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常见外部接口图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6192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98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常见外部接口图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计算机常见外部接口图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计算机常见外部接口图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计算机常见外部接口图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计算机常见外部接口图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常见外部接口图解.docx

《计算机常见外部接口图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常见外部接口图解.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常见外部接口图解.docx

计算机常见外部接口图解

 

计算机常见外部接口图解

 

3.5mm插头

USB接口

串口

VGA接口

网卡(LAN)接口

并口

电脑内数据接口

IEEE1394接口

eSATA接口

Micro-USB

DVI

HDMI

3.5mm插头

  最常见的立体声耳机分三层,也有两层的,每一层都有对应的功能,要DIY的话一定要分层。

标准分布为“左右地红白”(从端部到根部依次是左声道、右声道、地线,其中左声道常用红色线皮,右声道常用白色的)。

最常见的是银白色的和铜黄色的,银色的是铜镀银,铜黄色的就是铜。

由于银的稳定性和电子工程性优于铜,所以铜镀上银后可以升级使用该插头设备的用户体验。

 

USB接口

USB是一种常用的pc接口,他只有4根线,两根电源两根信号,故信号是串行传输的,usb接口也称为串行口,usb2.0的速度可以达到480Mbps。

可以满足各种工业和民用需要.USB接口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是:

+5V500mA实际上有误差,最大不能超过+/-0.2V也就是4.8-5.2V。

usb接口的4根线一般是下面这样分配的,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正负极弄反了,否则会烧掉usb设备或者电脑的南桥芯片:

黑线:

gnd红线:

vcc绿线:

data+白线:

data-

  

USB接口定义图

USB接口定义颜色

  一般的排列方式是:

红白绿黑从左到右

  定义:

  红色-USB电源:

标有-VCC、Power、5V、5VSB字样

  白色-USB数据线:

(负)-DATA-、USBD-、PD-、USBDT-

  绿色-USB数据线:

(正)-DATA+、USBD+、PD+、USBDT+

  黑色-地线:

GND、Ground

USB接口的连接线有两种形式,通常我们将其与电脑接口连接的一端称为“A”连接头,而将连接外设的接头称为“B”连接头(通常的外设都是内建USB数据线而仅仅包含与电脑相连的“A”连接头)。

USB接口是一种越来越流行的接口方式了,因为USB接口的特点很突出:

速度快、兼容性好、不占中断、可以串接、支持热插拨等等,所以如今有许多打印机、扫描仪、数字摄像头、数码相机、MP3播放器、MODEM等都开始使用USB做为接口模式,USB接口定义也很简单:

  1+5V

  2DATA-数据-

  3DATA+数据+

  4GND地

USB接口定义图

  USB全称是UniversalSerialBus,USB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的优点,所以USB接口已经成为电脑外设最主要的接口方式。

USB有三个规范,即USB1.1、USB2.0、USB3.0。

USB1.1是USB第一代规范,其高速方式的传输速率为12Mbps,低速方式的传输速率为1.5Mbps(b是Bit的意思),1MB/s(兆字节/秒)=8MbpS(兆位/秒),12Mbps=1.5MB/s。

由于速度慢,USB1.1已经被淘汰。

USB2.0规范是由USB1.1规范演变而来的。

它的传输速率达到了480Mbps,折算为MB为60MB/s,足以满足大多数外设的速率要求。

所有支持USB1.1的设备都可以直接在USB2.0的接口上使用而不必担心兼容性问题,而且像USB线、插头等等附件也都可以直接使用。

  USB3.0规范标准是由USB-IF于2008年11月发布,理论数据传输率最高达4.8Gb/s,远高于USB2.0的480Mb/s,其速度介于目前eSATAII代接口3Gb/s和eSATAIII代的6Gb/s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A型USB3.0接口向下兼容USB2.0/1.1/1.1标准;而B型USB3.0接口则不支持USB2.0/1.1/1.0设备。

下面介绍的是标准USB接口定义

USB是一种常用的PC接口,只有4根线,两根电源两根信号,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正负极弄反了,否则会烧掉USB设备或者电脑的南桥芯片!

  

其中ID脚在OTG功能中才使用。

由于Mini-USB接口分Mini-A、B和AB接口。

如果你的系统仅仅是用做Slave,那么就使用B接口。

系统控制器会判断ID脚的电平判断是什么样的设备插入,如果是高电平,则是B接头插入,此时系统就做主模式(mastermode)

如果ID为低,则是A接口插入,然后系统就会使用HNP对话协议来决定哪个做Master,哪个做Slave。

这些说明为技术人员总结的,仅供参考。

我们手机上一般用的都是B型Mini-USB口

下面贴一张常见的USB接口图片

 

从左往右依次为:

miniUSB公口(A型插头)、miniUSB公口(B型插头)、USB公口(B型)、USB母口(A型插座)、USB公口(A型插头)

 

串口

主板一般都集成两个串口,可Windows却最多可提供8个串口资源供硬件设置使用(编号COM1到COM8),虽然其I/O地址不相同,但是总共只占据两个IRQ(1、3、5、7共享IRQ4,2、4、6、8共享IRQ3),平常我们常用的是COM1~COM4这四个端口。

我们经常在使用中遇到这个问题——如果在COM1上安装了串口鼠标或其他外设,就不能在COM3上安装如Modem之类的其它硬件,这就是因为IRQ设置冲突而无法工作。

这时玩家们可以将另外的外设安装在COM2或4。

标准的串口能够达到最高115Kbps的数据传输速度,而一些增强型串口如ESP(EnhancedSerialPort,增强型串口)、SuperESP(SuperEnhancedSerialPort,超级增强型串口)等则能达到460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

 

串口是计算机主要的外部接口之一,通过九针串口连接的设备有很多,像串口鼠标、MODEM、手写板等等,九针串口的示意图如上,其各脚的定义如下:

 

  1DCD载波检测

  2RXD接收数据

  3TXD发送数据

  4DTR数据终端准备好

  5SG信号地线

  6DSR数据准备好

  7RTS请求发送

  8CTS清除发送

  9RI振铃指示

 

VGA接口

显示器当然是很重要的设备了,显示器使用的是15针的连接公头,因为显示器属于一种较为独立的电子器件,所以它的接头定义也有很多较专业的部分,具体针脚定义如下:

           1红2绿3蓝

      4空脚5地6红-接地

7绿-接地8蓝-接地9空脚10接地 

11接地 12SDA   13水平同步14垂直同步 

15SCL

 

网卡(LAN)接口

Pin

Name

Description

1

TX+

TranceiveData+(发信号+)

2

TX-

TranceiveData-(发信号-)

3

RX+

ReceiveData+(收信号+)

4

n/c

Notconnected(空脚)

5

n/c

Notconnected(空脚)

6

RX-

ReceiveData-(收信号-)

7

n/c

Notconnected(空脚)

8

n/c

Notconnected(空脚)

  RJ45型网线插头又称水晶头,共有八芯做成,广泛应用于局域网和ADSL宽带上网用户的网络设备间网线(称作五类线或双绞线)的连接。

在具体应用时,RJ45型插头和网线有两种连接方法(线序),分别称作T568A线序(图1)和T568B线序(图2)。

  RJ45型网线插头引脚号的识别方法是:

手拿插头,有8个小镀金片的一端向上,有网线装入的矩形大口的一端向下,同时将没有细长塑料卡销的那个面对着你的眼睛,从左边第一个小镀金片开始依次是第1脚、第2脚、…、第8脚。

  图1:

RJ45型网线插头的T568A线序接法示意图

  

这种接法用于网络设备需要交叉互连的场合,所谓交叉是指网线的一端和另一端与RJ45网线插头的接法不同,一端按T568A线序接(图1),另一端按T568B线序接(图2),即有几根网线在另一端是先做了交叉才接到RJ45插头上去的,适用的连接场合有:

  1.电 脑←—→电 脑,称对等网连接,即两台电脑之间只通过一条网线连接就可以互相传递数据;

  2.集线器←—→集线器;

  3.交换机←—→交换机。

  如图1所示,RJ45型网线插头各脚与网线颜色标志的对应关系是:

  插头脚号 网线颜色

  1 ———— 绿白

  2 ———— 绿

  3 ———— 橙白

  4 ———— 蓝

  5 ———— 蓝白

  6 ———— 橙

  7 ———— 棕白

8 ———— 棕

 图2:

RJ45型网线插头的T568B线序接法示意图

T568B线序的适用范围

  一、直连线互连

  网线的两端均按T568B接

  1.电 脑←—→ADSL猫

  2.ADSL猫←—→ADSL路由器的WAN口

  3.电 脑←—→ADSL路由器的LAN口

  4.电 脑←—→集线器或交换机

  二、交叉互连

  网线的一端按T568B接,另一端按T568A接

  1.电 脑←—→电 脑,即对等网连接

  2.集线器←—→集线器

  3.交换机←—→交换机

  如图2所示,RJ45型网线插头各脚与网线颜色标志的对应关系是:

  插头脚号 网线颜色

  1 ———— 橙白

  2 ———— 橙

  3 ———— 绿白

  4 ———— 蓝

  5 ———— 蓝白

  6 ———— 绿

  7 ———— 棕白

8 ———— 棕

网线修复

  对于直通线(两头568B),有信号的线是1236(橙绿),因此,如果某些线发生故障,可以用其余的线作为备用,修复后仍然可用.但是抗干扰性能有可能降低.14.RJ45

  RJ45接口通常用于数据传输,最常见的应用为网卡接口。

RJ45是各种不同接头的一种类型(例如:

RJ11也是接头的一种类型,不过它是电话上用的);RJ45头跟据线的排序不同的法有两种,一种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另一种是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因此使用RJ45接头的线也有两种即:

直通线、交叉线。

10100basetxRJ45接口是常用的以太网接口,支持10兆和100兆自适应的网络连接速度,

  网卡上以及Hub上接口的外观为8芯母插座,如图:

  RJ45接口pc端的,网线为8芯公插头

 

并口

最初的并口设计是单向传输数据的,也就是说数据在某一时刻只能实现输入或者输出。

后来IBM又开发出了一种被称为SPP(StandardParallelPort)的双向并口技术,它可以实现数据的同时输入和输出,这样就将原来的半互动并口变成了真正的双方互动并口;Intel、Xircom及Zenith于1991年共同推出了EPP(EnhancedParallelPort,增强型并口),允许更大容量数据的传输(500~1000byte/s),其主要是针对要求较高数据传输速度的非打印机设备,例如存储设备等;紧接着EPP的推出,1992年微软和惠普联合推出了被称为ECP(ExtendedCapabilitiesPort,)的新并口标准,和EPP不同,ECP是专门针对打印机而制订的标准;发布于1994年的IEEE1284涵盖了EPP和ECP两个标准,但需要操作系统和硬件都支持该标准,这对现在的硬件而言已不是什么问题了。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并口都支持EPP和ECP这两个标准,而且我们可以在CMOS当中自己设置并口的工作模式。

 

并口是计算机一个相当重要的外部设备接口,最常用来连接的设备那就要算是打印机了,另外,有许多型号的扫描仪也是通过并口来与计算机连接的。

并口也是25针的,与25针串口不同的是,并口是25个孔,所以常称为“母头”,而像串口就常称为“公头”。

并口的针脚定义如下:

      1STROBE选通

        2-9DATA0-DATA7数据0-7

      10ACKNLG确认

        11BUSY忙

      12PE缺纸

      13SLCT选择

           14AUTOFEED自动换行

      15ERROR错误

      16INIT初始化

      17SLCTIN选择输入\

         18-25GND地线

 

电脑内数据接口

 

IEEE1394接口

IEEE1394接口又称Friewire接口(中文俗称“火线”),数据传输率高,IEEE1394a接口能提供100Mbps,200Mbps,400Mbps等多种传输格式;IEEE1394b能提供800Mbps数据传输率

eSATA接口

  eSATA的全称是ExternalSerialATA,eSATA实际上就是SATA接口的外部扩展规范,传输速度和SATA完全相同。

eSATA最高可提供3Gb/s的传输速度,远远高于USB2.0和IEEE1394,目前很多台式机的主板上已经提供了eSATA接口。

USBPLUS接口和USB2.0接口对比

USBPLUS是一种接口的规格,可以说它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USB”接口,因为它的基础是eSATA接口,或者我们可以说它就是eSATA接口,只不过爱国者为了宣传或者统一称为而起名叫做USBPLUS。

我们知道,eSATA接口的传输速度远大于USB2.0接口,但是它自身无法供电,移动设备也就无法使用eSATA接口。

但爱国者通过为传统的eSATA接口加入供电的功能,解决了这一问题,用户就可以通过常规使用USB接口的方式来使用eSATA接口了。

 

Micro-USB

DVI

 DVI接口有多种规格,分为DVI-A、DVI-D和DVI-I,它是以SiliconImage公司的PanalLink接口技术为基础,基于TMDS(TransitionMinimizedDifferentialSignaling,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电子协议作为基本电气连接。

TMDS是一种微分信号机制,可以将象素数据编码,并通过串行连接传递。

显卡产生的数字信号由发送器按照TMDS协议编码后通过TMDS通道发送给接收器,经过解码送给数字显示设备。

一个DVI显示系统包括一个传送器和一个接收器。

传送器是信号的来源,可以内建在显卡芯片中,也可以以附加芯片的形式出现在显卡PCB上;而接收器则是显示器上的一块电路,它可以接受数字信号,将其解码并传递到数字显示电路中,通过这两者,显卡发出的信号成为显示器上的图象。

DVI-D接口

DVI-I接口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DVI也分为几种规格,其中DVI-A其实就是VGA接口标准,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目前的DVI接口主要是DVI-D和DVI-I两种,而这两种规格中,又再分为“双通道”和

“单通道”两种类型,我们平时见到的都是单通道版的,双通道版的成本很高,因此只有部分专业设备才具备。

区分不同DVI标准

  常见的DVI接口中,DVI-D接口只能接收数字信号,接口上只有3排8列共24个针脚,其中右上角的一个针脚为空。

不兼容模拟信号。

  DVI-I接口可同时兼容模拟和数字信号。

兼容模拟幸好并不意味着模拟信号的接口D-Sub接口可以连接在DVI-I接口上,而是必须通过一个转换接头才能使用,一般采用这种接口的显卡都会带有相关的转换接头。

18针和24针DVI的区别

  在买液晶显示器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DVI有18针和24针两种,有人说18针DVI是简化版,比24针的性能差很多,而也有的人说24针DVI就是多了一些地线二者根本没有区别。

究竟事实是怎样?

  之前我们已经跟大家提到过,在DVI的不同规格中,又分为“双通道”和“单通道”两种类型,其实这18针、24针就是这两种类型的差别。

18针的DVI属于单通道,而24针属于双通道,也就是说,18针的DVI传输速率只有24针的一半,为165MHz。

在画面显示上,单通道的DVI支持的分辨率和双通道的完全一样,但刷新率却只有双通道的一半左右,会造成显示质量的下降。

一般来讲,单通道的DVI接口,最大的刷新率只能支持到1920*1080*60hz或1600*1200*60hz,即现有23寸宽屏显示器和20寸普通比例显示器的正常显示,再高的话就会造成显示效果的下降。

HDMI

  HDMITypeAsocket.

  HDMI的规格书中规定了三种HDMI接头,分别是:

  

HDMI脚位配置

HDMIAType

  

Pin定义

1

TMDSData2+

2

TMDSData2Shield

3

TMDSData2–

4

TMDSData1+

5

TMDSData1Shield

6

TMDSData1–

7

TMDSData0+

8

TMDSData0Shield

9

TMDSData0–

10

TMDSClock+

11

TMDSClockShield

12

TMDSClock–

13

CEC

14

Reserved(N.C.ondevice)

15

SCL

16

SDA

17

DDC/CECGround

18

+5VPower

19

HotPlugDetect

HDMIBType

  总共有29pin,可传输HDMIAtype两倍的TMDS资料量,相对等于DVIDual-Link传输,用于传输高分辨率(WQXGA2560x1600以上)。

(因为HDMIAtype只有Single-Link的TMDS传输,如果要传输成HDMIBtype的讯号,则必须要两倍的传输效率,会造成TMDS的Tx、Rx的工作频率必须提高至270MHz以上。

而在HDMI1.3IC出现之前,市面上大部分的TMDSTx、Rx只能稳定在165MHz以下工作。

  

Pin

Pin定义

1

TMDSData2+

2

TMDSData2Shield

3

TMDSData2–

4

TMDSData1+

5

TMDSData1Shield

6

TMDSData1–

7

TMDSData0+

8

TMDSData0Shield

9

TMDSData0–

10

TMDSClock+

11

TMDSClockShield

12

TMDSClock–

13

TMDSData5+

14

TMDSData5Shield

15

TMDSData5-

16

TMDSData4+

17

TMDSData4Shield

18

TMDSData4-

19

TMDSData3+

20

TMDSData3Shield

21

TMDSData3-

22

CEC

23

Reserved(N.C.ondevice)

24

Reserved(N.C.ondevice)

25

SCL

26

SDA

27

DDC/CECGround

28

+5VPower

29

HotPlugDetect

HDMICType

  总共有19pin,可以说是缩小版的HDMIAtype,但脚位定义有所改变。

主要是用在便携式装置上,例如DV、数码相机、便携式多媒体播放机等。

现在已有SONYHDR-DR5EDV利用此规格接头作为影像输出接口。

(常常有人称为该规格为mini-HDMI,这可算是自行胡乱创造的名称,实际上HDMI官方并没此名称。

HDMIDType

  

  HDMITypeD ,俗称MicroHDMI是定义为HDMI1.4版本的,保持hdmi标准的19pin.但是尺寸与微型USB的借口差不多,尺寸为2.8mm×6.4mm,比minihdmi(2.42mm×10.42mm)小很多,主要应用在一些小型的移动设备上,如手机,MP4等等。

  对于手机的厂家来说,不管怎么努力,手机的屏幕还是太小,要想更多人看清,将视频输出到外部显示设备无疑是必须的,在XT800之前,已有数款机型支持AV模拟输出,通过特制3.5mm转接线来实现CVBS复合信号+立体声音频,不过这一接口最大的局限就是清晰度超低,320x240的分辨率使得这种输出仅限于比较简单的应用,况且转接线的体积都不小,使用并不方便。

  眼看HDMI接口电视、投影机、显示器越来越多,采用HDMi接口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标准HDMI接口分为AB两种类型,不过我们常见的都是A型口,B型口由于是双通道超宽结构基本上见不到厂家使用,标准A型口大约15mm宽,这对于家电产品自然不在话下,但在数码产品上使用显然占地方太大了,于是乎DV和DC产品普遍出现了HDMIC型口,也就是MiniHDMI接口。

  不过对于手机而言,C型口依然有点大,于是D型口就应运而生,由于发布时间较短,到现在也不过半年时间,接口太小,对于高频率视频信号的传输、防静电要求等都比A型口要困难的多,XT800是我们首先有机会了解到的HDMID型口应用设备,而转接线就比较难找,笔者经多方面寻找,终于在淘宝上找到了一根绿联科技的D型口转A型口线材,有了它,连接电视、显示器、投影机都不再是难事。

  一端为标准的HDMI插头,一端为MicroHDMI(Dtype)手机,目前部份手机有此接口。

如:

MotorolaXT800,NokiaN8andHTCEVO4G。

  

Pin

Pin定义

1

TMDSData2Shield

2

TMDSData2+

3

TMDSData2–

4

TMDSData1Shield

5

TMDSData1+

6

TMDSData1–

7

TMDSData0Shield

8

TMDSData0+

9

TMDSData0–

10

TMDSClockShield

11

TMDSClock+

12

TMDSClock–

13

DDC/CECGround

14

CEC

15

SCL

16

SDA

17

Reserved(N.C.ondevice)

18

+5VPower

19

HotPlugDetect

 

测试规范

  HDMI测试规范的规范细节请参考:

《HDMI一致性测试规范1.1》,《HDMI规范1.1》,《HDCP规范1.1》;

  一.HDMI输出兼容性测试:

  1.和HDMI接口电视的兼容性:

同时传输音频和视频;

  2.和DVI接口电视的兼容性:

只传输视频;

  3.和HDMI接口的功放的兼容性:

只传输音频;

  判断标准:

HDMI接口可以传输的音频支持“任何能通过S/PDIF输出的压缩数字音频”和“2/6/8声道,32-192KHZ采样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