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3.docx
《文言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3
解答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之技法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四个步骤(供参考):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
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
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
“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陈胜是阳城人。
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
例如: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一)
【甲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
1.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仅标一处)
今齐地方千里
2.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翻译下列句子。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
答:
5.【迁移拓展】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
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
答:
(二)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节选自《隆中对》
【注】每:
常常。
信然:
确实这样。
先主:
刘备。
就见:
到那里拜访。
屈致:
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致,招致,引来。
枉(wǎng):
委屈。
驾:
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由是:
因此。
凡:
总共。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
.....。
。
臣本布衣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B..。
.....。
。
先帝不以臣卑鄙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C..。
.....。
。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D..。
.....。
。
还于旧都
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先主曰:
“君与俱来。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主遂诣亮,凡三
往,乃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
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乙】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
‘何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王曰:
‘何坐?
曰:
‘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
“缚者曷为音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10.翻译下面句子。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1.【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愤怒
12.【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
13.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取胜,晏子主要是靠取胜。
(四)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每有会意
(2)性嗜酒
(3)期在必醉(4)既醉而退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B.其如土石何C.亲旧知其如此D.食之不能尽其材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7.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五)满井游记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ìe)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己亥之二月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廿二日天稍和 ②泉而茗者
③柳条将舒未舒 ④呷浪之鳞
19.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
①若脱笼之鹄
②娟然如拭
20.将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
21.文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
其特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22.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
“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
试作分析。
(六)蔡勉旃(zhān)坚还亡友财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亡何,其人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
愕然不受,曰:
“嘻!
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
“券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nǐan)而致之。
2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故不语郎君故:
②且父未尝语我也语:
③亡何,其人亡亡:
④而翁知我而: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②卒辇而致之。
25.本文表现了蔡勉旃怎样的优秀品质?
(七)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2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
⑵而或长烟一空或:
⑶把酒临风把:
⑷吾谁与归归:
27.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虽不能察,必以情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其真无马邪
C.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齁声起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山水之乐
2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⑵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9.文中③④两段运用的写作手法,描写出和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悲和喜的心情。
30.文中划线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作者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可以学习借鉴的意义?
(八)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何间焉②牺牲玉帛③池非不深也④亲戚畔之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3.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
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34.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
其实他并不“鄙”。
他不“鄙”表现在哪里?
根据甲文概括总结。
35.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
1.今齐地/方千里2.C3.
(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有所不同。
4.第一问:
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
第二问:
邹忌:
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现身说法,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诸葛亮: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
5.略。
评分要点:
注意称谓、说话的语气、分寸,符合情景内容即可。
6.A7.译文:
刘备说:
“您和他一起来。
”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8.“许”是答应、许诺的意思。
诸葛亮为报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遂许先帝以驱驰”,而一“许”便是二十一年。
在历经了无数“危难”后,如今又要“出师”,继续为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而“驱驰”,这仍然是对“许”的践行。
一个简单的“许”字,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们感受到
了他信守承诺、一诺千金的高尚人格。
9.诸葛亮的担心不是多
余的。
刘备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诸葛亮,这是对诸葛亮的信任。
如果诸葛亮辜负了这份信任,也就等于说刘备有眼无珠、看错了人,那“先帝之明”当然
受损,甚至就不能成立了。
从诸葛亮的“恐”可以看出他把这份信任看得很重,努力维护着刘备的明君形象。
“恐”也是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的真切内心写照。
10.
(1)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2)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11.威胁害怕(色挠)12.郑重l3勇敢智慧
【答案】
14.(4分)
(1)体会、领会
(2)爱好、特别喜欢(3)期望、希望(4)已经
15.(3分)B
16.(3分)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17.(4分)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得到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
【答案】
18.①暖和②喝茶③舒展④鱼19.①“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鬣之间”;“郊田之外”;“山石草木之间”
②“晶晶然如镜”;“悠然自得”;“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20.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必(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罢了
21.水(春水)冻水初解的清澈
22.分析如何体现示例:
“若脱笼之鹄”可以体现“潇然”,因为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目睹美景后心情愉快,举止如鸟儿脱笼一般无拘无束与“潇然”一词很吻合。
体现“潇然”的内容有:
游人活动、动物悠然、“惟此官”、“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
【答案】23.①所以②告诉③通“无”,没有。
④你,你的
24.①哪有寄存一千两白银却没有凭据的?
②(蔡勉旃)最终用车子运着(白银)送还给了他。
25、“重诺责,敦风义”或者“诚实守信”。
(答对“守信”即给满分)
【答案】2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4分)
⑴具:
通“俱”,全,皆。
⑵或:
有时。
⑶把:
持,执,端着。
⑷归:
归去,归依。
27.DA.目的连词“来”/介词,依据,凭借
B.代词,指岳阳楼/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难道”
C.远指代词,那/丈夫
D.结构助词“的”
28.⑴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
⑵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29.对比览物而悲者(淫雨霏霏)览物而喜者(阳光灿烂)
30.作者借“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比较,表明了对两种悲喜观的不同态度。
抒发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引出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见解,表明自己不为个人得失而悲喜,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范仲淹的这句话体现了忧君思想,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31.①又何间焉(参与)②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必须解释完整)③池非不深也(护城河)④亲戚畔之(通“叛”,背叛)(必须解释完整)32.①身居高位的人(大官们)目光(见识)短浅,不能长远谋划(打算)②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
3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取信于民34、从两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
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
(一)
邹忌身高八尺多,神采焕发而容貌俊美。
一日早晨,他穿戴打扮,看着镜子,问他的妻子:
“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
”他妻子说:
“您俊美得很,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不大自信,又去问他的妾:
“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
”妾说:
“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来家中拜访,邹忌跟他坐着闲谈,他又问:
“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
”客人说:
“徐公比不上您。
”
第二天,徐公来到邹忌家,邹忌细细打量他,自以为不及徐公美,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更觉得远不如人。
晚上他躺在床上细细思量,领悟到:
“我的妻子说我俊美,是因为偏爱我;侍妾说我俊美,是因为畏惧我;客人说我俊美,是因为有求于我啊!
”
于是邹忌入朝参见威王,对他说:
“臣确实晓得比不上徐公俊美,可是臣的妻子偏袒臣,侍妾害怕臣,客人欲有求于臣,异口同声说臣比徐公俊美。
如今齐地纵横千里,有一百二十个城邑,宫中妃嫔、左右近臣,没有不偏私于大王的,朝中大臣没有不畏惧大王的,齐国上下没有不求于大王的,可见,大王实在被蒙蔽的厉害!
”齐威王称赞:
“您说得对。
”
于是发出诏令:
“凡官民人等,能当面指责寡人过失的,受上赏;能上书劝谏寡人的,受中赏;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朝政,只要为寡人所闻,受下赏。
”诏令刚刚颁布时,大臣们都来进谏,朝堂门庭若市。
过了几个月,时不时还有谏言上奏。
一年之后,人们即使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四国听到这件事,都来齐国朝见。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得胜于邻国在于自己国家的内政修明、政治正义”啊!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
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
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