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的形象分析及解题模板超详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6452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古诗的形象分析及解题模板超详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鉴赏古诗的形象分析及解题模板超详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鉴赏古诗的形象分析及解题模板超详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鉴赏古诗的形象分析及解题模板超详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鉴赏古诗的形象分析及解题模板超详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鉴赏古诗的形象分析及解题模板超详细.docx

《鉴赏古诗的形象分析及解题模板超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古诗的形象分析及解题模板超详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鉴赏古诗的形象分析及解题模板超详细.docx

鉴赏古诗的形象分析及解题模板超详细

鉴赏古诗的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2.学会鉴赏诗中形象,掌握一定的鉴赏答题方法。

  

第一课时  

【前课准备】  

1.结合《考试说明》,对古诗鉴赏部分有大致的了解,包括题型设置(常考题型)、命题大致趋势等。

  

2.预习《核按钮》“真题展示”及“考点梳理”部分。

  

【学习目标】  

1.近距离触摸高考,了解古诗鉴赏的常考点、命题形式及命题方向。

  

2.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的基本答题方法。

  

【课堂对话】  

对话一——考点阐释  

1.《考试说明》:

  

鉴赏评价D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2.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最大特征是抒情性和形象性。

诗歌有直接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间接抒情通过诗歌中的人事物景抒情,而这些便是诗歌的形象。

所以说诗歌形象是情感的载体。

那么准确的把握形象,分析形象是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关键,也就成了鉴赏诗歌一把钥匙。

  

形象也叫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它包括以下三种:

  

(1)人物形象。

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3)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

  

3.命题规律:

《核按钮》P117,“考点梳理”开头部分“我们可发现一些规律: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对话二——题说特色  

(一)真题回眸

1.(200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

膏锋锷。

民安在?

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万岁山、蓬壶殿:

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问题:

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答题指导】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考纲》中题型示例41)

“风尘恶”概括了登黄鹤楼所见景象,题目要求结合这一思想内容找出诗中的具体形象。

形象涉及了社会和自然两方面。

答题时千万不可漏掉形象要点。

【答案】“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2.(200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问题: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题指导】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题的揣摩能力。

可以从诗的意象入手,枝上露珠不时滴落,说明幽静;台阶下有了苔藓,说明人迹稀少、冷静。

由此可以看出意境特点并进一步推想出诗人的心情。

(《考纲》中题型示例38)

【答案】清冷、幽静;孤单、寂寞。

3.《核按钮》P116,“真题展示”2(2010·天津卷)

(二)题型特色

形象鉴赏题有两类题型:

一是形象类,包括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重点考查景物形象;二是意境类,能根据意象揣摩出意境特点和人物心情。

无论哪一类题,一般都要求联系诗的思想内容作答。

对话三——例题剖析

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

①钱穆父:

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

②改火:

指年度的更替。

③筠:

竹。

问题:

“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分)

【现场答案】营造了凄清、惆怅、孤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依依不舍、担忧的心情。

【评分分析】该答案虽说得满分,但存在过度答题的问题。

【增分提示】第一问用“凄冷”“冷清”“凄凉”也可,第二问用“惆怅”“失落”“惜别”“依依不舍”等词也可。

答环境氛围题大多能用一至两个双音节词准确概括。

这些词语大致有:

欢乐、幽静、热闹、美好、清幽、雄浑、阔大等。

【正确答案】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氛围”1分,“心情”1分)

2.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现场答案】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

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评分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诗人情感把握不对,故判为0分  

【评分标准】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缺第一方面,扣2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3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3分。

  

【正确答案】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

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

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

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对话四——题型建模(人物形象类)  

在高考中,鉴赏的形象常见的有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两种。

(一)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

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典型题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可结合《核按钮》P130例2)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参考答案】  

(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

(步骤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步骤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人物形象分析答案构成】

1.观点:

形象的总体特征

2.摘句:

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3.分析:

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及意义(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

4.作用或效果:

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方法点拨·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

【精题精练】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答案】  

(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巩固练习】:

  

1.《核按键》P134,第14、15、16题。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①行穿林,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①玉瀣:

美酒。

②《黄庭》:

道家经典。

③元:

同“原”。

  

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

表明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题指导】第一问抓住上阕后两句分点提取出来,第二问扣住“丝毫尘事不相关”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描写了词人读书、饮酒、竹林漫步、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表明词人喜欢过一种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

  

3.(2005年全国)试赏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参考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

(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要点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

(要点三)  

附一:

常见艺术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 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 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

《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附二:

相关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景物形象分析题和意境类题的命题特点。

2.掌握自然景物类形象分析题和意境类题的做题方法。

  

【课堂对话】  

对话一——相关知识  

景物类型:

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和色彩描写等。

答题基本思路: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对话二——题型建模(自然景物形象)

【典型题例】《核按键》P130,“解题方略”中“鉴赏人物形象”例1。

【精题精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梅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分析思路】  

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鉴赏方法】  

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

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

③鉴赏流程:

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参考答案】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对话三——题型建模(多个形象即意境类)  

【典型题例】《核按键》P130“

(2)鉴赏景物形象”例1。

1、借景抒情类题设题方向: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解题模式

①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

②把握景物特点(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安谧娴静、苍凉雄浑、旷远等);

③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3、一般表达式:

这首诗通过……意象的刻画,描绘出……图画,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精题精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枫桥夜泊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

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远离家乡,在月落、鸟啼、霜满天的秋夜,独自坐在渔船里面对江边的枫树、渔火、听到寒山寺飘来的钟声,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孤独的羁旅之愁。

【巩固练习】  

1.《核按键》P133第5题,第9题。

2.(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

①捻(niǎn):

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解题指导】  

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

  

①塑造的什么形象(意象)。

如:

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权贵,大雁的春秋迁徙、游子怀乡,杨柳的缠绵悱恻、惜别怀远,流水的时光易逝、怀古思念等。

本词上阙的景物有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

  

②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意象)的特征。

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这些景象皆为残春之景。

  

③总结形象意义。

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

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

这首词应是一首伤春之作,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

词的上片写残春之景,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参考答案】  

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3.(200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解题指导】  

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

  

①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

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山居即事》后四句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②概括意境特点。

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而《山居即事》中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

  

③剖析作者思想。

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般可表述为:

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山居即事》一诗根据诗歌幽寂澄淡的意境及诗人的风格可以体会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简而言之,三步可概括为九个字:

描图景+点氛围+析感情。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宿洞霄宫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洞霄宫:

在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是道教第七十二福地。

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1)此诗的颔联是写景的诗句,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至少从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

(2)诗的尾联提到了“芭蕉雨”、“枕上闻”,这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意境?

【参考答案】  

(1)①色彩绚丽。

用了“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彩绘画。

见得秋山秋水,一派鲜艳,毫不枯淡。

②生机活泼。

涧水在奔流,树林有点染,是活的景,一派活泼,一片生机。

③强烈对比。

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的,却映白云。

④动静相生。

“流红叶”何其匆匆,“点白云”何等悠闲。

⑤俯仰相衬。

“碧潭”是向下看,“青林”是抬头看,俯仰等空阔自然。

(2)结尾一联,用意点出题目的“宿”字。

诗人虽未就寝,然而他已神往枕上的意境:

雨打芭蕉的音响,枕上听雨的情韵。

多么清幽而又闲适,浪漫而有诗意。

附1:

常见意境特点举隅  

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

附2:

常见诗人的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统治者昏庸腐朽穷兵黵武、战争痛苦及同情、抨击黑暗担忧国家表现理想)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保家卫国、报国无门、山河沦丧、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思夫)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之乐、登高远望之感、青春易逝之伤、仕途失意之苦、爱情友情之浓)

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和鼓励、借题发挥吐露心声)

历史题材(评历史事件、吊历史古迹、慕历史人物、叹昔盛今哀、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