,达到专业认证教师资格。
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培训,达到规定要求者,颁发给职业资格证书。
要将认证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以职业技能需求为根据,构建课堂教学与认证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环境,确保职业资格认证教育的顺利开展,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技能和就业率。
(四)课程改革
注重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行“学中做、做中学”、项目任务驱动、实境教学法等教学模式。
实施“双证书”教育,走工学结合之路,学生专业技能强、质量高、有特色,毕业生供不应求。
1、在课程体系上尝试和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2、在教学方法改革上,是将课程按理论、实训交替进行“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境教学等方式进行,使教学与实习、实训同步进行,由专职教师与行业技术骨干共同完成,提高了目标达成率。
3、以够用为度,整合部分课程,将一些课程进行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五)切实加强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坚持“行动导向”教学观,努力实践“教、学、做”一体化;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有效完成。
2、校企结合、注重实战的“三段式”实践实训模式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条件搞好实习、实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与物联网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子,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逐步形成了以实战为目标的“一年级学习、二年级短期实习、三年级顶岗实习”的“三段式”实践实训模式。
使学生从专业认知、专业素养的培养直至主要专业技能的掌握都在物联网实践岗位环境中进行,将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融合,努力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用人需求的零对接。
3、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将技能证书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在重点考取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在今后陆续增加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的门类,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更加宽泛的上岗能力。
4、专业技能与非专业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努力打造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养。
以锻造学生“能吃苦、能忍耐、能拼搏、能奉献、能合作”五种优秀品格为宗旨,不断推进高职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管理,拓展学生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生非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不断提高,打造出广为社会认可的毕业生品牌。
(六)加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一个新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库具有重要意义,这将有助于探索符合贵州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信息化需要的教学新模式,建立一支符合新时代要求、熟悉网络环境教育的优秀教师队伍,培养大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促进物联网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开放性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能使高职教育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致力于建设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的资源体系,以多种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整合、编辑和存储,最终形成一个涵盖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所有信息的多媒体网络平台,实现系统化与规范化管理以及资源共享。
其建设思路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特点,在职业标准基础上,基于实际工作场景、实际项目导向的办学模式,建立相应的培养体系,构筑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所需的一切资源。
综观以上情况,我们认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设置是完全可行的。
注:
申请目录外专业只填写表
申请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向
一、培养目标
针对新兴的物联网产业高速发展以及目前人才紧缺情况,培养掌握射频、传感器、无线传输、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和安全系统、信息处理等物联网技术,能适应贵州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好品德、好技能、好使用、好形象的职业素质,掌握设备使用与维护、系统集成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无线传感网、RFID系统、局域网、安防监控网等工程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职业能力,以及良好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迁移能力,在物联网技术相关行企业,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各种监控系统的集成与维护等岗位,能从事设备操作与维护、系统集成、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素质要求、能力要求、知识结构要求))
1、职业素质要求
(1)具有拥护党的领导、对祖国忠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敬业与团队协作精神;
(3)具备好品德、好技能、好使用、好形象的职业素质;
(4)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5)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情操;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2、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区域智能交通组网方案拟定及车联网组建能力;
(2)具有无线传感网工程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能力;
(3)具有RFID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
(4)具有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能力;
(5)具有车辆控制和运营车辆管理能力;
(6)具有道路交通安全系统评价能力;
(7)具有监控系统集成与运维能力;
(8)具有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射频、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等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3)掌握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
(4)掌握监控系统设备使用与维护、系统集成等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5)掌握安全系统设备使用与维护、系统集成等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6)掌握专业其他行动领域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三年四、主干课程
主干课程
1、计算机基础主要讲述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组成,软件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介绍,信息系统基本知识,多媒体技术简介。
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本课程主要讲述C语言开发环境介绍,顺序程序设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程序设计,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与共用体,位运算,文件。
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能力。
3、物联网技术导论本课程首先讨论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软硬件平台系统组成、关键技术以及应用领域;其次介绍节点感知识别技术,包括射频识别工作原理、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典型应用、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等;然后讲述与物联网相关的通信与网络技术、传感网及其关键支撑技术等内容;最后介绍物联网中的数据融合、云计算技术、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典型应用,使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初步认识物联网的概念、实现技术和典型应用。
4、工程图识别与绘制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工程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会查阅有关国家标准和手册,养成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国家标准的各项规定的良好习惯。
能够较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进行手工绘制仪器图和草图。
能够能熟练阅读和绘制中等程度“平、立、剖、详”工程图。
能看懂简单机械图,会用典型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样。
5、无线传感器网络安装与调试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的通信技术、支撑技术、应用开发基础,传感器网络协议的技术标准,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
6、RFID系统安装与调试本课程主要介绍了RFID标准和标准化、电子标签的故事、读写器的原理以及RFID中间件和系统框架,同时也给出了RFID系统中的安全和隐私、防碰撞、定位以及数据挖掘、应用中的实施、测试和故障分析等技术的原理,加深学生对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与应用案例的理解。
7、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是交通运输领域各种高科技技术系统的一个统称。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的产生、发展、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体系结构及应用研究。
8、GPS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本课程将采用项目教学,分6个学习项目,分别为:
认识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定位系统,GPS公共车辆跟踪调度系统,电子地图导航系统,GPS车辆动态监控系统,GPRS无线通信的车载驾驶人疲劳监测终端。
9、高速公路监控系统集成本课程将采用项目教学,分9个学习项目,分别为:
简易四路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收费站级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隧道监控系统特殊部分的实现,车辆检测、气象监测等子系统的实现,信息发布子系统的实现,交通控制子系统的认知,分中心级监控系统的集成,省级联网监控系统的集成,监控技术革新设想。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实训教学环节
1、电子技能实训(生产性实训)通过实训,将所学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方法,常用仪表、工具的使用及手工焊接技术、拆装技术等基本技能,对元件、仪表、仪器及电信号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单片机原理应用实训通过实训,使学生对单片机的构成有一个全面地了解,重点掌握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并可用该指令系统写出简单而实用的汇编程序,运行于8051等单片机上。
同时,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的扩展规则,MCS-51单片机中断控制器、定时/计数器、串行口控制寄存器等使用规则,重点掌握利用典型芯片8255、8155、8279、0804、0809、0832等组成实用的单片机系统,从而实现单片机并行口和串行口的扩展及数据采集和数据输出等实用接口电路的设计。
3、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训通过实训,了解C语言开发环境,顺序程序设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程序设计,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与共用体,位运算,文件。
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能力。
4、无线传感器网络安装与调试实训通过实训,学习安装和使用CrossBow公司的Mica传感器网络,练习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应用,加深学生对传感器网络基本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的理解。
5、GPS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实训通过实训,将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定位系统,GPS公共车辆跟踪调度系统,电子地图导航系统,GPS车辆动态监控系统,GPRS无线通信的车载驾驶人疲劳监测终端。
6、RFID系统安装与调试实训通过实训,将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射频识别(RFlD)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理解RFID系统的实际应用。
7、高速公路监控系统集成实训通过实训,将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掌握简易四路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收费站级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隧道监控系统特殊部分的实现,车辆检测、气象监测等子系统的实现,信息发布子系统的实现,交通控制子系统的认知,分中心级监控系统的集成,省级联网监控系统的集成。
8、毕业实习(生产性实训)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印证书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从而得到巩固与提高。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观察、解释并进一步争取解决实践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习,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概况、管理制度,从而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生产知识,并扩大专业知识面,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培养学生从事技术专题调查,搜集资料和进行研究的能力,并为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