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30讲化学实验及探究专题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7331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30讲化学实验及探究专题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30讲化学实验及探究专题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30讲化学实验及探究专题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30讲化学实验及探究专题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30讲化学实验及探究专题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30讲化学实验及探究专题试题.docx

《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30讲化学实验及探究专题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30讲化学实验及探究专题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30讲化学实验及探究专题试题.docx

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30讲化学实验及探究专题试题

2019-2020年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30讲化学实验及探究专题试题

知识梳理

【复习重点】

一、常用的化学仪器

1.常用的化学仪器:

试管、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量筒、蒸发皿、燃烧匙、漏斗、玻璃棒、药匙

、镊子、水槽、天平、试管夹、铁架台、石棉网、坩埚钳等。

2.常用的仪器分类:

(1)可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可直接加热,烧杯、烧瓶等须隔石棉网间接加热。

(2)药品的取用:

取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块状固体用镊子;取少

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定量取液用量筒。

(3)夹持的仪器:

试管夹、铁架台(附铁圈、铁夹),坩埚钳等。

(4)其他:

漏斗、长颈漏斗、集气瓶等。

二、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原则:

(1)不接触药品、不直接闻药品的气味、不尝药品的味道;

(2)节约药品;(3)正确处理剩余的药品和实验残液。

2.药品的取用方法:

(1)掌握块状药品和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

(2)掌握用量筒定量取液和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液体的方法;(3)从瓶中倾倒出液体时须注意方法:

取下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贴试管口等。

3.物质的加热方法:

了解加热试管中的少量液体和少量固体的注意事项及其原因。

4.正确使用酒

精灯。

5.正确洗涤化学仪器。

三、化学基本实验

1.定量配制溶液:

配制氯化钠溶液、配制硫酸溶液等。

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物质的分离:

结晶、过滤、蒸馏等。

注意漏斗等仪器的使用。

3.气体的制取与收集:

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制取。

注意实验时对装置的要求,了解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四、化学类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记录数据与现象)、分析与论证(对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等。

2.借助化学的知识点及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几乎所有的化学知识点都可以与科学探究相结合进行出题。

如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化学成分的鉴定、催化作用、实验方法等都可以进行探究。

【复习难点】

1.实验基本操作的原因分析。

如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时为什么要让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胶头滴管为什么不能伸入试管内等。

2.化学基本实验中对于装置的注意点及规范操作的原因分析。

如不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的原理,气体收集、验证、存放方法的原因,用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什么要让酒精灯“迟到早退”等。

3.结合各知识点进行不同环节的探究。

如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照实验,对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等。

【易考点】

1.对化学仪器的认识,化学仪器的用途,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常出现于选择题或实验探究题中。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其中,配制溶液、物质的分离、气体的制取等是经常出现的考点。

3.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化学成分的鉴定、催化作用、实验方法的过程探究也是最常见的考点。

考点一实验基本操作

例1、对下列各种尾气吸收装置要求达到既能吸收易溶性气体又能

防止倒吸的效果,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解题思路】吸收尾气时,导管应该伸入吸收液中,对于易溶性气体容易出现倒吸的现象,为了防止倒吸,可以在导管中连接体积较大的容器。

A装置的导管没有伸入吸收液中,吸收的效果不好。

B装置中连接了体积较大的容器,既能够防止倒吸,又能够很好地吸收尾气。

C装置连接的漏斗贴着吸收液面,当发生倒吸时,烧杯内液面下降,漏斗口脱离液面可以达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D装置中,导管伸入吸收液中,并且连接了体积较大的容器,既能够防止倒吸,又能够很好地吸收尾气。

【参考答案】A

【方法归纳】本题要求从尾气的性质和装置的特点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易错误区】要达到吸收效果就要求尾气通入吸收液中,若未理解这点则易选错。

 

考点二实验室制取氢气、氧气、二氧化碳

例2、下列各项实验中,所用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解题思路】A项中收集二氧化碳不应使用排水法,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B项中固体放在试管中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C项中锌和浓硫酸反应不能生成氢气,应该用锌和稀硫酸反应。

【参考答案】D

【方法归纳】本题考查了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制取实验。

要求对实验各环节充分了解。

【易错

误区】未注意到浓H2SO4中的“浓”字而错选C。

考点三检测物质含量的实验设计及分析

例3、牙膏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它通常由摩擦剂、发泡剂、黏合剂等组成。

摩擦剂是牙膏的主要成分,约占牙膏质量的一半以上。

为了测定一种以碳酸钙为摩擦剂的牙膏中碳酸钙的含量,同学们根据碳酸钙的性质设计了下列三种不同的方案(除碳酸钙外,这种牙膏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且均溶于水)。

方案一:

将一定量的牙膏放入水中充分搅拌,然后进行X、洗涤、干燥等操作,称量出不溶物的质量,再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

将一定量的牙膏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测量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锥形瓶中液面的高度变化忽略不计),利用该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再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方案三:

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将一定量的牙膏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测量相关数据,推算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再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老师针对这三种方案提供了所需的仪器用品,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中,同学们操作规范,计算无误。

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一中操作X是。

按照方案一进行实验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来得及完成实验,请写出可能的原因:

(写出一条即可)。

(2)方案二中的实验结果偏低,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你的改进方案是。

(3)方案三中的实验结果偏高,原因可能是。

【解题思

路】

(1)

碳酸钙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牙膏中含有的发泡剂和黏合剂能影响溶解及过滤的速度。

(2)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导致结果偏低,为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在水面上滴加油。

(3)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来计算碳酸钙的含量时,由于水分和氯化氢的挥发将会导致结果偏高。

【参考答案】

(1)过滤有黏合剂导致溶解慢,有发泡剂产生大量泡沫导致过滤时间长(合理即可)

(2)CO2溶于水在瓶中加一层油(3)H2O和HCl的挥发

【方法归纳】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

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

【易错误区】本题综合性强,常因考虑不周或对某些知识积累欠缺而答错。

 

考点四制取一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分析与实验设计

例4、已知甲酸(HCOOH)与浓硫酸共热到60~80℃可发生脱水型的分解反应,

并由此而制得CO气体。

实验室用甲酸和浓硫酸混和后制取CO时,常不需加热。

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在试管内倒入一定体积的甲酸,然后再小心、缓慢地沿试管壁倒入等体积的浓硫酸,这时可见试管内液体分上、下两层,在两层液体的交界

面处有少量气泡,轻轻振动试管,可见液体交界面气泡增多,改变振动的力度可控制气泡产生的速率。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述方法制取C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用该法制CO不需加热的原因:

(3)以上操作方法可控制反应速率的原因:

(4)具支试管(试管侧壁有一支管,如左下图所示)在实验室有多种用途,请只用具支试管、橡皮塞(橡皮塞上最多打一个孔)、玻璃导管及连接和夹持的仪器装配一个用浓硫酸和甲酸的混合液制取CO气体、CO还原氧化铜并检验其氧化产物的实验装置。

试画出该装置示意图于如右下图所示的方框内(同类仪器最多三件,不必画夹持仪器,但需注明所装的药品)。

【解题思路】

(1)甲酸(HCOOH)与浓硫酸共热到60~80℃可发生脱水型的分解反应,即反应物为甲酸,生成物为水和一氧化碳,条件是浓硫酸和共热到60~80℃,即可写出方程式。

(2)甲酸和浓硫酸混合时,可产生大量的热,使反应液的温度达到反应所需的温度,所以不需要加热。

(3)甲酸和浓硫酸的密度的不同,反应在两液体的交界面发生,振动试管可使两反应物相互混合、溶解,调节两反

应物的接触面积

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4)用浓硫酸和甲酸的混合液制取一氧化碳属于两种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气体。

一氧化碳有毒,还原氧化铜时要有尾

气处理装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氧化产物用澄清石灰水。

【参考答案】

(2)甲酸和浓硫酸混合时,可产生大量的热,使反应液的温度达到反应所需的温度(3)由于甲酸和浓硫酸密度的不同所以甲酸在上层,浓硫酸在下层,反应在两液体的交界面发生,振动试管可使两反应物相互混合、溶解,调节反应物相互间的接触面可控制反应速率

(4)如图所示

【方法归纳】气体的制取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化学实验之一,既是重难点,又是考查的热点。

理解反应原理,掌握装置的选择依据,熟悉气体的检验、验满、收集方法,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

【易错误区】第(4)小题设计装置要达到题中实验目的,难度较大。

 

探究提升

【安徽】暖宝宝是一种防寒用品,如图所示。

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1)小明探究:

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剪开内包装袋,倒出其中的粉末,发现粉末呈黑色。

【提出猜想】该黑色粉末可能含有炭粉、铁粉、二氧化锰、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

【初步验证】将磁铁靠近黑色粉末,该粉末部分被吸引。

【查阅资料】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能被磁铁吸引。

【初步得出】该黑色粉末可能含有。

【进行实验】

由实验①可知,该黑色粉末肯定含有,肯定不含;写出实验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由实验②可知,该黑色粉末肯定含有。

(2)小明思考:

暖宝宝为什么会发热?

【查阅资料】暖宝宝中的铁粉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进而放出热量。

由此可见,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请再举一例:

(3)人们利用化学反应还可以。

【解题思路】

(1)由于黑色固体物质能够被磁铁吸附,所以要么是本身具有磁性的四氧化三铁,要么是能够被吸附的铁粉。

而加入稀硫酸,黑色固体物质部分溶解产生气泡,在黑色物质中只有铁粉才能和硫酸反应得到氢气。

而溶液未变蓝,说明原物质一定

不含氧化铜。

灼烧固体残渣,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时,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则原物质一定含有炭粉。

(2)人们对化学反应放热的应用很多,如燃烧燃料做饭、燃烧燃料驱动汽车等交通工具、发射火箭、农家肥的腐熟等。

(3)化学反应可以制造新物质,如各种新材料、新药品等。

【参考答案】

(1)铁或四氧化三铁或两者都有铁氧化铜Fe+H2SO4=FeSO4+H2↑炭粉

(2)燃烧燃料做饭等(3)制造新物质等

【方法归纳】熟悉常见物质的特征性颜色和特征性反应,平时多总结,在解答实验物质推断类的题目时容易较快找到突破点。

【易错误区】本题第

(1)小题第一个空,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整地写出黑色粉末含有的全部可能,这反映了学生审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的不足。

【考点范围】化学物质成分的探究。

 

2019-2020年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31讲生命系统的结构与层次试题

知识梳理

【复习重点】

一、生物

与非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是能否进行新陈代谢,除此之外,生物还有能呼吸、能生长、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繁殖、能遗传与变异、需要营养、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等特征。

2.植物与动物的区别:

(1)能否进行光合作用,能否自己制造有机物,即营养方式不同,这是根本的区别;

(2)能否自由快速地运动。

3.显微镜下的各种微生物

(1)细菌: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内部只有核区(内有遗传物质)。

(2)真菌:

具有成形的细胞核与细胞壁。

(3)病毒:

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只能靠寄生生活。

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

分、合适的温度、空气。

食物保存的方法:

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热法。

二、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距和观察等过程。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可以用光圈和反光镜进行调光。

如果光线太暗,就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如果光线太亮,就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观察时视野中的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三、生命系统的结构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植物细胞结构:

①细胞壁(起保护、支持细胞的作用);②细胞膜(起保护细胞、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③叶绿体(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④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⑤液泡(充满细胞液);⑥细胞质(能流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2)动物细胞结构:

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

2.组织:

细胞和动物的受精卵通过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的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

组织是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1)植物有五大组织:

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

(2)人体和动物有四大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3.器官:

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营养器官:

根、茎、叶。

生殖器官:

花、果实、种子。

4.系统:

共同完成某种连续的基本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的结合体,是高等动物特有的结构层次。

人体具有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八大系统。

四、生物体的层次

生物的构成与宇宙的构成特点一致,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人体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植物体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复习难点】

1.显微镜的操作技能及临时装片的制作。

2.组织、器官、系统以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易考点】

1.动植物及细菌结构的特点。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动植物细胞的共同结构,液泡、叶绿体、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

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动植物的组织与器官的判断。

3.显微镜的使用和装片的制作。

考点精析

考点一显微镜的使用

例1、【潍坊】如图所示为某同学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先后看到的视野依次是③④②①⑤

B.若观察

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则观察视野⑤时用的物镜比观察②时用的物镜短

C.观察到视野④后,该同学向

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②

D.要使视野①的亮度增加,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

【解题思路】使用显微镜,该同学先后看到的视野依次是:

③对光,④视野不理想,②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①换高倍物镜,⑤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故A正确;从②到⑤,细胞变大,若观察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则观察视野⑤时用的物镜比观察②时用的物镜长,故B错误;显微镜呈倒像,观察到视野④后,该同学只有向左下方移动装片才可观察到视野②,故C错误;要使视野①的亮度增加,可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故D错误。

【参考答案】A

【方法归纳】只要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即可解题。

【易错误区】要注意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的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考点二制作临时装片

例2、【株洲】根据“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是老师,在准备本实验的材料用具时,

不需要准备图甲中的(填序号),还需要添加的材料用具有。

(2)如果观察时使用5×目镜和10×物镜,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倍。

(3)观察时如果视野过亮,除了调节显微镜的光圈外,还可以调节哪一结构?

请在如上图所示的显微镜上标注该结构的名称。

(4)如图乙所示为小明所绘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请你指出图中存在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解题思路】

(1)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不需要用刀片切割,但是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需要滴加生理盐水;实验中要把细胞刮取下来涂抹到玻片上进行染色,所以,还需要消毒牙签、稀碘液、吸水纸等。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显微镜中,用来调节光线的结构有光圈和反光镜。

(4)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液泡,所以多画了液泡;细胞核染色

较深,应用密集的细点来表示,不能用涂黑表示。

【参考答案】

(1)③消毒牙签、凉开水、稀碘液、吸水纸、纱布和生理盐水(除“纱布、凉开水”外,其他项目不能缺少)

(2)50(3)如右图所示

(4)多画了液泡,细胞核是密集的细点而不是用涂黑描绘的(合理即可)

【方法归纳】对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细胞装片的区分:

(1)使用材料或工具;

(2)在玻片上滴加的液体;(3)两者容易产生的错误操作及对应的解决方法。

【易错误区】选择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工具时,容易忽略一部分仪器。

 

考点三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潍坊】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性染色剂(PI)中,细胞核会被着色;

将活细胞浸泡其中,其细胞核不被着色,但将PI注入到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因此可将PI应用于对细胞死活的鉴别。

其鉴别的基本原理是()

A.活细胞的细胞核能够分解PI

B.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所含的物质不同

C.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PI的进入

D.活细胞的细胞壁能够阻止PI的进入

【解题思路】细胞膜具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而活细胞的细胞膜能识别并阻止PI的进入。

细胞壁只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这两者都与题目的要求无关。

参考答案】C

【方法归纳】根据细胞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进行分析、解答。

【易错误区】题中出现的细胞核这一结构,容易迷惑学生。

 

考点四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例4、【益阳】请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洋葱

鳞片叶属于。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用进行染色。

(2)从人体结构层次来看,口腔内侧壁表层属于。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加入生理盐水,其主要目的是防止细胞。

(3)口腔上皮细胞与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和。

 

(4)如图甲、乙所示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两个视野,如果由图甲变为图乙,细胞将变大,视野中的亮度将。

【解题思路】

(1)绿色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洋葱鳞片叶属于叶,是六大器官之一。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观察效果好,我们一般用稀碘液进行染色。

(2)口腔内侧壁表层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形

成的一个细胞群,有保护作用,属于上皮组织。

为了保持动物细胞的正常形态,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加入生理盐水。

(3)根据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即可找到两者的区别: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因此口腔上皮细胞与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窄,透光量少,视野就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图甲变为图乙,细胞变大了,说明是由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因此视野变暗。

【参考答案】

(1)器官稀碘液

(2)组织变形

(3)叶绿体(4)变暗

【方法归纳】

(1)对所给的具体物

种要归类为熟悉的生物类别,再去寻找它们的异同点。

(2)当试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时,要扎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并注意答题的灵活性。

【易错误区】判断动物结构所处的结构层次时,对组织和器官这两个层次的判断容易出错。

 

探究提升

例、【湘潭】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后,某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洗手前后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变化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下面是该小组同学的讨论对话,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小张:

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小孙:

利用培养基,怎样证明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呢?

小赵:

将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在培养基上接种时,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1)若以小张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那么你所做出的假设应是。

(2)请你帮他们将下列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步骤进行排序: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A.培养B.接种

C.观察D.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

(3)依据小赵的叙述,请你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答出要点即可)。

(4)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填“细菌”或“真菌”)菌落。

(5)请你预测实验的结果:

【解题思路】

(1)对所提问题进行假设,可以有多种答案,如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不一样多或洗手前细菌较洗手后多等,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

首先,配制适合细菌、真菌生活的培养基;其次,进行高温灭菌后冷却,杀死培养皿、培养基内原有

的细菌、真菌;然后,把要培养的细菌或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最后,把培养皿放到恒温箱中或室内温暖的地

方培养。

(3)小赵认为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要保持变量的唯一性,本实验的变量为接种时是否洗手,故应该取相同的两组培

养基,洗手前后分别对其进行接种,然后在恒温下培养。

(4)细菌的菌落特点:

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较大,为绒毛状或絮状,呈现红、黄、黑、褐等颜色。

(5)根据生活常识可预测:

洗手前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多,洗手后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少。

【参考答案】

(1)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不一样多(合理即可)

(2)D→B→A→C

(3)取相同的两组培养基,洗手前后分别进行接种,然后在恒温下培养

(4)细菌(5)洗手前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多,洗手后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少

【方法归纳】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合理控制变量,关键是保持单一的变量。

【易错误区】提出的实验假设要与题干中的问题相符。

【考点范围】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