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概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5275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色彩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色彩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色彩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色彩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色彩概述.docx

《色彩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概述.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色彩概述.docx

色彩概述

第一章色彩概述

一、色彩的来源

自然界的物体尽管千姿百态,错综复杂,但由于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形体和色彩,使我们能够准确地辨别它们。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并能辨识物象的千差万别的形体和色彩,是由于受光线照射后,使光产生分解,一部分光线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光线折射出来,成为我们肉眼感觉到的物体色彩。

如果在黑夜里,形体难辨,色彩也就无从谈起了。

也就是说,借助于光,我们才能看到物体各种不同的色彩。

色彩是光的产物,没有光就没有色彩。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42~1727),把太阳光透过小孔引进暗室射到三棱镜上,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同雨后天空中的彩虹一样。

这个事实表明,太阳光是通过这些色光的混合得来的,即七色光混合在一起,便成为白光。

在七色光谱中,红光的波长最长,依次递减,紫光的波长最短。

之所以中午阳光为白光,早晚阳光为红黄,是因为中午阳光中所有色光都能直射到地球表面上,而早晚阳光斜射,再加上大气层中尘埃所致,波长短的不能射到地球表面上,人们的眼睛也就无法看到这部分光波。

从光学原理上讲,我们的眼睛能看清自然界万物的色彩,不是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是光源或物体反射光反映到我们视网膜的结果。

不同的物体反射和吸收光波的波长不同,所呈现出的色彩就各异。

所以光与色是不可分离的,色彩来源于光的作用。

 二、视觉与色彩

自然界的物象与我们无论距离远近,总隔着一层空气。

空气是透明体,但它的纯度通常是很差的,有许多水汽和尘埃常夹杂在其中,当色光透过这层空气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定的阻碍,使各色光发生不同程度的散射,造成色彩在空间传递中的变化。

一般来说,景物越近,与我们之间相隔的空气越稀薄,物体的质感、体积感、冷暖感等越明确;景物越远,则与我们之间相隔的空气越浓厚,色彩感、质感、体积感、冷暖关系等越模糊。

我们在室外风景写生时,应了解大自然的客观规律,细心观察色光的微妙变化,将远景处理得虚一点,色彩淡一点,明暗、冷暖对比弱一些,才能使画面体现出深度空间,把景物的近、中、远空间层次拉开,从而更准确地描绘出自然界的真实景象。

各色光穿透大气层的能力强弱,基本上是按其波长的长短顺序排列的,红色最强,橙、黄、绿、青依次居其间,紫色最弱。

因此,波长越长的色光对大气层的穿透能力越强。

视觉感受越明显。

波长越短的色光对大气层的穿透能力越弱,视觉感受也越不明显。

三、色彩的分类

从我们所看到的物体呈现出的各种颜色来说,最多见的是反射的色,即表面色。

如果把这些表面色作大的分类,可分为红、黄、蓝彩色系和黑、白、灰无彩系。

 彩色系全部具备着色的三要素。

无彩系则没有色相和纯度,而只有明度。

由于红、黄、蓝周围的色彩,在色相、明度、纯度方面都各具不同的特征,便形成了千百种不同的色彩。

四、色相环

我们假设在一个圆环上,分布着光谱的标准色相。

那么,在两个相邻的标准色之间,便可排列两者以不同比例调配所产生的各种色彩,这样便构成了一个色相环。

它直观地展示着色彩规律,下面是常用的几种色相环。

瑞士画家伊顿所设计的12色色相环;美国教育家、色彩学家、美术家孟塞尔色相环;德国科学家、伟大的色彩学家奥斯特瓦德色相环。

以上色相环侧重于显示色相方面的变化及互相关系,至于明度与纯度方面的变化,就得借助于色阶表了。

 五、色阶表

在上述色相环中,我们可以看到色相之间以不同比例调配所产生的各种色彩,如果我们将色相环切开,按色相、冷暖、明度等重新组合排列,便可得出更为丰富、更为多样的色阶表。

色阶表归纳了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变化及其规律,用平面展示了各种色彩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它是初学者掌握色彩的色相、明度及纯度变化规律较为简便的方法。

第二章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原色、间色、复色、补色

1.原色(亦称一次色)

固有的色,用其他任何色都调不出来的色,即(红、黄、蓝,称三原色),但千万种色彩都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

2.间色(亦称二次色)

由两个原色混合,产生出来的颜色,即(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这橙、紫、绿为三间色。

3.复色(亦称三次色)

由两个间色或三个原色混合而成的色。

如:

橙+绿=黄灰,橙+紫=红灰,紫+绿=暗绿。

4.补色(亦称余色)

在色环上任何直径两端相对的色。

如:

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

在色环上这三对补色是最强的补色 对比。

二、色彩的要素

1.色相

颜色的相貌和名称。

如红、橙、黄、绿、紫、黑、白等等。

2.明度

颜色本身明暗的深浅程度。

明亮的、浅的颜色,称之为高明度;反之,为低明度;高明度与低明度之间,称之为中明度。

另外,明度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一种颜色可以调出各种不同的明暗差异,如绿色加黑为墨绿、深绿,加白则为浅绿、淡绿;二是指色相互相比较的明暗,如柠檬黄颜色的感觉比红颜色亮,紫颜色的感觉比红颜色暗。

3.纯度

色彩的纯净饱和程度。

颜色在没有加进白和黑与灰色时纯度最高,否则纯度减弱。

如果将任意一色与 黑白或其他色相混,就产生了纯度差别,如红色与白色相混,其明度提高了,而纯度降低了;红色与黑色相混,其明度降低了,纯度也降低了。

色相、明度、纯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任何颜色无论是明度提高还是降低,其纯度和色相都会发生变化。

如红加白为淡红,色相变了,明度提高了,而纯度降低了。

红加黑为深红,色相变了,明度降低了,纯度也降低了。

三、色性

色性是指自然界各种颜色在人们心理上所产生的感觉和联想。

色彩的冷暖感与我们日常生活经验有着密切联系,如阳光与火光,感觉是暖的,因为阳光和火光能产生热量。

所以,当我们看到红、橙、黄的颜色时便联想到太阳和火光。

凡是偏向于红、橙、黄的色称之为暖色。

反之,当我们看到青、蓝、紫的颜色时便联想到冰天雪地、大海,给人以寒冷或凉爽的感觉。

凡是偏向于青、蓝、紫的颜色称之为冷色。

蓝与橙是冷暖的两个极色,介于二者之间的色称为中性色(中性微暖色、中性微冷色)。

色彩中的冷暖 只是相对而言的,是相比较而言的。

如绿色和红色相比较,绿色是冷色,那么,绿色与蓝色相比较,绿色则是暖色。

再以朱红和深红相比较,朱红偏暖些,深红则偏冷些。

色彩的冷暖,在绘画中应用非常广泛。

在静物画中,表现物象的体积、空间、层次,不仅要注意色彩的明暗变化表现,而且应运用色彩的冷暖变化因素来表现塑造。

风景画更是如此,深远的景物看上去色彩总是冷些,而近处物象的色彩显的暖些。

由于大气的影响,这种冷暖关系的变化便显得特别明显、突出。

在色彩表现中,颜色的冷暖关系无处不在,有的冷暖对比关系明显,有的反映微妙,这种反应只是冷暖对比关系程度不同而已。

物象色彩的冷暖,除了本身的色性,还受到外部色彩的影响,如光源色和环境色,它可以部分甚至整个地改变物象原来的色性。

四、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绘画上处理色彩关系常用的手法。

对比给人以强烈的感觉;调和则给人以协调统一的感觉。

但在绘画运用时,二者应各有所侧重,才能使画面生动,达到变化又统一的色彩效果。

 1.色彩的对比

色彩的对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并列时所产生的差别。

作画时,运用色彩的各种对比来突出画面的主体,同时运用对比来加强体积和空间的表现。

对比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色相对比:

因色相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色相对比。

由于各色相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远近不同,它们之间有强对比与弱对比之分。

(2)明度对比:

因明度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明度对比。

由于明度对比程度的不同,它们之间便形成了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色调。

(3)纯度对比:

因纯度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纯度对比。

由于色彩间纯度差别的大小不同,便形成了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对比。

(4)冷暖对比:

因冷暖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冷暖对比。

由于色相由暖色到冷色划分为六个区,便形成了强对比、中等对比、弱对比。

在作画时,要使画面协调,必须从色相、明度、纯度、冷暖上拉开距离,使之对比强烈,方能使画面鲜明、生动。

2.色彩的调和

色彩的调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经过调整、组合达到和谐与悦目。

色彩调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 法:

(1)混入同一色调和许多各不相同的颜色并置,只要在这些色中加入同一色素,就能使这些色调和。

(2)运用主导色调和确定具有画面主导地位的色彩作为基本色,其他色彩处于次要或从属地位,以此来保持色彩的协调。

(3)运用中性色调和当画面色彩过分刺目时,应适当使用一些中性色(白色、灰色、黑色)使之调和。

(4)运用光源色调和使各种色彩统一于同一光源下,即使各物体的颜色不同,但在同一光源色的影响下,也会变得统一调和。

在绘画色彩处理上,调和会使画面和谐统一,对比能使画面生动鲜明。

 五、色彩变化的主要因素

为了正确地观察色彩和表现色彩,我们应首先弄清影响色彩变化的几个因素。

1.光源色

光源色即光源的颜色。

不同颜色的物体,在同一光源照射下,会罩上一层统一的光源色彩。

使物体固有色发生变化,光源色对物体的受光部影响较大。

光源色对一幅画的整个环境和气氛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又是表现光感、统一画面色调的重要因素。

2.固有色

固有色是指物体的本身色。

物体的固有色只有在光线充分、柔和、漫射光的条件下,或者物体处于亮部的中间色部分,才能较充分地体现出来。

实际上,固有色是不固定的,客观物体的颜色,都受光、空间、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因而对物体固有色的认识,要根据具体条件进行观察、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3.环境色

环境色是指周围环境色彩在物体上的反映。

物体色彩是受周围色彩及其他条件影响的,不是孤立存在的。

客观物体的固有色实际上是受光源色、环境色的影响而呈现的。

环境色的强弱与光的强弱成正比,浅色的、光滑的物体环境色明显,深色的、粗糙的物体环境色较弱。

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是构成物体色彩变化的三个主要因素,它们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但三者不是起均等的作用,而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各自处于不同的主次位置。

六、色调

绘画中的“调子”这个词,是从音乐中借用来的。

色调就是画面色彩的总倾向。

色调的种类很多,从明度上分亮调子、灰调子、暗调子;从色性上分有冷调子、暖调子、中性调子;从色相上分有红调子、蓝调子、黄调子、紫调子等等。

自然界的景色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其色调是格外明显的。

如秋天的色调是暖色的,冬天的色调是冷色的,晴天的色调是亮调子,阴雨天的色调是灰调子。

初学者往往由于观察方法不对头,忽视了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孤立的描绘,必然使画面有拼凑之感,色调紊乱,难以统一。

在具体表现物象时,应以物象所处的时间、地点、环境为依据,将对立色彩的色性尽量向基调靠拢,使其与总的色调协调。

 

第三章色彩的观察方法

一、色彩观察方法

色彩观察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作画的成败。

不同的观察方法必然导致不同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方法,就初学者而言,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比学习具体的表现技法更为重要。

只有观察方法对了头,才能进一步准确地表现色彩。

1.整体观察

在绘画写生中,常看见初学者在作画时,只注意物体的固有色,而忽视环境色的影响,见绿画绿,看红画红,很少考虑色彩在光和环境影响下的变化,使所描绘的物象脱离所在的环境里产生的色彩关系。

因此观察色彩时,首先应看到整个色彩的倾向即基调。

不要只盯着局部,要看大的色彩关系,从整体着眼,全面互相联系地、比较地进行观察。

抓住对象色彩总的倾向,确定基调,是亮调还是暗调,是暖调还是冷调,然后再进一步观察各个局部色彩与整体基调的关系。

整体观察应始终贯穿在整个作画过程中。

2.比较观察

自然界的物体的色彩,在很多情况下是比较出来的。

在作画时,应将被描绘的物象各不同部分以及物象与物象的色彩进行认真地比较,不比较就难以准确地鉴别色彩的微妙变化。

色彩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比较:

 比色相、比明度、比纯度、比冷暖,特别要注意对同类色和邻近色的比较,只有将它们相互联系起来比较地去看,才能够表现出特定环境和时间所形成同,光源环境不同,颜色的倾向也是不同的,这些变化不通过细致的比较是很难分辨出来的。

在深入刻画时,要始终不断地运用比较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物体的色彩变化,才能更深入地塑造、更准确地表现。

3.感觉和理解

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

对色彩的观察也应是这样,最初的感觉,往往是最鲜明的,给人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

色彩凭感觉固然重要,但只凭感觉去认识色彩还是不够的。

它只是在铺大的色彩关系时起着基础的作用。

在深人塑造时,必须加以分析和理解,使所刻画的对象符合一定环境中的色彩关系。

不理解色彩的变化规律,只凭感觉来作画是很难表现出正确的色彩关系的。

所以说感觉和理解相结合是认识色彩的正确方法。

二、色彩观察能力

自然界的色彩无时不在变化,要表现这些丰富生动的瞬间色彩现象,我们必须具有捕捉色彩变化的能力。

人的色彩观察能力是经过长期训练形成的。

一般人的眼力对色彩的辨别是比较粗略的,看不出色彩的微妙差异,这主要是缺乏色彩训练的缘故,而作画者必须具备观察色彩细微差异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具备需要长时间的实践与积累。

 对于初学者,可运用不同的方法训练解决色彩的认识问题,培养敏锐的色彩感觉的能力。

首先应多进行小幅的色彩速写练习,它对锻炼色彩的概括能力及捕捉色彩最初印象能力是很有利的。

这种练习有利于整体观察,有利于抓住大的色彩关系及基调,同时限制过早地陷入对细枝末节的表现。

其次,向大师学习,要认真地读与临。

读画是从大师的作品中领悟其高超的技巧,独特的表现语言和形式,以及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力。

临画是对认识更深的感悟。

临摹之前一定要认真研究被临摹的作品,画面是什么色调,空间的纵深是怎么表现的,明暗是怎样衔接的,作品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刻画塑造物象形体关系等方面的因素。

临画千万不要只学表面的笔触和一两块漂亮的颜色,要学习大师独特的思维和敏锐的色彩观察能力与色彩的表现力。

另外,平时多留心观察周围的色彩变化与关系,有助于色彩观察能力的提高。

法国著名画家德拉克洛瓦在创作时,曾为一块阴影的色彩而十分苦恼。

一次,他偶然看到停着一辆有黄色车篷的马车,在阳光照射下,马车的浅紫色阴影与黄色车篷对比相映,这正是他苦于索求的。

由此可见获得驾驭色彩的能力要靠刻苦勤奋与长期的积累。

我们应时时将色彩写生练习与色彩理论知识相结合,不断加深理解,积累经验,从而提高色彩的分析 能力,获得敏锐的色彩观察能力。

 

第四章色彩的变化规律

自然界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又是极为复杂的,为了准确认识色彩与表现色彩,首先必须了解、掌握其变化规律。

一、光源色、色性的规律

(1)物体受光部色彩,是光源色与固有色的综合。

光线愈强,固有色愈弱;柔和光线下,固有色较明显。

(2)物体的中间调子的色彩,光源色与环境色影响较弱,其色彩以固有色为主。

(3)物体暗部色彩,是环境色与固有色的综合。

环境色的强弱与固有色显示程度成反比。

 (4)物体亮面的色性,受光源色影响大,倾向于光源色的色性,而暗面色性受环境色

影响大,与亮面的色性成对比。

(5)物体暗部的色彩不是固有色的加深、加暗,而是光源色的补色、固有色、环境色的综合。

二、环境色的规律

(1)光源色的光度越强,各物体的反光也就越强,环境色越显著。

(2)物体的固有色明度越高,受环境色影响越大。

(3)质感越光滑的物体,受环境色影响越明显。

(4)质感越是粗糙的物体,环境色对它的影响越弱。

三、色彩感觉的规律

(1)物体色彩感觉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光源的强弱,光源越强,物体各部分的明暗对比、色彩对比越强,色彩感觉也越强。

(2)原色的色彩感觉比间色强,间色比复色强。

(3)暖色的色彩感觉强于冷色。

暖色有前进、膨胀感,冷色有后退、收缩感。

(4)物体离作画者越近,色彩对比的感觉越强;反之,色彩对比的感觉越弱。

(5)物体距离我们越近,色彩越鲜明;反之,色彩越模糊。

第五章写生色彩与装饰色彩

 

一、写生色彩

写生色彩是侧重表现丰富生动的瞬间色彩现象,重在强调的是个人的感受,用色彩来表达内心感受,传达自己的情感。

它着重研究物象的固有色、环境色与光源色之间的相互关系。

写生色彩用客观科学的观察与分析方法来看周围的色彩世界。

它以直观色彩感受为主,以自然界物象的色彩为依据,真实的表现在特定时间、光源、环境中物象的色彩,是训练色彩造型的最好途径。

写生色彩的方法,总的说来从整体着眼,逐步深入到局部,以至细部,然后再回到整体上来,以整体效果为依据,去调整修改不理想之处,使细部服从局部,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

写生色彩锻炼敏锐的观察能力。

自然界中每一景物的色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这就要求作画者必须十分迅速地捕捉色彩关系,即把初见最鲜明的色彩记录在头脑中,这样才能准确生动地把它们表现出来。

对于写生来说,第一次见到的色彩感觉是最清晰、鲜明、准确的。

要想具备敏锐的色彩观察能力,写生色彩练习便是锻炼敏锐的观察能力最有效的形式。

二、装饰色彩

装饰色彩是以客观色彩为依据,但不受自然色彩的约束,完全以装饰的形式美为目的,从自然色彩中 获得丰富的感受,再进行高度的概括、提炼、归纳、夸张、综合,把主观的思想感情熔铸进去,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创作出符合人的心理、视觉和生理上要求的色彩组合。

从某种意义上讲装饰色彩更多的是主观色彩。

它不受物象固有色、光源色以及环境色的约束,它凭借视觉与心理的要求对物象的色彩删繁就简、概括处理,使色彩更理想、更鲜明、更好表现作品的主题,给人以更多、更强烈的新意与美感。

装饰色彩的基本要求:

化繁为简、突出特征。

它要求表现者善于在繁杂的对象中找出条理、次序的差异,通过提炼、归纳、夸张、变化的组合,突出主题及特征,从而达到鲜明、强烈、富于情调的色彩组合形式。

装饰色彩的相关因素:

1.色与形

造型视觉的要素是形与色。

我们观看大自然的万物时,不仅对其物象有知觉,而且会伴随其色和形渗进情感,这是由于观察者的联想作用所致,一般来说,色与形是互相依存的,恰当的形状会使色彩的特征表现得更为突出,增强色彩的表现力度。

正方形是基本形,象征着物体的坚硬、质朴和重量,而红色是基本色,红色的重量感和不透明性恰好 同正方形的静止与庄重相吻合,体现出炽热、力量的特征。

三角形的三等边相交的锐角,给人以锐利、好斗和轻的效果,它的无重量感的特点与高明度黄色相称,体现出华美、锐利的特征。

圆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恰好相反,圆形脱离了正方形所产生的紧张与重量之感,产生出非常愉快、圆润、温和的感觉,这与蓝色的性质很相似,体现出柔软、轻松、流动性的特征。

以上是基本形与原色的对应所产生的特征。

而间色橙、绿、紫是混合过的色彩,它的纯度与原色相比相对降低,给人的感觉也相对温和。

而梯形、圆弧三角形、椭圆形是由基本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演变而来的,其形状与三间色感觉相吻合。

橙色为梯形,给人以温暖、华美、甜美的味觉感。

表现出富丽、辉煌、光明的感觉。

绿色为圆弧三角形,绿色是生命、希望的象征。

表现出清新、轻盈、生动的感觉。

紫色为椭圆形,紫色具有柔软、高贵女性的特点。

而椭圆形具有温暖、柔和、潮湿的特征,这些特征 和紫色特点相吻合。

由此看来,特定的形结合于特定的色,在表现某种情感时,其力度更强。

形与色之间应是一致的、相互渗透的,从而构成一个完美的视觉效果。

2.色彩与感情

当我们看有色物象时,由于颜色的刺激而会引起各种感情。

我们应了解色彩所产生的感情,巧妙地运用色彩的感情效果,从而激发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1)色彩的冷暖感色彩的冷暖是由色相产生的。

当看到暖色(红、橙、黄)时,会使人联想到太阳与火,产生温暖的感觉;当看到冷色(蓝、蓝绿、蓝紫)时,会使人联想到冰天雪地与大海,产生寒冷的感觉;当看到绿和紫(中性色)时,会使人联想到草原与植物,产生温柔、清新和希望的感觉。

(2)色彩的兴奋与忧郁感色彩的兴奋与忧郁是由明度和纯度刺激的强弱而引起的。

红、橙、黄色的刺激强,给人以兴奋感;蓝、青绿、蓝紫色的刺激弱,给人以忧郁的感觉;绿和紫色是中性色,给人以温和、轻柔、平静的感觉。

(3)色彩的华丽与质朴感色彩的华丽与质朴是受纯度和明度影响产生的感觉。

纯度高与明度高的色,给人以华丽感觉;纯度低、明度低、冷色给人以质朴的感觉。

(4)色彩的轻与重感色彩的轻与重感是由明度影响而产生的。

明度高的色,给人以轻快的感觉;明度 低的色,给人以沉重的感觉。

在明度相同的情况下,彩度高的色感觉轻,而彩度低的色感觉重。

(5)色彩的柔软与坚硬感色彩的柔软和坚硬感是由明度和纯度的影响而产生的。

明度高、纯度低的色,给人以柔软的感觉;明度低、纯度高的色,给人以坚硬的感觉。

3.色彩联想与象征

色彩联想与象征就多数人来说是具有共性的。

同时也由于民族、年龄、性别的不同而具有差异。

看到红色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太阳、火、血,产生炽热、喜庆、温暖、幸福之感,它是赤诚、热烈、光明、充满活力的力量象征。

同时又具有火急、危险、禁止的含义。

当我们看到黄色会自然联想到太阳的光辉和谷物的成熟,给人喜悦、高贵、豪华的印象,是光明、兴旺、神圣的象征。

绿色是大自然的主宰色。

当我们看见绿色会自然联想到草原、绿色植物,给人以清新、温柔、青春、富有生命力的印象,它是新生、和平、安全、希望的象征。

 当我们看到蓝色时,自然会联想到大海和清澈的天空,给人深远、清新、希望的印象,是洁净、高雅、恬静的象征。

而紫色则象征高贵、庄重。

无彩色中白色偏冷,象征纯洁、轻盈、神圣。

黑色偏暖,会使人联想到黑暗、坚硬,象征庄重、恐怖、绝望、死亡。

总之,写生色彩与装饰色彩,既是互相区别又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

写生色彩偏重于研究物象的光色变化;装饰色彩则偏重于研究物象固有色的对比调和关系、色彩的组合效果。

只有通过大量的写生实践,收集了丰富的色彩素材,得到了对于色彩的本质性和规律性的认识,提高了运用色彩的能力,才可能进入装饰色彩的创作过程。

才有可能在艺术的广阔空间翱翔。

复习思考题

1.怎样掌握色彩变化规律?

2.色彩写生如何表现?

第六章水彩画的概念及其艺术特点

水彩画是以水来作媒介,调合水彩颜料在特制的纸上所作的画。

19世纪英国著名的水彩画家拉斯金对水彩画的特点曾这样描述:

“水彩在画家的处理下,水滴和它明 快的性质所形成的幻想与造化,溅泼的痕迹,凝结的色块,以及斑斑的粒状,虽然对于画的表现没有什么意义,但它偶然产生的梦境似的造化,清新的趣味,明丽的色调与轻柔的感觉,是其他材料所没有的。

”其简明地指出了水彩画所特有的艺术特点。

水彩画由于是用水作为调色的媒介来作画的,再加上所使用的透明或半透明的颜色,水色渗化交融,两色重叠可以产生第三种色彩效果,在表现色彩层次、艺术效果上,呈现出特有的透明、轻快,画面的颜色鲜明生动,给人以水色淋漓的视觉效果。

有人曾赞誉油画是宏伟的交响曲,把水彩画誉为抒情的轻音乐,这是十分恰当的。

水彩画工具材料较为简便、经济,应用的范围亦很广泛,可作为色彩的基础训练,还可以进行创作,它能人精微而不失整体,泼彩又不失精微,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同时又是建筑装饰设计、家具设计、 服装设计、插图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

第七章水彩画的材料与工具

一、纸

水彩画纸品种很多,它有各种粗纹、细纹、大小、厚薄等不同的规格。

由于水彩画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水彩画用纸是一种特制的画纸。

画纸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作画的效果,甚至一幅画的成败,所以对水彩画纸的选择应慎重为好。

对水彩画纸的选择,应注意选择质地洁白,吸水性能好的纸张。

因为水彩画的光色、明度、层次全靠纸张的白底及用水冲淡颜色来表现,所以首先要求质地洁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