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5188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知识.docx

《教育心理学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知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知识.docx

教育心理学知识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

  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D)

  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

  A.军事体操教育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B)

  A.1911年B.1912年C.1957年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D)

  A.1902年B.1903年C.1912年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

  A.连续性特点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

  A.教学为主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D)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

  A.连续性B.创造性C.主体性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评论

(1)|2

2012-07-1114:

36年2011教师考试|二级

/309d8b146c175f0e7cd13710.html

评论|0

2012-07-1110:

07congxueling|二级

2.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答案与解析:

选A。

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这一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所以,答案选A。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A.理论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

D.边缘性学科

答案与解析:

选C。

教育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它不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

因此,答案选C。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答案与解析:

选A。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因此,答案选A。

5.乌申斯基的代表作(),对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答案与解析:

选B。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考&试大$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因此,答案为B。

6.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年。

A.1903

B.1908

C.1913

D.1924

答案与解析:

选D。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因此,答案选D。

7.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答案与解析:

选C。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时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A初创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以前,B发展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D完善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

因此,答案选C。

8.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答案与解析:

选A。

9.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是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与解析:

选C。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为:

①感知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②前运算阶段:

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③具体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④形式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

因此,答案选C。

10.如果儿童处于2~7岁年龄阶段,那么它属于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的()。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与解析:

选B。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关于年龄的划分如下:

感知运动阶段为0~2岁;前运算阶段为2~7岁;具体运算阶段为7~11岁;形式运算阶段为1l、12~15、16岁。

因此,答案选B。

11.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的是()。

A.学前期

B.青年期

C.学龄期

D.成年早期

答案与解析:

选C。

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①婴儿期(0~2岁):

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②儿童早期(2~4岁):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③学前期(4~7岁):

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④学龄期(7~12岁):

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⑤青年期(12~18岁):

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⑥成年早期(18~25岁):

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⑦成年中期(25~50岁):

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⑧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

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因此,答案选C。

12.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处于青年期的特征是()。

A.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

B.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

C.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

D.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答案与解析:

选A。

原理同上题。

13.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答案与解析:

选A。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大$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同时,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发生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

因此,答案选A。

14.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答案与解析:

选B。

认识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该过程因个体之间的不同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而存在个别差异。

因此,答案选B。

15.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比纳—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纳量表

C.比纳—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4.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应用技能

D.学习技能

2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26.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27.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精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做笔记策略

28.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提出来的。

A.加涅

B.布鲁纳

C.斯滕伯格

D.弗拉维尔5.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13.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A.0~5岁

B.6~8岁

C.8~10岁

D.10~12岁

14.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16.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19.可采用()来治疗失眠。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20.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2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23.在心理测验中,成就动机测验属于()。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25.肌肉的松弛训练法是由()首创的。

A.皮亚杰

B.雅各布松

C.艾里斯

D.沃尔茨.智商测验

27.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之为()。

A.目标分类

B.目标表述

C.任务分析

D.任务执行

30.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是()。

A.知识

B.领会

C.综合

D.评价

29.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A.知识

B.领会

C.综合

D.评价

31.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按领域原则和按()。

A.功能

B.大小

C.用途

D.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

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

  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

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

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

  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

  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

  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

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

  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

  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

  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

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

  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

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

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

  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

  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

  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

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

  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

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阶级性,等级性

(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

(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

(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

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

(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

(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

(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

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