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LTE多场景覆盖指标要求测试0829V99.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1584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LTE多场景覆盖指标要求测试0829V9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11 LTE多场景覆盖指标要求测试0829V9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11 LTE多场景覆盖指标要求测试0829V9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11 LTE多场景覆盖指标要求测试0829V9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11 LTE多场景覆盖指标要求测试0829V9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 LTE多场景覆盖指标要求测试0829V99.docx

《11 LTE多场景覆盖指标要求测试0829V9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LTE多场景覆盖指标要求测试0829V99.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 LTE多场景覆盖指标要求测试0829V99.docx

11LTE多场景覆盖指标要求测试0829V99

TD-LTE规模技术试验——二阶段扩大规模测试

——多场景覆盖指标要求测试

(V5.1)

2012-05-03

TD-LTE规模技术试验规范

STT-3-11

中国移动通信

FSTT-3-3-1

目次

目次II

前言III

1范围4

2参考文件4

3缩略语4

4概述5

4.1测试环境基本要求5

4.1.1网络结构与规模5

4.1.2测试区域与测试路线5

4.1.3测试网络基本配置5

4.1.4配合测试设备6

4.2终端要求7

4.3加载加扰方式7

4.3.1OCNG概念说明7

4.3.2下行控制信道加载加扰方式8

4.3.3下行业务信道加载加扰方法8

4.3.4上下行综合加载加扰9

4.3.5干扰级别9

4.4测试内容定义10

4.5判断小区边界的原则10

4.6测试其他约定10

5覆盖指标要求测试11

5.1宏站覆盖测试12

5.1.1全网下行覆盖测试12

5.1.2室内外覆盖测试13

5.2上行IoT测试14

1

2

前言

本规范主要规定了TD-LTE规模技术试验二阶段扩大规模试验,在相关城市测试环境开展不同覆盖场景网络覆盖指标优化的测试内容。

TD-LTE规模技术试验――二阶段扩大规模测试

――多场景覆盖指标要求测试

21 范围

本规范主要规定了TD-LTE规模技术试验二阶段扩大规模试验,在相关城市测试环境开展不同覆盖场景网络覆盖指标优化的测试内容。

22 参考文件

参照技术规范:

《TD-LTE规模技术试验——设备规范——无线功能》

2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规范:

AMC

Ad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

自适应编码和调制

BLER

BlockErrorRate

误块率

CDF

CumulativeDistributedFunction

累计分布函数

CP

CyclicPrefix

循环前缀

DL

DownLink

下行链路

DwPTS

DownlinkPilotTimeSlot

下行导频时隙

EESM

ExponentialeffectiveSINRmapping

指数等效SINR映射

eNB

EvolvedNodeB

演进型NodeB

GPS

GlobalPositioningSystem

全球定位系统

HARQ

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MCS

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

调制编码方式

MIMO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多进多出

PDCCH

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F

ProbabilityDistributedFunction

概率分布函数

PDSCH

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UCCH

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PUSCH

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RSRP

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RSRQ

ReferenceSignalReceivedQuality

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SFBC

SpaceFrequencyBlockCodes

空频分组编码

SIMO

SingleInputMultipleOutput

单进多出

SNR

SignaltoNoiseRatio

信噪比

SINR

SignaltoInterference&NoiseRatio

信干噪比

TCP

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UE

UserEquipment

用户设备

UL

UpLink

上行链路

UpPTS

UplinkPilotTimeSlot

上行导频时隙

24 概述

24.1 测试环境基本要求

网络结构与规模

在规模试验六城市的密集城区或典型城区环境测试,无线网络形成比较规则的多层蜂窝结构、成片覆盖,应至少达到50个基站以上小区规模。

测试区域与测试路线

根据不同测试内容,主要选择如下两种测试区域:

1)40个基站以上小区连续覆盖、比较规则的多层蜂窝结构所覆盖区域作为测试区域,在该区域内路测,考虑不同的网络负载,空载和100%负载;

2)选择不同的覆盖目标,围绕覆盖目标周边区域(建筑物轮廓)进行路测,周边其它小区考虑不同的网络负载,包括空载和100%负载。

路测注意事项

1)路测时,测试路线应尽可能遍历测试区域内的主干道、次主干道、支路等道路(各级红线宽度控制:

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片区80%以上的路线需要被遍历,支路或街坊道路要达到50%。

并遍历选定测试区域内所有小区;如无特别说明,测试车应视实际道路交通条件以中等速度(30km/h左右)行驶。

2)记录测试车平均穿透损耗

3)CQT要求:

室内窗口、电梯、洗手间

4)室内能走的路线(走廊、过道、办公区、会议室、楼梯、电梯厅)需要遍历

测试网络基本配置

在测试期间,除特殊要求的测试项外,网络典型配置如下:

表1测试主要配置参数列表

参数

配置方式

说明

测试环境

密集或典型城区环境

频率

1.9GHz、2.6G室外;

系统带宽

20MHz

帧结构

F频段上行/下行配置2(子帧配置:

DSUDDDSUDD)

常规长度CP

特殊子帧配置5(DwPTS:

GP:

UpPTS=3:

9:

2)

D频段则采用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

DSUUDDSUUD)

常规长度CP

特殊子帧配置7(DwPTS:

GP:

UpPTS=10:

2:

2)

CFI

3

下行子帧内控制信道占3个OFDM符号

天线模式

DL:

Mode2、Mode3和Mode7自适应

UL:

SIMO

部分项目要求DL采用某些特定MIMO模式

上行功率控制

启用

测试时需要说明功控包含哪些信道(如PUCCH,PUSCH,Sounding等)

HARQ

启用

AMC

启用

基站发射功率

总功率8×5W/2天线2*20W

CRSEPRE15.2dBm

小区切换方式

基于竞争

配合测试设备

至少需提供如下配合测试设备:

表1测试配合设备

名称

数量

型号与版本(测试时填写)

频谱分析仪(或扫频仪)

1台

IxChariot或Iperf或其他业务模拟软件

按需要配置

测试用PC

按需要配置

上行IoT测试需要邻区加载终端约120台

TD-LTE路测系统

≥3套

测试车

按需要配置

GPS和电子地图

≥3套

路测系统可连接终端、GPS接收设备,能够显示、记录终端的L1、L2和高层信令与控制数据,能够显示、记录GPS时间、经纬度,并能将GPS时间、经纬度与终端记录数据进行正确关联,为终端记录数据提供地理位置。

路测终端应至少支持测量、显示与记录层1、层2和层3信令与控制数据,包括:

RSRP、RSRQ、SINR、CQI、MCS、MIMO方式、RRC信令等,其中RSRP、RSRQ、SINR等参数支持每100ms至少输出一次,且要求SINR为基于输出间隔内的平均值,CQI等参数支持每10ms(无线帧)至少输出一次,MCS、MIMO方式等参数支持每1ms(子帧)输出一次,对应的,路测终端周期输出的SINR,MCS,MIMO方式必须为输出间隔内的平均值。

GPS接收设备应支持显示、记录时间与经纬度。

并且GPS接收设备记录的时间、经纬度数据应能与扫频仪、路测终端记录数据准确关连,为扫频仪、终端所记录的数据提供绝对时间与地理位置。

测试数据处理上,应支持生成测试路线上RSRP/RSRQ/SINR打点图,RSRP/RSRQ/SINR的PDF/CDF分布曲线等。

考虑到路测终端、GPS接收设备的原始测试数据一般按周期定时记录存储,由于车速不均匀和停车等候等原因,导致不同路段由于速度不一而使得平均每单位距离上的样本点数不一样。

要求生成得到的PDF/CDF分布,单位距离上的样本点数应一样,以准确反映地理上的覆盖性能。

24.2 终端要求

要求参与测试的终端,外场(D频段在子帧配置为DSUUDDSUUD,特殊子帧采用10:

2:

2配置实际测试速率可达到下行56Mbps/上行17Mbps以上。

F频段在子帧配置:

DSUDDDSUDD,

特殊子帧配置7(DwPTS:

GP:

UpPTS=3:

9:

2)配置实际测试速率可达到下行56Mbps/上行10Mbps以上

室外覆盖场景一测试时,100小区加扰需要200部支持F频段的加扰终端及200部支持D频段的加扰终端

24.3 加载加扰方式

所有小区50%、100%下行模拟加扰

控制信道加扰级别为70%

OCNG概念说明

在分配好真实数据的资源后(如果有的话),剩下未被分配数据的下行物理资源将会被分配无用的数据(意思是说没有任何UE会去收这些数据)以实现模拟加载或是邻区干扰加载。

这种方法被称为OCNG(OFDMAChannelNoiseGenerator)。

基站的OCNG功能应支持:

∙支持下行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加扰,且支持分别设置控制信道、业务信道加扰比例;

∙下行业务信道的加扰比例根据占用的PRB比例确定;下行控制信道的加扰比例根据占用的CCE比例确定;

∙小区引入OCNG模拟加载后应同时能支持接入终端进行正常的业务。

∙为了达到干扰的真实性,OCNG产生的数据应该是放在随机化的PRB或CCE上,而不是某些固定位置的PRB或CCE;对于支持波束赋形的小区,下行OCNG数据需要能够根据指定方向,产生若干模拟波束。

随机化的方式,以尽量真实模拟实际多UE业务时的PRB分配为原则。

测试时,需要明确记录干扰PRB或CCE的加载位置及变化方式。

下行控制信道加载加扰方式

主测小区发送真实数据。

其余小区在下行控制信道上以OCNG方式满功率发送无用数据:

发送数据占用的CCE位置随机。

50%加扰表示加干扰数据占50%的CCE,发射数据位置变化周期不大于10ms;其它加扰比例依次类推。

图1下行控制信道加载加扰方式示意图

下行业务信道加载加扰方法

4.3.3.1下行业务信道加扰方式

一个小区设定4个波束,角度均匀分布在扇区内,各波束的角度保持不变。

4个波束每个波束占用的PRB数目相等,但按一定规则循环,如下行PRB资源分为PRB组1、PRB组2、PRB组3、PRB组4,4个波束对应的PRB依次为:

(PRB组1、PRB组2、PRB组3、PRB组4)(PRB组2、PRB组3、PRB组4、PRB组1)(PRB组3、PRB组4、PRB组1、PRB组2)(PRB组4、PRB组1、PRB组2、PRB组3)……。

各波束占用的PRB组位置变化周期不大于40ms。

加扰比例为4个干扰波束总共占用的PRB比例(如:

50%加扰,即干扰波束随机占用总共50%PRB)。

每个PRB采用最大功率(即每PRB上发射功率=基站最大发射功率/系统带宽(100PRB))。

位置4

图3下行业务信道加扰示意图

说明:

1.下行采用模拟加载时,下行业务信道和下行控制信道采用相同的干扰级别百分比;

2.基站应支持分别进行控制信道、业务信道下行模拟加扰。

24.4 测试其他约定

单项指标的记录,涉及到测试时间长短的,测试时间最少60s,记录数据为60s中获取数据序列的均值。

为了不引入不可预测的时延,下载/上传的文件应放在测试网络内部(ApplicationServer),以得到更适合验证TD-LTE无线性能的数据。

测试时的TCP/IP配置如下表所示。

表2测试时的TCP/IP配置列表

建议配置参数

服务器侧

终端侧

测试用PC系统

WindowsXP

TCP接收窗长(RWin)

1034816

默认发送窗

同RWin

MTUSize

1446

1446

ACKS选择

打开

MaxduplicateACKS

2

速率统计:

L3速率统一采用DuMeter软件(利用其StopWatch统计平均速率)进行统计,并应确认选择端口为LTE终端。

25 覆盖指标要求测试

5.1室外覆盖测试

室外覆盖测试-场景一

测试编号:

5.1

测试目的:

1.考察全网覆盖的连续性,对站间距、RSRP、RSRQ、RSSI、CRS-SINR、Data-SINR、Rank,速率,切换成功率等室外覆盖指标

2.考察不同网络加载(空载/50%下行模拟加扰/100%下行模拟加扰)对网络覆盖指标的影响

3.不同加扰级别下下得出RSRP\SINR建设指标要求,空扰下得出对RSRP\SINR验收指标的要求

测试条件:

1.场景一:

道路和高架桥场景

2.基本配置:

见4.1.3节“测试网络基本配置”;

3.测试区域:

40个基站连片覆盖区域,连片覆盖100小区外需要还有一圈小区

4.所有小区使用相同20MHz频率组网;

5.测试路线:

选择连片覆盖的100个小区

6.测试点:

路测时,测试路线应尽可能遍历测试区域内的主干道、次主干道、支路等道路,片区80%以上的路线需要被遍历,支路或街坊道路占比50%以上。

并遍历选定测试区域内所有小区;如无特别说明,测试车应视实际道路交通条件以中等速度(30km/h左右)行驶

7.测试资源:

测试UE2部,路测软件2部,GPS1部;扫频仪一台,基站图层;测试车一部(含车载电源)。

测试步骤:

1.TD-LTE网络空扰,扫频仪一台、一部测试终端做上行FTP业务,一部终端做下行FTP业务以指定车速(中速)遍历测试区域80%以上道路,支路或街坊道路(一车道、两车道)占比50%以上,道路双向。

移动过程中,TD-L终端记录RSRP、CRS-SINR、Data-SINR、天线模式、MCS、占用RB数、单双流比例、吞吐量等参数;记录掉线点\切换失败点的RSRP、CRS-SINR;

2.下行所有小区50%模拟加扰下(包含连片覆盖100小区外的一圈小区),重复步骤1;

3.下行所有小区100%模拟加扰下(包含连片覆盖100小区外的一圈小区),重复步骤1;

4.天线模式固定TM2,重复步骤1~3;

5.天线模式规定为TM7,重复步骤4.

测试后数据处理要求:

1.记录基站发射功率,TD-LCRS功率,PA\PB配置;测试小区的站址信息。

2.空扰、加扰,天线模式自适应、固定TM2情况下TD-L终端记录每秒RSRP、SINR、天线模式、MCS、占用RB数、单双流、PUCCH调度个数、吞吐量;在表格中标出TD-L掉话和切换失败点,分析掉话、切换失败原因,位置,场景

3.统计TD-L切换点前后三秒的RSRP、SINR、天线模式、MCS、占用RB数、单双流、PUCCH调度个数、吞吐量,及切换点的UE发射功率

4.绘制RSRP\SINR\吞吐量的PDF和CDF曲线

5.绘制RSRP\SINR打点图RSRP低于-100dbm后以5db为单位绘制打点图,SINR低于9db以后以3db为单位绘制打点图

7.统计空扰、加扰下RSRP>=-110dbm的百分比、SINR>=-3db的百分比;空扰、加扰LTE单用户占用全带宽时的下行速率>=4Mbps的百分比,上行速率>=256kbps的百分比;如果采用的是2:

2,需统计下行速率>=4Mbps的百分比,上行速率>=512kbps的百分比

8.统计RSRP、上下行吞吐量、SINRCDF5%对应的数值

9.无线侧(网管平台)监控加载小区的RB使用情况,并记录每秒每小区RB使用个数

10.统计扫频仪的每秒RSRP\SINR\PCI

备注:

1.换成功率,RLF次数

统计终端发起切换尝试次数、切换成功次数、切换失败次数

切换成功率=切换成功次数/切换尝试次数

切换尝试:

UE在移动过程中如果PCI发生变更,则计入一次切换尝试。

2.支路或街坊道路及其占比定义

室外覆盖测试-场景二

测试编号:

测试项目:

室外覆盖测试

测试目的:

1.考察旅游景点、城市水域边、开阔集市、广场开阔区的RSRP、RSRQ、RSSI、CRS-SINR、Data-SINR、Rank、速率等覆盖及业务指标

2.考察不同网络加载(空载/50%下行模拟加扰/100%下行模拟加扰)对网络覆盖指标的影响

测试条件:

1.场景二:

旅游景点、城市水域边、开阔集市、广场开阔区

2.基本配置:

见4.1.3节“测试网络基本配置”;

3.所有小区使用相同20MHz频率组网;

4.测试路线:

旅游景点(4A以上景区,遍历可以走的道路)、城市水域边(水边一周)、开阔集市、广场开阔区(横竖各三条双向路线)

5.测试区域:

主要测试小区数目不做要求,测试与加扰小区至少19小区,有第一圈邻区和第二圈邻区

6.测试资源:

测试UE2部,电脑2部,GPS2部;基站图层;

测试步骤:

1.网络空载下,测试人员携带测试终端2部、GPS接收设备及相应的路测系统,一部测试终端做上行FTP业务,一部终端做下行FTP业务在广场开阔区(举例)同时进行上传下载步行遍历测试,移动过程中,TD-L终端记录RSRP、SINR、天线模式、MCS、占用RB数、单双流、PUCCH调度个数、吞吐量、PCI等参数;记录掉线点\切换失败点的RSRP、SINR;

2.在图层中找出广场开阔区中所涉及到的小区及周围一圈邻区、两圈邻区

3.在两圈邻区进行50%下行模拟加扰,重复步骤1;

4.在两圈邻区进行100%下行模拟加扰,重复步骤1;

5.天线模式设置为TM2,重复步骤1~4;

6.天线模式设置为TM7,重复步骤1~4.

测试后数据处理要求:

1.记录基站发射功率,TD-LCRS功率,PA\PB配置;测试小区的站址信息。

2.空扰、加扰情况下TD-L终端记录每秒RSRP、SINR、天线模式、MCS、占用RB数、单双流、PUCCH调度个数、吞吐量;在表格中标出TD-L掉话和切换失败点,分析掉话、切换失败原因,位置,场景

3.统计TD-L切换点前后三秒的RSRP、CRS-SINR、Data-SINR、天线模式、MCS、占用RB数、单双流、PUCCH调度个数、吞吐量,及切换点的UE发射功率

4.绘制RSRP\SINR\吞吐量的PDF和CDF曲线

5.绘制RSRP\SINR打点图RSRP低于-100dbm后以5db为单位绘制打点图,SINR低于9db以后以3db为单位绘制打点图

6.统计空扰、加扰下RSRP>=-110dbm的百分比、SINR>=-3db的百分比;空扰、加扰LTE单用户占用全带宽时的下行速率>=5Mbps的百分比,上行速率>=256kbps的百分比;

7.统计RSRP、CRS-SINR、上下行吞吐量CDF5%对应的数值

8.记录TD-LTE每个小区的上行IOT抬升

9.无线侧(网管平台)监控加载小区的RB使用情况,并记录每秒每小区RB使用个数

备注:

1.换成功率,RLF次数

统计终端发起切换尝试次数、切换成功次数、切换失败次数

切换成功率=切换成功次数/切换尝试次数

切换尝试:

UE在移动过程中如果PCI发生变更,则计入一次切换尝试。

5.2室外覆盖室内测试

测试编号:

测试目的:

1.考察建筑物/建筑群室内外的RSRP、RSRQ、RSSI、CRS-SINR、Data-SINR、Rank、速率等覆盖指标(找到较多的低SINR点)

2.

3.考察不同网络加载(空载/50%下行模拟加扰/100%下行模拟加扰)对网络覆盖指标的影响

4.得到室外覆盖室内时的下行干扰余量

5.得到提升基站发射功率后的室外覆盖室内极限能力(即可保证覆盖要求的最大站间距)

测试条件:

1.基本配置:

见4.1.3节“测试网络基本配置”;

2.测试场景:

城中村、低矮居民区、街边底商、低层写字楼、小型酒店、工业园区、体育场,测试楼宇需低于8层

3.所涉及到的小区及周围两圈邻区的平均站间距(至少19个小区),每种场景尽量找到站间距为300米、400米、500米的环境开展测试;每种站间距条件下的每种楼宇的室外覆盖需包含-95~-85dbm,-85~-75dbm,-75~-65dbm三种区间。

对于楼宇的两面电平差较大(高于20Db)且每一面有可以独立遍历的区域时,可以看做是该楼宇的两种电平区间(电平值为在该面楼宇外遍历的CDF中值)

4.所有小区使用相同20MHz频率组网;

5.测试点:

在以上测试场景中的每类楼宇内外进行步行遍历测试

6.测试资源:

测试UE2部,加扰UE50部,电脑51部,备用电池102个。

GPS1部;基站图层;

测试步骤:

1.选定测试场景中的一种类型的楼宇,一部测试UE沿楼宇轮廓在室外一圈进行上传业务,一部进行下载业务遍历测试,记录每秒打移动过程中,TD-L终端记录RSRP、SINR、天线模式、MCS、占用RB数、单双流、PUCCH调度个数、吞吐量、PCI等参数;记录掉线点\切换失败点的RSRP、SINR;取CDF50%的点RSRP\SINR作为该楼宇的室外覆盖情况。

2.在图层中找出该楼宇轮廓覆盖遍历测试时所涉及到的小区及周围一圈邻区、两圈邻区

3.在两圈邻区均为空扰的情况下,一部测试UE进入室内区域在各楼层的可及路线同时进行上传下载遍历测试,终端记录RSRP、SINR、天线模式、MCS、占用RB数、单双流、PUCCH调度个数、吞吐量、PCI等参数;记录掉线点\切换失败点的RSRP、SINR;每层存一个Log

4.在两圈邻区进行50%下行模拟加扰,第一圈邻区采用上行真实加扰(每小区差点放置两用户进行满buffer上行业务)重复步骤3;

5.在两圈邻区进行100%下行模拟加扰,第一圈邻区采用上行真实加扰(每小区差点放置两用户进行满buffer上行业务)重复步骤3;

6.天线模式设置为TM2,第一圈邻区采用上行真实加扰(每小区差点放置两用户进行满buffer上行业务)重复步骤3~5;

7.天线模式设置为TM7,第一圈邻区采用上行真实加扰(每小区差点放置两用户进行满buffer上行业务)重复步骤3~5;

8.每种类型的测试楼宇的室外覆盖需包含-95~-85dbm,-85~-75dbm,-75~-65dbm三种区间,每种区间重复步骤1~7.

9.在站间距为300米且可以满足室内RSRP>=-110dBm的概率大于95%的某一栋楼宇内(该楼宇室内受多个小区覆盖),在这个楼宇内逐步进行单小区遍历测试(即确定楼宇内会占用到的小区后,关闭所有小区,并逐一开启在该楼宇内会用到的小区。

营造孤站场景)。

测试过程中按PCI记录RSRP、CRS-SINR、吞吐量、MCS、CQI等参数。

(TM2\TM7分别测试)

10.找到极限站间距及室外最低电平后,对不能满足室内覆盖要求的楼宇所在区域抬升基站发射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