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2072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生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生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生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生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生哲学.docx

《人生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哲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生哲学.docx

人生哲学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思想政治教育(040202)专业(独立本科段)

 

人生哲学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482)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九年十月

 

人生哲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课程)

学时:

54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人生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选修课,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应考者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人生实际出发全面研究人生与人生观问题,揭示人生的本质,回答青年所面临的人生课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并为学好其他各门课程提供方法论指导。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特别是能应用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遇到、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导论(4学时)

(一)学习目标

通过这部分的教学,力图使学生明确并掌握人生哲学及其基本问题、产生根源、形成和发展、特征等理论。

(二)课程内容

1、什么是人生哲学

2、青年人学习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意义

3、学习人生哲学的要求

4、人生哲学的基本问题

5、人生哲学产生的根源

6、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形成和发展

7、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特征

8、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对象

9、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任务

10、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人生哲学

2、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

(四)考核要求

1、人生哲学

识记:

(1)人生哲学

(2)人生哲学的基本问题(3)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基本含义

领会:

人生哲学产生的根源

2、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

识记:

(1)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

(2)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特征和方法

领会:

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形成和发展

简单应用:

学习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意义

第一章人的本质(4学时)

(一)学习目标

1、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的精神实质。

2、理解马克思探讨人的本质的方法论原则。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人的本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探讨人的本质的方法论原则

第三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人的本质

(三)考核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及其内容

2、探讨人的本质的方法论原则

3、社会主义社会人的本质

(四)考核要求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识记:

(1)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内容

领会:

人的本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简单应用:

简要说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过程

综合应用:

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

1、探讨人的本质的方法论原则

识记:

马克思主义探讨人的本质时坚持的三种方法论原则

领会:

存在主义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错误

简单应用: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怎样?

他们在构成人的本质上所起的作用如何?

2、社会主义社会人的本质

识记:

(1)社会主义新人的共同本质

(2)社会主义社会人的个人本质的特点

领会:

社会主义社会人的个人本质和共同本质是辨证统一的

简单应用:

试用辨证唯物主义原理说明社会主义个人本质的多样性。

综合应用: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人的本质?

第二章人生与社会(4学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人生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2、认识人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3、了解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人生状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生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第二节人生与社会环境

第三节人生与社会历史

(三)考核知识点

1、人生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2、人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3、人生与社会历史

(四)考核要求

1、人生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识记:

人生对社会具有依存性和能动性

领会: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

简单应用:

简单说明人生与社会的关系

综合应用:

论述人生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2、人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识记:

(1)社会大环境

(2)社会小环境(3)人的社会化

领会:

(1)人生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

(2)人生与社会小环境的关系

简单应用:

社会环境对人生的影响怎样?

3、人生与社会历史

识记:

不同社会、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着不同的人生

第三章人生与自然(4学时)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掌握人生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及个体人生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第二节人生与自然的辨证关系

第三节个体人生与自然条件

(三)考核知识点

1、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2、人生与自然的辨证关系

3、个体人生与自然条件

(四)考核要求

1、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识记:

(1)人产生于自然界

(2)人是万物之灵

2、人生与自然的辨证关系

识记:

(1)纯自然

(2)人化的自然

领会:

(1)人生对自然的依赖性

(2)人生对自然的能动性

简单应用:

(1)人生对自然的依赖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人生对自然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综合应用:

人生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怎样?

3、个体人生与自然条件

识记:

一方面,自然环境制约着个体人生;另一方面,个体在适应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能动地创造人生。

领会:

生命活动的差异性决定了个体人生的差异性

简单应用:

个体人生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怎样?

综合应用:

个人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

第四章人的需要(4学时)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需要是人生中的最现实的问题,从一个侧面体现着人生的本质和规律。

要求学生掌握人的需要及其历史特征、内容、层次,懂得人的需要必须在劳动创造中满足。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的需要及其历史特征

第二节人生需要的内容和层次

第三节人的需要在劳动创造中满足

(三)考核知识点

1、人的需要及其历史特征

2、人生需要的内容和层次

3、人的需要在劳动创造中满足

(四)考核要求

1、人的需要及其历史特征

识记:

(1)人的需要

(2)人的需要的基本特征

领会:

(1)人的需要在历史唯物论中的地位。

(2)人的需要同人的本质的内在联系。

2、人生需要的内容和层次

识记:

人生需要的内容

领会:

人生需要的层次

简单应用:

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综合应用:

用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关系说明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性。

3、人的需要在劳动创造中满足

识记:

人的最高需要

领会:

(1)劳动创造满足人的需要。

(2)劳动创造发展人的需要。

(3)劳动创造是人的最高需要。

简单应用:

谈谈劳动在满足和发展需要中的意义

综合应用:

试述“人的需要在劳动创造中满足”。

第五章人生目的(4学时)

(一)学习目标

本章旨在探讨人生目的的涵义及其产生的根源,考察各种人生目的的表现和实质,研究人生目的革命变革。

通过本章的讲授,要求学生掌握人生目的的真正涵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正确人生观。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生目的的涵义、形成和种类

第二节为人民服务人生目的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为人民服务人生目的的客观依据

第四节为人民服务人生目的的内容和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

1、人生目的的涵义、形成和种类

2、为人民服务人生目的的形成和发展

3、为人民服务人生目的的客观依据

4、为人民服务人生目的的内容和要求

(四)考核要求

1、人生目的的涵义、形成和种类

识记:

(1)人生目的范畴

(2)人生目的的种类

领会:

(2)剥削阶级人生目的的共同本质特征

2、为人民服务人生目的的形成和发展

识记:

(1)马克思、恩格斯的创立阶段。

(2)列宁、斯大林的发展阶段。

(3)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发展阶段。

3、为人民服务人生目的的客观依据

识记:

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决定人生目的

领会: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为人民服务人生目的的内容和要求

识记:

(1)为人民服务人生目的的内容

(2)立场

领会: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简单应用: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内容和要求怎样?

第六章人生理想(3学时)

(一)学习目标

本章旨在让学生树立远大的、正确的人生理想,并为其实现进行不懈的努力。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人生理想的涵义、内容和层次,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生理想及其历史考察

第二节人生理想的内容与层次

第三节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实现

(三)考核知识点

1、人生理想及其历史考察

2、人生理想的内容与层次

3、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实现

(四)考核要求

1、人生理想及其历史考察

识记:

人生理想

领会:

人生理想观的历史考察

2、人生理想的内容与层次

识记:

(1)人生理想的内容

(2)人生理想的层次(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3、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实现

识记:

(1)个人理想

(2)社会理想

领会: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简单应用: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怎样?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认识。

综合应用:

为什么要提倡勤俭建国、艰苦创业和团结奋斗的精神?

第七章人生态度(3学时)

(一)学习目标

本章旨在使学生认识端正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人生态度的涵义与时代精神对人生态度的要求,努力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生态度及其形成

第二节时代精神对人生态度的要求

第三节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三)考核知识点

1、人生态度及其形成

2、时代精神对人生态度的要求

3、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四)考核要求

1、人生态度及其形成

识记:

(1)人生态度

(2)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几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领会:

人生态度的形成

2、时代精神对人生态度的要求

识记:

(1)时代精神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时代精神的主要特点

领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要求青年知识分子、大学生的人生态度

3、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识记:

(1)树立开拓创新的人生态度。

(2)树立乐观的革命的人生态度。

领会:

为什么要树立革命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八章人生价值(4学时)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学生理解、掌握人生价值的涵义、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生价值及其观念考察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

第三节人生价值的实现

(三)考核知识点

1、人生价值及其观念考察

2、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

3人生价值的实现

(四)考核要求

1、人生价值及其观念考察

识记:

(1)价值

(2)人生价值(3)人生价值三个方面

领会:

人生价值观的历史考察

2、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

识记:

(1)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

(2)人生评价发挥作用的四个方面

领会:

(1)从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来考察人生价值。

(2)用人的社会劳动来创造人生价值。

3)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评价人生价值。

简单应用:

社会主义社会人生价值是什么?

为什么说人生价值首先在于为社会做贡献?

综合应用:

试述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

3、人生价值的实现

识记: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领会:

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志

简单应用:

为什么要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目标

综合应用:

我国青年知识分子应该怎样去实现人生价值?

第九章人生责任(4学时)

(一)学习目标

本章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会和自己行为应有的责任心。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人生责任的涵义和特征,人生责任的客观性和能动性,积极增强时代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生责任及其时代性

第二节个人责任的客观性和能动性

第三节加强人生责任感

(三)考核知识点

1、人生责任及其时代性

2、个人责任的客观性和能动性

3、加强人生责任感

(四)考核要求

1、人生责任及其时代性

识记:

(1)人生责任

(2)人生责任的特征

领会:

人生责任的时代性

2、个人责任的客观性和能动性

识记:

个人责任的客观性

领会:

(1)个人必须对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

(2)个人必须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

简单应用:

为什么说责任心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环节?

3、加强人生责任感

识记:

奋斗

领会:

个人奋斗和个人主义的关系

第一十章人生道路(4学时)

(一)学习目标

本章的教学旨在使青年人走上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充满活力又有所作为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人生道路的涵义、特点,明确人生的必由之路,学会处理好人生道路上的矛盾。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生道路及其特点

第二节人生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处理好人生道路上的矛盾

(三)考核知识点

1、人生道路及其特点

2、人生的必由之路

3、处理好人生道路上的矛盾

(四)考核要求

1、人生道路及其特点

识记:

人生道路

领会:

人生道路的特点

2、人生的必由之路

识记:

(1)知识分子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2)在实践的锻炼中成长(3)修养

3、处理好人生道路上的矛盾

识记:

(1)个人与集体

(2)顺境与逆境(3)苦与乐

领会: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

简单应用:

如何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

综合应用:

如何正确处理好人生道路上的矛盾

第十一章人生与信仰(3学时)

(一)学习目标

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深刻认识信仰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正确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信仰的涵义及其形成和作用,正确认识各种不同的人生信仰,自觉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信仰的形成和作用

第二节正确认识各种不同的人生信仰

第三节坚定科学的人生信仰

(三)考核知识点

1、信仰的形成和作用

2、正确认识各种不同的人生信仰

3、坚定科学的人生信仰

(四)考核要求

1、信仰的形成和作用

识记:

(1)信仰

(2)信仰的形成

领会:

信仰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2、正确认识各种不同的人生信仰

识记:

信仰的基本类型及其区别

领会:

(1)正确认识宗教信仰

(2)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简单应用:

宗教信仰的本质和危害是什么?

3、坚定科学的人生信仰

识记:

(1)非科学信仰危机的产生。

(2)科学信仰的曲折发展。

领会:

青年应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

简单应用:

怎样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第十二章人生与交往(3学时)

(一)学习目标

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明白交往的涵义及其作用的基础上,学会交往,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交往的涵义及其社会作用与人生的意义,懂得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关于交往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交往与人生的关系

第三节交往中的人际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

1、关于交往的基本观点

2、交往与人生的关系

3、交往中的人际关系

(四)考核要求

1、关于交往的基本观点

识记:

(1)交往

(2)交往的对象、种类及特点

领会:

交往的社会作用

2、交往与人生的关系

识记:

(1)社会化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领会:

(1)交往与个体社会化。

(2)交往与人生的意义。

简单应用:

交往对于人生有何意义

3、交往中的人际关系

识记:

(1)社会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

(2)社会知觉(3)社会知觉的内容(4)自我认知

领会:

(1)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2)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

简单应用:

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十三章人生与爱情(2学时)

(一)学习目标

本章教学旨在让青年学生摆正爱情的位置,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爱情及其特点、无产阶级爱情观的基本特征,自觉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爱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第二节无产阶级爱情观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青年人要摆正爱情的位置

(三)考核知识点

1、爱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2、无产阶级爱情观的基本特征

3、青年人要摆正爱情的位置

(四)考核要求

1、爱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识记:

(1)爱情

(2)爱情的特点

领会:

(1)爱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2)社会主义的爱情

简单应用: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为爱情与婚姻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2、无产阶级爱情观的基本特征

识记:

无产阶级爱情观的基本特征

3、青年人要摆正爱情的位置

识记:

友谊

领会:

友谊与爱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简单应用:

怎样确定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第十四章人生与审美(2学时)

(一)学习目标

本章教学旨在探讨审美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人生的审美价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塑造崇高的人生美。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明确审美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人生的审美价值、标准和马克思主义审美观。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审美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人生的审美价值

第三节树立马克思主义审美观

(三)考核知识点

1、审美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人生的审美价值

3、树立马克思主义审美观

(四)考核要求

1、审美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

识记:

(1)审美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我教育

领会:

审美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

2、人生的审美价值

识记:

(1)人格

(2)人格美

领会:

人生的审美标准

简单应用:

如何塑造人格美?

3、树立马克思主义审美观

识记:

马克思主义审美观

领会:

马克思主义审美观是唯一正确的

简单应用:

树立马克思主义审美观对人生有何意义?

综合应用: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审美观是唯一正确的审美观?

树立这一审美观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第十五章人生与成才(2学时)

(一)学习目标

本章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探求成才的规律及成才对人生的意义,以帮助青年学生更好地成才。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人才成长的历史经验,懂得社会主义人才的基本特征及其成长规律,明确成才与人生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才成长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社会主义人才特征及其成长规律

第三节成才与人生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

1、人才成长的历史考察

2、社会主义人才特征及其成长规律

3、成才与人生的关系

(四)考核要求

1、人才成长的历史考察

识记:

人才

领会:

人才成长的内因和外因

2、社会主义人才特征及其成长规律

识记:

社会主义人才成长的基本特征

领会:

社会主义人才成长的规律

3、成才与人生的关系

识记:

(1)成才是新时期对人生的要求

(2)成才是实现美好人生的条件

领会:

成才与人生的关系

简单应用:

新时期青年如何发奋成才?

 

四、学习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

《人生哲学》,吴灿华、詹万生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2版。

参考书:

1、施忠连主编人生哲学金库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年版

2、袁贵仁主编人的哲学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

3、张孝宜主编人生观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袁贵仁主编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五、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在本大纲的“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中,要求考生从四个能力层次上掌握考核知识点的内容,即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这些层次之间具有递进等关系。

四个能力层次的含义:

识记:

要求应考者能知道本课程中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知和表述。

领会:

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简单应用:

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

要求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二)自学方法指导

自学应考者应根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认真学习《人生哲学》教材,它是自学应考者的主要读物。

不要偏离教材、乱看各种辅导材料,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自学应考者要认真掌握本课程考试大纲规定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对基本概念的掌握要准确,注意划清一些基本界限,避免对概念掌握不准,造成概念之间的混淆。

对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特别是一些辨证关系的掌握要全面、准确,既要注意主要的或起决定作用的方面,又不能忽略次要的或反作用的方面,力戒片面性。

对于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在弄清理论的基础上联系实际,不要离开理论只分析实际问题,也不要只讲理论不分析实际问题。

(三)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社会助学应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运用指定教材,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帮助他们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社会助学者应引导自学者防止和纠正自学中的不良倾向,切忌误导自学者死记硬背,猜题押题,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各种辅导材料上。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问题

1、本课程的考试方法为闭卷笔试,每年4月、10月各进行一次考试,每次考试时间长度为150分钟。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内容。

考试命题覆盖到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3、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分数比例大致为:

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4、本课程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

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为:

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应当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不是同一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的试题中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切勿将二者混淆。

5、本课程考试的题型有: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

 

六、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人生哲学产生根源于()。

A、人性B、人心C、理性D、现实社会生活

二、多项选择题

交往的社会作用()。

A、交往是生产的前提B、交往的扩大促进生产发展

C、交往的扩大与生产的发展一起决定了社会结构的演进

D、普遍交往是人才全面发展的条件

E、交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填空题

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____。

四、解释下列名词概念

人格

五、简答题

人生责任及其特征是什么?

六、论述题

试述人生对社会的能动性及其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