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2667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docx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docx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小寨中学物理课程实施方案

一、物理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1、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

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参与教学是目前教学中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虽然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但是这种现象较以前越来越严重,有这种现象的学生人数也有扩大的趋势。

从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在学习,在听课,实际上,老师或同学说什么、讨论什么他们一点也不知道,当提问到其他同学时,他们只是看热闹,根本不去想怎样解决问题,好像与自己无关。

2.学生的竞争意识淡薄,不能吃苦。

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本不去想自己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更没有和同学竞争的意识,别人怎样刻苦学习与自己无关,别的同学都会了的知识自己不会也不着急。

自己学习时,还要看心情,高兴时多看一会儿,不高兴时,一笔不动。

若是自己看了一会儿书,就会叫苦叫累。

3.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

现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生100%进入初中学习,而学生的基础差异很大,特别是部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数学计算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对学生学习物理已潜伏着分化的危机。

学生对学习物理现象很感兴趣,但是一接触到物理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就无从入手,学生又缺乏钻研的精神,就逐渐地放弃学习的机会。

4.学生非智力因素差距较大。

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13-15岁,他们虽然渴望知识,反应也比较灵敏,好奇心强,但学习上常缺乏坚韧的毅力,粗心大意,思考问题沉不住气,注重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少,在学习过程中一旦碰到问题便不勤于思考,长时间跟不上学习后,学生会自暴自弃。

5.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学生只满足于课堂上学习老师所讲的内容,课后根本没有复习和巩固的过程,更谈不上简单运用知识了,遇到问题时不会认真思考,并且不仔细审题,对所学知识不会运用;有些学生根本抓不住试题的要点及主要信息,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倒是非常相信自己,有足够多的时间也不会检查自己所做的习题。

二、物理学科发展目标

第一、新课标中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着眼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明确给出了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

是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不是向学生全面地介绍物理学。

目标要求:

情感和态度上,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乐于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主动与他人交流科学思想;在科学实践中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现自己的看法,勇于提出与人不同的见解;在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中,体验克服困难过程中的愉悦等。

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目标,教师应通过为学生创设物理情境,营造气氛,展现物理过程,叙述物理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揭示物理学内部的规律。

例如,学习《重力》一节时,教师引入新课时提出: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水往低处流?

下山容易上山难?

向上抛出去的物体为什么还要落回地面?

这样的问题源于自然现象,即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又产生了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想法做恰当的肯定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教学中设计课题,让学生参与讨论,能和同学团结合作。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主动和他们交流,积极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学习,学生有困难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去指责他们,应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爱和殷切的期望,让他们从教师那边得到关心、信任和学习的动力。

第二,新课标中体现了更加关注社会,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例如,由火车时刻表计算速度;现代版的曹冲称象;汽车的安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2全带;汽车的速度表读数;硬币跳高比赛;洗衣机的技术参数;用脉搏、步长测时间和距离;微波炉的基本原理;电话的信号与传输,花的颜色等,基于生活中的实例,来阐释物理的道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剖析生活中的实例,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勇于提出问题,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意识,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第三、新课标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改变了以往教学注重知识的内容本身和结构,过渡到现在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

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准备探究的内容和提供相应的器材,对探究的内容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好充足的准备,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

在探究中可能出现挫折和失败,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在探究中出现的困难,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避免多次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影响。

通过自主探究,不但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和勇于放弃或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新课标强调了三维目标都可以通过探究来实现。

例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实验方法如下,第一步,问题的提出。

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的电压、电阻有什么关系?

第二步。

学生猜想;第三步,设计电路,连接电路进行实验;第四步,处理数据(数据表格、图像作图);第五步,探究得出结论(数学函数表达式)。

第六步,论证结论的科学性。

新课标不过分追求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严密性,不规定教学和教材的先后顺序,知识的要求有所降低。

例如能量的概念可以贯穿始终,通过能的转移转化认识功,而过去是先定义功,为什么是这样定义,不知道因为这是规定,现在是先学习能,再从能的变化来定义功;了解光的反射的规律,不是反射定律;对螺线管的磁场没有终结性要求,对阿基米德原理不做要求;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不是焦耳定律);电压要求不高。

扩大知识面,求广不求深,如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眼镜的度数;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光年、天文数字);双耳效应和立体声;时间放大镜。

许多问题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如估算火车、飞机从上海到北京要多长时间,讨论用于望远镜的两个凸透镜的焦距为什么不能相等,节能日光灯是否节能等。

这样安排在教学中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热情。

第四,新课标注重学科渗透,加强学科发展,发展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

在科学知识的应用上,新课标不但重视科学原理的学习,而且对技术层次的问题规定了要求。

新课标还强调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作用,鼓励学生对这类开放性问题的思考。

科技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的制约;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带来环境资源等许多

三.单元(模块)教学目标(应知应会)

物理学科以采用目标教学理论构建高效课堂。

目标教学源于当代美国学者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目标分类理论。

所谓目标教学就是以系统化、层次化、具体化的教学目标为核心,快反馈、强矫正为手段,以绝大多数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开发智力、目标达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体系。

目标教一路充分吸收了目标教学的精华,要进一步构建高效物理课堂,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借鉴目标教学的优点,回避缺陷。

课堂教学方面:

首先要借鉴目标明确,避免盲目的做法。

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核心,它制约着教与学的全过程,目标教学客观的制定了课程、单元、课时等一系列具体目标,对于教与学均起到了指示方向的作用。

目标教学把每课时目标进行细分(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用不同的行为动词加以限制说明,使目标明确具体化,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围绕这一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克服教与学的盲目性。

其次要借鉴及时矫正,人人掌握的做法。

目标教学旨在取得大面积丰收,布鲁姆认为:

90%以上的学生在能力上的差异,只是一种学习速度上的差异,任何一个学生只要有充分的学习时间,都能很好的完成学习课程。

目标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评价手段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矫正,达到人人掌握,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要借鉴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的做法。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教与学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相长。

传统教学中,教师偏重于发挥其主导作用,而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成为单边传递活动,学生只有被动接受,这既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因为缺乏信息反馈和及时矫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不到提高,目标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采用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学统一。

第四,要借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做法。

实施目标教学,要求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教学管理与评价方面:

目标教学依据布卢姆的教学评价理论,建立了目标教学的“反馈—一调控”机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

从评价领域看,它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方面;从评价过程看,它包括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三种形式;从评价对象看,它包括对教师教和对学生学的评价。

总之,目标教学把教学评价引入教学过程,为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了有效的反馈矫正手段;实现了由重视终结性评价向重视形成性评价的转变;教学评价的范围拓宽了,教育性功能增强了,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更加科学了,值得我们借鉴。

目标教学的缺陷:

目标教学显出了许多不足,比如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认知领域,把观察、感知、思维过程当成对某一概念、原理的验证手段,教学目标过分注重传承知识,开放度不够,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这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欲望、兴趣。

形成性评价标准是绝对评价标准,这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创造力的提高,我们在教学中要避免。

二、利用目标教学创建物理高效课堂需要关注的细节

1、要精心设计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内涵和结构的理解:

第一维是“知识与技能”。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的概括总结,而技能则是与其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概括化结果,是知识的外在价值。

第二维是“过程与方法”。

过程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方法。

第三维是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

知识与技能是基础与载体,过程与方法是中介机制,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动力机制。

制定目标要具有三个特性。

一是整体性,指知识、能力,思维的三位一体。

二是客观性,指目标制定的层次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统一,既体现大纲要求,又切合学生学情,并有一定弹性,三是可测性,指目标可以操作,这要对目标表述行为化,对行为产生的条件和标准有明确的说明.同时要做到三个有利:

有利教师钻研教材和处理教材,有利于激发学生达标的信心,有利于以目标为中心组织教学。

在制定中要注意到:

知识与技能是可测的,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可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可悟的。

2、要精心复备导学设计

首先,要对区发导学设计精心复备,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设计是否科学,语言表述是否准确。

其次要关注导学设计的学生预习部分是否祥实可用,是否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填加、删减,让学生进行高效自学。

其次要关注导学设计的课堂使用部分。

重点看问题设置是否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针对此部分,教师要充分预设教学方式、方法,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第三、要仔细推敲导学设计的习题设置,哪些需要当堂完成,哪些用于反馈测试,哪些用于课后巩固要进一步明确。

3、要注意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的创生性。

教学需要有目标设计,但三维目标不能只靠预设,而是要充分认识其创生性。

在很多时候,具体的三维目标需要在课程实施中、在师生互动中创生的,三维目标不应该是凝固的、统一的目标。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用专业的慧眼洞察学生的表现,在变化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地去寻找教育目标和教育机会,不断地去确立、调整及实施目标。

要寻找恰当的教育时机和方式。

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常常是在师生交往、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即时进行的。

我们的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内心世界,善于寻找点点滴滴的、可能拨动和震撼学生心灵的机会。

这就需要真正的“以生为本”的教育,而教材以及其他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载体。

这也就是我们研究探讨三维目标和高效教学的现实意义。

三、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目标教学的基本模式大致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或阶段:

目标认定、前提补偿、达标教学和矫正深化。

各单位可依据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结合目标教学的理论,创设个性教学模式。

结合校内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实际,和区发物理导学设计的使用,推荐课堂教学模式如下:

(一)、以标导学,感知内容

教师下发编制的导学设计,将学习内容在导学设计的自主学习部分呈现。

学生根据导学设计,首先认定知识目标,明确要求,然后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对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求边看边思,反复推敲,最大限度地自主解决问题,并做出标记,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

在自学基础上,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此环节建议在课下进行,也可以课上进行,但时间不可过长。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教师指导组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充分讨论和准备的基础上在组内或班内进行交流展示,在学生交流(或展示)过程中教师注意对本节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收集与分类,以便于教师进行精讲点播.

(三)、精讲点拨、质疑释疑

针对共性问题和教师精选的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例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思考,开质疑释疑,让学生经历“分析”、“评价”、“创造”等高维度的认知过程,追求高效率教学。

(如可以利用实验进行的探究性问题,应该用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进行推理和验证)。

注意捕捉师生互动时的课堂生成,即时激励学生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氛围。

(四)、当堂训练、反馈矫正

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并对学生分层提出要求,及时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适时点拨。

对于思维含量高的问题开展生教生活动,由小组长调控管理。

教师巡堂指导,对学生作业进行尽量多的面批。

教师及时订正出现问题的知识点。

注意: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以边梳理知识体系边进行有关的练习、讲评等活动,达到及时巩固之效;也可以先梳理后进行有关练习、讲评活动;还可以先提供一些层次渐进的练习,在练习的讲评活动中梳理知识体系。

要根据实际内容进行安排。

(五)、分层作业、预习新知

分层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同时让学生预习下节新知识,只有让学生充分的进行新知预习,才能学生找出理解上的难点,教师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点播教学,学生才能有充足的时间当堂训练,形成良性循环,预习新知,是整个课堂设计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不要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模式,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变式”处理。

以目标教学理论为指导,构建高效课堂,要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要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要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要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要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导向。

要让学生多感悟、体验、思索,多经历高维度认知过程。

四.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是人们的设计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也是设计的一种类型。

所谓物理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物理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方法,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事先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安排与决策的过程。

1、物理教学设计必须有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1)学习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因而,教学设计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说,需要注意的是,学习课程标准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通读课程标准的字词语句,重要的是着重在领会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要求的内涵上下功夫。

这样才能体会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2)分析与钻研教材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载体。

分析与钻研教材是对每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教师钻研教材大致经过通读、精读两步。

通读教材是基础。

通读的目的是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体系与结构。

也就是教材章节的安排顺序,各章节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的选择与阐述方式,以及物理学的方法等。

精读是关键。

教师在精读教材中应反复推敲、深入考虑以下问题,以便做到透彻理解,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①教材各章节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定律、定理及其来龙去脉、推导过程,适用范围是否清楚?

还有哪些不理解或疑难之处?

②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准备向学生提出哪些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学习的障碍是什么?

③教材对科学探究是如何安排和设计的?

有没有不妥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④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哪些演示实验,何时做实验?

要求学生观察什么?

如何观察?

如何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等?

⑤怎样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图表?

⑥如何处理例题、习题和实践性作业?

⑦如何掌握前后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相互对照,前呼后应?

⑧教材中有哪些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和其他学科的内容?

⑨认真准备每一个实验;演算每一道习题;广泛阅读一些参考资料或其他一些教材;了解一些动态。

陶行知先生说过: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3)教学资源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不再是惟一的教学资源。

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纳入物理教学设计之中,可以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提供保证。

在物理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①重视文字资源的利用,如各种科技图书报纸和各种科技期刊。

②加快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幻灯投影片、挂图、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电视和广播、网络资源。

③开发实验室的教学资源。

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模型等。

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应进入物理实验室。

如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

⑤开发和利用社会课程资源。

2、教学设计是将教学诸要素有目的、有计划、有序的安排,以达到最优结合。

教学活动是由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环境、反馈、教师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教学设计只有将教学诸要素有目的、有计划、有序的安排,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3、教学设计仅是对教学系统的分析与决策,是一个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而非教学实施,但它是教学实施必不可少的依据。

4、教学设计并不排斥教学经验。

教学设计是教师极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成功的教学方案凝聚着教师的个体理念、智慧、经验和风格。

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是宝贵的,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之一。

经验与理论的恰当结合,才能使教学设计既有共性,又富有个性,体现出教学的艺术性。

二、如何对物理课堂教学进行设计

1、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就是教师要对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的行为状态作出具体、明确的说明。

(1)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2)教学目标可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长期目标被称为教育目标,如“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等等,这些无法在具体教学中一次性实现,而是长期努力的方向。

近期目标被为教学目标,这一目标,主要确定一节课教什么内容,通过哪些活动方式来学习。

(3)教学目标尽可能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

正如加涅(Gagne,R.M.)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设计者开始任何教学,设计以前必须能回答的问题是“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能做到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

”或者“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

根据马杰和加涅的行为目标理论与技术,一般认为,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活动、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

例如,“力的图示”认知教学目标可陈述如下:

目标1:

能说出力的三要素。

目标2:

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三个要素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目标3:

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图示法作出正确的图示。

2、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就是要明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

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背景分析。

重点分析这部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它在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2)功能分析。

主要分析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

(3)结构分析。

主要分析这部分内容知识与技能结构、过程与方法结构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

(4)资源分析。

主要对本节课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了分析。

如实验条件、课件、习题等进行分析,以确定能否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

3、学习者分析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事情。

对学生进行分析,大体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新内容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把学生的知识、技能可以分为已知的、半知的、未知的。

(2)了解学生的生活概念或前科学概念。

(3)了解学生对新内容的情感态度。

哪些学生能适应,哪些学生不能适应。

(4)了解学生对新内容的自我监控能力。

即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做”

4、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这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此阶段的设计必须建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分析的基础之上。

包括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媒体设计。

(1)教学的组织形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这种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能用以往的集体授课组织形式来替代。

所以,从座位的编排到小组成员的组合、从教材的运用到资源的开发过程、从学生参与方式到教师的引导方式方法等都必须在教学组织设计时加以考虑和整合。

(2)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

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学设计优先考虑的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应该如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这些都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问题。

从教学方法选择的指导思想上,应该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

从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则上,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教师特点、教学资源、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