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经历讲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6144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0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工程经历讲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工业工程经历讲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工业工程经历讲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工业工程经历讲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工业工程经历讲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工程经历讲述.docx

《工业工程经历讲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工程经历讲述.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工程经历讲述.docx

工业工程经历讲述

由于信息的闭塞,一直以为国内在IE的领域属于空白,除了前些年听到清华大学设立了工业工程学系外,几乎再也没听到IE这个字眼了。

也不知道怎么发现到这个论坛的,看了一段时间,也下载了不少资料参考,想想也似乎该回馈些什么吧?

要谈论技术面的知识,我脱离IE的工作很久了,怎么也无法跟年轻的IE人相提并论;思来想去,就谈谈个人的心得,希望也能回馈点经验跟大家分享。

文中内容,由于专有名词牵涉到两岸用词或是翻译的不同,如造成困扰,也请

多包涵。

84年大学联考,在填写志愿的时候,看了半天的科系,眼睛都花了,也不知道填哪个科系好?

就用了排除法,由于小时候被电过,对电有很深的恐惧感,所以只要跟电扯上关系的,一律划掉;想想自己也没本事当科学家,凡跟研究有关的,如物理,化学,数学等科系也被大笔一挥;因为家人从事建筑,实在是不想在工地上度过残生,土木,建筑这些科系也不考虑.....。

就这样排除后,发现了有个工业工程学系,突然眼睛一亮,这是什么?

经多方打听,结果很失望,在那个年代,台湾知道IE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唯一问到的就是不用像理工科系的学生,整天窝在实验室里,跟烧杯,仪器度过4年,太好了,就选这科系......,我就这样走进了IE。

等进入大学,奇怪,我是工学院的,怎么要读经济学?

会计学?

统计学?

这些不是商学院读的吗?

如果要读这,我直接考商学院就好了,何必拐个弯?

同学之间也议论纷纷,这IE到底是要读什么啊?

实事上,绝大部分的同学,大概都是抱着这样的疑惑跟悔恨读完了大学,更多的是,一直到毕业都不知道能找什么工作?

我呢?

没差,要真找不到工作,就回家跟老爸继续到工地干,至少还有点砌砖头,搅拌水泥的专业知识,当年的我,还真有这样的想法。

--------------------------------------------------------------------------------

懵懵懂懂的混到毕业,到底IE学到了什么?

真的是一点概念也没。

要说大学4年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毕业论文的题目,我们这组选了人因工程的专题,做了汽车驾驶座位与刹车,油门距离的最佳化研究(论文题目记不是太清楚了)。

当时,之所以会选这个题目,最主要的原因是“好玩,可以折磨同学”,在自制的驾驶座上,为了取样更有说服力,除了全班同学,几乎动员(也可以说逼迫)了科系的所有学弟来当试验品。

可没想到的是,当初为了一个好玩的心理,在我以后的工作上,竟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影响也延续至今。

毕业后分发到了海军舰艇,本来按专业分,我该到后勤单位的,但由于缺兵,舰上的军官逐个问专业,问到我,我说学工业工程的,当场几个军官都瞪着眼看我,那表情就像看个火星人一样,大概是不知道该怎么问下去?

后来一个军官问我,你是工科还是商科的?

我回答是工学院的,另一个军官就说:

工学院的?

那到轮机来好了。

我就这样到了轮机队。

当我看到机艙的时候,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跳海。

所谓机舱,简单的理解就是把汽车引擎盖打开,把里面所有的设备放大N倍,人可以在里面操作机器,里面的工作环境大概跟煤矿坑差不了多少。

要我去启动发动机?

维护那些电力设备?

看着机舱里面布满管路密密麻麻比蜘蛛网还复杂,我当时真想逃兵。

学习是辛苦的,按海军的规定,是要经过专业知识的验收合格后才能放假的。

我从最基本的工具开始认识起,到机舱的最底层去摸管路,要分辨清楚哪些管路是属于水管?

哪些是油管?

哪些是汽管?

到背诵设备的维护手册(类似SOP),

到真正上手能维护设备,我花了比别人约多三个月的时间才通过验收考试。

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老兵带着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教法,但总体来说,没有系统性。

我为了能尽快放假,都是利用晚上跟睡觉时间,自己到机舱里面去画管路图,去学习如果设备真出了问题,该从哪里开始检查起?

有一晚,在画好柴油系统的管路图后,突然对整个机舱的系统有了清晰的概念,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还刻意把某台辅助设备的柴油管路关闭掉,看是否真能检查出问题并且解决它?

就在那一晚,我终于理解了到底IE在学什么?

到底它能做什么?

我当时的理解是:

如果一个从事IE的人,没有系统的概念,那他规划的东西或是计算的结果,肯定是很片面的,永远也不会让其他人认可的。

那一晚,我真觉得自己好像是练武功的人,突然顿悟了。

第二天,我要家人把一些关于IE的书寄给我,我渴望的能把书上的知识应用到现在的工作环境,大约经过了半年吧,当我把机舱所有管路跟设备的路线图画好,并且把设备的维护手册重新编制,用大量的图表做成SOP,队上的军官跟老兵都很惊讶,他们没想到可以这样来训练新兵?

而且效果似乎更好?

为了这个自己赋予的任务,我所获得的报酬是:

从此不用再修机器了,负责整合整个轮机队各单位的训练工作,这对当时的我,真是一大福利,因为可以不用每天再用柴油来洗手了,呵呵。

因某些原因,享受了点特殊待遇,退伍前近三个月,我就回家准备找工作了,但由于没有退伍令,也无法去正规的公司应聘。

刚好朋友家人开了个清洁公司,问我有没兴趣去打几天工?

想想也好,总比每天待在家里发慌的好。

这家清洁公司主要的业务是做新竹科学园区的清洁外包工作,负责外墙清洗跟办公室的消毒工作等。

第一个安排我去的公司是罗技(我想这公司不需要多做说明了),一进罗技的office,给我的感觉就是跟传统的公司不一样,心里的震撼,大概就跟今天看国内民营企业与外企之间的差异很接近。

那天是星期天,有几个员工在加班,都很年轻,大概年纪跟我不相上下;看到我带着消毒工具,也都客气的把位置挪开,让我能进行工作。

他们在不远处泡着咖啡,传来的咖啡味道,很香......。

等我消毒结束了,他们拿了杯咖啡请我喝,也跟我聊了一会,他们很惊讶我还没退伍就出来工作了,呵呵。

可我更惊讶的是,上班还能喝咖啡,这么休闲?

这跟我从小出来打工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

记忆中,曾在高中的暑假去了一家日资厂打工,别说喝咖啡了,我看办公室的人,连倒杯水都得跟那个日本干部点个头,打声招呼才好去倒水,好像不这样做,是占了公司的时间做私人事情。

这一天,我感觉外企好像真的不错,难怪那么多人想进外企上班。

第二家安排的是X邦(AXcton),当时这家公司也刚起步不久,如果用时髦的说辞就是Designhouse,刚好他们要找仓管员,我想反正退伍令还没拿到,也可以趁这机会去实地学学仓储作业,抱着这样的的心态,我去应聘了。

在X邦的一个多月,跟我接触最多的是R/D的工程师,他们平均一天要领料近30次,每次领的材料都是以颗为单位,电感几颗,电容几颗,电阻几颗的领。

当时,我真觉得自己不是仓管,而是中药店配药的,客人拿药单来,我就打开药柜去配药。

而这来的客人又很烦,几乎是每两小时就得换料测试,有时是料领上去了,没多久又说要退料,说是领错了,还得再换其他型号的料....。

就为了R/D人员要领料换料,几乎是天天加班到晚上10点才能下班,根本没时间去思考到底仓库能有什么学问?

当时,我一直纳闷的是,难道他们的研发过程这么繁琐?

这可苦了我们,上班就是等着R/D人员的领料换料。

同事跟主管反应,主管说,R/D人员得罪不起,况且你们的工作就是发料,这点苦都吃不了吗?

一句话就把我们堵了回来,我心想,当时那家公司的仓管人员流动率高,是不是跟工作流程不顺有关?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主管人呢?

呵呵,我就知道他上班会站在旁边盯着我们怎么算料发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你们效率太慢了,其他的,他一概不管。

真有问题问他,他会认为你是想找借口推托,除此之外,他很少跟我们对话。

当时有个同事忍受不了,跟经理反应,经理算很客气,希望我们能提出不满的依据跟数据,当时同事除了满肚子的牢骚情绪,也不知道该怎么具体跟经理说这要怎么讲数据?

第二天他离职了,而我却在想:

原来跟上级反应还不光是发发牢骚他就会处理的,还得有依据跟数据?

若说我在X邦学到了什么?

就是凡事都得讲依据跟数据。

总算拿到退伍令了,意味着独立的人生开始了新的起点。

在当时的台湾,学理工科系的,如果不是去台北发展,大概就是往竹科挤了。

当时的竹科也刚起步没几年,我因地利之便,家里离竹科也就几公里的路程,可说是看着竹科从零开始发展起来的,整个园区内,比较知名的如宏碁,慧智,全友等公司是当时很多人想进去的企业。

就在思考该选哪家公司时,原来在X邦的同事联系我,有没兴趣去旺X公司(MXXC)应聘?

是做半导体的,说是工作环境比系统厂好,发展前途应该不错。

半导体?

我当时的概念是一边导电一边不导电的东西就叫半导体,不过也没多作思考就答应了。

当时旺X的office承租园区内好多办公地点,还没有独立完整的一个office,更别说有工厂了,我满腹的疑惑,工作环境好?

发展前途不错?

怎么我一点也看不出来?

人事部门让我填写完履历后,就安排了资材的经理跟我面谈,她简单的问了几个如希望待遇,想在哪个部门工作问题后,就问我几时可以上班?

我心想应聘就这么简单?

提问了经理一个问题,不用做什么笔试,专业知识考试吗?

这个女经理回了我一句:

“不用,清X毕业的,可以不用考试,只要你们肯来,我们就录取;如果做不好,一样得走人”。

我听了她的话,心里百味杂陈,是该高兴我是清X的毕业生,所以不用经过繁琐的interview过程?

还是该难过我只是顶着清X的光环,而不是因为我个人的能力才被录取的?

第一天报到是星期六,在office的顶楼等待着办理报到手续,有近200个新人,看样子都是刚退伍的,其中还有不少校友。

心想连工厂影子在哪都不知道,最多也就是在顶楼远远看到一个连地基都还没挖的工地上,挂着未来工厂规模的示意图,怎么一下子就招了这么多人进来?

这到底是什么公司?

(如果换成在国内,我想可能会有很多人认为这家公司是什么皮包公司吧?

跟几个校友没聊几句,就一个一个被带走了,被分配到资材的有10几人,来带我们的是资材的助理,早上由她跟我们作资材部的介绍,然后发了好多的资料给我们,要我们回去后自己看,一摊开都是英文,看样子想在这里混下去,英文这关就得尽快克服。

星期一,正式上班。

不用打卡也不用签到,好像还不错,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个人对打卡钟有很深的痛恶感。

经理把我们几个新人带到会议室安排工作,可能我有在X邦的打工经验吧,就安排我跟另一新人进物管部门跟仓管,其他的同事几乎全安排到了生管。

到了物管报到,就两个人,一个物管的经理(相当于课长),一个比较资深的工程师,两人都很客气,要我把发到的资料先看看,如果不懂的可以问他们。

瞄了一眼电脑,他们应该是在排BOM表吧,也不好多问就独自看着资料。

到了中午用餐进到餐厅,眼睛一亮,这么漂亮的餐厅?

还有咖啡厅?

也没具体规定用餐时间?

餐后发现很多人留在餐厅喝咖啡抽烟聊天,这么闲?

(当时的半导体厂,对禁烟的要求没那么严格,会规划几个吸烟区)。

下午上班,物管经理拿了一大叠的领料单给我,要我逐一去找制程,制造等相关部门人员补签名。

心想领料单还能补签名?

而且一补就是近百张?

但也不好多问。

就这一动作,我正式开始了具体的工作,也开始了我的IE生涯。

拿到领料单,我逐一的按部门分类,然后拨分机号跟对方联系预约时间(这一动作在无形中给我日后的工作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方便)。

在请各部门工程师补签名的时候,发觉对我都满友善的,也没怎么说就很爽快地签名了。

其间也跟各部门的工程师聊了他们的工作,发现他们跟我一样,就是整天在看相关的资料,也没具体分配到什么工作?

日子就在学习跟看资料中过了一段时间,一天下午,物管经理又拿了之前填过的领料单说是要作废,要我跟仓管的同事拿新编定的领料单,再让各部门的主管跟工程师重新填写。

我当时真懵了,重复两次动作?

而且不单是签名,是要别人重新填写,还要该部门的主管重新签名?

真的头疼了,把一张空白的领料单拿给别人,他们会理你吗?

当时,一下子就联想到X邦的R/D工程师,想到了R/D人员得罪不起的话,万一拿去人家不肯签该怎么办呢?

我决定了用最笨的方法,就是自己填写,只留签名栏,或许到时候他们比较不会啰嗦!

利用晚上加班忙到约11点,(在旺X工程师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最多就是报补休)总算把所有的单据都写好了,就等第二天拿给他们签名。

第二天上班,我拿着单据到各部门请他们签名,有好几个人说:

“怎么好意思让我自己重新填写,空白单据拿给他们就好了,”我也客气地回说:

“这也是我们部门的失误,怎么好意思一再麻烦你们?

”事情算是很顺利的完成了。

可当我回到办公室,就听到仓管的同事气呼呼的在抱怨说:

“那些工程师一个也不肯签,说你们自己的失误,凭什么要我们陪着你们耗时间?

奇怪,怎么同一个工作,面对同样的人却是不同的结果

在与仓储经理共事的期间,公司也开始了建厂的工作,需要IE人员参与协助建厂工作。

资材处长找我约谈了在仓储工作的想法后,没几天后他就安排我进了IE部门,参与建厂的工作。

严格说,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新IE根本没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最多的就是陪着老IE到处开会,协助他们整理相关资料。

在建厂的过程中,听到了几次评价IE的言论:

1)建筑商说:

你们IE就是建厂有用,等工厂建好了就等着失业。

当时,这些建筑商也承接了不少半导体厂的工程,从他们口中说出这样的言论,在我们听来似乎有点依据,那其它厂的IE出路在哪里呢?

2)其他部门说:

你们IE是不学无术系,什么都沾一点没一样精的。

说这些话的人,大部分是制造部门跟负责制程的工程师们,他们每天会钻研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对一个制程会研究的非常细微跟深入。

当他们看到IE人员几乎什么部门都能待,在他们的观念里面,这叫“滚石不生苔”,怎么有可能精通?

3)生管的经理有次半开玩笑说:

如果他小孩出生后,要是长的一副生管脸,就把他X死,免得以后出来工作受气。

怎么IE就这么招人厌?

惹人嫌?

如果真是这样,IE这门学科难道是理论家们自己想出来的理论无法跟现实结合?

就带着疑惑的心情,日子还是一天一天的过下去,其间也思考过很多次,难道IE的处境就这么尴尬?

无独有偶,一个交X毕业的同事,在写一次气体管路漏气的测试报告,或许是措词没有稍微圆滑些,整个责任完全指向厂务部门负责气体工程的工作人员身上。

这一个报告激怒了厂务部门所有的人员,厂务处长带着报告来兴师问罪:

为什么这份报告提报上去前,没跟他们先讨论过?

(这位交X毕业的IE,是跟我同天进公司的同事,之前就听说他的脾气很怪,不怎么喜欢跟他人说话,很沉默的一个人。

类似与其它部门发生的冲突在他身上也有过几次,但他似乎都不以为意。

但毕竟不是同一组的,我们也不好多过问)。

处长当时也懵了,按规定,应该是由他签名后才会送达到副总办公室的。

可这份报告却没有他的签名?

姜还是老的辣,他安抚对方请他先回去,说今天了解后会给对方一个答复。

经事后了解,是副总来办公室巡视(处长又刚好在开会),副总随口问他进度情况,他或许是为了想表现自己的效率也或者是想证明自己报告写的很好,就把报告交给副总看了。

也就发生了事后厂务部门被副总指责的事件。

后来处长去厂务部门打圆场,希望能把事情淡化掉,但可能真得是激怒对方了,对方说最好IE部门换个工程师,不然以后不欢迎IE的人。

处长回来后,召集了所有IE人员开会,主要是希望这位同事去道歉。

我们心里也认为,他的报告的确措词上不够圆滑,甚至有点主观很容易得罪人,去道个歉又不丢面子,也有利以后工作的开展。

可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不认为他有必要去道歉,如果是因他的专业知识不行,数据有误而影响到部门,他可以离职。

所有的人都安静的都看着处长,他也算脾气好没有发怒,就问了他一句:

“你认为你的专业够吗?

他:

“我自认为学得不错”。

处长:

“你想过为什么你的同事都没跟其他部门产生矛盾冲突,在你身上却发生了好几次?

他们的专业知识比你差吗?

他:

”别人怎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陪笑脸的。

处长可能也被激怒了,(其实我们也被激怒了)回他一句:

”人外有人,你想把事情做好前最好先学会怎样做人。

过了一会,处长又说:

“以你今天的言论跟态度,以后你跟同事之间也很难相处,你自己决定去留吧。

第二天,这位同事来办离职手续,毕竟同事一场,我们请他在餐厅喝饮料也聊了一会,他还是坚持认为自己没错。

其实在我来看,错与对都不重要了。

我只是不明白,都是同届毕业的,他凭什么就这么傲?

====================================================

他离职后,处长安排了我跟另一同事到厂务部门跟踪他之前的项目,可以想象遭白眼是免不了的。

可没想到,我们进去开会时,他们的态度似乎不错也没怎么敌视我们。

等会议结束后,我们去了厂务处长办公室拜访,想化解之前遗留下的敌对氛围。

他也客气的请我们喝茶闲谈说:

“大家都是出来工作的,没必要搞的那么对立,但事情发生了,况且事情真相也不完全是他所看到的那样,他就按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写,我如果不维护部门的利益,那我以后怎么带底下的人?

”“以后大家还要共事,我不会因为之前的事情否定你们IE的人,不过也希望以后你们的报告要送上去前,最好先拿给我们看看,大家先沟通沟通。

出来后,我跟同事跑去工地外抽烟,当时天很冷,两个人缩在墙角边一边吸烟,一边聊着离职同事的论点跟厂务处长的谈话。

当时,我朦胧的意识到,专业知识大家都有,为什么有人工作进展很顺利,有人却被排挤?

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话:

“与人为善”,当我告诉同事这四个字时,他也笑了。

厂房在一年半后建成。

此前数月我们再次调动到fab(可理解为车间),负责设备的layout。

由于有了厂房的layout经验,在规划设备layout的工作算是做的比较驾轻就熟。

在这时,公司来了12个日本人,说是来学习的(旺X技术输出给日本NXK),他们就派了12个年轻工程师到各个制程学习。

这些工程师据说都是当时NXK为了派来旺X学习,特地到各知名大学招聘的一流人才。

在与他们共事的一年多里,真的是见识到日本人的工作态度。

在此,举几个例子说明:

1)他们的leader,每天的工作就是看书,其他工程师就进到fab学习设备的process与maintain。

leader看到哪个段落或是觉得那本书不错的,就会找相关或是全体工程师,大略跟他们说内容,然后要求某人回去看并规定时间做心得报告。

通常规定的时间都很短,最多也就是几天,而且这个leader看的书范围很广泛,不仅局限在专业领域。

这些工程师几乎没有延迟过做心得报告。

我看过他们的报告,只能用professional来形容。

这里要特别说明:

当年,别说internet,连windos3.1都还没出来,全部都是DOS作业,想在报告里面加个图表都很难,我们运用最多的软件是Lotus1-2-3,是486、586的年代。

我曾私下问过这些工程师(大家处得还不错),leader给你们的时间那么短,你们怎么还有时间完成非正式工作外的任务?

他们几乎是很惊讶的看着我说:

whynot?

Noexcuse!

2)公司进了一瓶Gas,只知道是剧毒,没有中文说明,英文名称也是长长的化学分子式,物管跟仓储人员很困扰不知道该怎么标注?

询问相关人员,也没人知道中文该怎么翻译?

我因跟日本leader经常打交道,得知他是日本某知名大学的化学博士,就去请教他,他看了半天后,竟然起身跟我做了近90度的鞠躬道歉,说他也不知道。

我心想:

日本人怎么这么客气?

他就算不知道也不至于起身鞠躬道歉吧?

中午吃饭跟同事提起此事开玩笑的说:

“如果这事是他负责的,他又不知道,是否得切腹自杀?

第二天上班不久,该leader的助理,把Gas的英文跟中文翻译拿给我并表示致歉这么晚才给我答复。

我真的是愣住了。

经询问助理得知:

在我离开后,该leader打电话回日本总公司查询未果;又致电该公司的信息情报中心,也查不到;再致电他大学的教授,经过几番周折,才找到此Gas的英文学名,并请该公司人员翻译成日文再勉强翻译成中文。

耗时近24小时,就为了查一个Gas的翻译词。

该说日本人笨还是认真执着?

见仁见智了。

而我个人是极度的钦佩。

3)有次,该leader看了一本书,很兴奋的跟我们说:

”用左手拿筷子可以训练右脑。

“我们听了都表示这理论很早就知道了啊。

从那天起,12个日本工程师,我就没再看过他们用右手拿筷子了。

曾看过一本书阐述王守仁的阳明学派,日本人是运用的最彻底的。

我也亲身看到了,到底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我想最高境界是知行合一。

在厂房建成,设备也陆续setup,准备Pilotrun时,这群第一批来的工程师也要回日本规划新厂的建设工作。

临别前,该leader私下给了一句评价:

“我们是乱中有序”。

我们引以为傲的那么艰巨的工作,在日本人眼中就是这样的评价?

或许,他们认为并不需要派第一流的人才来吧。

他们接下来的几批工程师,素质就没第一批那么优秀,跟我们的距离也远了,他们真的是连基本英文都开不了口,彼此很难沟通。

==================================

又过了些日子,我与相关人员被派到日本设备商survey设备。

我的具体工作是负责该制程设备的各项数据分析(如OEE分析等),并与美国的同型设备作比较(美国设备商的评估已经先行派另一同事过去)。

当时,公司在PilotRun期间,为庆祝yieldrate突破80%,还特地开了庆祝会。

在日本的一个星期里,与同事抽空去了NXK的半导体事业部与之前的日本工程师聚会。

当时他们所谓的事业部用的名称是Semi-conductorlab.。

所以去之前,我真以为就是个小型的lab.哪能想象得到,他们所谓的lab,比我们的规模至少大三倍。

在NXK的餐厅里,聊到他们的yieldrate如何?

当时心里多少还是有点不服他们leader的那句“乱中有序”的评价;又想着技术既然是我们输出的,我们Pilotrun的yieldrate也才刚突破80%,想必他们的数据也好不到哪去?

日本工程师第一次的答复:

“不高啦,不好意思说。

我们得意了:

“不会啦,大家那么熟,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

第二次答复:

“不要啦,说出来很丢脸的。

”对方已经有点脸红的感觉了。

我们更乐了:

“怎么会丢脸,都是从低往上冲的,说说了。

第三次答复:

“好吧,我们这季的yield不高,只有97%,你们呢?

应该比我们好吧?

“当时对方的表情好像都快切腹自杀的样子。

至于我们听后的表情呢?

各位可以想象,随你怎么想像都行,反正就是*%%^$#%*@**@#$*@*.

出了NXK,我们看着日本的街道,突然发现怎么干净的看不到一张纸屑或是烟蒂

难不成他们的5S是全民运动?

===========================================

我个人这些年工作,很受当年那些日本工程师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他们的影子随时浮现在我的脑海,影响着日后我对待做事的执著与坚持。

随着设备陆续的到位,公司紧锣密鼓的为正式进入量产而紧张忙碌着。

这时,副总提出了一个在当时半导体业界认为很难完成的任务:

Paperlesswork(无纸化作业)。

别说外界不看好,我们内部也是议论纷纷。

fab无纸化作业?

我们连打印报表的针式打印机都经常卡纸,当时报废掉的空白表单,每天都可以累积到好几箱。

所以只要每次打印,一定都得安排助理或是自己在旁边看着,如果卡纸了,随时要把打印机电源关掉,免得卡纸后还继续进纸。

这个经验让我持续很多年对Epxon的机器印象很差。

但命令下来了,硬着头皮也得上。

这份工作自然还是落到了IE跟自动化部门的身上。

当时指派资材处长(原IE的经理),担任项目的负责人。

他找了全体IE人员,征求志愿者。

或许各位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个项目要用征询的方式而不是指派的?

因为,以前所有的动作,基本都有先例可循,最少也可以参照美国先进同业的方式。

唯独这次是我们自创,想学也没得学。

而且动用的资金又那么庞大,万一做不好,绝不是副总的错,是底下的无能,搞不好还得落个引咎辞职的悲惨下场。

我因之前负责了fab设备的layout,所以肯定是逃不了了,与其被动的被老板指定,干脆主动点请缨上阵,也免得被老板说态度不积极。

没想到的是,只要参与过fab工作的同事,也都主动表示参与。

后来我们闲谈,才知道大家都是这种想法,至少态度主动积极,万一做不好,或许可以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