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6444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堰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十堰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十堰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十堰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十堰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堰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十堰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堰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堰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十堰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月26日在十堰市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陈天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5亿元,同比增长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1亿元,增长19.9%;利用外资3459万美元,增长86.1%;外贸出口3921万美元,下降4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7亿元,增长15.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18元,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2191元,增长10.1%;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除生产总值增幅低于计划一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比计划少2100万美元外,其他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计划。

(一)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亿元,增长8.2%。

编制了全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启动了试点示范村建设。

粮食生产创8年来最好水平,粮食总产96.1万吨,增长21.5%;油料总产7.5万吨,增长7.5%。

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新增基地20万亩,特色农产品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

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完成各类培训53.2万人次;外出务工农民达57.3万人,增长14.1%;务工收入27.1亿元,增长18.1%。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建设通村水泥路2880公里,新建沼气池1.66万口,解决6.25万人饮水困难。

扶贫开发深入推进,不得温饱人口减少4万人,低收入人口减少5万人,完成扶贫搬迁2785户1.14万人、地质灾害搬迁714户2764人,改造农村危房3247户。

县域经济发展明显提速,五县一市实现生产总值135.3亿元,增长11.4%,高出全市2.4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稳步回升,新的增长点活力显现。

进一步支持东风公司优化产品结构,适时调整工业发展思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整车和零部件产业;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工业;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

地方工业自主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市县属工业增加值增长26.6%,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39.5%,提高了8.7个百分点,特别是地方汽车工业增速达37%,医药化工、有色金属、橡胶制品、纺织、饮料等行业均增长15%以上,信息产业增长47%,民营工业增长37.3%;十堰经济开发区工业增长133.8%,东城、西城开发区分别增长42.8%、27.3%。

地方工业的强势增长,带动了全市工业稳步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0.8亿元,比年初回升了45.4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新增62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18.2亿元,增长5%;12项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车神牌离合器、长彬牌减振器系列产品首次成为国家免检产品。

一批新的增长点正在成长壮大,东风中客项目正式落户十堰,东风渝安微型车加速扩张,神河万辆低速汽车项目基本建成,三环专汽3万辆整车项目即将实施,双星东风轮胎全面恢复生产;万向通达工业园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全部建成,普林工业园二期、温州工业园建设顺利推进,上海圣奥化工等项目入驻西城开发区。

(三)旅游产业增速较快,消费市场日趋活跃。

武当山游客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景区实行封闭管理;第七届武当国际旅游节成功举办,以武当山为龙头的旅游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全市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旅游创汇分别增长11.5%、11.2%和71%,武当山门票收入增长50.4%。

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城市实现零售总额增长17.2%,县及县以下增长13.4%。

新增连锁超市36家、乡镇超市(店)26家、村级超市(店)312家。

(四)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水电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市新增发电能力15万千瓦,鄂坪电站、松树岭电站并网发电,竹山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

丹江大坝加高工程全面开工,南水北调丹江口施工大桥建成通车。

交通建设步伐加快,襄渝铁路二线、十漫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改造干线公路177公里,新建省际出口路及经济断头路154公里;房县城关至温泉段一级路基本竣工,六两路改造完工,将军河大桥建成通车。

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天津路、重庆路建成通车,白浪路、武当路改造工程基本完工,浙江路、甘肃路、许白路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主干道循环路网日趋完善,新增城市发展空间20平方公里左右;游泳馆、美术馆建成开馆;张湾市场、老虎沟市场投入使用;新建公厕11个、停车泊位2095个;实现了重庆路、天津路、武当路保洁权的市场化运作,对城区渣土处置管理逐步规范;全市有7个镇、75个村列入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

(五)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

争取企业改制政策性贷款和贴息贷款2亿元;8家市直重点企业和华阳集团完成了改制任务;东风轮胎集团实现了政策性破产,化解金融债务11.4亿元。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初步建立了“以钱养事”机制。

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全面推进,520个部门预算单位、所有编制单位实现了网上公开。

参加了广交会、青洽会、鄂港经贸洽谈会等招商引资活动,加强了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利用市外境内资金增长11%。

(六)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运行平稳健康。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1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1.5亿元,增长24.4%。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0.5亿元,比年初增加66.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47.1亿元,比年初增加50.9亿元。

贷款投放增长较快,贷款增量占存款增量的76.7%。

我市被省政府授予A级金融信用市。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全市科技三费增长12.5%,申请专利增长32%,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8家,高新技术增加值增长10.5%,我市被列入国家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

全市小学和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6.6%,普通高考上省线人数增长19.4%;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对象14.6万人,比上年增加5.7万人;改扩建农村学校22所;茅箭区成为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人民满意教育县(市、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7个县市区;重点建设和改造了12个乡镇卫生院、55个村级卫生室。

武当武术、武当宫观道乐、伍家沟民间故事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网吧市场整治,率先在全国实现“零点断网”。

成功举办了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广播电视人口有效混合覆盖率达到95%。

计划生育实现省定目标。

《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得到国家批复,环保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万人,社会保险新增扩面6.77万人。

城镇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五保对象基本实现了集中供养,1700名农村分散供养的孤儿全部纳入了救助范围,享受农村特困救助人口新增2.4万人,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全面启动。

住房公积金归集率达80%以上。

深入推进“平安十堰”建设,组织开展了“严打”整治活动,建立了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大力实施“安全生产年”活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认真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信访总量下降31%,集体访下降3.3%,进京非正常上访下降30%。

(八)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市政府坚持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重大决策征求民主党派、党外人士、人民团体意见,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62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351件,办复率100%。

坚持做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对五家公用企事业单位进行了集中评议。

坚持依法行政,启动了“五五”普法规划,组织实施《公务员法》,基本完成了公务员登记工作。

市长热线受到群众的广泛信任,全年共接听群众来电3万多件,反馈率100%。

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立案43件,处理51人。

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优抚安置工作取得新成绩,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工作进展顺利,市审计局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武当山被授予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称号。

这里着重报告去年“十件实事”进展情况。

在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政府向全市人民郑重承诺,着力办好十件实事。

一年来,市政府克服种种困难,确保了十件实事顺利推进,解决了一批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计划当年完成的安置就业和社会保险扩面、新建公厕和停车泊位、减少贫困人口、扩大“两免一补”对象、农村劳动力各类培训、农村危房改造、对分散供养孤儿实行救助、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万村千乡”工程、乡村油路、张湾市场和老虎沟市场建设等实事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跨年度的鄂西北小商品市场建设、白浪至许家棚一级路建设,已按年度计划推进到位,今年将全部建成。

在全市三个文明建设中,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档案、邮政、电信、地震、气象、水文、对台、老龄、残联、地方志、机关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参与、支持、关心十堰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

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较少,重大生产性项目不多;农业基础脆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亟需改善;能源等消耗水平仍然过高,资源和环保压力进一步增大;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增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政府自身改革和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公务员素质和政务效率还不高,还存在着作风不实和腐败等现象。

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解决。

二、2007年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2007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推进和谐十堰建设的重要一年。

新的一年,我市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优越,经过多方争取,我市成为同时享受西部大开发和振兴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地区,被列为全国45个公路枢纽城市之一,国家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丹江口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正在编制之中、年内可望出台;重点工程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更加强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加快推进,十漫高速公路年内建成通车,襄渝铁路二线投资建设进入高峰期;东风公司立足于“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发展定位,进一步推动东风商用车事业发展,加大对零部件项目的投入和技术改造,东风公司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双亿工程”全面实施,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消费市场日趋活跃,经济自主增长的潜能将进一步释放。

我们要抢抓发展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扎实做好工作,满怀信心地迈入环境更优、基础更牢、效益更好、速度更快的发展新阶段。

根据当前形势,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巩固汽车城地位、服务南水北调、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三大历史任务,深入实施工业兴市、生态立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和谐十堰。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利用外资增长1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5万个,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今年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壮大特色经济规模,新建特色产业基地20万亩以上;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突破性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突出发展草食畜牧业,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加快畜禽品种改良,加强疫病防控。

加强水产基地建设,优化水产品结构。

加强蔬菜基地建设,做大蔬菜产业。

建立完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积极打造有机农业品牌。

大力发展务工经济。

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为目的,以竞争性技能培训和适应性培训为重点,以市县培训基地为依托,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务工技能培训、扶贫培训、就业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

推进城乡劳务市场一体化建设,切实做好维权服务和信息引导工作。

力争全年完成各类培训57万人次,新增务工劳力7万人以上。

支持打工能人回乡创业,形成农村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扎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全面完成2006年107个重点村建设,启动109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

减少不得温饱人口4万人,减少低收入人口5万人。

加大老区乡村帮扶力度,着力改善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深入推进城区农村扶贫开发,进一步解决行路难、饮水难、通讯难问题。

将重点村整村推进与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结合起来,扎实做好153个试点示范村建设工作。

深入开展市校科技合作、百企联百村等共建新农村活动。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基本农田3万亩,新修改造塘堰1763口,完成49座病险水库加固任务,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新建农村沼气池1.5万口、沼气示范村30个,更新节柴灶4万座,抓好通村水泥路、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继续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对贫困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3个县级医院、14个乡镇卫生院等国债项目,加快村级卫生室建设。

推进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00个村文体设施建设。

深化农村改革。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机制,促进农村规模经营和结构调整。

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继续深化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

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真正确权到户,进一步加强林权管理。

逐步化解乡村债务,完善涉农收费公示制,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二)全力促进工业提质增量。

着力实施“双亿”工程。

重点支持一批新增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培植一批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市财政今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项目单位贴息补助和奖励。

支持东风中客、三环专汽3万辆整车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扶持东风渝安和双星东风的技改扩能项目建设。

同时,加快推进正和车身、世纪中远、益民铜材、圣奥橡胶助剂、金鼎扩能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支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双高”企业发展。

强势发展工业园区。

全面落实《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国家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品牌效应,促进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优势企业向园区集中。

支持开发区推行“一区多园”,发展特色工业园区。

加快万向、三环、普林二期、温州汽配、西城化工、东风商用车物流等工业园区建设步伐。

着力支持整车企业发展壮大。

鼓励具有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自主创新,尽快做大做强。

引导整车生产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市场。

推动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合作,促进整车与零部件良性互动。

大力发展汽车电子、汽车模具产业,促进其与整车产业协同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工业。

全面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支持县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工业,做强优势产业。

有序开发水电产业,继续抓好在建水电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潘口等一批新的水电项目,进一步做好孤山、龙背湾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完成城区电网结构优化工程。

着力培植一批特色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医药化工、绿色食品、矿产开发、建筑建材等产业快速发展。

切实做好服务企业工作。

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支持东风公司十堰基地企业发展的意见》,全面实施《“十一五”政企共建合作纲要》,进一步优化东风公司发展环境;加强与东风公司各板块的协调联系,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争取更多项目落户十堰。

继续支持汉江集团、三环专汽等中央、省属企业加快发展。

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属企业改制重组,对尚未完成改制的企业,继续实行专班负责,因企施策,尽快完成改制任务;积极稳妥地处理改制遗留问题,确保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国有资产不流失。

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技改和研发,提高营销管理水平,争创精品名牌。

做好煤、电、油、运等重要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工作,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严格规范对企业的检查、评比、排序活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大力推进第三产业提档升级。

加快发展旅游业。

完成水体旅游规划编制。

加快武当山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积极开发县市旅游资源,形成主要景区连接互通的旅游线路,提升以武当山为龙头的旅游品牌。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广泛开拓客源市场,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长10%以上。

加快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做好重庆路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云燕农副产品博览交易中心,力争鄂西北小商品批发市场尽早投入使用;支持中国(十堰)汽配城创建品牌,扩大市场容量。

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和劳务输出。

着力培植一批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出口型企业,支持东风进出口、汉江集团、东风实业、双星东风轮胎、聚达食品等骨干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加快特色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扩大出口规模。

加强公路口岸建设,提高通关能力。

推进外派劳务基地县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大力拓展新兴服务业。

优先发展信息应用、文化创意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积极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资金密集型服务业扩展业务,着力培育通信、社区服务、休闲娱乐、医疗保健等消费热点,规范发展中介服务组织。

(四)保持投资快速增长势头。

切实做好项目工作。

认真研究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重点支持领域,找准资源、产业与政策支持的对接点,筛选一批高质量的项目,调整充实项目库。

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财政预算内投资、国债和银行信贷支持,广泛吸纳民间投资,重点建设一批大项目和生产性项目,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实行重大项目专班负责制,加强协调服务,严格项目管理,提高重大项目资金到位率和开工竣工率。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突出汽车、旅游、高新技术、无公害农业、矿产资源开发等招商重点,组织参与重大招商活动,提高招商引资效率,实现利用外资和引进市外境内资金同比增长10%以上。

鼓励企业、园区和开发区发挥主体作用,广泛寻求国际国内战略合作,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资金、技术、人才辐射。

加大对现有外资企业的服务力度,支持企业增资扩股。

全力服务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认真做好协调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切实优化施工环境,支持丹江大坝加高、十漫高速公路和襄渝铁路二线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落实移民扶持政策,精心做好库区移民、生态移民安置的前期工作,启动水源区生态环保项目。

(五)加强交通和城镇建设。

加快交通建设步伐。

推进襄渝铁路二线建设,争取十漫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做好襄天、郧房高速公路立项争取工作。

改造国省道干线路网93公里,建设省际出口路和经济断头路150公里。

做好风神大道、郧县汉江二桥的前期工作,加快许白路、柳树垭隧道建设步伐,争取龙王垭、雷峰垭、五条岭、土地岭等隧道开工建设。

整治汉江航道,提高航运能力。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争取浙江路、甘肃路、丹江路和许白路全面建成通车,力争市博物馆、接待中心和行政中心等工程如期完工。

加大“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力度,确保重点镇和示范村建设取得实效。

提升城镇管理水平。

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高标准编制十堰东部新城概念规划。

加大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和执法力度,确保市容市貌整洁有序。

继续加强噪音污染和粉尘渣土污染治理,依法规范建筑市场。

引导经营业主入店入场经营,整治违章占道现象。

开展市容环卫示范区创建活动,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提高运行效率。

(六)做好财税金融工作。

切实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加大对开发区、工业园区和汽车产业、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努力扩大财源。

坚持依法组织收入,确保主体税种稳定增长;推进“金财工程”建设,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均衡入库。

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需要。

深化财政改革,扩大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范围,健全公共财政体系。

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

加强诚信十堰建设,优化投融资环境。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优势产业、优质项目、优秀企业的信贷支持,实现互利双赢。

扩大与开发银行的合作,共建融资平台,拓展融资领域。

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作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

(七)努力构建和谐十堰。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切实做好“两基”迎接国家检查验收工作;优化城区教育资源,着力缓解中心区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加快湖北汽院科技学院、郧阳医学院药检学院建设,推进郧阳师专扩建、职业技术学院迁建和市职业技术(集团)学校新校区建设。

建立社区、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推进淹没区文物保护抢救工作;全面推进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争取广播电视人口有效混合覆盖率提高到97%。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加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巩固提高区域医疗中心地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制度。

加速建立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切实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

继续扩大社保覆盖面,严格社保基金的监督和管理,增强社保基金支付能力。

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低保、特困救助标准,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坚持公交优先原则,发展公用交通事业。

狠抓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工作,规范发展个人住房贷款。

积极支持老龄工作、社会福利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逐步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工伤、医疗等保险制度,改善务工人员居住环境。

加强法律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体系。

完善信访、投诉等群众利益表达机制,重点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企业改制、涉法涉诉中损害群众权益的问题。

加大在工程建设、道路交通、矿山开采等薄弱环节的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强化食品、药品、餐饮监管。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群防群治防控体系,扩大视频监控覆盖面。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以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确保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平方公里。

切实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加强工业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确保黄姜生产企业如期达标排放、神定河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继续推进“文明十堰”建设,做好新一轮国家、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深化“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建设文明新村。

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认真落实军转干部、复退军人安置政策,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八)强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公共事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

积极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良好服务,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注重解决民生问题。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