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城镇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6092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小城镇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对小城镇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对小城镇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对小城镇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对小城镇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小城镇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x

《对小城镇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小城镇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小城镇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x

对小城镇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对小城镇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关于对小城镇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2012-03-1309:

43  文章来源:

上庄乡党政办文章类型:

转载  内容分类:

新闻

  小城镇是以聚集人口、商品、文化、信息、科技、教育、金融和服务为特征的地域系统。

小城镇处在农村向城市装换的中间状态,是一种以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为主体组成的社区。

顾名思义即为较小的城镇。

它介于城乡之间,地位特殊。

归纳起来,狭义上的小城镇是指除设市以外的建制乡镇,包括县城。

  小城镇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又与大中城市关系密切,是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

我县的小城镇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不小差距。

因此,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尽快实现农村城镇化。

多年来,我们当地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就,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基础。

但是从总体上看,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建设质量都还存在许多问题,距离我国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因此深入研究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探求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小城镇发展道路,对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结合上庄乡的小集镇发展情况,谈谈对小城镇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一、上庄乡小集镇发展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上庄乡位于新野县西北16公里处,东与樊集乡隔河相望,南与王集镇为邻,西与邓州市汲滩镇接攘,北与歪子镇相连。

四赵路、施邓公路、十字交汇于集镇,距南邓高速新野北出口仅3公里,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全乡总面积82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25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7万人,总耕地面积5648.7公顷。

目前,集镇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三纵三横的“田”字型格局,集镇常驻人口2万人,个体工商户达800户,城镇化水平30.6%,镇区绿化率达36%。

  上庄乡1975年由王集、歪子两人民公社各划11和6个村成立上庄乡人民公社,开始建设供销社、轧花厂、粮所、医院等设施,当时街道商住户不足100户,由南北、东西各一条路,形成十字街。

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由人民公社改为乡镇机构的乡政府开始着手街道建设、规划设计、规范建筑、集镇规模开始扩大,但也只限于十字街,商住户达200余户。

1995年开始,上庄乡集镇飞速发展,先后打通了文化路、育才路、幸福路,形成了三纵三横“田”字格局,商住户达到近400户。

2005年开始,上庄乡集镇进入精品街建设、完善配套集镇功能阶段,近几年先后投资1500万元,先后对人民路、建设路、水上游园进行了改造升级,提升了集镇品位,并于去年被市政府命名为“一星级集镇”。

  

(二)上庄集镇发展之优势

  1、位于西三乡中心之优势。

上庄乡位于新野县西北部,地理位置上处于王集镇、歪子镇的中心位置。

同时,随着近年来上级职能部门在乡镇派出机构设置的变化,先后有中心法庭、中心地税所、中心房管所、中心工商所等一批管理西三乡的县直派出机构在上庄集镇设立,这为上庄集镇的发展、集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2、日益便利的交通优势。

随着农村道路状况的进一步改善,上庄集镇长期以来受制于白河、礓石河的现状已成历史,曾经的“四路别”成了唐邓公路、四赵公路的交汇地。

再加上二广高速出口距上庄仅3公里,拟建设的新野大道在唐邓路上设立交互通道出口。

可以说,上庄已形成了北上南阳、南下襄樊、东去唐河、西至郑州的便利快捷的交通网络。

  3、比较充足的发展空间。

上庄集镇位于上庄、王寨、马集三个行政村的中心位置,集镇规划区内涉及三个村,预留空地比较多。

再加以前集镇的发展,使上庄、王寨、马集的部分自然村(组)形成空心村,只要政府加以引导,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就可以腾出大量的建设用地。

  (三)上庄集镇发展之不足

  1、受周边集镇影响较大,辐射半径小。

上庄乡自1975年建乡,始有集镇,并被当地居民称之为“四路拐”。

在传统习惯影响下,上庄辖区18个行政村,东部的邓庄、田庄、康营习惯于到邻近的集镇购物,南部的上凤鸣、杨阁到杨集购物,礓石河以西四村偏好于邓州汲滩镇,北部的王大桥、老龙镇偏好于歪子镇购物。

可以说上庄乡虽辖18个行政村,却仅有不足半村的农民在上庄集镇购物。

  2、上庄集镇企业少,经济带动作用不强。

企业入住镇区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

但上庄乡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长期以来工业一直是上庄乡的短板。

进入集镇的企业规范小、数量少,不能形成经济带动作用。

  3、产业发展不明晰,集镇无特色。

集镇要快速发展,必须培育自己的特色。

作为典型农业乡镇的上庄乡,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集镇无法准确定位,发展上随大流,快速发展、超越发展难度较大。

  (四)上庄集镇发展之规划

  上庄集镇作为上庄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发展以商贸业、服务业、纺织品、农副产品加工业、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综合型的小城镇。

把小城镇建设与改善投资环境相结合,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相结合,着眼提升集镇品位。

与社会事业建设相结合,造就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到2020年,镇区面积将达到248公顷,镇区功能基本完善,常住人口达2.4万人。

在产业发展上:

①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

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突出区域特色,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以华广农牧、三色鸽乳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新型养殖业,不断提升养殖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权重。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建设产粮大乡为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品品质为重点,进一步搞好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继续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

用足用好土地整理项目和农综开发项目资金,高标准建设旱涝保收田,夯实农业基础。

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走企业带动战略。

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

所以,我们可以在发展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扶持丰润棉业、华广农牧、新纺公司轧花厂等入驻企业做大做强,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发展。

③完善市场体系,发展第三产业。

从活跃农村市场的角度出发,发展农村的各级多类专业市场和商贸小区,形成完备的市场体系。

在集镇建设上:

①兴建市场,以市兴镇。

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引导各种经济成份、各方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商贸市场建设。

大力发展五金家电综合批发市场、粮食收储市场、小百货批发市场、超市等。

在轧花厂南路建设具有欧式特色的商贸一条街,同时带动了餐饮、物流业,实现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②开发园区,以园扩镇。

要充分利用华广农牧公司建设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膨胀规模,并逐步发展成为食品加工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集镇建设新亮点。

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对道路建设、污水处理、给水排水和电力、亮化、绿地、广场和环卫设施统筹考虑。

采取多种开发模式,建设一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建筑。

新建一处物流配送中心,客运站、停车场等。

进一步扩大了人流、物流、信息流。

建设文体广场,不断完善公共设施,增强集镇气息,提高了集镇品位和档次。

在具体措施上:

①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妥善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

小城镇的土地使用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出让、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原则,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与小城镇建设规划相衔接,为今后小城镇建设留足发展空间。

要规范土地市场,逐步实行小城镇建设土地有偿使用制。

对小城镇的道路和绿化用地,经协调报批,可先占用后办理征地手续。

要采取多种形式盘活土地资产,同时,要通过挖潜,改造旧镇区,积极开展迁村并点、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等项工作,真正做到既节约土地,又能促进小城镇建设。

②树立经营集镇理念,更多更好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

首先要加大财政投入,对一些市政设施进行必要的投资建设。

其次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实行独资、合资、股份制、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等方式,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小城镇住宅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也可采取股份合作等融资方式多方筹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实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有偿使用、滚动发展,为建设小城镇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③进一步强化集镇管理工作。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小城镇建设、管理与星级集镇申报、文明市民的评选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文明意识。

突出抓好违法违规建筑、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户外广告、专业市场等专项整治,规范行人通行秩序,提高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水平,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集镇形象。

积极推进社会文化进步。

加强文化理念设计,营造蕴含个性文化气息的空间。

  二、加快小城镇发展的意义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能够提高城镇化水平

  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事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城镇的集聚效应可以使生产效益成倍提高。

据有关资料介绍,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GDP增长两个百分点。

如何推进城镇化进程,理论界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以大城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若干城镇所形成的城市群(或叫城镇圈、城市带)的发展模式;另一种是控制大城市,积极推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模式。

发展大城市投资大、劳动力价格高,建设成绩大,见效慢;发展小城镇投资费用低、劳动力价格便宜、居住舒适,见效也比较快。

我们作为欠发达地区,人口数量多,劳动力密集,具有发展小城镇的条件和优势。

自改革开放来,我们向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为沿海地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程,这部分外出人员都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学会了一定的管理经验。

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也逐步高涨。

这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为小城镇成为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商业区,繁荣流通、发展商贸、增强辐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展小城镇应该成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一条独特道路。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能够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城镇的集聚效应能够推动二、三产业发展,从而可源源不断地吸收从农业生产释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

由于大中城市进城门槛高,城市容量有限,尤其是随着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下岗职工、相关分流人员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都需要解决就业问题,这将使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势必影响到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的转移。

相比较而言,小城镇数量多,分布广,距离农村近,可以兼顾一、二、三产业,就业和定居成本低,必将成为农村人口转移的最佳选择地。

一方面,可直接吸纳农民转换身份,从事附加值较高的二、三产业生产,使人口以及经济活动由农村向城镇集聚,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转化器”。

集镇建设生机勃勃、日新月异;另一方面,伴随着小城镇基础设施、住宅、环保等建设,投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有一部分转化为农民工资报酬性收入,直接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

如上庄乡,十年前由于地处新野西北比较偏僻,街道集镇还被称为“过路店”。

近年来,随着“两广”高速的开通,“四赵”省道、唐邓公路的建设,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乡里以集镇建设为龙头,加速小城镇建设步伐。

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建设了4条精品街,形成了三纵三横的街道,规划建立了专业市场,投资300多万建设了水上游园,在集镇东建设了占地20多亩自来水厂。

并通过招商引资,在引来了台湾华光农牧、丰润棉纺厂、建峰制鞋厂、玩具制造厂以及新型建材等企业。

当地有3000多农民就地就业,或者从事建筑、运输、服务行业,这些农民工人每月工资在1500元左右。

实情决定了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相当程度上还得依赖于小城镇。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能够有效扩大内需

  进一步扩大内需,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

扩大内需靠什么,靠城镇化。

从长远看,加快小城镇建设对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这是因为:

第一,加快小城镇建设能够增加农民收入。

小城镇使区域性的综合中心,人流众多、物流畅通,将吸引更多的农民向小城镇集中。

特别是小城镇商业中心的功能作用将更加突出,当地农民进入小集镇后,将直接从事商业性活动,或者将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参与物流,将不断增加收入,成为小集镇建设的直接受益者。

随着农民收入的大幅增加,消费水平也将大幅提高。

第二,农民进入城镇,生产与生活,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将发生很大变化。

这些农民在进入城市后,受城市理念的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会有大变化。

他们会追求现代文明、卫生保健的新生活。

消费的面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内涵越来越丰富。

从家用电器、室内装修,到文化教育、健康投资等等。

这些变化,使这些农民转化为市民之后消费水平将大大提升。

第三,农民进城建房或购房定居,将有力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投资需求的扩大。

一部分加入小集镇的农民,为了子女教育、养老等原因在城镇建房、购房定居,这将为房地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业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据新华网报道,重庆市加速城镇化建设,一些县区出现了农民购房热。

买房用于投资和居住,有的区市新增商品房的50%被农民购买,部分县城新增高档楼房50%或者70%被农民工购买。

这些农民工告诉记者,之所以在城市购房,一方面向往城市生活,另一方面想优化子女的受教育环境,还有投资增值的因素。

第四,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可以大大改善农村地区的消费环境,把农民的潜在购买力转变为现实的需求。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能够优化产业结构

  今年以来,中央作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决策部署。

需要我们从自身实际出发,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一、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城镇化与二、三产业紧密相连,城镇作为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对服务业有较强的需求,能够推动二产和三产的发展。

我省加快小城镇建设,不仅能推动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的发展,也能推动商贸、旅游、餐饮等消费型服务业和金融保险、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优化产业结构。

  三、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存在的问题:

  

(一)小城镇建设长期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投资结构也不够合理

  从大的方面看,在全国在城市建设中,政策、资源要素向大城市过度倾斜,财政收入和转移支付越到基层越呈递减趋势。

目前,小城镇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民间投资,缺乏财政性投入资金的保证,也没有形成多元化投入的格局,尚未形成有效的小城镇投资的调控手段。

在小城镇建设上,没有运用市场手段,没有放开搞活建设的局面,吸引多方投入资金致使小城镇建设长期存在资金欠账多、缺口大的问题,资金短缺成为阻碍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小城镇普遍存在建设规模小、基础设施差等问题

  我县小城镇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远不能适应小城镇发展的需要。

许多小城镇的供水、供电、道路、绿化、卫生、教育、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标准偏低,有些项目甚至还是空白。

小城镇规模小、基础设施差,导致小城镇的功能不完善、不健全,城镇结构单一,就业门路狭窄,缺少对镇外企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三)小城镇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建设管理工作相对薄弱

  不少小城镇没有建设管理机构,使小城镇建设工作处于无人具体管、具体抓的状况有的小城镇虽然成立了机构,但由于无编制、缺经费,致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少数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知识。

由于缺乏资金,许多小城镇是边规划、边开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尤其是模仿大中城市的建筑风格,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导致小城镇个性差异和可识别性差异,这对于树立小城镇的形象品牌,吸引要素和产业在小城镇有效聚集和扩散,提升小城镇的核心竞争力都十分不利。

还存在着管理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疏于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难以适应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要求。

  产生问题的原因:

①思想认识不到位,忽视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情况依然存在。

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发展小城镇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存在着重农业、轻视小城镇建设的思想倾向,在机遇面前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在困难面前缺乏强调客观因素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少,造成了思想松懈、工作被动的局面。

少数政府职能部门片面地认为小城镇建设只是城建部门的事,与自己单位联系不大,在工作中相互配合不够,对小城镇建设支持不够,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②小城镇规划工作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一些小城镇规划编制深度不够。

控制性详细规划较少,因而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缺乏科学的指导性,导致了这些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无序发展等弊端,造成了“有楼无人”、“有场无市”的局面,既带来了不应有的浪费,又发挥不出小城镇应有的作用。

③小城镇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已有的政策落实不到位。

近几年,上级部门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文件和优惠政策,但这些优惠政策因不配套而难以落实。

有些职能部门过分强调条条的有关规定,不认真执行地方党委、政府扶持小城镇建设的有关政策,甚至个别职能部门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收费多,服务少,造成了政策棚架现象,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把发展小城镇纳入各级政府制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

  首先,在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要明确城镇化进程的长远目标及其与工业化等各个相关方面的联系,形成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小城镇和大中城市发展的布局、规模和要求,以及推进城镇化的主要措施和政策导向。

其次,在制订5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10年至15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城镇化进程的阶段性目标,确定支持重点,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再次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在每年的年度计划中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和措施,并认真付诸实施。

  

(二)突出特色,准确进行小城镇定位

  小城镇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追求“小而全”,使小城镇特色不突出。

城镇化应该走“小而特”的路子,不同的小城镇必须打造不同的特点,或以产业特、或以文化风情特、或以区位特,突出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实施差别化竞争战略,以鲜活的城镇特色,形成“名镇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小城镇的竞争力,反过来又推动城镇规模的扩张。

可以着力发展以下几类具有特色的小城镇:

一是建设工业主导型小城镇。

把小城镇建设与企业二次创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区域市场、资源特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引导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建设小型工业园区,把乡镇工业塑造成为带动小城镇建设的主体力量。

二是建设旅游服务型小城镇。

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要搞好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全面提高风景名胜区的硬件设施水平和服务接待水平。

三是建设流通商贸型小城镇。

边贸口子镇要在突出抓好市场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便捷的服务、最宽松的经营环境,吸引周边的客商前来经商兴业。

四是建设特色产业型小城镇。

要依托当地资源,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镇。

五是建设移民镇。

抢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机遇,用好用活移民政策,推动移民小城镇的建设。

  (三)要坚持科学合理原则,搞好科学规划

  选址要与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导向政策、交通、通讯大动脉相联系。

起点要高,具有时代气息;必须满足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使小城镇成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载体。

小城镇发展的规划,要考虑长远,保证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把市场一体化要求与本地经济特点相结合,将小城镇规划建设融入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同中心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城镇化体系格局,利用大市场形成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小城镇的风貌一定要体现综合经济实力和居民群体凝聚力,使本地的文化历史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要把环境生态建设列为主要内容,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自然条件,建设生态小城镇。

规划必须体现全局意识,着眼于长远,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而且要列入目标考核责任制,要强化规划的实施力度。

  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重统筹规划、总体规划,强化规划的监管和实施:

一是统筹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并因地制宜制定对接市场的产业发展规划,实现规划目标与全面小康建设目标、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相统一。

规划要覆盖到乡镇、村,坚持小城镇及乡村建设与山、水、田、林、路的合理布局,坚持区域设施的共建共享,坚持产业的集约发展。

规划好小城镇交通、通信、能源、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消防、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是搞好总体规划。

做好小城镇规划修编工作,确保规划的科学性。

结合建设发展需要及时做好重点地段、主要街道、居住小区和产业园区、公用公益设施、园林绿化的建设规划。

省级示范镇规划由省建设部门负责抓,重点镇规划由市州负责抓,一般镇规划由县市区负责抓。

全面完成市州、县市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和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三是强化规埘工作的监管与实施。

规划编制、审批和调整要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坚持依法行政、社会监督、专家领衔、群众参与。

依法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

  (四)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可以实行财政资金为引导、吸纳民间资金为主,吸引外资为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首先,财政资金可以向小城镇倾斜,在注重抓好水、电、路及通讯、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增加与农民利益有密切联系的、有巨大消费空间的项目,以此吸纳民间投资与吸引外资,加快建设速度,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的经济实力。

还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在豫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各地要利用好国家开发银行在我省设立的县域经济及产业发展融资中心平台,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资金支持。

重点支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

重点支持示范镇、重点镇的建设和发展。

其次,组建小城镇建设投资实体,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滚动开发。

组建小城镇建设投资实体。

示范镇和重点镇可以组建小城镇建设投资实体,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滚动开发。

经批准,示范镇、重点镇可将规划区范围内的近期建设用地分批次转用或征用后作为政府的土地储备。

土地依法依规出让形成的收入,可以作为国有资本金投入或入股,吸引社会资金、外资参与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

具备条件的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可利用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方式,吸引各种基金参与小城镇的开发建设。

再次,把市场机制引入小城镇建设。

政府通过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健全规章制度、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等软件上下功夫,使小城镇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并以“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吸引众多的人带着资金参与城镇建设。

要大胆尝试和探索将城镇当作资产来经营的思路,坚持市场化运作,不断建立和完善“经营城镇”的新机制。

要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资源,把自然资源变成城镇发展的宝贵财源,变过去土地使用的“行政审批制”为现在的“市场配置制”,使国有土地的资本效益趋向最大化,大力推行竞价拍卖等多种土地经营形式,为城镇建设筹集更多的资金。

同时,营运市政设施,实现滚动开发。

经营城镇有形资产,把公共房产及道路、桥梁、公路灯杆等市政设施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推向市场,能卖则卖,宜租则租;经营城镇无形资产,把城镇空间、户外广告标牌经营权、交通线路营运权、道路和其它设施的冠名权等,通过转让、拍卖、租赁等形式推向市场,使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

最后,还要积极探索和搞活小城镇经营。

放开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资领域,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加快小城镇公用事业改革。

特许经营权通过公开竞标获取,提高小城镇供水、排水、环卫、燃气等行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放宽小城镇基础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