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教案1117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6336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教案1117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教案1117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教案1117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教案1117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教案1117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教案1117课.docx

《七年级教案1117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教案1117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教案1117课.docx

七年级教案1117课

第11课宋代了社会生活

——探究活动

活动目标:

走进历史,进一步加深对宋代历史地位以及社会生活特色的认识。

通过古今比较思考,形象的理解社会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感受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节庆风俗的丰富多彩,理解传统文化中深厚的民族特色。

活动形式:

“走进宋代社会生活”游戏活动。

活动资源:

1、课文内的文字和图片。

2、《清明上河图》长卷

3、有关中国民间节庆风俗的实物、图片和课外读物。

活动建议:

1.组织学生分三组按以下类别广泛收集与活动主题有关的资料,动手制作由上述材料编制成的问答题:

说出《清明上河图》中反映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景和各色人物;

解释娃子、勾栏,描述宋代瓦子、勾栏的盛况以及这些娱乐场所在现代的演变;

介绍宋代节庆风俗活动的内容,以及今天换保存下来的节庆活动(如春节、元宵、清明、七夕、中秋、重阳等)及其节庆风俗的内容。

2、鼓励同学自己动手制作春联、年画、窗花、福字等风俗活动形式。

第13课《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13课《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板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

2、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

三、先学: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3~~78页,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画出要点。

1、戚继光抗倭的原因、过程、结果?

2、郑成功收复台湾背景、过程?

3、雅克萨之战背景、过程、结果:

4结合教材内容填表(我国抗击侵略的业绩)

位置

时间

事件

四、先学后教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10分钟后用举手调查学生完成情况,并提问。

过渡:

在明清强化专制统治之际,世界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势力相继来到东方,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

1、原因:

明朝中叶,军备废驰,军队战斗力削弱,倭寇入侵中国沿海,烧杀抢掠。

过程:

戚继光功勋最为卓著,当时称他领导的军队为“戚家军”。

结果:

1564年,长期危害中国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倭患基本解除。

2、背景:

17世纪20年代,荷兰殖民者和西班牙殖民者分别侵入台湾。

年,荷兰驱逐西班牙在台湾的势力,从此独占台湾。

过程:

1661年,一直在东南沿海抗清的明朝将领郑成功,决心渡海收复台湾。

这年3月,他抵达台湾。

1662年2月,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结束了殖民统治。

3、背景:

明清交替之际,沙皇俄国不断东扩,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并在雅克萨、尼布楚等地筑城设防。

过程:

康熙皇帝时,决定攻打雅克萨。

1685年,清军攻打雅克萨,迫使俄军投降。

次年,清军攻克雅克萨。

结果:

1689年,中俄经过反复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4、

位置

时间

事件

东南(台湾)

1624年

1661~1662年

1683年

1684年

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军进入台湾、郑氏后代归顺清朝

清朝设置台湾府

东北(黑龙江流域)

17世纪中期

1689年

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两次雅克萨之战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

五、课堂检测

见学习检测

 

第14课广阔疆域上的统一国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第14课《广阔疆域上的统一国家》

(板书)

二、出示教学目标:

1、记住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台湾府的时间和清朝疆域的四至。

2、能说出清政府和谈时边疆地区及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3、能说出驻藏大臣的设置及武力平息大小和卓木的意义。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9~~85页,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画出要点。

1、康乾盛世?

当时的清朝疆域?

2、驻藏大臣设立的时间?

作用?

驻藏大臣制度的意义?

3、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时间、结果?

4、对云贵的统治措施?

意义?

四、先学后教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10分钟后用举手调查学生完成情况,并提问。

过渡:

我们进一步学习清王朝加强对我国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的统治,了解“康乾盛世”时期清王朝的统一概况。

1、康熙、雍正和乾隆自1683年台湾郑氏政权降清之后,百余年无大的战事,其时,禀赋有一定之规,财政入多出少,人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称“康乾盛世”。

疆域:

北界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岛,南及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西越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

2、雍正时设立驻藏大臣,代表清朝政府,会同达赖、班禅,监理西藏事物,并监督达赖、班禅圆寂后的转时程序。

意义:

有利于西藏的安定和清朝的统一。

3、时间:

康熙时,结果:

天上南北合成“新疆”,以清朝派驻的伊犁将军为最高长官。

4、“改土归流”

意义:

消除了土司割据状态,有利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五、课堂检测

见学习检测

 

第15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第15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板书)

二、出示教学目标:

1.识记郑和首次下西洋出发的时间、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

2、能说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3.能说出传教士早期活动对中国的影响,通过《大清时宪历》了解我国历法的进程。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86~~91页,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画出要点。

1、郑和下西洋时间、航线、范围、意义?

2、外国贡使开始、发展、结果?

3、请你介绍一下传教士来华的情况?

以及《大清时宪历》的有关情况

四、先学后教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10分钟后用举手调查学生完成情况,并提问。

过渡:

明朝早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相对活跃和频繁,其中,郑和下西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外国贡使制度也说明了这一点

1、郑和下西洋:

时间:

1405年到1433年,明太监郑和奉朝廷之命,先后六次率韩当船队出海远航。

航线:

从中国东海南沿海的刘家港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这一带海域,当时称“西洋”。

范围:

28年终,最远抵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意义:

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2、开始:

明初,贡使入贡,允许允许附载商货贸易,但有相当严格的限制。

发展:

明朝的的洪武年间为防止商人冒充贡使,还想暹罗等59过发放贡舶“勘合”凭证。

结果:

明朝中叶以后,逐渐衰落

3、明朝万历年间,始有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

明末清初,外国传教士纷纷来华。

清朝初年,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出掌钦天监,制定《大清时宪历》。

,至康熙帝时才重新颁布。

五、课堂检测

见学习检测

 

第16课闭关锁国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第第16课《闭关锁国》(板书)

二、出示教学目标:

1.说出明清“禁海”等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

2.列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危害)。

3.能说出封建帝国出现危机的原因。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92~~96页,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画出要点。

明清限制通商的有关情况?

自大与封闭的表现以及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的后果(危机)表现以及影响?

四、先学后教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10分钟后用举手调查学生完成情况,并提问。

过渡:

明初的郑和下西洋,使中国扬威海外。

可谁曾想到时隔200多年,中国的国门却紧紧地关了起来,是什么原因促使当时的统治者采取如此下策,“闭关锁国”政策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这是本节

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1、明朝:

(1)洪武年间,法令严格禁止人民“与外洋番人贸易”。

这种政策,当时称为“海禁”。

(2)嘉靖时,因为倭寇之患,又厉行海禁。

2、清朝:

(1)清初实施严厉的海禁。

并将山东疑难的沿海居民内迁

(2)至台湾统一,始设四海关通商贸易。

(3)1757年,清廷传谕外国商人,以广州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而且加以种种限制。

2、1、表现:

当世界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变时,清朝统治者却趋于保守和封闭。

对“天朝”的地大物博与繁荣强盛极尽夸张之辞,并沉醉其中,而对外部世界则懵然无知;对西方殖民者深怀戒心和疑虑,但又妄自尊大地视之为“夷”或“藩臣”。

2、影响:

严防海疆不受侵扰,确实是自卫的需要,但不加分辨地关闭国门,却导致中国与世界的日益隔离。

3、表现:

(1)内乱:

嘉庆时,不少地方发生大规模暴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2)外患:

西方:

西方列强咄咄逼人,不断扩大。

2、影响:

古老的中国危机深重,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五、课堂检测

见学习检测

 

第17课《郑成功收复台湾》——探究活动(三)

二、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第17课《郑成功收复台湾》——探究活动(三)

1、(板书)

二、出示教学目标:

1、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基本知识例如时间、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科学知识学习历史的能力;

2、利用形体表演、编排历史剧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1、让每位同学提前收集有关《台湾——祖国可爱的宝岛》的诗歌、台湾丰富资源和特有物产的资料、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影视资料和史料。

2、给学生划分小组。

主持人1人(兼演员);评委组4人;诗歌朗诵组4人(两男两女);相声组(6人);短剧表演组20人。

3、指导学生准备文艺汇演的有关工作。

其中诗歌朗诵组、相声组全由学生自己准备,自编自演,短剧组由老师帮助指导他们完成。

【活动过程】

1、导入步骤

教师活动:

放映有关的影视资料,然后用多媒体课件投出郑成功像和美丽的城市赤嵌楼外观图象,让学生观察。

然后提出问题:

回忆所学知识,观察指出这个人物是谁?

这座城市是哪里?

这两幅图像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活动:

活动一:

详细观察图片,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活动二:

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作如下总结:

这个人物是郑成功,这座美丽的城市是台湾著名的名胜古迹-----赤嵌城,这里是郑成功率领中国军队收复台湾的纪念地,里面设有奉祀民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专祠,香火不绝。

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永远缅怀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报的英雄业绩。

让我们再现郑成功收复宝岛的情景,并衷心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由此导入新课。

我们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投影目标)。

活动的形式是:

文艺演出。

2、活动步骤:

教师活动:

公布活动人员分工。

学生活动:

文艺演出。

3、活动开始,以下活动完全由学生自己进行,教师当观众。

活动1:

主持人上台,宣布评委组就座,演员准备。

活动2:

诗歌朗颂:

《台湾-----祖国可爱的宝岛》

活动3:

相声表演:

台湾宝岛资源知多少。

活动4:

《民族英雄郑成功》。

【思考讨论题:

1.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

2.通过看演出,郑成功于哪一年收复台湾?

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多少年?

3.联系当今形势,我们表少年应怎样去维护祖国统一?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整理,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做最后总结。

通过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主权国家,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殷切的期盼。

而如今的台湾当局宣扬“远亲近邻”论和“一中一台”论,并提出在岛内实行全民公投,借此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青少年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刻苦学习,发扬郑成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实际行动反对台独分子的言行,维护祖国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