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33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2898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5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33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33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33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33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33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333.docx

《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33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333.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333.docx

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2333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预习讲义(23)

第四节我国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

  一、我国的金融改革

  

(一)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与内容(掌握)

  

(二)我国金融改革对金融创新的作用(大纲不作要求)

  二、我国的金融创新

  

(一)金融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创新(掌握)

  1、监管模制度和模式的创新

  2、对金融机构的管制有所放松,更趋于市场化

  

(1)1987年允许各商业银行业务交叉

  

(2)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管理实行市场化手段

  (3)对金融机构的利率管理部分引入市场机制

  1996年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199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利率市场化;1998年再贴现利率改革,引入市场作用;农信社的存贷利率也允许在一定幅度内浮动。

  (3)对混业经营从低层面的尝试到高层面的活动

  2002年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成立——中信控股

  

(二)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掌握)

  (三)金融交易技术性的发展与创新(掌握)

  1、银行联行业务的创新

  2、网络银行业务从无到有,迅速发展

  (四)金融业务与工具的创新(大纲不作要求)

  三、我国金融创新的特点与展望

  

(一)我国金融创新的特点(掌握)

  1、金融创新起步晚,发展快

  2、突破金融管制的创新少,伴随市场建立和发展的创新产品多

  3、创新手段单一,重数量,轻质量

  4、负债业务创新多,资产业务创新少

  5、创新的区域性特征明显

  6、靠外部力量推动的被动创新居多

  

(二)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展望

  1、制约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掌握)

  

(1)金融体制僵化,金融企业缺乏独立性

  

(2)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

  (3)金融市场不完整

  (4)金融创新环境不理想

  (5)科学水平发达程度不够

  2、我国金融创新的新发展(掌握)

  [历年真题]

  1、金融制度创新使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界限(C)。

  A.逐渐清晰

  B.大大强化

  C.逐渐模糊

  D.保持不变

  2、期权与其他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区别在于买卖双方之间交易风险分布的(C)(2007、2008有)。

  A.不确定

  B.确定

  C.不对称

  D.对称

  3、即使是赞同金融自由化的人,也认为政府的适当干预是必要的。

因此,金融自由化并不否认(C)。

  A.金融管制

  B.金融约束

  C.金融监管

  D.金融调控

  注:

市场手段的监管

  4、戈德史密斯提出了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金融相关比率,即某一时点上现存(C)。

  A.社会信用总额与国民收入额之比

  B.实物资产总额与对外净资产之比

  C.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之比

  D.国民生产总值中货币交易总值所占的比例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预习讲义(24)

第七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第一节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的涵义(掌握)

  1、货币需求指社会各经济体在其财富中能够并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2、货币需求量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社会各个部门对货币持有的需求总和。

  3、货币需求量的存量与流量(掌握)

  

(1)社会各部门拥有的,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总量——存量

  

(2)一定时期商品生产和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流量。

  在货币研究中,需要把存量与流量结合起来考察,作静态与动态的全面分析。

  二、货币需求的理论的发展

  

(一)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掌握)

  1、基本公式

  该公式中,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在短期内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交易量T一般对产出水平也保持固定比例关系,也相对稳定。

所以公式中仅有P与M的关系是可变的。

而且物价P的水平随货币量的变化而变化。

  2、剑桥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重视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他们认为:

经济体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上是以怎样的方式持有自己资产的问题。

剑桥学派认为,决定人们持有的货币多少的因素有:

个人财富水平、利息率的变化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

  Md=Kpy

  Md为名义货币总需求;y代表总收入,即实际生产总量;p代表价格水平;K是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即名义所得与货币量的比例。

(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掌握)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掌握)

  交易动机——购买消费品的需求

  预防动机——以防意外而保持货币的需求

  投机动机——随利率变动预测,以获取利益的货币需求

  可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有二:

货币与债券。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

  ----------------------------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掌握)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消费性货币需求+投机性需求。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决定的货币需求M1,取决于收入y的水平,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相关关系。

  投机性货币需求M2与利息率有关,与利率r是负相关关系。

因为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市场利率成反比:

如果利率趋于上升,债券价格就要下跌,人们会卖出债券,多持有货币——投机性的货币需求量增加;如果利率趋于下降,债券价格就要上升,人们会买入债券,减少持有货币——投机性的货币需求量减少。

  M=M1+M2=L1(y)+L2(r)=L(y,r)

  L1代表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以L2代表投机性货币需求。

  当利率下降到很低的水平时,人们预期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都会卖出债券,持有货币。

这时无论供给多少货币,人们都会以货币方式持有,利率不会下降——流动性陷井。

  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了解)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将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列入货币需求范围。

  政策意义:

利率政策的使用。

  4、托宾的公式

  Md=f(y,i)

(四)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掌握)

  1、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是货币主义的代表,承袭了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的结论和凯恩斯学派的某些观点。

  2、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式

  Md/P=f(y,w,rm,rb,re,1/p.dp/dt;u)

  Md/P表示货币的实际需求量,公式右边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

  

(1)y,w代表收入,其中y表示实际的恒久收入,即预期平均长期收入。

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比率与货币需求为负相关关系。

  

(2)rm,rb,re,和(1/p).(dp/dt)rm代表货币的预期收益率;rb代表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re代表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

(1/p).(dp/dt),代表预期的物价变动率。

若其他条件不变,物价变动率越高,货币需求量就越小。

  (3)u反映人们对货币的主观偏好、风尚以及客观技术和制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变量。

  3、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与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的差别(掌握)

  双方均认可:

Md/P=f(Yp,r)

  

(1)二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2)两者在货币政策传导变量的选择不同。

  (3)相应货币政策不同。

  货币政策应“相机行事”;弗里德曼“单一规则”可行。

  [2008单选]凯恩斯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未带来利率的相应降低,而只是引起人们手持现金增加的现象称为(C)。

  A.现金偏好

  B.货币幻觉

  C.流动性陷阱

  D.流动性过剩

  [2006单选]在研究货币需求量时,应综合考察的因素是(B)。

  A.静态货币与动态货币

  B.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

  C.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D.货币发行量与货币回笼量

  [2007单选]无论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货币需求理论上如何不同,但最后都提出了一个双方都认可的货币需求公式()。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预习讲义(25)

 第二节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的涵义(掌握)

  1、货币供给行为(掌握):

指银行体系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向再生产领域提供货币的全过程。

  2、货币供应量(掌握)

  货币供应量佛金融系统根据货币需求量,通过其资金运用,注入流通中的货币量。

  二、货币层次

  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统计口径划分依据是流动性的大小。

  

(一)美国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

  M1=通货+旅行支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可转让提单+自动转帐的储蓄存款+信贷协会股份存款帐户+互助储蓄银行活期存款

  M2=M1+货币市场存款帐户+储蓄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即期回购证券协议存款+美国居民持有的即期欧洲美元存款+货币市场互助资金

  M3=M2+大额定期存款+中期回购证券协议存款+金融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存款+美国公民持有的中期欧洲美元存款

  L=M3+其他流动资产(包括银行承兑票据、商业票据、财政部债券、美国储蓄公债等)

  

(二)IMF的划分(掌握)

  M0=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包括邮政汇划制度或国库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债券(包括国库券)

  (三)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掌握)

  1、划分货币层次的原则(了解)

  

(1)基本标准——流动性

  

(2)区分央行与商行存款

  (3)货币层次与商品层次对应

  (4)宜粗不宜细

  2、划分方法

  M0=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

  M3=M2+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2005单选]中外学者一致认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的(B)。

  A.稳定性

  B.流动性

  C.兑换性

  D.还原性

  [2008多选]狭义货币Ml包括(CE)。

  A.居民储蓄存款

  B.单位定期存款

  C.活期存款

  D.银行票据

  E.流通中现金

三、货币供给机制(掌握)

  

(一)中央银行体制下货币创造

  1、在支票存款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

  

(1)客户把铸币存入银行之后,并不一定再把铸币全数提出;从银行取得贷款的客户也通常是要求把贷给的款项记入自己的存款账户。

  当他们的存款账户上存有款项时,既可在提取铸币,又可开出支票履行支付义务。

  

(2)取得支票,往往并不提取铸币,而是委托往来银行代收并把收来的款项记入自己的存款账户。

  (3)各个银行保存铸币的需要归结为二:

一是客户从存款中提取铸币;二是结清支票结算中应收应付的差额。

  2、举例

  假设A银行的客户甲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金额为10000元;客户甲委托A银行收款。

从而A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10000元,而甲在A银行账户上的存款等额增加10000元。

  

(1)A银行吸收了存款,从而有条件贷款。

设法定准备率为20%,则A银行针对吸收的这笔存款的法定准备金不得低于2000元。

如果A银行向客户乙提供贷款,按最高可贷数额是8000元,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其中最初的央行支票款10000万是基础货币,而后来经过贷款与转账结算后多创造出来的40000万元是派生存款。

(二)基础货币B(掌握)

  

(1)

  基础货币=流通中的通货+活期存款准备金+定期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

(1)对商行的再贷款;

(2)购买金、银和外汇;(3)购买政府债券

  (三)货币乘数m(掌握)

  货币乘数m是货币供应量Ms同基础货币B的比率

  m=Ms/B

  

(2)式

  C是流通中的现金,h为提现率,或现金漏损主率,Dd是活期存款。

  (3)式

  Rr是活期存款准备金,R是活期存款准备率,Dd是活期存款。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预习讲义(26)

 第三节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的概念

  1、货币均衡(掌握):

是指货币供给满足货币需求,指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Ms=Md

  2、货币均衡表现(掌握)

  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替换和价值补偿都能正常、顺利地进行。

  

(一)IS曲线与商品市场均衡(掌握)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产出有向满足经济均衡IS曲线靠近的趋势。

  S是收入Y的增函数,I是利率的减函数。

IS曲线表示在不同利率水平与收入水平下,I=S时的组合。

  

(二)LM曲线与货币市场均衡(掌握)

  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货币需求L取决于总产出Y和利率i,货币需求与总产出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

  如果经济在LM曲线左边,表示存在过度的货币供给;如果经济在LM曲线右边,表示存在超额货币需求。

利率有向满足货币均衡条件的LM曲线靠近的趋势。

  (三)IS—LM曲线与两大市场的同时均衡(掌握)

  IS与LM交点是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水平与国民收入水平,也就是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的点。

  二、货币均衡的标志(掌握)

  1、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变动率

  2、计划经济条件下,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3、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物价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相结合。

  ----------------------------------

  三、货币均衡的条件(掌握)

  1、国民收入=国民支出

  2、均衡的利率水平

  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适当提高利率水平,可以减少货币需求;当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时,适当降低利率水平,以刺激投资并增加国民收入。

  四、货币失衡的表现

  五、货币均衡的恢复(掌握)

  

(一)货币的自动恢复

  1、货币供应量不足时货币均衡的恢复

  Ms不足时,必然引起生产、生活消费的相应减少,商品价格下跌和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商品价格下跌,Md减少,而且货币流通速度快,促使货币达到均衡。

  2、货币供应量过多时货币均衡的恢复

  商品价格上升,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促使货币供求在新的价格水平达到均衡。

  

(二)货币均衡的人为调节

  1、货币供应量不足的人为调节

  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2、货币供应量过多的人为调节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依赖于三个条件:

健全的利率机制、发达的金融市场和有效的中央银行调控机制。

  [2007单选]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D)。

  A.货币流通速度与物价指数B.汇价变化率

  C.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D.物价变动率

  [2007单选]在现代纸币制度下,引起货币失衡的原因主要是(B)。

  A.货币需求量过多B.货币供应量过多

  C.货币供应量不足D.货币需求量不足

  [2008单选]货币供不应求,利率上升:

货币供过于求,利率下降。

因而适当调节利率水平,就可以直接调节(D)。

  A.投资支出

  B.消费支出

  C.出口量

  D.货币供求

  [2008单选]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既是货币需求的本源,又是货币供给的最高界限。

由于价值分配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往往出现货币供给量超过实际国民收入(Y/P)的情况。

这种现象被称为(A)。

  A.国民收入超额分配

  B.积累超过消费

  C.消费需求不足

  D.投资需求不足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预习讲义(27)

  第八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通货膨胀概述

  一、通货膨胀定义(掌握)

  通货膨胀是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的现象。

  1、通胀指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而并非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上涨。

  2、通胀是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上涨,而并非一次性的、暂时的上涨。

  3、通胀指的物价上涨必须超过一定的幅度。

2%以内一般不算通胀。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掌握)

  1、按通胀程度分:

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胀。

  2、按市场机制的作用分:

公开型、隐蔽型通胀

  3、按预期分:

预期性、非预期性通胀

  4、按成因分:

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通胀。

  5、其他:

自主性和被动性;内生性和外生性;战时的和和平时期的通胀。

三、通货膨胀的成因(掌握)

  

(一)需求拉上

  

(二)成本推进

  1、工会对工资成本的操纵

  2、垄断公司对垄断商品价格的操纵

  3、汇率变动进口商品、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

  (三)供求混合作用

  (四)经济结构变化

  1、需求转移

  2、部门差异

  3、国际因素

  [2005单选]倡导“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是(C)。

  A.货币学派

  B.银行学派

  C.凯恩斯学派

  D.合理预期学派

  四、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掌握)

  

(一)财政原因

  财政赤字取决于弥补赤字的方法。

  

(二)信贷原因

  商业银行体系信用膨胀

  (三)其他原因

  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2005单选]财政赤字能否引起通货膨胀,取决于(B)。

  A.赤字的多少

  B.赤字的弥补办法

  C.赤字形成的原因

  D.赤字发生的时间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预习讲义(28)

第二节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影响

  一、治理通货膨胀的必要性

  

(一)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负面影响(掌握)

  1、不利于生产的正常发展

  2、打乱了正常的商品流通秩序

  3、通胀是一种强制性的国民收入再分配。

  通胀会改变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原有收入和财富占有实际水平。

  固定薪金的职员(工人和雇员)是主要受害群体;生产性的雇主通过使工资的增长幅度小于通胀水平以谋求最大的盈利;商业活动的雇主是通胀的受益者;最大的受益者是经营垄断性商品、从事囤积活动的投机商。

  债权债务关系中,债务人是受益者,债权人损失。

  4、通膨使实际消费水平下降

  [2007单选]通货膨胀的过程是一种强制性的(D)过程。

  A.财政收入分配B.财政收人再分配

  c.国民收入初次分配D.国民收入再分配

  二、通货膨胀对金融秩序的负面影响(掌握)

  1、实际利率为负

  2、企业争相贷款

  3、名义利率上升

  三、通货膨胀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掌握)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预习讲义(29)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一、紧缩性的需求政策

  

(一)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掌握

  1、减少政府支出

  2、增加税收

  3、发行公债

  

(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掌握)

  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造成,所以治理通胀应该减少货币供应量。

  1、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提高再贴现率

  3、公开市场操作——卖出业务

  4、提高利率

  二、积极的供给政策(大纲不作要求)

  

(一)减税

  

(二)消减社会福利开支

  (三)适当增加货币供给

  (四)精减规章制度

三、从严的收入政策(大纲不作要求)

  

(一)工资——物价指导线

  

(二)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三)工资——价格管制及冻结

  四、其他治理办法

  

(一)收入指数化(掌握)

  收入指数化政策,是指对货币性契约订立物价指数条款,使工资、利息、各种债券收益以及其他货币收入按照物价水平的变动进行调整。

  

(二)币制改革

  废除旧币,发行新币,变更钞票面值。

  [2007多选]政府为治理恶性通货膨胀而进行的币制改革,其措施主要有(BCD)。

  A.冻结存款B.废除旧币

  C.发行新币D.提高利率

  E.变更钞票面值

  五、我国通货膨胀的发生和治理(掌握发展、发生阶段和治理政策)

  

(一)1978——1983

  低高型,即经济增长与通胀伴随关系不明显——计划经济下隐蔽型通胀。

  这一阶段压缩财政,放松信贷。

  

(二)1984——1986

  双高型,即经济增长与通胀伴随关系明显。

  这一阶段财政与信贷同时扩张,1985年全面紧缩。

  (三)1986——1990

  物价上涨和下跌的幅度均大于经济增长和下滑的幅度。

  这阶段通胀的成因:

上一轮双紧政策,使经济停滞、甚至负增长,供给不足造成。

  1986第二轮的“双松”的财政和信贷政策——近20%的通胀率——“双紧”政策。

  (四)1993——1996

  这阶段通胀的成因复杂:

包括需求拉上、成本推动、结构性的、输入型

  “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1996经济“软着陆”

(五)2007-2008

  2007-2008年的物价持续上涨被称为非典型性的通胀,物价上涨的结构性明显,主要是农产品特别是肉类上涨,并传导到食品上,然后是基础原材料和能源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成因多方面、复杂的:

  1、供需失衡

  2、成本推动

  3、国内投资过热,特别是房地产业,大量资金流入

  4、国内突发事故与灾害

  5、对外贸易长期巨额的顺差,外汇储备过多,导致人民币投放过多

  6、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国内

  治理政策:

  1、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7-2008年初央行连续1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多次加息、发行央行票据

  2、稳健的财政政策

  [2008单选]通货膨胀作为一种经常性现象,出现在(A)。

  A.信用货币制度下

  B.实物货币制度下

  C.银本位制度下

  D.金本位制度下

  [2008单选]隐蔽性通货膨胀发生时,物价总体水平(B)。

  A.明显上涨

  B.变化不明显

  C.明显下降

  D.持续下降

  [2008单选]为治理通货膨胀,中央银行一般会在市场上(A)。

  A.出售有价证券

  B.购入有价证券

  C.加大货币投放量

  D.降低利率

  [2008多选]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措施包括(ABD)。

  A.减少政府支出

  B.向居民发行公债

  C.转移支付

  D.增加税收

  E.适当增加财政赤字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预习讲义(30)

第四节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概念(掌握)

  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普遍持续下降。

  1、狭义的通货紧缩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或货币供应量的增幅滞后于生产增长的幅度,引起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小于部供给,从而出现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

  2、广义的通货紧缩除了包括货币因素引起的物价持续下降情况外,还包括许多非货币因素,如生产能力过剩、有效需求不足、资产泡沫破灭等等。

  二、通货紧缩的标志(掌握)

  通货紧缩的基本标志应当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

  1、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2、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

  有时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可能与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并存,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

  

(1)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相比较

  

(2)看货币供应量的层次结构,分析货币供应的流动性(M1/M2)是否下降

  (3)看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3、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

  通缩经常与经济萧条相伴

  通货紧缩按程度分,可分为:

轻度、中度和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