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1395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docx

《论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docx

论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

论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

摘要:

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快速转型的同时,物流业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

物流过程是社会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产业升级和企业重组的关键推动力、以及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支撑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由此产生的一些优秀的物流管理理论更是值得的我们学习,本文便是针对一些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解释。

关键词:

EOQ:

MRP;MRPⅡ;JIT;LP;TOC;ERP;敏捷供应链

引言

现代物流的主要目的是在最可能最低的总成本的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

寻求成本优势和服务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

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

即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以信息为中心;重效率更重效果。

1EOQ、MRP及MRPⅡ

1.1EOQ

1.1.1EOQ基本概念

EOQ(经济批量)是传统物流管理方法的代表,EOQ就是指正确的订货数量要使同发出订单次数有关的成本与同所发订单的订货量有关的成本达到最好的平衡,总成本最小。

EOQ是固定订货批量模型的一种,可以用来确定企业一次订货(外购或自制)的数量。

当企业按照经济订货批量来订货时,可实现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最小化。

但EOQ概念并不适合于为库存而生产的物品。

只适用于该物品成批地通过采购或通过制造而得到补充,它不是连续生产出来的亦或销售或使用的速率是均匀的,而且同该物品的正常生产速率相比较低,因而产生显著数量库存两种情况。

EOQ基本概念使用于下列情况:

1)该物品成批地通过采购或通过制造而得到补充,它不是连续地生产出来的。

2)销售或使用的速率是均匀的,而且同该物品的正常生产速率相比较低,因而产生显著数量的库存。

1.1.2EOQ基本模型一般EOQ模型实际上包括了以下四类模型:

1)不允许缺货,生产时间很短的模型,即基本EOQ模型

2)不允许缺货,生产需要一定时间的模型

3)允许缺货,生产时间很短的模型

4)允许缺货,生产需要一定时间的模型

1.1.3在工业界,采用是错法去求库存中成千种的经济批量是不切实际的。

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计算任何一物品的EOQ。

式中:

D——全年需求量;

S——平均一次订货准备所发生的成本,即每次订货费用;

H——单位存货的年存储成本

1.2MRP

1.2.1MRP的原理

MRP(物料需求计划)就是依据主生产计划(MPS)、物料清单、库存记录和已订未交定单等资料,经由计算而得到各种相关需求(Dependentdemand)物料的需求状况,同时提出各种新订单补充的建议,以及修正各种已开出订单的一种实用技术。

它解决了如何实现制造业库存管理目标——在正确的时间按正确的数量得到所需的物料这一难题。

它的基本条件数据主要有:

产品出产计划(主生产计划)、产品结构、库存状态。

其特点是需求的相关性,需求的确定,计划的复杂性。

其基本原理就是由产品的交货期展开成零部件的生产进度日程与原材料、外购件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日期,即将产品出产计划转换成物料需求表,并为编制能力需求计划提供信息。

1.2.2MRP应用的保障条件

MRP的应用,还需要几个明确的保障条件:

1)相对稳定的主生产计划MPS。

2)完善的物料主数据及BOM。

3)强有力的供保能力。

4)支持柔性的加工能力。

5)明确的订单管理流程,尤其是订单的变更管理。

6)合理的排产方案。

这些条件的保障,需要企业良好的综合管理能力作支撑。

任何一个条件的不满足,都有可能引起生产组织的不畅。

其次,MRP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其在应用中,需要人工介入较多。

此外,MRP系统没有涉及车间作业计划及作业分配,这部分工作仍然由人工补足,因此也就不能保证。

作业的最佳顺序和设备的有效利用。

1.2.3闭环MRP

1)闭环MRP是在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基础上,增加对投入与产出的控制,也就是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执行和控制。

闭环MRP理论认为,只有在考虑能力的约束,或者对能力提出需求计划,在满足能力需求的前提下,物料需求计划(MRP)才能保证物料需求的执行和实现。

在这种思想要求下,企业必须对投入与产出进行控制,也就是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和执行控制。

在物料需求计划执行之前,要由能力需求计划核算企业的工作中心的生产能力和需求负荷之间的平衡情况闭式MRP将是一个集计划、执行、反馈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它能对生产中的人力、机器和材料各项资源进行计划与控制,使生产管理的应变能力有所加强。

该系统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也全部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2)闭环MRP的特点是:

a)主生产计划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与市场需求(如合同、订单等)。

b)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的运行(或执行)伴随着能力与负荷的运行,从而保证计划是可靠的。

c)采购与生产加工的作业计划与执行是物流的加工变化过程,同时又是控制能力的投入与产出过程。

d)能力的执行情况最终反馈到计划制定层,整个过程是能力的不断执行与调整的过程。

e)下面我们用两个简单的图形来看一下MRP和闭环MRP的区别吧

1.3MRPⅡ

1.3.1MRPⅡ的基本原理

MRPⅡ(制造资源计划)是一种生产管理的计划与控制模式,因其效益显著而被当成标准管理工具在当今世界制造业普遍采用。

MRPⅡ实现了物流与资金流的信息集成,是CIMS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核心主体,是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提高企业运作水平的有效工具。

MRPⅡ的基本思想就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使他们得以协调发展,并充分地发挥作用。

1.3.2MRPⅡ管理模式的特点

1)计划的一贯性和可行性

2)管理的系统性

3)数据共享

4)动态应变性

5)模拟预见性

6)物流、资金流的统一

1.3.3实施MRPⅡ的效益

MRPⅡ带来的效益可以分为定量和定性两大方面,就定性的效益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地位,企业领导可随时了解销售、生产和财务等方面的运作状况。

2)均衡生产、稳定质量依靠均衡性的生产计划,能消除由于材料欠缺而出现的紧急材料采购和突击性加班加点,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车间在制品的生产和装配质量,从而提高整个产品的质量。

3)通过以MRPⅡ这一现代化的管理工具的学习、掌握和运用,能使整个企业的管理人员从具体管理方法到管理思想都有一个新的突破和提高,管理人员从事务性的工作解脱出来,不在把时间消耗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繁琐事务处理之中,而是致力于实质性的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

4)MRPⅡ的实施还能使整个企业成本发生于实时监控中,使事后成本变为事前成本,为企业的高级管理阶层进行决策预测提供帮忙,使很多事情能变事后补救为事前预防。

2JIT和LP

2.1准时生产(JIT)

2.1.1JIT基本概念与原理

JIT(准时生产)就是将物品配送到制定的地点,不多送,也不少送,不早送,也不晚送,所选物品要各个保证质量,不能有任何废品。

JIT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它主要采用变“推”为“拉”的“反工序法”,强调下“求”上“供”,准时生产,按时交付。

JIT原理虽然简单但内涵却很丰富:

1)品种配置上,保证品种的有效性,拒绝不需要的品种。

2)数量配置上,保证数量的有效性,拒绝多余的数量。

3)时间配置上,保证所需的时间,拒绝不按时的供应。

4)质量配置上,保证产品质量,拒绝次品和废品。

2.1.2JIT的目标

废品量最低;库存量最低;准备时间最短;生产提前期最短;减少零件搬运;减少零件搬运,搬运量低。

机器损坏低;批量少。

2.1.3JIT的基本手段

适时生产;弹性配置作业人员;质量管理穿贯其中。

2.2精益生产(LP)

2.2.1精益生产简介与核心思想

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结果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

与传统的大生产方式不同,其特色是“多品种”,“小批量”。

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

JustInTime(JIT),翻译为中文是“旨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因此有些管理专家也称精益生产方式为JIT生产方式、准时制生产方式、适时生产方式或看板生产方式。

核心:

1)追求零库存

2)追求快速反应,即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

3)企业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

4)人本位主义

5)库存是“祸根”

2.2.2精益生产管理方法的特点

1)拉动式准时化生产。

2)全面质量管理。

3)团队工作法。

4)并行工程。

2.3约束理论(TOC)

2.3.1约束理论(TOC)的概念

约束理论(TOC)是以色列物理学家、企业管理顾问戈德拉特博士在他开创的优化生产技术(OP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哲理,该理论提出了在制造业经营生产活动中定义和消除制约因素的一些规范化方法,以支持连续改进。

同时TOC也是对MRPⅡ和JIT在观念和方法上的发展。

概念的基本要点:

1)TOC强调必须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系统,从整体效益出发来考虑和处理问题,TOC的基本要点如下:

2)企业是一个系统,其目标应当十分明确,那就是在当前和今后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3)一切妨碍企业实现整体目标的因素都是约束。

4)为了衡量实现目标的业绩和效果,TOC打破传统的会计成本概念,提出了三项主要衡量指标,即有效产出、库存和运行费用TOC认为只能从企业的整体来评价改进的效果,而不能只看局部。

库存投资和运行费用虽然可以降低,但是不能降到零以下,只有有效产出才有可能不断增长。

5)鼓-缓冲-绳法(Drum-Buffer-RopeApproach,DBR法)和缓冲管理法(BufferManagement)TOC把主生产计划(MPS)比喻成"鼓",根据瓶颈资源和能力约束资源(CapacityConstraintResources,CCR)的可用能力来确定企业的最大物流量,作为约束全局的"鼓点",鼓点相当于指挥生产的节拍;在所有瓶颈和总装工序前要保留物料储备缓冲,以保证充分利用瓶颈资源,实现最大的有效产出。

6)定义和处理约束的决策方法,TOC强调了三种方法,统称为思维过程(ThinkingProcesses,TP)。

a)因果关系法。

b)驱散迷雾法。

c)苏格拉底法。

2.3.2约束理论(TOC)的九条原则

原则1TOC的基本思想在九条管理原则上得到了具体体现,这九条原则是实施TOC的基石。

与TOC相关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算法和软件,也是按照这九条原则提出和开发的。

原则2追求物流的平衡,而不是生产能力的平衡。

原则3“非约束”的利用程度不由其本身决定,而是由系统的“约束”决定的。

原则4资源的“利用”(Utilization)和“活力”(Activation)不是同义词。

原则5“约束”上一个小时的损失则是整个系统的一个小时的损失。

原则6“非约束”节省的一个小时无益于增加系统有效产出。

原则7“约束”控制了库存和有效产出。

原则8运输批量可以不等于(在许多时候应该不等于)加工批量。

原则9批量大小应是可变的,而不是固定的。

编排作业计划时考虑系统资源约束,提前期是作业计划的结果,而不是预定值。

3ERP

3.1ERP的基本概念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它将企业的财务、采购、生产、销售、库存和其它业务功能整合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上,从而实现信息数据标准化,系统运行集成化、业务流程合理化、绩效监控动态化,管理改善持续化。

ERP其实质是在MRPII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是集成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3.2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4)业务流程管理的思想。

3.3ERP的主要作用

1)提供集成的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数据和资料共享。

2)理顺和规范业务流程。

3)数据的处理由系统自动完成,准时性与及时性大大提高。

加强内部控制。

4)通过系统的应用自动协调部门业务,是企业资源得到统一规划和应用。

5)帮助决策。

6)进行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并制定阶段性实施方案进行系统开发和系统集成。

3.4ERP的实施

ERP系统的实施关键是一个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必须站在企业的战略层次,把企业整个供应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逐步实现。

ERP实施可分为三个过程:

企业基础业务的信息管理;企业资源管理;企业之间的合作管理与电子商务协调管理。

1.确定合作伙伴

2.需求分析

a)确定企业类型

b)业务流程特点分析

c)业务流程重组

3.可行性分析

a)必要性分析

b)经济性分析

c)技术性分析

4.制定阶段性实施方案

通过可行性分析,可以得出可行性分析的结论:

a)有必要而且也有可能,就制定开发计划,着手开发工作。

实施方案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安排。

b)对于必要开发,但目前条件尚不成熟的,如技术力量不足、费用投资困难或其他原因,暂时不宜开发的系统,暂不开发,继续创造条件,待时机成熟后再开发。

5.系统开发

6.系统集成

4敏捷供应链

4.1敏捷供应链的内涵及内容

4.1.1敏捷供应链的内涵

敏捷供应链是指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消费者用户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无缝化程度较高的功能网络链条,已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动态战略联盟。

“动态”表现为适应市场变化而进行的供需关系的重构过程;“敏捷”用于表示供应链对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快速适应能力。

4.1.2敏捷供应链的内容

敏捷供应链实在不确定性、持续变化的环境下,为了在特定的某一市场机会中获得价值最大化而形成的基于一体化的动态联盟和协同商务的供应链。

它包括以下内容:

1)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需求订单管理: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规划、产品设计工程、产品技术保证;

2)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管理、生产集成计划、跟踪和控制;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流采购供应计划。

3)物流管理:

运输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等。

4)企业之间资金管理:

汇率、成本等问题;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5)供应链的设计:

全球节点企业资源的评价、选择和定位;基于供应链的客户服务、分销管理、市场营销;供应链的业绩评价;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和技术。

4.2敏捷供应链的特征

具体而言,敏捷供应链有以下特点:

以客户需求为驱动;以动态联盟为组织形式;以高素质员工为核心;以先进制造技术为关键;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依托;以竞争—合作/协调为机制。

4.3敏捷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任何一种战略运用是否成功,取决于能否获得超过对手的竞争优势。

按照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波特的观点,竞争优势的获得源于企业能够向顾客提供超过竞争对手的价值,或者是以低于对手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同等的效用,或者是以同等价格提供更多的效用。

基于波特的定义,我们可以把竞争优势描述为,在公司的任何维度或特征中所存在的不对称性或差异性,正是这些维度或特征使公司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服务于顾客并因此创造出更好的顾客价值。

波特的理论经过实践的验证被证明是有效的,网络经济时代,尽管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增加,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但是企业所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竞争原则却没有改变,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取得差异性竞争优势。

敏捷供应链是一种全新理念,它将突破传统管理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企业带来全新竞争优势,使企业能够在未来经济生活中再展雄风。

4.3.1速度优势

这里的速度就是最快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企业能及时提供顾客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实行敏捷供应链战略的一个重要竞争优势就在于速度。

在传统企业运作方式中,从接受订单到成品交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首先,企业要将所有的订单信息集中汇总到计划部门,由计划部门分解任务,从采购原材料开始,从前到后按工艺流程完成订单生产,除了必备的作业时间,中间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等待现象。

企业如果按敏捷供应链观念组织生产,其独特的订单驱动生产组织方式,在敏捷制造技术支持下,可以最快速度响应客户需求。

敏捷供应链增加了对市场反映的灵敏度,通过供应链上多个合作企业的信息共享,可以全方位地对市场情况做出响应,因此提高了企业的反映速度。

同时,由于各个企业都专心于自己的核心优势,可以减少产品的生产与物流时间,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即时销售、即时生产和即时供应,将消费者的定货提前期降到最低限度。

4.3.2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

依靠敏捷制造技术、动态组织结构和柔性管理技术三个方面的支持,敏捷供应链解决了流水线生产方式难以解决的品种单一问题,实现了多产品、少批量的个性化生产,从而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尽可能扩大市场。

首先是敏捷制造技术的突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企业资源计划ERP、精益生产技术JIT等是敏捷供应链的主体核心技术,没有敏捷制造技术,敏捷供应链思想便成为没有具体内容的空壳;

其二是动态变化的组织结构形成虚拟组织,动态联盟要求各个企业能用一种更加主动、更加默契的方式进行合作,充分利用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资源,使整条供应链保持良好的组织弹性和迅速的市场需求响应速度。

敏捷供应链突破了传统组织的实体有界性,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由核心企业根据每一张订单将若干相互关联的厂商结成虚拟组织,并根据企业战略调整和产品方向转移重新组合、动态演变,以随时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其三是柔性管理技术,敏捷供应链观念摒弃单纯的“胡萝卜加大棒”式刚性管理,强调打破传统的严格部门分工界限,实行职能的重新组合,让每个员工或每个团队获得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整合各类专业人员的智慧,获得团队最优决策。

4.3.3成本优势

成本是影响企业利润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不断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也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根本任务,而供应链管理是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有效手段。

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上,只有将成本管理建立在全方位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上,着眼于对企业活动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和控制,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敏捷供应链通过流程重组,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利益一致、信息共享的关系,通过敏捷性改造来提高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一是通过对供应链整体的合作与协调,产生拉动式的需求与供应,可以在加快物流速度的同时减少各个环节的库存数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二是由于供应链各个企业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因此避免了不必要的恶性竞争,降低了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因此使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降低。

4.4敏捷供应链对企业物流运作的影响

更加强调物流的速度;物流活动更加贴近顾客资源;物流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对现代物流技术手段的应用要求更高。

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物流不断朝着现代化方向转变,其主要内涵已经包括了运输的合理化,仓储的自动化,包装的标准化,装卸的机械化,加工配送的一体化和信息管理的网络化等诸多方面。

而这些优秀的物流管理理论可以给我们更多物流管理方面的启示,所以,我们要积极学习,参透这些管理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