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酒经docx.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1589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0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山酒经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北山酒经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北山酒经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北山酒经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北山酒经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山酒经docx.docx

《北山酒经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山酒经docx.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山酒经docx.docx

北山酒经docx

《北山酒经》注译   作者     草根贺

    说明

   《北山酒經》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部酿酒经典著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是总论,中卷讲作曲,下卷讲酿酒,书后还附有“神仙酒法”。

 

    原书作者朱肱,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北宋元佑三年进士,因无意做官,退隐杭州,研究医学,酿酒著书,著有《南阳活人书》,《北山酒经》等书。

    本人曾于2011年在自己的博客上先后分四个专题发表了《北山酒经》的注译,这四个专题是:

    《北山酒经》注译(上)       2010-03-25

    《北山酒经》中注译           2011-04-06

    《北山酒经》下注译           2011-04-18

    《北山酒经》附录:

神仙酒法   2011-04-20

    博文发出后,本人又读过数遍,并作了一些修改,但直至如今,仍然觉得不满意。

现将修改后的博文合在一起重新发表,恳请博友提出意见。

    本注译所用的版本是本人依据互联网上的几个版本综合而成的。

    本注译所用的全部参考资料均采自互联网。

                                                             草根贺    2012.08.14

    【原文】

   《北山酒经》上

    酒之作尚

(1)矣,儀狄

(2)酒醪(3),杜康(4)作秫(5)酒。

豈(6)以(7)善釀得名?

蓋(8)抑(9)始於此耶?

    【注释】

    

(1)尚:

久远。

   

(2)仪狄:

传说为禹时善酿酒者。

《吕氏春秋》:

“仪狄作酒。

”《战国策·魏策》: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

‘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

   (3)酒醪:

一本“(作)酒醪”。

汁滓混合的酒。

人类最早制作的酒就是汁滓混合的。

   (4)杜康:

传说中的善酿酒者。

有的说,杜康即少康,是夏朝的第五位国王。

也有的说,杜康是黄帝手下的一位管粮食的大臣。

   (5)秫:

可能是指粘高粱米。

   (6)岂:

难道。

   (7)以:

因为。

   (8)盖:

表示推测,大概之意。

   (9)抑:

表示推测,或许、也许。

   【译文】

    人类作酒的历史很久远了,仪狄以作酒醪而闻名,杜康以作秫酒而著称。

难道说他们是因为善于酿酒而成名的吗?

或许人类作酒就是从他们那个时代开始的?

   【原文】

    酒味甘辛,大熱,有毒。

雖可忘憂,復

(1)能作疾,所謂腐腸、爛胃、潰髓、蒸筋。

而劉詞

(2)養生論:

酒所以醉人者,麴糵(3)氣之故爾。

麴糵氣消,皆化為水。

   【注释】

   

(1)复:

一本作“然”。

   

(2)刘词:

宋代养生学家,自号茅山处士,著有《混俗颐生录》。

《混俗颐生录·饮酒消息第二》:

“酒所以醉人,曲糵之故也。

曲糵气消则皆化为水。

   (3)曲糵:

指曲,也指曲力,曲势。

   【译文】

    酒味甘辛,大热,有毒。

饮酒虽然可以使人忘记忧愁,又能让人产生疾患,所谓酒能腐肠﹑烂胃﹑溃髓﹑蒸筋。

而刘词的养生论说:

酒所以能醉人的原因,是存在曲糵之气的缘故。

一旦消除了曲糵之气,就都化成了水。

   【原文】

    昔先王

(1)誥

(2)庶邦(3)庶士(4)「無彛酒(5)」,又曰「祀兹酒(6)」,言天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7)。

六彛有舟(8),所以(9)戒其覆;六尊有罍(10),所以戒其淫(11)。

陶侃(12)劇飲,亦自制其限。

後世以酒為漿(13),不醉反恥。

豈知百藥之長,黃帝所以治疾耶(14)!

   【注释】

   

(1)先王:

上古贤明帝王。

一般指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

这里特指周文王。

   

(2)诰:

古代帝王给臣子的命令。

《酒诰》是我国周代的一篇带有政令性质的历史文献,也是我国最早的禁酒令。

下文“无彝酒”,“祀兹酒”都是《酒诰》中的话。

   (3)庶邦:

诸侯众国。

    (4)庶士:

官府小吏。

在我国商周时代,士是最低一级的贵族。

这里指官员们。

    (5)无彝酒:

不可常喝酒。

无:

通“毋”,不要,不可。

彝:

常。

    (6)祀兹酒:

祭祀时则用酒。

兹:

则。

   (7)言天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

说上天让大众作酒,只是为了祭祀而已。

《酒诰》原文是:

“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

”降命:

下达命令。

肇:

开始。

元祀:

指大祭天地之礼。

    (8)六彝有舟:

盛酒的六彝都配有叫做舟的托盘。

六彝:

古代的六种酒器,因刻画图饰不同,而名称各异。

舟:

彝和尊等酒器的托盘。

   (9)所以:

用来。

   (10)六尊有罍:

盛酒的六尊中有一种叫做罍。

六尊:

也是古代的六种酒器。

六彝和六尊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

六尊中有一种叫做罍的酒器,做成小口,广肩,深腹,以防止盛酒过多而外溢。

   (11)淫:

淫溢,此处指因盛酒多而外溢。

比喻要防止饮酒过度。

   (12)陶侃:

字子行,东晋庐江(今江西九江)人。

历任荆州刺史﹑江西大将军等职。

史载,他虽豪饮,但能遵从母训,为防饮酒过度,自制其限,常欢有余而限已竭,众人再三劝说,他决不再饮。

  (13)浆:

古代一种微酸的饮料。

这里泛指饮料。

   (14)黄帝所以治疾也:

中医是用来治病的。

黄帝: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一直指导着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

这里“黄帝”即指中医。

   【译文】

    昔日周文王命令各诸侯国的官员们“不要常喝酒”,又说“祭祀时则用酒”,说上天让民众作酒,只是为了祭祀而已。

青铜礼器中的六彝都配有叫做舟的托盘,这是用来警告人们不要因饮酒而覆舟;六尊中有一种小口﹑广肩﹑深腹形状的罍,是用来告诫人们要防止饮酒过度。

东晋的陶侃虽然豪饮,但又能自制限量。

而后世的人们却把酒当作饮料,不喝醉了反而感到羞耻。

他们哪里知道这百药之长的酒,中医是用来治病的。

   【原文】

    大抵

(1)晉人嗜酒。

孔羣

(2)作書族人:

今年得秫七百斛(3),不了麴糵事(4)。

王忱(5)三日不飲酒,覺形神不復相親。

至於劉、殷、嵇、阮(6)之徒,尤不可一日無此。

要之(7),酣放自肆(8),託於麴糵,以逃世網(9),未必眞得酒中趣爾。

   【注释】

   

(1)大抵:

大多;多半。

   

(2)孔群:

字敬林,东晋时人,官至御史中丞。

平生嗜酒。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

“群尝书与亲旧,‘今年田得七百斛秫米,不了曲糵事。

’”

   (3)斛:

古代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改为五斗。

   (4)曲糵事:

指酿酒的事。

   (5)王忱:

又名佛大,东晋名士,性喜酒。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

“王佛大叹曰:

‘三日不饮酒,觉行神不复相亲。

’”

   (6)刘﹑殷﹑嵇﹑阮:

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皆晋代名士,因为意气相投,常聚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狂饮,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其中著名的有刘伶﹑嵇康﹑阮籍,此处的刘﹑嵇﹑阮就是指他们三人。

又,晋代至少有两个殷姓名人,一个叫殷浩,一个叫殷洪乔,都有乖张行为,但都没有“不可一日无酒”的记载。

其中的殷浩较为出名,且有饮酒记录,此处的“殷”可能就是指他。

竹林七贤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他们放纵饮酒,主要是为了逃避时世法网,故说“未必眞得酒中趣爾。

   (7)要之:

总而言之;总之;要而言之。

   (8)酣放自肆:

放纵任意,不受约束。

   (9)世网:

指社会上法律礼教﹑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

   【译文】

    晋代人多半嗜酒。

孔群写信给族人说:

今年地里收得七百斛秫米,不够酿酒用。

王忱三日不饮酒,就觉得形神分离。

至于刘伶﹑殷浩﹑嵇康﹑阮籍之徒,尤其不可一日无酒。

总而言之,他们这些人放纵饮酒,讬于曲蘖,以逃避时世法网,未必真正得到酒中趣味罢了。

   【原文】

    古之所謂得全於酒

(1)者,正不如此。

是知狂藥

(2)自有妙理,豈特(3)洗其礧磈(4)者耶!

五斗先生(5)棄官而歸,耕於東臯之野,浪遊醉鄕,没身不返,以謂結繩之政(6)已薄矣。

雖黃帝華胥之遊(7),殆未有以過之(8)。

繇此觀之,酒之境界,豈餔歠(9)者所能與知哉!

儒學之士如韓愈(10)者,猶不足以知此,反悲醉鄉之徒為不遇(11)。

   【注释】

    

(1)“得全于酒”是庄子在《达生》中提出来的命题。

《庄子·达生》说:

“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

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

乘也不知也,醉也不知也。

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迕物而不慴。

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

”这里,庄子提出了一个“神全”的概念。

什么是“神全”呢?

“神全”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精神活动状态,即忘物忘我的高度凝神状态。

怎样全神呢?

方法有两个,一是“得全于天”,二是“得全于酒”。

“得全于天”须自觉地艰苦地进行修炼,通过修炼,或者使自己的“神”高度凝聚于某个自然物之“神”,与其相合,除此之外,一切皆空;或者使自己的神得到完备保全,从而进入忘物忘我的境界。

若自己的“神”与自然物的“神”相合,叫做以天合天,在这种状态下人就会发挥出巨大的创造力。

若自己的“神”长期得到完备保全,也是以天合天,人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会达到“神将守行,形乃长生”(《庄子·在宥》)的养生效果。

相比之下,“得全于酒”则非常简单:

一醉而已。

但庄子并不主张“得全于酒”,相反,它是主张“得全于天”的,因为醉酒只能达到暂时的神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而且,酒这东西,“虽可忘忧,复能作疾”。

所以他在《庄子·达生》中,除上述醉者的例子外,其余所有的例子,都讲的是以天合天。

在《庄子》其他有关论述中,也都是讲以天合天。

后世的嗜酒者所以大谈“得全于酒”,只是为自己的嗜酒行为寻找托词罢了。

    

(2)狂药:

服后使人发疯的药,也是酒的别称。

    (3)岂特:

难道只是;何止。

    (4)块垒:

比喻郁积在心中的不平或愁闷。

    (5)五斗先生:

指王绩。

王绩(585-644),字无功,今山西祁县人,隋唐之际诗人,喜酒。

在其《自撰墓志铭》中说:

“尝耕东皋,号东皋子。

”在其《五斗先生传》中说:

“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

”王绩一生,仕途不顺,因认为“结绳之政已薄”,曾三仕三隐,最后永远退出仕途,过上饮酒,著书,弹琴,研究造酒的隐居生活,写下许多不朽名篇。

    (6)结绳之政:

即结绳而治。

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

后世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的美好的政治制度,实际是一种空想。

    (7)黄帝华胥之游:

《列子》说,黄帝曾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或作梦的代称。

    (8)殆未有以过之:

大概没有能超过他的境界。

殆:

大概。

有以:

能。

未:

一本作“谓”,不通。

一本“有以”作“有之”,不妥。

    (9)餔歠:

亦作哺啜。

吃喝。

《孟子·离娄上》:

“孟子谓乐正子曰:

‘子之从於子敖来,徒餔啜也。

’”朱熹集注:

“餔,食也;啜,饮也。

言其不择所从,但求食耳。

    (10)韩愈(768-824):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11)反悲醉乡之徒为不遇:

反而哀怜那些浪游于醉乡的人是为怀才不遇。

王绩有《醉乡记》一篇,“醉乡之徒”本指王绩,这里泛指浪游醉乡的人。

不遇:

谓怀才不遇。

“悲醉乡之徒为不遇”出自韩愈《送王秀才序》,原文是“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

”。

王绩是王秀才王含的先祖。

    【译文】

    古时所谓因醉酒而使神得到完备保全的人,正不这样。

这是他们知道酒这狂药自有其妙理,何止浇洗其胸中的不平之气的呢!

五斗先生王绩弃官而归,耕于东皋之野,浪游于醉乡之中,终身不返仕途,认为上古时代自然和谐的政治制度在社会上己很淡薄了。

虽黄帝华胥之游那样的梦境,大概也没有能超过他的境界。

由此观之,酒的境界,哪里是只知道吃吃喝喝的人所能认识的!

即使是儒学之仕如韩愈这样的人,尚且不完全懂得酒的境界,反而悲叹王绩等浪游于醉乡的人为怀才不遇。

    【原文】

     大哉酒之於世也!

禮天地

(1),事鬼神

(2),射鄉(3)之飲,鹿鳴之歌(4),賓主百拜(5),左右秩秩(6),上至縉紳(7),下逮(8)閭里(9),詩人墨客,漁夫樵婦,無一可以缺此。

投閑自放(10),攘(11)襟露腹,便然(12)酣卧於江湖(13)之上,扶頭解酲(14),忽然而醒。

雖道術之士,鍊陽消陰(15),飢腸如筋,而熟榖之液(15)亦不能去。

唯胡人禪律(16),以此為戒,嗜者至於濡首(17)敗性,失理傷生,往往屏爵棄巵(18),焚罍折榼(19),終身不復知其味者。

    【注释】

   

(1)礼天地:

祭祀天地。

   

(2)事鬼神:

供奉鬼神。

   (3)射乡:

指乡射礼和乡饮酒礼。

射礼是中国古代重大的传统礼仪活动,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射礼前后,常有燕饮。

乡射礼是流行于民间的射箭比赛活动,有严格的规则和礼仪,被完整地记录在《仪礼·乡射礼第五》中,显示着我国古代文明的特色。

乡射礼常与乡饮酒礼同时举行。

乡饮酒礼:

周代乡学,三年业成,考其优异者荐于诸侯。

将行之时,由乡大夫设酒宴以宾礼相待,谓之乡饮酒礼,历朝沿用。

   (4)鹿鸣之歌:

古代宴请嘉宾的乐歌。

源于《诗·小雅·鹿鸣》。

《诗·小雅·鹿鸣》写主人为酬答嘉宾对自己的忠告,享以美酒。

此处指宴请嘉宾。

   (5)宾主百拜:

指宾主互拜。

《礼仪·乡饮酒礼》(周)中有完整的宾主互拜礼节,一个宴会,宾主的互拜大礼﹑小礼有数十次之多,即所谓“百拜”。

其所以如此,诚如《礼记》所述,是可以“终日饮酒不得醉焉”,宾主得以尽情“合欢”。

此处的“宾主百拜”,既指一定的饮酒礼仪中复杂的宾主互拜的礼节,也指日常生活中频繁的宾主之间的互相应酬的社交活动。

   (6)左右秩秩:

指贵族宴饮。

《诗·小雅·宾之初筵》写贵族宴饮情况,其中有“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的句子,意即来宾开始入席,没有饮酒之前,左边右边整整齐齐,显得很有礼貌。

    以上“礼天地”﹑“事鬼神”﹑“射乡之饮”﹑宴请嘉宾﹑宾主百拜以及贵族宴饮等,都是古代重大的礼仪活动,每项活动,都是以酒成礼。

   (7)缙绅:

旧时官宦的装束,借指士大夫。

   (8)逮:

到,及。

   (9)闾里:

乡里。

   (10)投闲自放:

指因不被重用而自我放纵的人。

投闲:

即“投闲置散”,置于闲散职位,谓不被重用。

自放:

自我放纵。

   (11)攘:

挽起。

   (12)便然:

腹部肥满的样子。

   (13)江湖:

旧时泛指四方各地。

此处戏指不管什么地方,随便什么地方。

   (14)扶头解酲:

用扶头酒解除酒病。

扶头:

酒名,可能是唐宋时期比较普遍饮用的一种烈酒。

解酲:

消除酒病。

   (15)炼阳消阴:

道家认为,人的身体存在阴阳二气,一般来说,二者应互相平衡。

故修炼过程,不是炼阳消阴,就是炼阴消阳。

这里的炼阳消阴,是指苦心修炼。

   (16)熟谷之液:

指酒。

《内经·灵枢·论勇》:

“少俞曰:

‘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

’”

   (17)禅律:

佛教语。

禅定的戒律。

   (18)醹首:

《周易》:

“饮酒醹首,亦不知节也。

”谓饮酒沾湿头巾,也是不知节制。

   (19)屏爵弃卮:

抛弃酒器。

屏同摒,除去。

爵和卮都是古代的酒器。

   (20)焚罍折榼:

也是抛弃酒器之意。

罍和榼都是古代的酒器。

    【译文】

    酒在世上的作用真大啊!

人们在祭祀天地,供奉鬼神,射乡之礼,宴请嘉宾,宾主互拜,贵族宴饮等活动中,上至官宦,下及乡里,诗人墨客,渔夫樵妇,无一可以缺少酒。

那些因不被重用而自我放纵的人,更是经常喝的袒胸露腹,随时随地便然酣睡,用烈性的扶头酒来解除酒病,让自己忽然清醒一下。

虽然是道术之士,苦心修炼,肠子饿得像牛筋,而熟谷之液也不能丢掉。

唯独佛教的禅律,以酒为戒,生怕嗜酒者不知节制而丢脸败兴,失理伤生,往往摈弃酒器,烧毁酒具,以致有终身无法知道酒味的。

    【原文】

     酒復何過邪?

平居無事,汙罇斗酒

(1),發狂蕩之思,助江山之興

(2),亦未足以知麴糵之力,稻米之功。

至於流離放逐,秋聲暮雨,朝登糟丘,暮遊麴封(3),禦魑魅(4)於煙嵐(5),轉炎荒(6)為淨土(7),酒之功力,其近於道(8)耶!

與酒遊者,死生驚懼交於前而不知;其视窮泰違順(9),特戲事尔。

彼飢餓其身,焦勞其思(10),牛衣發兒女之感(11),澤畔有可憐之色(12),又烏足以(13)議此哉!

鴟夷丈人(14),以酒為名,含垢受侮(15),與世浮沈(16);而彼騷人(17),高自標持(18),分别黑白,且不足以全身遠害,猶以為惟我獨醒。

    【注释】

    

(1)污樽斗酒:

掘地为坑当酒樽,以手捧酒而牛饮。

此处指随意畅饮。

    

(2)助江山之兴:

助指点江山的兴致。

江山指国家的疆土﹑政权。

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即指议论国家大事,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

    (3)朝登糟丘,暮游曲封:

指整日沉湎于酒。

糟丘:

积糟成丘。

曲封:

积曲成堆。

糟丘﹑曲封,皆极言酿酒之多,沉湎之甚。

    (4)魑魅:

鬼怪。

    (5)烟岚:

山林间蒸腾的雾气。

    (6)炎荒:

指南方炎热蛮荒之地。

    (7)净土:

佛教指没有尘世庸俗之气的清净世界。

    (8)近于道:

接近事理,接近客观。

    (9)穷泰违顺:

困厄与显达,逆境与顺境。

    (10)彼饥饿其身,焦劳其思:

指为飞黄腾达而苦心修养的人。

《孟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历来,凡欲飞黄腾达,成就大事者,都按孟子的话去“修养”。

    (11)牛衣发儿女之感:

与“牛衣对泣”﹑“牛衣夜哭”﹑“牛衣泪”等意思相同,谓因家境贫寒而伤心落泪。

《汉书·王章传》:

“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12)泽畔有可怜之色:

《楚辞·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后常把谪官失意时的作品称为“泽畔吟”。

此处的“泽畔”指贬官失意之人。

     (13)乌足以:

怎么可以。

乌:

怎么。

足以:

完全可以。

    (14)鸱夷丈人:

指范蠡。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

越大夫。

越王为吴所败时曾赴吴为质二年。

回国后助越王勾践刻苦图强,灭吴国。

之后,认为勾践其人可与共患难,难以同欢乐,遂远离勾践,弃官而去,与西施周游齐国,自号鸱夷子皮。

    (15)含垢受侮:

忍受耻辱。

    (16)与世浮沉:

随大流,大家怎样,自己也怎样。

    (17)骚人:

屈原作《离骚》,故称屈原为骚人。

后又泛指忧愁失意的文士﹑诗人为骚人。

    (18)高自标持:

与“高自标树”﹑“高自标置”﹑“高自标誉”意思相同,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译文】

     酒又有什么过错呢?

平居无事,随意畅饮,可以激发放荡不羁的思绪,助长指点江山的兴致,但也不完全明了酒的功力。

只有到了被流离放逐的时候,在秋声暮雨里,从早到晚,沉湎于酒,借以增强抵御妖魔鬼怪的勇气,提振把蛮荒之地转化为圣洁净土的精神,这时酒的非凡功力,那才接近于客观了呢!

与酒同游的人,死生惊惧同时出现在面前而浑然不知;其视人生的顺境与逆境,只是一场戏罢了。

而那些为飞黄腾达而饥饿其身,焦劳其思的人,因家境贫寒而伤心落泪的人,因被贬而露出可怜之色的人,又怎么可以议论酒的功用呢!

那位鸱夷丈人范蠡,一生以酒为名,能够忍受耻辱,与世沉浮;而那些墨客骚人,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能够分别黑白,尚不能全身远害,还以为惟我独醒呢!

    【原文】

     善乎,酒之移人

(1)也!

慘舒陰陽

(2),平治險阻;剛愎者(3)薫然而慈仁(4);懦弱者感慨而激烈:

陵轢(5)王公,紿玩(6)妻妾,滑稽不窮,斟酌自如,識量之高,風味之媺,足以還澆薄而發猥瑣(7)。

    【注释】

    

(1)移人:

使人的本性或精神情态等发生改变。

“酒之移人”就是酒能改变人的精神状态,或酒能改变人的心情。

    

(2)惨舒阴阳:

刘勰《文心雕龙》: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言四季更替,阴阳盛衰;四季的景物不断变化,人的心情也随着变化。

阴阳惨舒:

阴阳盛衰,即阴阳转化。

古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此处“惨舒阴阳”,意为“惨阴舒阳”,即人的心情由忧戚转化为舒快。

    (3)刚愎者:

指倔强固执的人。

    (4)薰然而慈仁:

温和而又慈仁。

《庄子·天下》:

“薰然慈仁,谓之君子。

    (5)陵轹:

冒犯;触犯。

    (6)绐玩:

戏弄。

一本作“给”,不通。

绐:

哄骗。

    (7)还浇薄而发猥琐:

止息浮薄的社会风气,去掉庸俗低下的行为举止。

还:

止息,罢息。

发:

通“拨”,排除;断绝。

    【译文】

     好呀,酒能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啊!

它能使人的心情由忧戚转为舒快,也能让人们鼓起勇气平治一切艰难险阻;刚愎自用的人喝了酒会变得温和而慈仁;懦弱的人喝了酒会变得感慨而激烈:

敢于触犯王公,善于戏弄妻妾,其滑稽不穷的举止,斟酌自如的风范,识见之高超,风味之微妙,足以止息浮薄的社会风气而去掉庸俗低下的行为举止。

    【原文】

     豈特

(1)此哉!

「夙夜在公」〈有駜〉

(2),「豈樂飲酒」〈魚藻〉(3),「酌以大斗」〈荇葦〉(4),「不醉無歸」〈湛露〉(5)。

     

     君臣相遇,播於聲詩(6),亦未足以語太平之盛。

至於黎民休息,日用飲食,祝史無求(7),神具醉止(8),斯可謂至德之世(9)矣。

    【注释】

    

(1)岂特:

何止;难道只是。

    

(2)“夙夜在公”(有駜):

《有駜》是《诗·颂》篇名,写鲁僖公祈年之后在庙堂举行的宴饮群臣活动。

夙夜:

早晚。

公:

官府,这里指庙堂。

    (3)“岂乐饮酒”(鱼藻):

《鱼藻》是《诗·小雅》篇名,写周王在镐京逍遥饮酒。

岂乐:

欢乐。

    (4)“酌以大斗”(荇葦):

《行苇》是《诗·大雅》篇名,写周先代举行的家族宴会,歌颂周先王睦亲敬老。

    (5)“不醉无归”(湛露):

《诗·小雅》篇名,写周天子设宴招待朝见诸侯的场面。

     以上诸篇都是描写在所谓的太平盛世时上层社会极具影响力的粉饰太平的宴饮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没有酒是不行的。

    (6)播于声诗:

传播赞美的乐歌,指歌功颂德。

声诗:

乐歌。

    (7)祝史无求:

祭祀之官无所求。

祝史:

古代司祭祀之官。

古代祭祀多为求告神灵普降丰年,“祝史无求”谓人民丰衣足食,无须求告神灵。

    (8)神具醉止:

神灵也整日浪游醉乡。

    (9)至德之世:

有最高道德的社会。

至德:

最高的道德;盛德。

    【译文】

     酒的功用岂止这些!

在祈年之后君臣要从早到晚饮酒作乐;在闲暇无事时君与臣要逍遥自在地欢乐饮酒;在家族宴会上人们要用大杯斟酒睦亲敬老;在招待诸侯的宴会上宾主须尽情欢乐不醉无归。

     但君臣相遇,歌功颂德,不足以说明到了太平盛世。

只有到了黎民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他们的日用饮食,不用祭祀之官去求助神灵了,甚至连神灵也每日浪游于醉乡之中,就可以说到达有最高道德的社会了!

    【原文】

     然則伯倫之頌德

(1),樂天之論功

(2),蓋未必有以(3)形容之。

夫其道深遠,非冥搜(4)不足以發其義。

其術精微,非三昧(5)不足以善其事。

昔唐逸人追述焦革酒法,立祠配享;又采自古以來善酒者以為譜(6)。

雖其書脫略卑陋,聞者垂涎;酣適(7)之士,誦(8)而心醉。

非酒之董狐(9),其孰能為之哉。

    【注释】

    

(1)伯伦之颂德:

刘伶,字伯伦,西晋沛国(安徽淮北濉溪县)人,“竹林七贤”之一,平生嗜酒,著有《酒德颂》一篇,颂扬酒德。

    

(2)乐天之论功:

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

好酒。

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

著有《酒功赞》一篇,盛赞酒的功用。

    (3)有以:

有道理,能。

    (4)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