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金融的认识与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5915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国际金融的认识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国际金融的认识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国际金融的认识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国际金融的认识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国际金融的认识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国际金融的认识与发展.docx

《1国际金融的认识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国际金融的认识与发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国际金融的认识与发展.docx

1国际金融的认识与发展

1国际金融的认识与发展

1国际金融的认识与发展

1.1国际金融的概念

国际金融市场的狭义和广义概念

  国际金融市场,简单来说,是指资金国际借贷、货币相互买卖及其他国际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

从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进程来看,它有两种概念。

  一是狭义的概念,仅指不同主体进行国际资金借贷与资本交易的场所,因此亦称国际资金市场,包括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资本市场);

  二是广义的概念,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既包括国际资金市场,也包括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以及其他种种衍生金融市场,同时还包括在金融市场从事交易的各类参与者、中间人和交易机构。

也就是说,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实际上是由各国的交易人、中间人和交易机构组成的进行各种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体现着国际金融商品的买卖供求关系。

本章论述的,是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

  一个国家的国内金融市场,条件具备时可以逐步发展或上升为国际金融市场,并以所在地城市名字命名。

如伦敦国际金融市场、纽约国际金融市场、东京国际金融市场等。

由于这些国际金融市场都是各种国际金融业务集中的场所,因此,习惯上又把它们叫做国际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financecentre)。

我国香港地区的国际金融市场,也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国际金融中心。

1.2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因素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条件

  国内金融市场超越国界而形成国际金融市场,是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的。

这些条件主要有:

1.稳定的政局。

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如果一国政局动荡,经常发生政变或大的变革,就无法保证国内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更谈不上建立一个国际金融市场了。

2.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制。

它主要包括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与宽松的外汇管制。

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就容易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往来,并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金融合作;而自由宽松的外汇管制或取消外汇管制,就充分保证了国际资金的自由出入,容易形成国际资金的集散地,进而形成国际金融市场。

3.健全的金融制度和发达的金融机构。

如果一国金融制度和法规不健全,就无法保障金融活动高效地进行,而量少质弱的金融机构,更没有能力担负从事国际金融业务的重职。

因此,这个条件也是国际金融市场形成的必要条件。

4.现代化的通信设施与交通方便的地理位置。

一国或地区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有完善的通信设施,并且具有不断吸收高新科技的能力,这样才能迅速准确地保证国际信息的通畅。

而良好的地理位置,容易吸引各种参与者,方便其交易,进而增加各种国际金融业务。

香港之所以成为一个新兴的国际金融中心,无不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

5.训练有素的国际金融人才。

这是指一国或地区要拥有既具备现代国际金融专业知识,又具备丰富实际经验的国际金融专门人才。

拥有这些人才,才能为国际金融市场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各种服务。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国际金融市场是随着国际经济交易的发展与扩大而产生与发展的。

它从最早的国际清算中心,到最早的国际金融市场,直至今天极具特色的欧洲货币市场等,历经了几个世纪的发展过程。

  1.国际金融市场的萌芽

  2.最早的国际金融市场

  3.二次大战后的国际金融市场

1.3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简述

资金融通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

但是,随着资金融通的发展,它已经越来越不受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制约,并且反过来时商品生产和交换产生影响。

本文讨论了金融全球化、金融虚拟化和货币区域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和上世纪末以来,国际金融业呈以下趋势:

经济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

金融监管发生了深刻变革:

金融中心聚散作用日益明显:

全球竞争日益激烈.并指出了这种趋势和特点时各国经济和人类经济生活的影响。

 

(一)、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是指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并向一个整体的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

20世纪60年代欧洲货币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这两种真正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标志着金融全球化的开始。

70年代以后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发展、对资本管制的放宽、金融交易技术的进步,都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全球化的根本动因是金融资本由它的本质所决定的对利润的追逐。

金融资本形成以来,一直处在扩张的冲动之中,它必然要求跨越国境而向全世界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金融资本对外扩张主要采取银行贷款的形式。

从50年代到80年代,金融资本对外扩张主要采取直接投资的形式。

在8O年代以后,直接投资的形式和证券投资的形式交替发展.金融全球化的政策原因是各国相继放宽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

随着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和国与国之间经济依赖性增强,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日益显露出来发达国家在70年代开始放松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并在 1980年以后加快放松对国际资本流动限制的步伐。

到9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基本上取消了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汇兑管制。

除了部分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对与国际贸易无关的外国银行的信贷,对外国在某些行业的投资、对外国买卖房地产和证券某些方面的限制以外,发达国家已放宽或取消了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

发展中国家则从80年代开始放宽 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并在90年代加快放宽对国际资本流动限制的进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允许外国厂商和居民比较自由地投资本国的证券。

正是由于各国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的放松,使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可能.金融全球化的客观基础是各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经过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

发展中国家70、80年代以来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资金融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努力推动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发展中国家不仅在金融市场规模上不断扩大,而且在金融市场深度上也不断提高。

据统计,部分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股票市场深度即股票资本化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高于部分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发展使金融一体化不是限于发达国家,而成为全球意义上的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技术原因是金融创新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8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带来了金融衍生品种如互换、期货、期权,这些金融衍生品种加强了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使各国金融市场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例如,货币互换产生以后,人们可以互相交 换不同利率和不同货币的债权和债务,从而不仅把各国的借贷市场联系在一起,而且把各国的借贷市场和 外汇市场联系在一起。

另外,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金融市场广泛采用计算机系统甚至互联网传递和处理信息以及达成交易,从而扩大了金融市场的覆盖范围和加强了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推动了金融全球化。

 

目前,金融全球化已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首先,从各国投资者持有的国际证券占他们持有的总证券或者占他们持有的国内证券的比例来看,在 1997年,发达国家发行的未清偿的国际借贷票据数额占国内借贷票据数额的比例为29.14%,发展中国家净发行的国际借贷票据数额占国内借贷票据数额的比例为 57.10%。

其次,从各国金融市场交易的外国金融资产的种类所占的比例来看,纽约证券交易所有392家外国公司的股票上市交易,占上市股票种数的 12.98%:

伦敦证券交易所有552家外国公司的股票上市交易,占上市股票种数的 18.7l%;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有44l家外国公司的股票上市交易,占上市股票种数的 8.70%,如此等等。

再次,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证券交易所的国际联合和合并的浪潮。

1999年,阿姆斯特丹、 布鲁塞尔、法兰克福、伦敦、马德里、米兰、巴黎、苏黎世 8家交易所签订了建立全欧市场 (Pan—Europeanmarket)的协议,相互之间可以买卖任何一家参与全欧市场的交易所的证券和金融衍生品种。

1999年6月,2000年 3月 l8日,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布鲁塞尔交易所、巴黎交易所的总裁签署协议,决定把这三家交易所合并为叫做“欧洲的未来”(EURONEXT)的交易所。

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于2000年5月3日正式宣布合并,组建成新的“国际交易所”(Internation',sExchange)。

应该指出,金融全球化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支配和主导下的金融全球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 和风险的分配是不均等的。

应该肯定,金融全球化会同时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利益,否则发达国家的资本不会外流,发展中国家也不会放宽对资本流入的限制。

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共同利益表现在国际资本流动使资本得到更为合理的配置,既提高了资本流出国资本的收益,也促进资本流入国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除了得到上述共同的利益以外,还得到 下述特殊的利益:

第一,由于美元等发达国家的货币是国际储备货币,各国不得不把它们通过向世界市场提供资源、物品、劳务所得到的美元保留下来以用于国际支付。

美国等发达国家享有的这部分利益相当于 中央银行在所在同所享有的利益。

第二,在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金融市场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的条件下,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利用它们在经验上和资金上的优势,在一些国家掀起授机风潮以获取暴利.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宰了世界金融市场,它可以通过控制世界金融市场来获取垄断者的利益。

发展中国家在得到上述共同利益的同时,则承担较大的风险:

第一,国际资本的流动尤其是短期国际 资本的流动会带来各国外汇储备的急剧变化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从而带来金融市场的动荡。

第二,国际资本流动的自由化有可能造成发展中国家的 资本外流。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和经济的环境不稳定,人们希望把持有的本国金融资产转变为收益率较低但风险较小的外国金融资产,因而造成本来 就十分缺乏的资本的外流。

第三,国际资本的流动会导致外国金融资本控制发展中国家某些社会资源或某些行业,从而有可能导致垄断甚至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

第四,机构投资者借助于金融全球 化的趋势,在多个发展中国家掀起大规模的投机风潮以牟取暴利,引发了这些国家的金融危机并对这些国家经济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二)、金融的虚拟化 金融(finance)是指资金的融通,它包括资金的流通、借贷、筹措等。

本文所分析的虚拟金融(virtualfinance)包含两重意思:

一是指资金融通的无形化、电子化和数字化,这种意义的虚拟金融主要体现为资金融通方式的虚拟化,它也称为电子金融 (e-finance)或数字金融 (digitalfinance):

二是指资金融通的虚构化,即人们出于风险转移和信用创造等动机从传统的金融品种衍生出虚构的金融品种并进行交易,这种意义的虚拟金融主要体现为资金融通工具的虚拟化,它也称为虚构金融。

金融的虚拟化是从金融工具的虚拟化开始的.首创的电子化意义的虚拟金融工具是信用卡。

信用(creditcards)是发行机构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的凭证。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信用卡本身没有 记忆系统而仅仅是一种信用凭证,接受信用卡的消费行业需要把支出的收据收集起来到银行进行结算,信用卡并未成为虚拟金融工具。

到70年代初期,银行研制出了磁卡(magneticstripecards),卡的背后嵌有磁条,用于记忆和识别信息。

当银行用磁卡来制作信用卡时,信用卡成为了虚拟金融工具.另外,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市场本身产生了风险转移和信用创造的需求,从传统的金融工具中不断衍生出虚构的金融工具,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和期权、股票与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资产的证券化,利率和货币互换等等。

在这些由金融创新产生的虚拟金融资产出现在市场上以后,它们本身又成了资金融通的工具和交易的对象。

这些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协议或一种权利,它们都是虚构的金融资产。

如果说在以前各种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体现着一定数量的信用货币的借贷和权益关系,而信用货币的数量仍最终受到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制约,那么由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派生出来的衍生金融工具则是不但不受商品生产和交换以及信用货币数量制约,而且不受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数量制约.另外,如果说在以前,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因借贷关系和权益关系能够产生收益而具有派生的价值,那么由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派生出来的金融衍生工具则因某种承诺或权利可能在未来产生收益而具有派生的价值。

 

(三)、经济金融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所谓经济金融化,就足货币金融经济向非货币金融领域不断扩张、实物经济与货币金融经济不断融合的过程。

经济金融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社会资产金融化, 金融相关率不断提高:

其二.投融资过程证券化,从证券市场融资所占的比例接近甚至超过从银行系统融资所 J的比例:

其三.经济关系金融化,即社会经济关系越来越表现为债权债务关系、股权股利关系等金融关系经济金融化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效应是双重的方面,经济金融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基础,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特殊量。

另一方面.货币金融经济作为现代经济的 t层建筑,在于自身内在的不稳性,由于相对独立而易于与作为现代经济基础的实物经济脱节,会引发许多经济问题犍至爆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四)、金融监管发生深刻变革当前。

英、日等国家已将银行、证券、保险监管统于单一金融监管机构,美国美联储作为伞式监管人。

负责监管综合经营机构。

国际金融监管体制正从分业临管逐渐转向混业监管,并日益向全方位持续监管转变,即强啁政府监管、内部控制和社会监管“三驾马车”共同实施监管 在监管方式方面,目前国际金融监管更加重视把峪管目标与会融机构的内在激励机制有机地结合起.从合规性监管转向风险性监管.丰耍以金融业务而非金融机构来确定相应的舱臂规则,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开监管行为,提高金融运行的透明度。

近 年来,金融安全和经济安余被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世界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意向越米越强,加强国内金融监管.强化国际问和地区问的监管合作与协调成为 识,其重点毛要是共同协调国际汇率.拄制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以及批同防止国际性金融犯罪。

在世界范围内,加强对跨同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越来越受到各国金融临管当局的普遍重视。

 

(五) 、金融中心城市的聚散作用日趋明显国际金融活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逐渐高度集 lJ于几大金融中心城市 据统计,目前外汇交易量的60%,国际银行贷款的40%.国际债券发行的30%以上集中于纽约、伦敦,东京这三大国际金融中心。

目前,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扩展了金融市场和金融活动的全球性网络,同时也引发了金融活动再一次集中的趋势,其他专门化的地 性金融中心则发挥着蘑要的补充作用。

处于金融中心城市.从事交易的人集中居住便丁改进交易效率和促进分]:

同时分工的网络效应也会带来集中交易效率的提高。

另外.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集中于太都市的金融中心,使得金融机构的合作得以广泛开展,其辅助性产业,如中介服务业、联合的票据服务中心等资源得以共享.可以约周转资金余额,提供融资和投资便利。

正是聚集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效益带来了金融服务业良性促进的恋势,金融中心城市的聚散作用日趋明显。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各国政府较普遍地鼓励其金融中心的增 。

帮助本地隔际金融中心的设立与地位维持 国际 融中心的发展出现政府介入萁中.中心市场自觉进入竞争的格局。

 

(六)、全球金融竞争更加激烈在国际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电子化的浪潮下,金融场的全方位开放,网上银行服务的全球化,金融业的全面市场化,使得金融业的竞争不雨足行业内的竞争,也小冉是国内同业的竞争,更不仅仅是服务质量和价格的竞争.而是金融业与非金融业、国内金融业与国外金融业、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全方位、屯体式的竞争。

面对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实现金融服务的现代化将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竞争将迫使金融机构根据市场变化和用户要求,积极调整金融发展战略,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推动会融业的进一步调整、重组和发展。

 

 

 

2国内金融的发展历史与变化

2.1国内金融的发展历史与变化

2.1.1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的因素

 

(1)经济因素。

具体包括:

经济环境的变化、放松管制与加强管制两种经济哲

学的交替、世界货币制度的影响。

(2)法律因素。

具体含:

国内法律在金融市场上的不断完善.

(3)市场因素。

具体包括:

市场的开放,国际间的经济交流,WTO的加入等.

(4)技术因素。

具体体现在:

电子技术改变了金融机构传统的业务手段,使其更加现代化;电子技术的普及为金融市场的扩大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刺激了金融创新。

2.1.2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

面对极其复杂和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

因此在该年中国中央银行作出了一份《2009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报告指出,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面前,我国金融市场不仅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自身也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态势,融资量大幅增加,交易量创历史新高,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融资、价格发现及保值等功能均得到较的发展。

报告共分总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基金市场、理财产品市场、附录等十一个部分,分别从市场运行基本情况及特点、制度建设或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创新、市场影响力评估、发展展望、专题等几个方面逐一对各个金融子市场做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央行在《报告》中指出,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将显现出较强的灵活性、我国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国金融市场的震荡幅度十分引人关注。

央行强调,应该认真分析这一变化特点,把握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与运行方向,正确把握调控金融市场的方向、节奏和力度,使其发展适应经济发展的水平、宏观调控的要求、市场发育的程度和金融监管的能力,避免金融市场出现大起大落。

   《报告》中还提出,2010年,由于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复苏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时间及力度也将呈现出较大的差别。

主要经济体对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看法不一,退出的时机和做法也各不相同。

澳大利亚、印度已近百个开始逐步退出经济刺激政策,但韩国认为讨论退出策略为时尚早,日本甚至决定进一步加大经济刺激力度。

美国和加拿大的数据初步显示已经走出衰退,美国的政策基调是暂时不会退出经济刺激政策。

但相关决策层也表达了希望逐步退出的意图;加拿大于2009年年底在此明确将于2011年3月底结束经济刺激计划,欧元区国家及英国的经济增长率仍为负值,目前尚未看出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迹象,英国等部分国家甚至可能进一步扩大经济刺激计划。

由此可见,2010年,全球的宏观经济政策将呈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市场将会因此产生一定的波动与震荡。

   《报告》还强调,今年仍将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是为增强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维护金融稳定。

由此可知,我国的金融市场还是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3国际金融与国内金融的关系与比较

3.1国际金融与国内金融的关系

国际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市场的联系表现在:

(1)国内金融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得以发展的基础。

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国际金融市场,都是在原先国内金融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这些国际金融市场中的金融机构、银行制度以及涉外业务与国内金融市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2)国内金融市场的货币资金运动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货币资金运动互为影响。

国内金融市场的利率发生变动,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到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化,国内金融市场上货币流通发生变化成币值变动,也同样会影响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的变动。

(3)国内金融市场上的某些大型金融机构,同样也是国际金融市场运作的主要参与者。

3.2国际金融与国内金融的差异

国际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市场的区别主要有:

(1)市场运作境界不一。

国内金融市场的活动领域局限于一国领土内,市场的参与者限于本国居民,而国际金融市场的活动领域则超越国界,其参与者涉及境外居民或多国居民。

(2)市场业务活动不一。

国内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一般不用外汇,也不必通过外汇市场进行;而国际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必然涉及到外汇交易活动,而且要通过外汇市场进行,外汇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中心市场之一。

(3)市场管制程度不一。

国内金融市场必须受到货币当局的直接干预(含暗地干预),市场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行政力量的左右;而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则基本不受所在国金融当局的管制,市场运行一般很少受到干预,甚至完全不干预。

 

4国内金融市场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4.1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

4.1.1国际金融危机概述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

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类型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特征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

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在对待这次震撼世界的亚洲金融危机的问题上,朱镕基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态度坚定地表示,“人民币坚决不贬值,不增加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的危机和困难。

”“我们是亚洲的一分子,同舟共济,决不乘人之危。

”朱镕基所代表的中国政府的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许。

海内外媒体都普遍认为朱镕基是带领中国人民在经济改革大潮中走出困境。

走向光明的最佳人选。

美国金融危机演共经历三个阶段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

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

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

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

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概况.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

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动的失控是金融危机的内生要素。

正由于此,在当前我国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要花大力气健全金融体制,大力增强对内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的防范能力。

总结:

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

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

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

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

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制来防范金融危机。

4.2国内金融市场的变化

以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契机,我国打响了全面跨入市场经济体系的攻坚战。

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化经济体系而不是闭关自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如今,作为包括WTO在内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在享受权力、为自身发展赢得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同时,我国也积极信守承诺,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对外开放更是首当其冲。

一、中国在对外开放中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

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我国经济发展依靠的基本是计划体制,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远远没有释放出来。

与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相比,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见表1),

 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的。

1978年,我国基本应当被看作是一个封闭经济体。

1994年以后,我国的对外经济交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