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慧11113014论李白的山水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7028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美慧11113014论李白的山水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李美慧11113014论李白的山水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李美慧11113014论李白的山水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李美慧11113014论李白的山水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李美慧11113014论李白的山水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美慧11113014论李白的山水诗.docx

《李美慧11113014论李白的山水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美慧11113014论李白的山水诗.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美慧11113014论李白的山水诗.docx

李美慧11113014论李白的山水诗

唐山师范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题目论李白的山水诗

学生李美慧

指导教师景红录

年级2011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

系别中文系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2015年3月

 

目录

题目…………………………………………………………………………1

摘要…………………………………………………………………………1

正文…………………………………………………………………………1

一、李白山水诗中的思想感情………………………………………2

(一)赞美自然山水的神奇瑰丽……………………………………2

(二)借自然山水讽喻现实政治……………………………………3

(三)表达自己寄身世外、遨游天地的人生理想…………………4

二、李白山水诗的艺术成就…………………………………………5

(一)情景交融、物我合一…………………………………………5

(二)想象出奇、变幻莫测…………………………………………6

(三)语言清新、自然流畅…………………………………………7

(四)意境或清幽明丽、或宏放高远………………………………8

注释…………………………………………………………………………9

参考文献……………………………………………………………………10

致谢…………………………………………………………………………

外文页………………………………………………………………………

 

论李白的山水诗

李美慧

摘要李白山水诗有着自己独特之处,他不仅仅赞叹大自然的神奇瑰丽,他还借大自然的山水讽喻当时的现实政治,表达自己寄身世外的人生理想。

他用独特的语言风格加上大胆的想象,将自己的情感与山水风景结合,达到物与我的统一,将山水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影响

 

李白的诗歌创作有三百多首,而本文要研究的山水诗在他的诗歌中占得比重也比较大,但也是最能凸显他诗歌特点的创作类型。

李白一生都在漫游天下,他所到范围之广,游历时间之长,历代诗人无出其右者。

李白20岁前后已经将蜀地的多处风景领略了,并且用他的才华将这些景色记录了下来,他的山水诗不仅仅描绘了大自然的魅力,而且在游历中,李白还培养了自己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性格和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5岁后,他开始离开蜀地去漫游,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培养了对大自然的渴望和对前途的美好憧憬。

在他被放逐之后,他又再度开启漫游,游踪遍及齐鲁、江浙、燕赵等地。

李白每到一处,不仅饱览祖国大地神奇美丽的风光,而且用他出神入化的诗笔把这种美丽神奇展现出来,可以说山川风光给了李白诗歌以灵感,李白又以他的个性和想象赋予了山川风光以灵性,李白与自然山水是相互成就的,他与大自然的山水融为了一体,不再局限于欣赏者与被欣赏者的的关系。

李白的山水诗不似前人,只是简单的描写他所看到的景色,而是以他壮阔的胸襟,非凡的想象,为壮丽的景色留下影子,为雄伟的山水传神,描绘着一幅幅祖国山河的画卷,并且画中的风景各具特色,大到长河巨壑,小如一溪一丘,无不得到他彩笔的渲染。

并且在这些景色之中,无不蕴含着他的情感,他的理想,他的美好愿望这篇论文蛀牙是研究李白的山水诗,在掌握李白山水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继续探讨其艺术表现上的独特之处,以便全面理解和掌握李白山水诗对古代山水审美文学与文化的影响及贡献,有助于我们今天继承并发展中国传统的山水审美文化。

一、李白山水诗中的思想情感

李白的一生是四处游览的一生,长江南北、黄河上下,众多的知名山川,你很难列举出一处李白没有到过。

李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所到之处的风景相互融合在一起,他赞叹自然山水的神奇瑰丽,又借大自然暗讽当时的现实政治,表达自己想要寄身世外、遨游天地的人生理想。

这些情感渗透在他的山水诗中。

(一)赞美自然山水的神奇瑰丽

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美丽之处,有的优美、壮丽,有的寂寞、萧条,而面对不同的风景我们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我们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叹。

李白也是如此,他四处游览,面对自然美景,他用诗句将自然风光描写出来,用诗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山水神奇瑰丽的赞叹。

就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其二),诗中描写高高升起的太阳将阳光照在香炉峰上,峰顶周围围绕着紫色的雾气。

远远望去,我们不禁想象是谁将这长长的大河挂在这香炉峰的峭壁上,是他形成了这个大瀑布。

瀑布的水流仿佛从三千尺的山峰之上飞流而下,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银河从遥远的的天空之上落下来了。

李白观察大自然的神奇不只是看到瀑布的飞流直下,而是从描写周围的景色开始,阳光、香炉峰、水雾、瀑布,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他们有着自己的魅力,吸引着众人的眼球,也牵引着李白的心,也正因为大自然如此神奇,李白才会用他丰富的想象,将飞流直下的瀑布想象成天河自空中落下,显示出大自然的巨大魄力,以充满流动感的诗句将庐山绝壁上的瀑布描绘的神奇而美丽,直接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瑰丽。

庐山之上的瀑布是大自然的神奇之景,令人赞叹,荆门山的平野也是自然风光的一抹色彩,同样也受到了李白的赞美。

以《渡荆门送别》为例,《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做,他满怀着入世的心情,对自己将来的生活抱有极大的信心。

诗人将自己的想象发挥到了极致,由白天的景象直接跳到晚上,想象晚上的月亮将自己倒映在江流中,就如天上上飞来的一面明镜;又想象云气变化之态,形成壮观的海市蜃楼。

由高山到平原,由瀑布到江流,祖国的山山水水无不张扬着它自己的魅力,而李白也将自己的看到的山水的瑰丽用他的笔触描绘出来,高山或平原,瀑布或江流,巍峨且壮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大自然自己的成就,但是这种成就被李白发现并诠释出来了,赞美了大自然山水的神奇瑰丽,让未曾见到如此美景的我们生了向往大自然的渴望。

(二)借山水地理讽喻现实政治

李白是热爱祖国山水的,然而他不仅仅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他还借自然山水讽喻当时的政治,表达了自己的愤慨。

李白所处的当时的唐朝虽然繁荣昌盛,但是也有他腐朽黑暗的一面,他不仅有直接表达对当时社会不满的诗词,然而更多的是借山水地理风雨当时的社会政治,

由此想到的诗词是李白的《清溪行》,作者虽然是以清新流畅的语言,赞颂了大自然的明媚秀丽,然而事实上他想借这种青山秀水抒发自己对社会黑暗腐朽的愤慨之情: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人着重描画的是清溪的水,不真正是自己看到的清水,而是指这种风景治愈了自己的心灵,并将这种纯洁之景与当时黑暗腐朽的的社会作对比,借此景寄抒发了他对社会污浊混沌的愤慨,表达自己的无奈与悲伤,勾画出一个情调凄凉哀婉的清寂境界。

清与浊,静与乱,自然与社会,这种种的对比更加讽刺了当时唐朝社会的黑暗腐朽。

暗讽是他的一种表达方式,直接表达也是他的一种表达方式,举一例,李白的《金陵新亭》,诗文如下: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这首诗是天宝十五载(公元七五六年)李白在金陵所作。

安史之乱破坏了国家的安定和统一,使中原一带百姓惨遭蹂躏,李白在诗中借用东晋王导等在新亭集会上的故事,批判“不忧社稷倾”的苟且偷安的态度,也反映了自己要求统一的愿望。

李白借新亭这一地方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的愤懑不满,不在意他人的态度与眼光,直接表达自己的希望,这种肆意便只有李白才能拥有。

(三)表达自己寄身世外、遨游天地的人生理想

李白写了三百多首山水诗,里面有表达他怀念友人的,有表达思乡之情的,但更多的是表现他向往自然的山水抒情诗,他想为祖国效力,但是在遇到挫折时,虽没有下定决心要远离世俗,但却生出了回归自然地向往之心,如李白的《望庐山五老峰》: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这首诗描写了庐山五老峰的峭拔秀丽,诗人把连峰天际的五老峰,形容为“青山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动,别具一格。

如此美丽的山景令诗人大为心动,不禁生出了“吾将此地巢云松”的向往之情。

厌恶了种种虚伪的生活,李白只想寄身世外,放下世俗的一切,与自然相处,用自然来陶冶自己的情操,用山水丰富自己的生活,希望自己能够遨游于天地之间不被束缚。

远离世俗其实不需要多大的吸引力,只要有一处不想放下,不能放下的风景就足以让自己挣脱种种束缚,遨游于天地之间。

从李白的另一首小诗中体会到他向往自然的理想。

就如大家熟知的《独坐敬亭山》这首小诗,这首短诗写的是诗人独自游敬亭山的情景。

诗人先以众鸟远飞、云朵单独来去来衬托自己的独坐;后面他用拟人的手法把山人格化,清楚的说出与自己两看不厌的就只有敬亭山了。

诗人将自己寄身世外的想法通过这种拟人手法表达出来,山代表的不仅仅是山而是大自然,看不厌的是自然,而侧面反射出的就是与当时的社会想看两相厌,所以李白想要远离当时的世俗社会,向往自然,遨游于自然地天地。

这种拟人方式让人感觉到新颖又富有乐趣,又能更好的表达自己寄身世外、遨游天地的人生理想。

李白山水诗完美的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并且他的山水诗在继承前人的优点上又添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使得山水诗不再仅仅局限于僵硬的画面,而是充满了动态美,从而使他的山水诗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二、李白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李白被誉为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然而他的浪漫主义与屈原又有很大不同。

李白将他的浪漫主义手法运用到他的山水诗当中,形成了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魅力。

李白用清新明朗的语言、宏放高远的意境、结合想象等手法将自己与自然景物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达到完美统一。

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成就。

(一)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李白描写山水不是站在纯粹欣赏的角度来刻画,而是用他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将景物和自己结合,将山水诗有推向了另一个制高点。

李白在山水诗的创作中,最擅长以自身的情感描写所见所想之景,李白将景物作为自我抒发情感的辅助,借山水之色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并且李白没有把景与情分离,而是情与景相互交融,即物与我达到完全统一。

李白在山水诗的艺术表现上,诗人常常选择自然景物中最具有特色,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某些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绘,在具有浓重的主观色彩的氛围中,蕴涵了无穷的意。

,宋晋诗人在创作山水诗的时候都有一些固定的模式,而李白的山水诗不拘泥于形式,而是将景与情相互交融在一起,物我不分,达到完美统一,使得感情表达的更为真挚,韵味更加悠长。

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在我们学习的时候就被告知它是李白山水诗中公认最优秀的诗词,本诗作于乾元二年(759)春,先此李白因永王璘谋反一事牵连得罪,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故乘舟东返。

本诗笔势流转,正为当时欢快心情写照。

前二句一写起点,一写终点,见心情急切。

第三句稍作顿留以蓄势,第四句再宕开,便觉饱满充沛,回荡有致,而无剽疾轻滑之弊。

白帝城,三峡猿,历来都用作凄哀的意象,而李白此诗中一派欣欣向荣气象,一切为我所用,以情兴驱遣万物。

正是李白的特色,全诗情与景相互交融在一起,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完美统一,精妙至极。

明朝杨曾赞曰:

“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再以他初期的一首山水诗《别匡山》为例,在这里我们分析一下李白是如何将景与情融合在一起,达到物与我的统一。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全诗八句,虽然前六局都是写匡山景色,但全诗的重点却在最后两句。

前六句实际上是后两句的铺衬。

正是由于前六句的铺衬,使得后两句特别有力,表现了李白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献身热忱,从而使整个诗不同凡响。

李白一生都酷爱大自然,同时一生又充满了政治热情。

《别匡山》一诗很好地表现了李白这种性格。

因此整首诗不仅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还有一首诗也是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完美产物,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即这首《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计年。

拨云见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可以想象诗人描写的整幅景色,充满云雾的山林,是那样的幽静,诗人在云雾中行走,又是那样闲逸。

李白成功地提炼了他对自然景物、山水风光的独特感受,以深刻简练的笔法写出如此具有韵味的景色。

可以看出,李白在继承谢灵运、谢朓、何逊等前人的基础上,加以了更深层次的开拓。

《岁寒堂诗话》云:

“建安陶阮以前诗,专以言志;潘陆以后诗,专以咏物。

兼而有之者,李杜也。

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

”[1]李白的一些山水诗,虽然通篇不全是写景为主,但以一两句描写景色的诗句而显得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诗人仅仅凭借一两句景物描写,即将景物真实细致的描写出来,又真切地显示出了自然景物的特征,深沉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感情,用诗歌传递情感,让人们体会到了情景交融的真正境界,回味无穷。

(二)想象出奇,变化莫测

李白的山水诗挑选的意象许多都是巍峨的高山、奔腾的江流等等,是常人一般无法掌握掌握的雄伟之景,他的山水诗因此具有气势磅礴的特点,而这样气势磅礴终是少不了李白那奇特的想象力。

如众所周知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以梦游驰骋自己的想象,用变幻莫测的笔触,描绘出了天姥山的多样图景,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大自然美景,有“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惊恐奇景,还有“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浪漫仙景,一切画面瞬息万变,令人捉摸不定,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

最后,诗人又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人生感慨,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人不得开心颜”这一千古名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唱出了怀才不遇之士的心声,抒发了他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的执着之情。

再如获得贺知章最高赞誉的《蜀道难》,殷璠编《何岳英灵集》,力赞李白《蜀道难》“奇之又奇”。

这首诗是李白入京之前的作品。

诗人采用乐府旧题,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蜀地山川的雄伟险峻。

诗中也渗透着作者对可能出现的军阀割据的担心。

这首诗气势雄伟,声调铿锵,句法富有变化,而且韵散兼用,是李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整首诗始以悲壮的咏叹凭空起势,继以浩渺混茫的古蜀国传说为引,以下描写山水景物,辟阖纵横,变幻超乎,要之,均为突出一个“险”字。

对整首诗分析过后,即可以看出在千变万化的描写中,李白所体现的艺术天才并不是表现于对自然景物的精琢细磨,反复咏唱,而是表现在“精骛八极,心游万仞”[2]的卓越想象力。

唐代殷璠评此诗“至如《蜀道难》灯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3]明著名论家胡麟称此诗“出鬼入神,惝恍莫测”[4],这些都是针对李白《蜀道难》的想象力所言。

以上这一类的山水诗是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中创作的结晶。

它们想象奇特,气势磅礴,寄托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表现了诗人向往雄伟不凡事物的精神风貌,具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激情。

就中国山水诗发展而言,魏晋南北朝是山水诗的开端,唐宋是山水诗成熟和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李白之后有韩愈、刘禹锡、苏轼等,但他们作品的山水形象和所表现出的气势,都不及李白《蜀道难》等杰作。

就是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高启以及清代袁枚的山水诗,也是不能与之匹敌的。

倪其心撰文指出:

“道家的自然思想使李白对人生抱有一种朴素的唯物观点,认为人的生死荣辱如同万物。

兴歇皆自然。

这就使他的山水诗形象不仅表现自我形象,而且融化为自我形象,使山水形象具有理想化、狂想化和个性化的突出特点。

”[5]这就是李白在山水诗创作上超过前人,启迪后来的功力所在。

李阳冰曾说:

“太白不读非圣人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述,言多讽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原,鞭挞杨、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

”[6]这段话,是对李白山水诗想象奇特,气势磅礴的艺术成就的确切评价。

(三)语言清新明朗、自然流畅

每个诗人都有自己创作诗词的独特之处,李白也是如此。

而李白山水诗的独特之处首先体现在他山水诗的语言上,李白的山水诗语言“清新明朗,自然流畅”例如他初期的山水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描写的蜀地的戴天山,潺湲的流水夹杂着阵阵的犬吠声,带露盛开的桃花更显得浓艳可爱。

在沉寂的山林里,常常看到麋鹿;走到溪边,时已中午,还听不到钟声。

竹子高高的仿佛将青天一分为二,山峰上挂着瀑布。

没有人知道我的友人去想了何处,自己只能倚着松树发愁。

诗人继承了谢灵运、谢朓语言的清新明丽,王维的自然淡雅,但又不同于他们,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清新明朗的语言风格,自然流畅的诗风,使整幅画面都充满了清爽之感。

这种语言的风格并不是仅仅只体现在一首诗上,再举一例李白另一首朗朗上口的山水诗《峨眉山月歌》,诗人以别开生面的写法,从峨眉山的半轮明月入手,用清新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在月光照耀下的朦胧的山水画面。

那孤单的在空中挂着的半轮秋月,将自己的影子投射在波荡的江水之中,清幽而静谧的画面,更加衬托出乘着一叶扁舟独自去国时思念故人的情怀,虽然诗中所带之情有些不明媚,但是整首诗却韵味淳厚,神采飞动,昔人曾誉之为“太白佳境”。

用最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带有清新韵味的峨眉山夜色景观。

用流畅的诗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意境或清幽明丽,或雄放高远

然而不仅仅是李白山水诗语言的清新明朗不同于他人,他山水诗所选的意境也是不同于他人的,李白山水诗选材意境或清幽明丽,或雄放高远。

李白的山水诗重视的是自然美,他反对辞藻的浮夸,而是用清新的语言营造出清幽明丽的意境,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它既表现了自然之美——长江流域的无限春光,又表现了人情之美——李白和孟浩然的深厚情谊,用明丽的色彩表达自己的友谊情,情景交融,意境清幽明丽。

《题峰顶寺》用寥寥数语,道尽山寺的静穆和峰顶之高峭秀拔,用以情写景,以景抒情的夸张手法,增加了这首诗的意境的清幽。

还有很多李白的山水诗,无不以清奇而隽永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摹出多姿多彩的山水风光,给人以清幽明丽,境界高远的特殊感受。

提及李白山水诗意境高远,其一是指李白的山水诗描写的题材广泛,他不仅仅是将视野局限在一处狭小的范围内,而是放大自己的视野,山水草木,鸟兽虫鱼,人文景观等都是他诗作的题材;其二是指他山水诗的时间跨度大,年代久远,空间高远,即所谓的“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8]李白写山水常常会寻求历史的开端。

就如我们已经分析过的《蜀道难》一诗,诗人开篇便从秦蜀远古的隔绝之时起笔:

“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接着就写到蜀王派人去开山,壮士们在此地牺牲了性命,才建成了一条衔接秦蜀两地的天梯栈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时间跨度大这一特点,由此看来也是其他诗人所不能及的。

而空间的高远则又是指李白善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山水进行整体的观察和描绘。

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西上太白峰,夕阳穷攀登,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登太白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水从天汉落”(《赠崔秋浦三首》)等等,这些诗句均是山高水远,如同一幅幅远观的山水画卷,具有构图宏大,视野开阔,境界高远的特征。

这既是大自然恢宏放高远的写照,又是诗人胸襟豁达的反映。

综上所述,李白热爱大自然。

站在同样景物面前,有人生情,有人无动于衷,生情者所生之情也不尽相同,原因便是彼此思想基础不同。

李白有强烈的政治抱负,但他不愿和宫廷权贵同流合污,因此虽曾一度入宫却终生没有做官。

李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大自然的山水融合在一起,将他所看所想之景通过清新流畅的语言,想象的手法描绘出来,让我们抬头仰望。

李白的山水诗,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他的时代精神,将山水诗推向了一个新的浪漫主义巅峰。

注释:

[1]《永乐大典》卷2,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55页

[2]陆机《文赋》,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4页。

[3]殷璠《河岳英灵集》,上海:

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

67页。

[4]胡应麟《诗薮》,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3页

[5]《读〈文心雕龙〉杂文》,《国学研究》(第二卷),1994年版:

223页。

[6]李阳冰《草堂集序》:

16页。

[7]葛景春.《李白与谢眺的山水诗》,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2页。

[8]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北京:

中华书局,1962年版:

245页。

参考文献:

1、乔象钟《论李白的山水诗》,济南:

齐鲁书社,1986年版。

2、罗宗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裴斐《李白十论》,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王许林《论李白山水诗的内在意蕴》,《中国李白研究》1990年下半期。

5、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清彭定求等《全唐诗》,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7、赵昌平《李白诗选评》,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8、王明居《唐诗风格论》,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康怀远《李白批评论》,成都:

巴蜀书社,2004年版。

10、张步云《唐诗品评》,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张厚余《太白诗传》,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2、李富强《天人合一雄奇壮美——李白山水诗探析》,《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第6期。

13、张家琪《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简论李白的山水诗》,《齐鲁学刊》1992年第5期。

 

致谢: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指导老师景红录在确定选题(收集资料、整理思路等)方面给了我细心的指导,在论文完成之际,特此向尊敬的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Thetheoryoflibai'slandscapepoems

LimeihuiDirectedbyProf.Jinghonglu

AbstractPicktolibai'spoemshavetheirownway,henotonlypraiseofthemiracleofnatureismagnificent,healsoborrowtheallegoricalwhentherealityofthepoliticallandscapeofnature,toexpresshislifeideallifeoutside.Heusedhisuniquelanguagestyleandboldimagination,tocombinetheirownemotionandsceneryscenery,reachwithmyuniform,pushedthelandscapepoetrytoanewlevel.

KeywordsLibaiLandscapepoetryInfluen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