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材料行业专题深度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6742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锂电材料行业专题深度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锂电材料行业专题深度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锂电材料行业专题深度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锂电材料行业专题深度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锂电材料行业专题深度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锂电材料行业专题深度研究报告.docx

《锂电材料行业专题深度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电材料行业专题深度研究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锂电材料行业专题深度研究报告.docx

锂电材料行业专题深度研究报告

2017年锂电材料行业专题深度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10月

正文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全球锂电负极材料最大供应商

1.1全球锂电负极最大供应商聚焦锂电材料产业

贝特瑞为全球负极材料龙头供应商。

贝特瑞是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全球负极材料之王。

公司成立于2000年,于2015年12月28日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是国内第一家将天然石墨深加工产品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企业,经过十余年潜心耕耘,公司成长为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最大供应商,锂电负极销量全球占比30%,锂电负极产能占国内市场30%。

同时公司积极布局锂电正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和销售,锂电正极营业收入占比不断攀升。

201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8亿元,同比增长32.87%,实现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能长21.81%。

图1:

公司2016年营收分布情况

图2:

公司2016年毛利润构成情况

公司专注研发,产品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自成立以来砥砺前行,专注锂电材料产品研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使锂电负极材料产品得到海内外客户认可,于2003年成功进军海外市场,并于2006年成为国内负极材料销量冠军,负极材料龙头地位日渐稳固。

公司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在石墨烯项目,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上夜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产品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占领行业制高点。

表1:

公司发展大事记

1.2负极龙头地位稳固积极扩张正极业务

锂电负极龙头地位稳固,积极布局锂电正极材料。

公司锂电负极材料具有先发优势,经过10几年的经营,完成锂电负极材料从上游原料布局到下游销售渠道一整条产业链的建设。

公司负极材料产品质量高,性能稳定,出货量占比大,积累了包括松下,三星SDI,LG,

BYD等国内外优质客户,且客户黏性较大,负极材料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同时,公司积极布局锂电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2016年已投产正极材料生产线包括产能为1.8万吨/年磷酸铁锂生产线和产能为3000吨/年的NCA生产线,公司正极材料的加速放量使其创造的营业收入猛增,占营业收入比例不断增加,同时正极材料的产能释放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公司毛利率得到提高。

图3:

公司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长(单位:

亿元)

图4:

公司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长(单位:

亿元)

图5:

公司营业收入分产品(单位:

亿元)

图6:

公司毛利率变化趋势

1.310亿定向增发获批助力正极材料产能扩张

10亿定向增发获批,正极产能有望突破9万吨。

2017年5月10日,中国证监会对公司定向发行股票的申请予以受理,本次定向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区间为不低于人民币26.67元/股,不高于人民币40元/股,最终公司与投资者确定发行价格为33.33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亿元,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3万吨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化项目(第一期)以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本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将助力公司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发展,有利于提升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力。

同时,5亿资金注入流动资金后,将有效满足公司经营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新增营运资金需求。

降低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提高公司资本实力,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对股东权益产生积极影响。

表2:

公司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用途说明

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公司长远竞争力。

公司于2016年2月23日向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核心技术人员等70名激励对象授予510万股股票期权,并设立了行权业绩考核目标具体考核标准如表3所示,本次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公司建立健全激励制度,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行权业绩考核标准的设立将充分调动公司核心人员的主官能动性,有利于公司业绩的进一步提升,提高企业在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和长远竞争力。

表3:

公司股权激励业绩考核目标

图7:

2016年公司股权结构图

表4:

2017年上半年公司前十大明细

 

2.新能源汽车产业引领锂电需求爆发式增长

锂离子电池用途广泛,正负极材料为其核心部件。

锂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以及储能领域的产品,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

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

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因此,正负极对锂电池至关重要,决定了锂电池储能密度等诸多方面的性能,同时,正负极材料也构成了锂电池的主要成本。

根据相关数据,2016年,正极材料约占锂电池成本的33%,负极材料约占锂电成本的6%。

图8:

锂电池结构图

图9:

锂电池成本构成

2.1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动力锂电池需求量激增

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发展快车道,17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高速增长。

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1.7万辆、50.7万辆,同比增长51.7%和53%,累计产量97万辆以上,全球领先。

受国内新能源汽车政策驱动,2017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分别达到21.2万辆和19.5万辆,产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9.7%,14.4%。

与此同时,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占比不断增大,产销量分别达到17.5万辆,16万辆,产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30.4%和26.2,插电混动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不断减小,产销量分别为3.7万辆和3.5万辆,产销同比下降14.4%和19.7%,受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的带动,动力锂电池加速放量,上半年我国动力锂电池产量达到18.39GWh,同比增长42.9%。

锂电正极材料产量93870吨,同比增长44%,锂电负极材料产量66200吨,同比增长40%。

图10: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单位:

万辆)

图11:

中国新能源汽车单季度产量(单位:

万辆)

双积分政策发布,驱动新能源汽车加速放量。

自2016年12月中国国家工信部先后发布“传统车油耗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积分”草案,这两项积分政策将成为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取消后的替代措施,以保障新能源汽车稳定快速发展。

根据积分规则,我们测算2018-2020年油耗负积分为84万、147万和242万分,这些负积分需要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抵扣。

2018-2020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是8%、10%和12%,对应积分合计284万、397万和542万分,假设平均每辆车积3分,2018-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合格产量需达到95万、132万和181万辆。

加上客车市场预计稳定在10-15万辆之间,专用车预计在10-30万辆之间,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突破224万辆(“十三五”规划200万辆)。

表5:

新能源汽车积分与产量计算表

图12: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预测(单位:

万辆)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量预测,2017-2020年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迎来高速增长。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动力来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将带动动力电池需求的增加。

根据2016年底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车型目录》的各类车型平均带电量和上述新能源汽车产量预测,我们作出几点假设1.纯电动乘用车带电量平均每年提升10%,纯电动乘用车占新能源乘用车的比例每年提升2%2.纯电动客车、专用车带电量平均每年提升5%,我们测算2017至2020年动力电池需求量分别为33.55、59.27、74.88和109.32GWh,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0%。

我们以现有动力电池1GWh对应负极材料需求量为1300吨为前提,则可以推断出2017-2020年国内负极材料需求量将分别为4.36万吨,7.7万吨,9.73万吨,14.21万吨。

表6:

2016年新能源汽车带电量均值

表7:

动力电池需求量测算

2.23C电子产品锂电需求稳定增长

3C市场增速放缓,但规模占据锂离子电池消费半壁江山。

3C,即是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的简称,是目前锂离子电池应用的重要消费领域,经过十多年多发展,以手机,计算机为代表性的电子消费产品行业进入成熟期,下游需求减少,根据IDC调查数据,2016年全球PC销量为2.68亿台,销量连续6年持续下滑,手机市场也进入缓慢增长期,2016年全球手机为销量为14.7亿部,相比于2011年17.8亿部的销量来说,大幅下降,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手机市场将保持个位数增长。

虽然3C产品进入增速放缓期,但3C市场规模较大,占据锂电下游消费端半壁江山,2015年3C类电子产品消费占整个锂电销量的62%,除此之外,该类电子产品升级更新换代较快,仍是锂离子电池消费的重要构成部分。

图13:

2015年锂离子电池消费占比

图14:

全球手机及PC销量变化情况

图15:

全球3C锂电池销量变化情况

图16:

中国3C锂电池销量变化情况

 

3C市场规模大,2020年全球3C产品锂电需求将达77.4GWh。

结合3C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可比数据,我们假设中国3C电子产品市场锂电需求量以10%增速稳定增长,海外3C电子产品市场锂电需求量以8%增速增长,则2017-2020年,全球,中国3C电子产品锂电需求量及锂电负极材料需求量如下表所示:

表8:

3C电子产品锂电需求预测

2.3借力政策东风储能领域杨帆起航

政策东风助力储能市场扬帆起航,化学储能中锂电储能优势尽显。

储能产业是当前全球快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我国储能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进入从示范应用向商业化初期发展过渡的阶段。

从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国家先后出台8项政策推动储能产业的发展,在政策驱动下我国储能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储能技术可分为物理储能,化学储能和储热储冷,锂离子电池储能则属于化学储能,它的应用主要围绕在电网储能(电力辅助服务、可再生能源并网、削峰填谷等)、基站备用电源、家庭光储系统、电动汽车光储式充电站等领域,它具有能量密度高,对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因此近些年来在储能领域应用占比不断增加。

据锂电大数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储能锂离子电池装机份额占52%,其次是铅蓄电池和液流电池。

图17:

电化学储能技术分类

图18:

2016中国市场化学储能装机占比其他,8%

表9:

储能用电池性能比较

 

多领域市场储能需求旺盛,驱动锂电储能放量增长。

根据有关预测,“十三五”期间伴随我国可再生能源并网项目不断推进,以及电力电网辅助系统建设、削峰填谷,分布式光伏市场普及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到2020年我国储能市场需求将达到68.05GWh。

我们保守预测锂电储能在整个储能市场渗透率为25%的情况下,到2020年储能锂电市场规模将达到17GWh。

在2016年锂电储能装机量分别为3.79GWh的基础上,我们假设锂电储能装机量复合增长率为45%,则在储能领域我国2017-2020年锂电需求量分别为5.15GWh,7.99GWh,11.59GWh,17GWh,对应锂电负极需求量为0.7万吨,1.04万吨,1.51万吨和2.21万吨。

图19:

储能锂电及其负极材料用量预测

表10:

我国十三五期间储能市场装机预测

3.全球锂电负极材料领军企业进军锂电正极材料

3.1拥有负极材料完整产业链

负极产业链垂直整合打造核心竞争力。

公司自成以来专注锂电正负极材料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尤其是在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上,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前瞻性的产业布局,占据先机,成为全球最大锂电负极材料供应商,并建立了负极材料完整价值产业链;鸡西、山西、惠州、天津生产基地为产品提供上游原材料;深圳/天津/惠州生产基地整合资源、集中研发,生产制造出负极材料产品;最终形成了东北、华北、华南锂电池负极材料垂直产业链布局。

通过对上游资源的整合,储备了战略性资源,优化了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等一系列环节的资源配置,大大减少了中介环节的成本和费用,形成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

同时公司负极材料的规模效应加之不断的技术改进,生产线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负极材料成本每年有5-10%的下降空间,从而使公司锂电负极材料营业收入不断增加,同时利润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图20:

公司负极材料营业收入变化情况(单位:

亿元)

图21:

公司负极材料毛利率变化情况

拥有上游石墨矿产资源,确保原材料供给稳定。

公司前期披露鸡西柳毛乡,郎家沟石墨矿采矿权为服务期限为33.34年,实际石墨矿储量约为2100万吨,品味在15%以内,对应石墨矿物量约200万吨,除此之外公司还拥有孙公司长源矿业70%股权,该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石墨选矿厂,原矿处理能力达到60万吨/年,年产高碳石墨可达5万吨。

上游原材料的布局有助于维持公司成本稳定,保持原材料高品质,足量供给,有利于公司锂电负极材料业务长期可持续发展。

图22:

公司锂电正负极产业链分布示意图

3.2研发能力强,负极产品丰富认可度高

建设核心研发团队,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

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公司注重产品研发。

使得公司在锂电负极材料,尤其是石墨材料领域取得了较强的技术优势,不断研发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关键技术,目前公司拥有锂电负极材料发明专利120项,并且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和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等科研院所及院校签署共计15项合作协议。

公司非常注重核心研发团队的建设,除了积极培养本土研发人员,还在努力引进日韩等有明显技术优势的外籍研发人员。

研发支出逐年增加,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4.05%。

图23:

公司2012-2016研发费用(单位:

百万元)

图24:

公司专业构成情况

公司负极材料产品丰富,获得国内外客户高度认可。

多年技术积累使公司负极材料产品种类丰富,能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目前公司主要销售的锂电负极材料为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其中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占公司负极材料出货量50%以上,公司在负极材料上的优势为其带来了优质的客户资源,下游客户包括三星、LG,日本的松下、SONY以及中国的比亚迪、宁德时代、中航锂电、国轩高科,公司产品受到下游客户一致认可,合作关系稳定。

表11:

公司锂电负极负极材料种类

表12:

公司2015,2016前十大客户明细

3.3负极材料出货量占比大,高端负极已量产

天然石墨负极出货量占比大,制造成本低。

目前锂电市场负极材料主要有天然石墨负极,人造石墨负极,中间碳微球。

以天然石墨负极为主,约占负极整体出货量的55%,人造石墨占35%,中间碳和钛酸锂占8%。

从性能对比来看天然石墨负极储能密度高于人造石墨及中间相碳微球,从制造过程看天然石墨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但存在吸液性问题和循环性能差缺陷,目前主要用于3C电子产品市场,但通过对天然石墨负极进行改性,比如包覆一层导电炭黑可以解决此类问题,日本企业便是应用此技术将天然石墨负极应用于动力电池上,而且天然石墨具有成本优势,通过改性技术的提升,天然石墨负极或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公司现有天然石墨负极产能有4万吨/年,人造石墨负极产能2万吨/年,处于行业冠军之位。

图25:

锂电负极材料分类

图26:

全球锂电负极出货量情况

表13:

不同锂电负极材料性能对比

图27:

天然石墨负极与人造石墨负极生产过程对比

提前布局高端锂电负极材料,高能量密度硅碳负极材料已然量产。

高能量密度是未来锂电池发展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不断提高负极材料能量密度。

硅碳负极理论能量密度达到4200mAh/g,相比于石墨电极372mAh/g的能量密度,有10倍差距,国内外各大厂商都加大对硅碳负极的研发力度,贝特瑞走在前列,公司硅碳负极材料SBO-400,SBO-650能量密度分别达到400mAh/g,650mAh/g。

高能量密度产品S1000也研发成功,公司硅碳负极在2013年通过三星认证之后,2016年公司的硅基负极材料产量和销量进一步提升,目前已有1000吨/年产能,主要面向国内外高端客户。

硅碳负极作为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也是动力电池负极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当前松下已经实现含硅碳负极材料电池的量产,同时特斯拉已经将硅碳负极应用于车用动力电池,硅碳负极材料未来应用前景持续向好,公司的提前布局及技术积累将给公司带来先发优势。

中间相碳微球项目一期投产,产品用途广泛。

中间相碳微球的良好堆积密度,以及球内片层状结构有利于锂离子的拖嵌和嵌入,并且它小的比表面积使得在充放电过程中边界反应少,是制备高性能电池的绝佳材料。

2017年8月16日,乌海黄河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产能为5000吨/年中间相碳微球投产,该产品是采用公司独有技术,同时结合公司先进控制设备及系统控制能力进行生产。

产品具有高倍率,长寿命,吸液性好,低膨胀等优异性能,适用于各种锂离子电池,如EV、HEV、电动工具、储能、消费电子类电池等领域。

表14:

国内主要锂电负极材料厂商产能(单位:

万吨/年)

3.4加速布局锂电正极材料正极材料营业收入猛增

锂电正极材料业务欣欣向荣,规模效应显现。

2016年公司实现正极材料产量8千吨,正极材料营业收入6.2亿元,较2015年公司正极材料产量2千吨,正极材料营业收入1.4亿元,实现爆发式增长,其中正极产量同比增长286.16%,正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3.38%。

正极材料毛利率也从2015的7.85%上升至19.60%,较2015年上升11.75个百分点,这得2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需求量增加,伴随公司在正极材料产业链布局的打造完成,生产规模的扩大、天津新工厂的投入使用,正极材料产能得到释放,并积极将正极材料导入优质客户,规模效应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公司改进生产工艺、推出新产品,从而导致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相对较低,毛利率上升,除此之外,公司在2015年底和2016年初对原材料进行了战略性储备,因此2016年正极材料毛利率达到19.60%。

图28:

锂电正极营业收入变化情况(单位:

亿元)

图29:

锂电正极毛利率变化情况

着力布局锂电池高端正极材料,磷酸铁锂、NCA双管齐下。

磷酸铁锂以及NCA是动力锂离子电池主要正极材料,高能量密度NCA也是动力锂电正极发展趋势,公司虽然在锂电正极材料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随着公司在2016年进一步积极稳妥地完善正极材料产业链的布局,公司成为国内少量同时具备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生产能力的企业,也是国内少有的能够实现NCA三元材料产业化的企业之一,NCA技术实力同样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目前已实现向松下、卓能股份等客户销售。

图30:

市场上锂电正极材料种类

图31:

三元,磷酸铁锂在正极材料占比情况

表15:

公司锂电正极材料种类

建设锂电正极产业链,加速扩建正极材料产能。

2014年公司出资1800万元入股芳源环保公司,持有芳源公司20%股份。

芳源环保公司主业为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并以此生产硫酸镍,硫酸钴,球形氢氧化镍等锂电正极原材料,此次入股芳源环保有利于公司建设正极材料完整产业链。

此外,公司加快布局锂电正极产能建设,子公司天津贝特瑞纳米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9.5亿元的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一期工程已于2015年12月竣工,2016年7月正式投产。

2016年8月公告成立子公司凯斯德新材料有限公司,该子公司将新建NCA生产线,设计产能1.2万吨/年,2018年建成达产,2017年3月,公司拟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用于建设产能为3万吨正极材料一期项目1.5万吨,已得到证监会批复。

公司加速进军锂电正极势不可挡,随公司正极材料不断放量,公司营业收入有望维持高速增长。

表16:

国内主要锂电正极材料厂商产能(单位:

万吨/年)

表17:

相关标的估值表

表18:

关键假设表之电力设备新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