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410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工,材料就何时用完,保证材料不在现场堆积存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件

附图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

2、建设单位:

**县***人民政府

3、项目法人:

***

4、建设性质:

改建

5、项目建设期限:

5个月(含前期工作)

6、建设地点:

**县***

7、建设规模及内容:

1)建设规模:

***田西、黄鹄、南乾村,距县城16公里,建设范围为田西村委会16个村小组,黄鹄4个村小组,南乾2个村小组,解决三个村5000亩灌溉问题。

2)主要工作内容:

渠道整治加固6.4KM

渡槽

a、对原有的渡槽已老化的渡槽更换橡皮止水

b、新建渡槽112米

分水闸45座

水陂2座

人行桥12座

机耕桥3座

提灌站2座

8、项目总投资金额及资金筹措:

本工程总投资为162.6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农发资金14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08%),地方资金22.6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92%)。

1.2项目现状及背景

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项目,位于**县西北部的***田西、黄鹄、南乾村,距县城16公里,距***镇府4公里,渠道于1960年兴建,1990年对部分渠道进行了衬砌,建设水库总库容465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为10000亩,2008年水库经过除险加固,已大大增加水库防洪、灌溉能力,灌溉渠道建设水陂分南、北干渠,渠道总长度8.4km,灌溉渠道经过20多年的运行,又年久失修,现仅能灌溉1000亩,南干渠涉及田西、黄鹄两村6个村小组,人口620人,耕地面积1810亩,北干渠涉及田西、南乾16个村小组,人口2742人,耕地面积3689亩。

本工程运行时间较长,年久失修,建筑物损坏、山体滑坡塌方、渠道渗漏等现象严重,危及了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效益的发挥。

从实地勘察情况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因受经济条件限制,工程未得到全面受益,已完成的渠系工程质量较差。

渠系建筑物不完善,建筑物简陋且损坏严重。

渠道沿线没有设节制闸、分水闸等。

现有渠系未衬护,渗漏严重,断面过水能力低,阻水、漏水现象严重。

如:

元背渡槽止水橡皮老化失效,槽墩基础冲刷掏空,涵洞堵塞断裂下沉等。

2、渠道渗漏严重。

**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渠道多为绕山土渠,渠线位置较高,渗水坡度较大,加上土质抗渗能力较差,运行近20年且多年失修,在8.4Km的渠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问题,损失的水量达30~40%,大量的水在输水配水过程就浪费掉了,造成上游有水多,下游没水用,上下游经常发生争水矛盾。

3、工程安全隐患较多。

**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是“文革”时期修建的,工程质量较差。

渠道基本上是爆破开挖,炸药使用超量,山体边坡、渠道基础炸松,山体滑坡、塌方时有发生。

通过村庄的渠段地质条件较差,土质松散,渠堤易垮塌,一旦出现缺口,将给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4、渠道淤塞严重。

由于渠道是绕山渠道,边坡开挖较陡,加上塌方、雨水和冻融作用下,大量泥沙和石块跌落渠道内,造成渠道淤塞,过水断面减小。

每年都要花大量人力、物力清理,年年清,年年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影响了工程运行和效益的发挥。

上述存在的问题对工程运行造成了严重危害,输水能力和灌溉效益下降近30%,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根据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因地制宜,结合地区水资源特点,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增加节水灌溉面积是我县的农村水利发展基本思路。

近几年政府不断增加农业节水灌溉的投入,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由于地方资金困难,农民收入较低,节水灌溉所需投入较大,一直未能全面开展节水灌溉改造。

由于党的“三农”政策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群众迫切要求加快水利基础建设,确保农田灌溉用水,建设内容为对建设水库渠系进行维修改造加固,渠道采用现浇砼衬砌,衬砌6.4公里,兴建水陂2座,建分水闸4座,人行桥6座,工程完成后渠系水利用系数达0.68以上,可新增灌溉面积2900亩,改善灌溉面积2100亩。

第二章社会经济、项目建设条件

2.1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1.1**县社会经济概况及发展现状

**县辖9镇7乡1个垦殖场,132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1950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为2051平方公里,2008年全县总人口达30.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01万人,非农业人口5.28万人。

200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6.3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68亿元。

农作物主要种植水稻、油料、蔬菜、豆类、红薯等,粮食播种面积65.2万亩,粮食总产量25.8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306元。

全县现有工业企业140多家,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水晶电子、化工、造纸、机械、建材等多门类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钨钼、电子、水晶、稀土金属制品、锅炉、水泥、化肥、啤酒等。

县工业园占地3000亩,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优质,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县推进“三化”进程,已建成优质稻、果业、生猪、特种水产、花生等十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开成了粮食、水产、水果、生猪、林业等支柱产业,特别是水产、水果两大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

工业经济迅速壮大,全县现有工业企业140多家,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水晶电子、化工、造纸、机械、建材等多门类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钨钼、电子、水晶、稀土金属制品、锅炉、水泥、化肥、啤酒等。

县工业园占地3000亩,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优质,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2.1.2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现状

***位于**县西北部,东临赣江与**窑头镇、百加乡隔河相望,西南靠潞田镇,西北靠高陂镇,东北与泰和县苏溪镇、马市镇接壤,全乡总面积135.84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214个村民小组,204个自然村,总人口18478人。

    ***土地、山水资源丰富,有耕地面积3.46万亩,其中水田3.22万亩。

山地面积12万亩,水面有效养殖面积18800亩,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美称。

果业种植面积3195亩,水果总产量320吨,品种以官溪密柚、脐橙、布郎李为主,旱地和果园套种经济作物以花生、油菜为主,蔬菜、西瓜、药材次之。

我乡为全县水产品主要产区、产量达360万公斤,居全县之首,全乡有小

(二)型以上水库16座,水陂24座,小山塘532口,鱼产品除传统的草鱼,鲢鱼、鳙鱼外,重点推广养殖了玻璃红鲤鱼、彭泽鲫、淡水白鲳、美国斑点叉尾肥鱼等优良品种。

生猪生产推广养殖了三元纯杂,生猪价格在广东市场比周边地区的生猪卖价每斤高出0.2—0.3元。

    韶口交通便利,乡驻地距县城16公里,距105国道10公里,距离京九铁路井冈山火车站40公里。

2004年10月赣粤高速公路开通后,至互通口3.5公里。

    ***矿产资源丰富,以陶土、砂石资源闻名于世,依托陶土、砂石等资源兴建的乡办企业有陶器厂、酒坛厂、石料场,还有水产有限公司、粮油加工厂、渔种场、基建队等企业。

近几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乡人民团结奋进,乡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大力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了水产特种养殖,优质稻种植,生态林业等,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586元。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全乡累计投资1300多万元,修建水泥路37.3公里。

11个村已有8个通了水泥路,全乡形成了以韶高公路、韶梅公路为主线,通村公路为支线的公路交通网络。

2.2项目建设条件

2.2.1地理位置

**县位于罗霄山脉东麓,**省中南部,属长江支流的赣江上游区的东西两岸,北纬26。

08′45.4〃至26。

43′53.5〃,东经114。

30′27.3〃至115。

5′37.6〃之间。

东邻兴国,南接赣县、南康,西界遂川,北毗泰和。

全县国土面积2051平方公里,总人口30.29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林地214.3万亩,活林木蓄积量355万立方米,立竹2779万根,有耕地33万亩,山地333.7万亩。

项目区属赣西中低山区,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其成因形态、地面标高因素可较明显地分为:

项目区北部及西侧为侵蚀性丘陵地形,地面标高300~400米,坡度l5°~20°,植被良好;中部为剥蚀性丘岗地形,地面标高260~280米,坡度5°~l0°,冲沟、阶坎发育,植被一般;南部建设水库河两岸为山间河谷冲积阶地漫滩,地面标高220~260米,地势相对平坦,坡度1°~3°。

2.2.2项目区地质概况

本项目区属于赣南后加里东隆起区,为近代残坡冲积物和泥盆纪、石炭纪层组成的山部盆地,东西两岸山高岭峻,渠系沿盆地左侧石炭纪边缘东北方向伸展。

渠系地层为第四纪残坡冲积层、洪积层、石炭纪灰绿、灰褐色石英砂岩、泥灰色及褐色泥质粉砂岩、页岩夹煤层。

第四纪残坡、洪积层由黄色土、泥炭及砂卵石组成物,此层地质松散,孔隙率大,透水性强,分布于山坡、山腰、溪流、河谷及坡脚地带,厚度在8米左右,是渠系开挖的主要组成部份,泥质页岩、粉砂岩夹煤层岩石松散破碎,易滑坡塌方,多见于隧洞地段。

项目区分布的地层主要有泥盆系、石炭系及第四系。

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D3X):

岩性为浅灰、灰白色石英细砂岩、粉砂岩、少量泥岩,岩质坚硬,出露于项目区北部及西侧;碳系下统大圹组:

岩性为灰白色泥质粉砂岩、灰岩夹页岩及透镜状煤层、岩质半坚硬、岩溶发育,出露于项目区西南一角;石炭系上统船山组(C2C):

岩性为紫红、浅灰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岩质坚硬,出露于项目区东南及中部,是项目区主要的基底岩层;第四系中更新统(a1—p1Q2):

岩性为褐黄、淡红色低液限粘土夹砾、卵石,结构较密实、硬塑,由于基底岩面起伏不平,其厚度极为不均,由西向东、自南向北渐趋增厚,最大厚度80多米,最小厚度2~3米,广泛且连续分布于项目区内除建设水库河一带以外的广大区域;第四系全新统(a1Q4):

略显二元结构,上部为黄褐色,砂卵石含量少的粘性土,下部为粘土夹砾、卵石,松散~中密度状,厚度变化大,从2米~l7米变化,呈条状带分布于项目区东南部一带。

2.2.3渠系工程地质条件

**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为侵蚀丘陵地貌,坡度15~20°,地面标高300~400米,冲沟、阶坎发育。

建设水库河冲积阶地地面标高220~260米,地层主要有泥盆系、石炭系及第四系。

灌区渠系工程座落于冲积阶地上,自上而下分为:

黄褐一灰黄色粘性土、砂卵石层,层厚4~5米。

沿渠地层为大面积第四系坡积物覆盖,岩性以含碎石、低液限粘土为主,碎石含量不均,一般30%左右,土层呈可塑~硬塑,厚度变化大,从l0米~20米不等。

灌区区域内呈西南高东北低倾斜地形,渠线沿西北山边布置,海拔高程320~270米,农田分布于海拔高程300~230米以下,具有良好的自流灌溉条件。

2.2.4地震

项目区处于建设水库河斜向中段,向斜轴N60°~70°E,核部由石炭系地层组成。

后期构造作用,核部隆起,形成一复式向斜,构造线基本和轴向一致,呈N70°~80°E展布。

根据国家地震资料,区内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

2.2.5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

2.2.5.1建筑材料

工程所需块石料在项目区北部有大面积分布。

料石为泥盆纪系上统地层,岩性为细砂岩、石英砂岩等,岩质坚硬、抗风化强。

储量、质量可满足工程所需,运距在4Km以内,开采、运输均较方便,沙砾料可在乡砂石料厂采购,运距4公里。

水泥、钢材、燃料等建筑材料均可在镇上建材店买到,产品和质量能满足工程要求。

2.2.5.2运输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