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ocx
《棉花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棉花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棉花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
本文介绍通过千棵千斤稀植高产栽培示范,总结出适合江淮地区高产棉花品种配套适宜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棉花;稀植;高产栽培
为了最大地发挥高产棉花生产潜力,探索高产棉花栽培模式,通过千棵千斤稀植高产栽培示范,总结出适合江淮区域高产棉花品种栽培技术措施,作为高产棉花品种配套适宜的栽培技术,最终达到最佳产量,为农民产棉增收提供科学依据。
1技术措施
以选用优良杂交棉种为前提条件,培育壮苗为基础,通过提高移栽质量促早发,加强田间配套栽培管理为途径,采取高肥水投入、全程化控等手段,以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保证,实现千棵千斤棉的高产目的。
2目标产量
产量籽棉500kg,皮棉200kg。
产量结构1000株/667m2,成铃85个/株以上,单铃重6g以上,衣分40%。
肥料运筹采取稳氮磷、增钾补微的策略,坚持前适、中重、后补的原则。
每667m2棉田准备N:
P2O5:
K2O=35~40:
~12:
32~35kg,移栽时基苗肥占总施肥量的25%左右;花铃肥分两次施用,用量占总施肥量的60%~65%,第一次初花期用量20%,剩余盛花期使用;8月上旬增施长桃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10%~15%。
磷肥在移栽时一次性施入,钾肥分2次,基肥和第1次花铃肥各施50%。
硼、锌肥等微量元素肥料在移栽时施入。
耕作栽培方式采用育苗移栽,常规露地栽培。
全程化控稀植千斤棉花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掌握化控时间、次数和用量。
大多抗虫杂交棉在蕾期就要开始系统化调,按照“早、轻、勤”和“前轻、中适、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
3田间管理技术
选用优良抗虫杂交棉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选择杂交优势强、增产潜力大、单株结铃多、単铃重高、抗逆性、适应性强的品种。
壮苗的标准:
苗高10~15cm,真叶3~4片,白根盘满钵,叶片清秀无病斑。
苗床选择背风向阳,排水条件好,无病害的田头地角。
营养土的配方营养钵要求氮、磷、钾养分齐全。
苗床的大小以宽长8~9m。
肥料:
过磷酸钙4kg、三元复合肥3kg、菜饼4kg。
制钵备播①大钵育苗制钵器直径~7cm。
②制钵的关键是水分,一般可直观来判断,常用的方法是手捏床土不沾、能成型,或手紧握成团齐胸落地松散为准。
③提倡提前制钵,反对边制钵边播种。
边制钵边播种,要上午制钵,15:
00之前播完,再盖好土,消毒,盖膜。
这样才能保持膜内高温,高湿,出苗快,出苗齐。
否则傍晚盖膜,膜内温度低,出苗慢,第二天如遇到低温阴雨天气,影响出苗率。
④钵土“三消毒”,一是制钵前的消毒,二是点籽前的消毒,三是对盖籽土的消毒。
适时播种与点籽俗话说得好:
“清明早,立夏迟,谷雨出苗正当时”。
播种时气温已稳定在15℃以上为宜,一般4月中上旬,“冷尾暖头”抢晴天播种,上午点籽。
苗床管理技术①高温高湿催齐苗。
播种至齐苗前,要严密覆盖,高温高湿催齐苗,床温保持30~35℃。
②散湿保苗。
出苗70%~80%,床内温度保持在25~30℃。
为防止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可在膜的两侧每隔左右揭开小口通风,高温时两边掀开,两头通风散湿,采用晴天通风,晚上覆盖方法,保温保湿促苗生长。
出真叶后,揭开膜晒床2~3d,晒白为止,同时进行药剂防病,不能浇水,夜间盖好。
③炼苗与“蹲苗”。
提高移栽质量,缩短缓苗期,促苗早发总的原则是“一看二分”,看产量目标而定;分品种、分地质;目的是发挥个体优势,发挥杂交优势。
每667m2密度在1000株,实行“宽行窄株,等行移栽”的模式,行距120cm×55cm,走“小群体,大个体”之路,充分发挥抗虫杂交棉的个体优势。
适时移栽,做到“三栽、三不栽”①苗龄不到不栽,真叶3~4片为宜,一般30d以上的棉苗抗逆性强,发根力强,易于成活,缓苗期短。
②气温不稳定在20℃不栽,③土不爽不栽,有“宁等一日迟,不抢一日湿”的说法。
高质量移栽技术棉花缓苗期是棉花移栽后的正常现象,但缓苗期的长短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基肥至移栽前后,大田667m2施45%三元复合肥15kg,尿素5kg,钾肥10kg,饼肥25kg,进口硼肥250g,加少量锌肥,混合,开沟埋施;移栽后,钵面要低于地面1~2cm,先埋土2/3,随即浇活棵水,待水下渗后,再将土盖平,钵体不能露肩。
巧施、轻施提苗肥早施、轻施提苗肥,促平衡生长。
苗期如遇干旱天气,应及时补施提苗肥,3kg尿素,3kg钾肥浇泼一次,离根10cm左右,或雨后撒施于行间。
总之,苗肥要早、轻、勤,看苗看天,适量为准。
开好“三沟”“三沟”配套可降低地下水位。
浅中耕锄草破土增温,通氧、通气,有利于棉苗根系深扎扩展,提高吸水吸肥能力,减少杂草与棉苗争光争肥;适当减少免中耕化学除草次数,防止土壤板结。
这些管理都是防止后期早衰的重要措施。
蕾期栽培管理蕾期管理要以调节好肥、水为中心,配合中耕、化调、整枝等措施,合理运用促进与控制技术,促控结合,实现发棵稳长,搭起丰产架子。
在水肥棉田要以控为主,控中有促。
在旱薄棉田要以促为主,天控人促。
稳施蕾肥由于蕾期要求棉株稳长,因此在施肥上要适当控制,特别是要控制氮肥的施用,要以有机肥、磷、钾肥为主。
及时清沟沥水,降低地下水位“水是棉花的病”。
要及时开好“三沟”,降低地下水位,促根深扎,扩大根群,提高根系吸收能力,增强抗病能力,减少枯、黄萎病和缺钾性生理性病害的发生,防止“水控花”和“水发花”的发生,促进棉苗“旺”中有“稳”,长而不疯。
搞好中耕培土,防除杂草,破板结蕾期中耕对控制棉苗徒长,促进根系深扎、发棵稳长、防止早衰具有重要作用。
一般蕾期中耕松土2~3次,深度5cm。
中耕可以结合施蕾肥进行。
蕾期养根是防止早衰的关键。
蕾期至初花期应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棉花高培土是一项高产栽培的农业措施,它的作用是提高地温,增加活土层,有利于微生物活动,提高保肥能力;有利于保墒、抗旱、排水;增强抗风防倒伏能力;有利于行间通风,减少烂铃。
[论-文-网LunWenNet-Com]
全程化控,肥促化控大多抗虫杂交棉在蕾期要开始系统化调,按照“早、轻、勤”和“前轻、中适、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
沿江棉区蕾期正值梅雨季节,科学合理化调,争取蕾多、蕾大,减少蕾铃脱落,增结伏前桃和伏桃;同时要稳搭丰产架子。
具体做法是:
在主茎8~9片真叶期667m2用缩节胺进行第一次轻控,并单独使用。
喷大苗不喷小苗,喷高苗不喷低苗,喷旺苗不喷弱苗,快速喷雾,做到长中有控,控中有长,真正达到肥促化控,合理化调的作用。
雨水多的年份,7d后用同样的剂量在喷1次,保证叶片变色而茎秆不变形的安全施用。
三类苗或遇长期干旱年份,则不宜进行化控,要以促为主。
及时整枝及时整枝可以控制营养生长,减少养分消耗,调节营养物质的运转与分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少后期烂铃等。
一般6月中下旬,能分清叶枝和果枝时,将第一台果枝以下的叶枝去掉。
病虫害防治蕾期虫害主要有盲蝽蟓、红蜘蛛,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缺钾性生理性病害。
病害以预防为主,增施有机肥和钾肥,降低地下水位,增强棉株抗逆性。
虫害应根据当地农技部门的病虫情报进行防治。
苗期棉蓟马在防治盲蝽象时兼治。
蕾、花期棉蓟马打药时每次加入20%定虫脒或吡虫啉防治。
在棉花生长前期,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田地中铺设3cm左右厚的麦草或稻草,防止下雨后土壤板结,可使土壤保持疏松,起到减轻枯、黄萎病病的效果。
中后期栽培管理棉花中后期田间管理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结合化调、整枝、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确保棉花高产。
初花期以促、控相结合,盛花期后以促为主,加强后期管理,增后劲,防早衰。
目标做到“四保,三增,三防”,即保根、保叶、保花、保蕾;增铃数、增铃重、增衣分;防早衰、防烂桃、防贪青。
早施、重施花铃肥,普施盖顶肥,补施壮桃肥花铃肥要分2次施用:
第一次在初花期,以有机肥、钾肥和少量氮肥为主。
一般饼肥25kg,钾肥15~20kg,尿素10~15kg,混合浅埋;第二次结铃始盛期,棉株有一二个硬桃时,一般7月下旬,667m2施尿素15~20kg,浅埋或撒施。
花铃肥做2次施,既满足开花结铃早的需要,也满足结铃峰期长和成铃多的需要,防止“隐性”脱肥。
普施盖顶肥,在打顶后1周,667m2撒施尿素10~15kg左右。
长江中下游无霜期长,秋季降温慢,秋桃多,高产棉田在8月下旬应补施壮桃肥,每667m2撒施尿素8kg左右,是壮桃,防早衰,夺高产的重要措施。
叶面喷肥,花铃期后,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可结合治虫,进行叶面喷肥。
一般氮、磷、钾等化学肥料都可以用作根外追肥。
合理化控,适时打顶花铃期后要进行二三次化调,第一次在初花期,7月上旬末,667m2用缩节胺2g;第二次在7月下旬,667m2用缩节胺3g左右,此次要看长势长相、天气进行,遇伏旱要少用或不用。
第三次在打顶后,当顶部果枝长出二三个果节时,及时进行化学封顶,控制无效花蕾,一般667m2用缩节胺4g左右。
适时打顶:
棉花适时打顶,可控制顶端优势和株高,避免出现无效花蕾,减少养分消耗,使中下部和内围的蕾铃得到充足的养分,提高成铃率和铃重,增加霜前花产量。
[论+文+网LunWen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