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方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1287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3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石方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土石方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土石方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土石方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土石方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石方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

《土石方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石方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石方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

土石方工程作业指导书

SJSX3一般施工方案(措施)报审表

一般施工方案(措施)报审表

工程名称:

编号:

SJSX3-

致监理项目部:

现报上工程施工方案(措施),请审查。

附件:

土石方工程作业指导书

 

施工项目部(章):

项目经理:

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监理项目部(章):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注本表一式份,由施工项目部填报,监理项目部、施工项目部各存份。

 

 

土石方工程作业指导书

 

施工项目部

2012年10月27日

 

批准:

年月日

 

审核:

年月日

 

编写:

年月日

 

一、编制依据

◎《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

◎《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利用数码照片资料加强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过程控制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安全[2007]25号)

◎《强化输变电工程过程质量数码照片采集与管理的工作要求》([2010]322号)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国家电网期基建质量[2010]19号)

◎关于应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的通知(基建质量〔2010〕100号)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

架空电力线路》(DL5009.2-2004)

二、编制目的

为了保证本标段工程质量,指导现场基坑安全施工和符合质量工艺要求,并保证在安全的前提高基坑开挖的效率,特制定本土石方工程作业指导书。

三、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那曲至夏曲卡110kV输变电工程(四标段)施工安多至那曲双π接线路工程中所有塔位的复测分坑及土石方开挖回填。

四、工程概述

1)本工程为110kV安(多)~那曲(开关站)双兀接线路工程,开“π”线路全长为:

2*1.021(双回)+2.381(单回)km,其中:

那曲侧:

2*0.67(那安Ⅰ、Ⅱ回同塔双回)+0.27(那安I回单回)+0.6(那安II回单回)km。

安多侧:

2*0.351(那安Ⅰ、Ⅱ回同塔双回)+0.73(那安I回单回)+0.781(那安II回单回)km。

2)改造部分

a.本工程110kV那(安)Ⅰ、Ⅱ单回线路开“π”后线路开“π”点与原线路耐张塔之间需重新架线并更换导地线及金具,其中:

110kV那(安)Ⅰ回线路2.293km(6个档距)。

110kV那(安)Ⅱ回线路1.12km(3个档距)

总长度为3.413km。

b.那曲110kV开关站远期共规划8回出线,出线方向向北,由于出线侧50米处有一条35KV那自线平行出线构架架设,对那曲开关站110kV线路整体出线及终端布置造成影响,本次设计包括对35kv那自线1.55km单回线路的改道设计。

3)拆除部分

a.本工程110kV那(安)Ⅰ、Ⅱ回单回线路开“π”后,原110kV那~(安)Ⅰ回拆除单回线路4.443km,110kV那~(安)Ⅱ回拆除单回线路2.293km,共拆除原两个单回线路共7.397km。

拆除呼高38米直线塔1基,21米直线塔2基,18米直线塔1基,共4基。

110kV那(安)Ⅰ、Ⅱ回线路原导线采用LGJ-120/25钢芯铝绞线,110kV那(安)Ⅰ地线采用GJ-50钢绞线,110kV那(安)Ⅱ回地线不拆除(保留线路地线,详见青藏直流OPGW专题报告)。

b.35KV那~(自)线改道后需拆除单回线路1.6km,拆除18米水泥单杆5基,18米呼高直线塔1基,原线路导线采用LGJ-95/20。

110kV那曲~安多Ⅰ、Ⅱ线双π接点

本工程以开关站面向线路前进方向,塔位编号按此方向递增,塔腿编号如下:

C

B

 

D

那曲110kV开关站

五、特别注意事项

1、《铁塔及基础配置表》中有关名词说明如下:

●呼称高:

指铁塔下导线横担下平面至铁塔基础立柱顶面间的距离。

本工程铁塔铁塔全部为平腿,塔位明细表及断面图中定位高系指铁塔下横担至塔位中心桩桩顶的高度,呼称高系指铁塔下横担至最长腿脚间的高度,表示方式如下:

1D-SJ154-1818—呼称高

●定位高:

指铁塔下导线横担下平面至塔位中心桩间的垂直距离。

●塔位原始中心桩:

指铁塔所在位置的中心桩。

对直线塔,此桩即为线路中心桩。

对转角塔,此桩即为线路中心桩位移前的中心桩。

●定位高差:

塔位明细表中之“定位高差”指铁塔最低腿的基础顶面高程与塔位桩顶面高程的差值。

对于耐张转角塔,中心桩位移后与原塔位桩之间尚有一定差值,应予以注意。

●塔位中心桩位移:

耐张转角塔的中心桩位移沿角平分线的垂线(即横担方向)移动,正数值表示向线路转角的内侧移动,负数值表示向线路转角的外侧移动;“左”、“右”分别表示向线路前进方向的左侧和右侧移动。

●基础型式

BXX-板式直柱基础,为现浇地脚螺栓连接基础

TXX-掏挖基础,现浇地脚螺栓连接直线塔基础

TXX-掏挖基础,现浇地脚螺栓连接转角塔基础

2、注意事项

●每基铁塔基面抬高是以塔位桩顶开始计算,现场无桩塔位以塔位中心的地面开始计算。

●各施工队测工对线路复测时,应对塔基地形引起足够重视,若塔位实际情况与塔基地形及塔腿配置不符,应及时上报。

●全线杆塔位基本上均埋设了木(铁)桩作为标志,其前进或后退见杆位移动一栏;凡丢失的塔位,应补定塔位桩,并且所有杆塔位均应在施工前复测档距、高差及转角度数,并与路径图和断面图核实无误后方可施工。

●本工程铁塔采用了不等高基础及长短腿,各基础外露高度及长短腿是依据现场定位的塔位中心桩而确定的,因此,为保证施工无误,施工前首先须认真核实塔基剖面图、长短腿配置及基础外露高度配置,如有不符,立即上报设计。

●本工程塔位高程均指塔位桩顶面高程,本线路有个别档在室内对塔高作了小范围调整,调整后个别塔位予以取消(即空号),请在施工复测中注意。

本线路有部分塔位现场无塔位桩,请施工单位根据其前后的直线桩予以补定。

●施工前必须复测线路直线、转角度数、档距、塔位高程、地形地物、塔基地形等,其结果与设计图纸符合后方能开挖。

如有不同,请通知设计工代及时处理。

●基坑开挖时首先首先应核实塔位地质情况与《铁塔与基础配置表》中所描述的地质情况是否一致,若不一致,请及时通知设计工代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对基础做相应的处理。

●基坑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井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须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

●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坑内是否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应有专门向坑内送风设备风量不宜小于25L/s

●基础开挖完成后,应核实基础的跟开和基础尺寸是否和设计的值一致。

●基坑回填次序是先做好冻土地基处理工作后再进行基坑回填,基坑回填工作应及时

●基坑回填时应,按300mm分层夯实;回填时含水量应控制在12%内

●基坑回填后,应在地面堆筑0.5m厚的放沉土堆,其范围同基坑伤口偶尺寸。

3、线路方向

本工程线路前进方向如下图所示,各塔位前后左右均以此为准:

六、线路复测作业方法及要求

1、作业方式:

由于本工程工程量不大全线路110kV铁塔11基,35千伏铁塔4基,混凝土电杆5基,共计20基,因此本工程全线采用全站仪进行复测。

2.作业准备工作

1)在明确施工任务后,应首先向施工队提供下列技术资料,以便施工队组织学习,在施工中贯彻执行。

a)有关施工图纸。

b)施工区段的平断面图和塔位明细表。

2)技术交底:

a)在进行复测、分坑前,对参加施工作业的人员要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做记录并让参加人员签字。

b)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

c)设计图纸,有关要求及说明。

d)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规范。

e)本施工技术措施。

3)工具准备

a)施工测量用的仪器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并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

全站仪检查内容包括:

a:

照准部的旋转是否灵活,制动、微动螺旋是否有效,望远镜调焦是否正常,成像是否清晰,度盘刻划是否清楚等。

b:

照准部水准管轴与竖轴是否垂直。

c:

十字丝竖丝、视准轴是否垂直横轴。

d:

横轴与竖轴间是否垂直。

e:

竖盘指标线的位置是否正确。

f:

施工测量用的全站仪其最小读数不应大于1’。

b)水准仪:

水准仪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并应在使用前进行检查。

水准仪的检查包括:

a:

望远镜成像是否清晰,目镜物镜的调焦螺旋是否灵活,水平制动及微动螺旋是

否有效,脚螺旋转动是否自如;

b:

圆水准器轴是否平行于仪器竖轴;

c:

十字横丝是否垂直于仪器竖轴;

d:

水准管轴是否平行于视准轴。

c)三脚架:

三脚架架头连接螺旋与仪器可靠连接,架头无松动;架腿固紧螺旋有效制动架腿。

d)塔尺:

塔尺刻度要清晰、准确;连接处无损坏或损坏程度不影响长度的稳定。

e)花杆:

要求花杆要正直、尖端要在花杆中心。

f)钢卷尺:

要经过计量检定,读数清晰。

g)对讲机:

使用前充电并检测通话质量。

3、作业任务与要求:

1)复测工作必须以设计提供的杆塔明细表、基础施工图、线路平断面图为依据:

a)复测档距是否符合杆位明细表和平断面图中给定的位置;

b)复测塔位是否偏离线路位置;

c)复测转角塔水平转角角度是否正确;

d)复测相邻塔位的相对标高是否正确;

e)复测塔位间被跨越的高压电力线路的相对标高是否正确;(为保证架线后线间安全距离,该条复测项目是重点)

f)复测塔位间被跨越物或邻近建筑物的相对标高是否正确;

g)导线对地、对风偏危险点距离有可能不够的地形凸起点的标高是否正确;

h)校核设计给定的基础施工基面是否符合;

i)校核设计配置的基础的位置是否正确;

j)核对设计提供的《房屋撤迁明细表》是否符合,是否有新增和漏项。

k)校核设计给定的边坡稳定点是否符合。

l)上述各项的复测数据(含原始数据),必须在复测的当时认真填写《送电线路施工复测记录表》并交技术组复核后报项目总工批准,以便今后工程的竣工验收及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

2)复测应以设计原钉的直线桩即“Z”桩为基准,同时应以“Z”桩来复核和校正转角桩(J桩)及方向桩(C桩)。

3)直线塔位中心桩应该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相邻两塔位中心桩的横向偏差不得大于50mm,校正直线塔位中心桩时应用分中法消除正倒镜的误差。

4)转角塔角度值全方向法复测时,设计值的偏差应不大于1′30″。

5)线路复测时,相邻塔位之间的高差,复测值与设计值的偏差不超过0.1L的误差,若超过时应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6)线路复测过程中,各队应对分配给自己的塔位进行逐基复测塔基断面,以核实《铁塔及基础明细表》中施工基面设计值与塔位处的地形是否相符。

对于高差不大的地形,可测2-3个点,对于高差较大的地形,应详细测量。

确定所测结果是否与原设计相符,以保证在满足四个腿的设计高差的同时保证基础埋深和塔腿露高满足设计要求。

塔基断面复测完后,应及时上报复测结果及有关原始数据。

7)复测过程中应根据《铁塔及基础明细表》中的弃土堆放位置确认否能够堆放弃土,堆放后是否能够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以是否有新增建筑物。

8)塔位经复测无误后,应及时在基坑开挖范围以外,以后各工序不能破坏到的位置上订出横线路、顺线路以及分角桩等必要的施工辅助桩,并对每基塔位的所有辅助桩进行编号,记录其对中心桩的距离高差,并绘制草图以便于基础施工时作为恢复中心桩和进行质量检查的依据。

七、分坑作业方法及要求

1、作业方式:

使用经纬仪测量仪器进行分坑作业。

2、在进行分坑之前,要求各施工队具备下列条件之后,方可进行:

1)只有在复测线路直线、转角度数、档距、塔位高程、地形地物、塔腿之间高差的结果符合路径平断面图、塔位明细表、铁塔及基础明细表,或不符合但已得到设计院更改之后,方能进行分坑作业。

2)施工人员必须清楚了解该基塔位基面、基坑开挖的具体要求和有关的技术数值。

3)分坑工作除测工一人外必须有一名技工配合量尺钉桩

3、作业任务与要求:

1)对于定位高差较大且塔位地形复杂需要开挖基面后才能分坑的塔位,基础施工时必须保留塔位中心桩,如无法保留,应将中心桩引出。

使用不等高腿及有基础外露较高的塔位,均按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在分坑时,应对照基础施工图所给的数据及施工方案要求开挖基础小平台,不得将塔基开成平地再分坑,以免造成高边坡而塌方的不良后果。

2)分坑工作前,测工必须认真熟悉搞懂该基塔分坑技术资料和数据,要做到事前心中有数,不要到了现场临时加减各种尺寸、角度,避免紊乱差错。

对照单基明细表、杆塔明细表及基础明细表塔型是否一致,基础型号、塔腿高度是否一致,基础根开表与单基明细表尺寸是否一致,核对无误方可进行分坑。

3)要特别注意转角塔(含直线转角塔)的转角度数、转角方向、位移值、预偏值。

4)掏挖基础及人工挖孔桩基础要正确定位出各基坑中心,并按基础要求的开挖直径找出基坑开挖范围。

采用护壁方式的基础基坑开挖直径=基础直径+护壁厚度*2;护壁厚度一般按100~200mm取用。

5)分坑时按《基础单基卡片》资料给定的中心桩至坑中心的对角线尺寸及与线路中心线夹角45度找出各基坑口中心后,再用钢尺检查正、侧面根开尺寸是否正确,并要检查各侧面半根开是否正确,以免发生基坑错位和扭转。

6)全方位不等高铁塔基础的分坑方法是以铁塔基础的对角线尺寸为基准的分坑。

图示见附表1

(1)对于4个基坑为正方形布置的全方位不等高基础的分坑应按下列步骤操作。

a)根据坑口宽度a、各个基础与中心桩基面的相对高差、各个基础的半根开、铁塔主材的倾斜角度等,计算各个基础顶面、底面半对角线线长。

b)不等高基础分坑示意图中以B坑为例,已知B坑基础顶面半根开为XB,则LB01及LB02分别由试

(1)和

(2)计算所得。

当地势较平坦时,在中心桩o处,安平经纬仪,对准线路方向,将底盘固定,水平旋转450,使望远镜对准对角线方向,在坑口外侧钉水平桩P2,在水平桩P2与中心桩O间量取水平距离LB01及LB02。

c)根据基坑开挖尺寸a,计算出基坑对角线长为

,以

放样基坑角的2、4位置,用取中法定出1、3点。

其他三个坑可用同样方法放样。

4)当地形高差较大时,可测出中心桩施工基面与基坑地面的高低差,把水平距离换算成斜距进行放样。

如图2所示,已知B坑的底部半对角线线长LB02,测得B坑地面与桩位基面的高差为HBO,由此可计算出B坑底部半对角线斜距LBOH由式(3)计算所得。

然后以LBOH为基坑中心,再以a值确定2、4点及1、3点。

(2)当中心桩施工基面与基坑间不能通视时,用经纬仪进行分段定点测量,用半对角线长或半对角斜距进行丈量放样。

(3)按上述放样的基坑坑口是以底部对角线线长为基准的,也就是说,该基坑是以底板进行放样的,若为半掏挖基础时,为了保证基坑能够满足斜柱内侧支模要求,还应在对角线内侧进行放坡,即确定基坑5点位置,B坑点5至中心桩水平距离由式(4)计算所得。

根据以上分坑尺寸,定出坑口实际位置应为1-2-3-5-1所包围的面积,挖掘至1.5m后,仍以1-2-3-4-1坑位挖掘。

(4)对于4个基坑为长方形布置的不等高基础的分坑同样可以通过控制底板半对角线线长来完成。

但是,不能使用基础中心桩设置经纬仪,而必须将中心桩进行位移,按辅助中心桩设置经纬仪。

7)转角塔基坑位置的测定:

沿转角平分线的垂线(横担方向)移动,位移值已列于明细表中,“+”表示向内角侧位移,“—”表示向外角侧位移,“左”、“右”表示向线路前进方向的左侧和右侧移动。

分坑时应特别注意。

 

 

如图1所示线路转角为β,转角塔基础坑位置测定,按以下步骤进行:

A)将经纬仪支平在转角塔线路中心桩O处,实测线路转角β;

B)前视相邻塔中心桩,然后水平转角(90°-β/2),确定内角侧转角平分线;

C)前视相邻塔位中心桩,然后水平转角(90°+β/2),确定外角侧转角平分线;

D)调转仪器镜筒180°,检查内外角侧转角平分线视线是否重合。

E)根据位移值及位移方向在角平分线上确定基础中心桩(详见塔位明细表),然后依据基础根开和基坑宽定出基坑位置。

F)转角塔基坑位置测定后,还应多次检查角平分线、中心桩位移的测定情况。

4、分坑方法

1)直线塔正方形基础分坑

a)直线塔正方形基础分坑,具体方法如图5.4.1

b)根据线路复测时在塔中心桩四侧所钉立的辅助桩,检查中心桩的位置是否正确。

c)计算分坑尺寸

a:

中心桩至坑口内角E距离

b:

中心桩至基础坑中心距离

c:

中心桩至坑口外角距离

 

图5.4.1

d)分坑时经纬仪安置在塔位中心桩上,用仪器瞄准辅助桩A,此时使游标指标线对准度盘0

e)测出Ø角,沿视线方向量取E1、E3水平距离,并钉出内外角桩P、G,然后在钢尺上取2a长,将尺两端至于P、G桩上,把尺向外拉紧拉平,在尺的中点构成直角。

分别折向两侧钉立K、M坑位角桩,这样就钉完了一个坑位桩。

f)测量时Ø角依次为450、1350、2750、3150,得到正方形基础的四个坑位。

2)直线塔矩形基础分坑

直线塔矩形基础分坑方法见图5.4.2

a)计算分高尺寸

a:

b:

c:

b)将经纬仪安置在塔位中心桩上,瞄准顺线路方向和垂直线路方向测定A、B、C、D四个辅助桩,使各桩中心点距塔位中心O的距离分别为=AO=CO=1/2(y+a),BO=DO=1/2(x+a)

c)在钢卷尺上取1/2(x+a)+1/2(y+a)长度,使之两端分别至于A、D桩上,然后将尺向左前方拉紧拉平,在1/2(x+a)或1/2(y+a)处构成直角,即测定了坑外角桩1,由1桩起分别向A、D桩测量出距离a,即测定坑位2、4的位置。

d)取2a尺长,使两端置于2、4桩上,将尺拉紧拉平,使之中点处构成直角,即测定出坑角桩3的位置。

e)依同样方法可测定其余坑位桩。

 

图5.4.2

f)钉辅助桩也可取

,分别以C、D点为零点,在CA、CB、DA、DB四个方向线上量取

,按正方形基础的分坑方法,划出四个坑口的位置。

如图5.4.3

 

图5.4.3

3)不等高塔腿基础分坑

a)不等高塔腿基础分坑的方法与矩形基础相类似,不同的是中心桩至与它不等高的辅助桩间距离不能直接测量出。

b)在如图5.4.3中,假设D辅助桩侧在低面,中心桩与C辅助桩在高面,可以先在顺线路方向上钉辅助桩A、B垂直线路方向上钉辅助桩C,OA=OB=OC=1/2(x+y)。

c)将经纬仪立在辅助桩A上,以B为基准点归0,顺时针方向转90º,找出方向桩e1f1,用同样的方法以B为中心桩得两个方向桩e2f2,e1f1与e2f2的交点即为辅助桩D。

d)用与矩形基础分坑相同的方法量出各坑角的位置。

e)不等高塔腿基础分坑时,应特别注意高低腿根开大小的差别对E1、E2值变化的影响。

4)无位移转角塔基础分坑

a)无位移转角塔,是指杆塔位中心桩即是转角杆塔的杆塔位桩。

其具体分坑方法如下图4.4所示:

在线路转角的α的角平分线上通过塔位桩O点测定出两条A、B和C、D相互垂直的线,以这两条相互垂直的线作为分坑的基准线。

b)将仪器安置在转角塔位中心桩O点上,望远镜瞄准线路前视或后视方向的杆塔桩或直线桩,同时将水平度盘调至0°位置,即置零。

然后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照准部,测出

水平角,沿视线方向钉D辅助桩,倒转望远镜钉C辅助桩;再使望远镜水平旋转90°(此时水平度盘角值为

),沿正、倒视线方向钉A、B辅助桩。

5)位移转角塔分坑

a)等长宽横担转角塔基础的分坑

a.具体分坑方法和示意图见图5.4.5

 

图5.4.5等长宽横担转交塔塔位中心桩位移图

b.数据计算按以下方式计算:

式中:

s1——转角桩O至塔位桩O1之间的位移距离;

b——横担宽度;

c——绝缘子金具挂板长度;

α——线路转角。

b)等长宽横担转角塔基础的分坑

 

等长宽横担转角塔基础的分坑测量图5.4.6

a、转角桩不是转角塔中心桩,转角塔中心桩距转角桩有一段距离的转角塔称为位移转角塔。

位移塔位桩的目的是使导线的延长线交点仍然落在线路中心桩上。

b、仪器安置在转角桩上,测出1/2(180º-Ø)角,在视线方向上钉辅助桩A,倒转望远镜钉C辅助桩。

c、从转角桩沿AC方向量出位移距离s,钉塔位中心桩O1。

d、仪器移到O1桩上,瞄准AC方向转90º角,在视线方向钉B、D辅助桩。

e、根据四个辅助桩,按直线分坑方法分坑,大坑在转角外侧,小坑在转角内侧。

6)直线双杆基础坑的测量

通过基坑顶点1、3对角线与线路方向交点来进行基坑的测定。

如上图所示。

在顺线路方向订立分坑控制桩E,设R=OE=x/2.则

仪器移至分坑控制桩E点安置,使望远镜对准B桩方向,水平旋转45度角,量取d1距离得到3;d2距离取得点1.截取尺长2a,将尺子两端固定于1、3两点上,使其中点处构成直角,并拉紧,得到正方形2,4两点的位置。

再分别定桩,即左侧基坑口放样工作。

重复上述方法,可测量出右侧基坑口的位置。

即完成了无转角双杆基础坑的测量工作。

5.分坑测量注意事项

1)分坑前应校核现场塔位基础形式与塔位明细表内基础型式是否相符,确认无误后方可分坑。

2)分坑时必须确认塔中心桩、辅助桩和直线过度桩。

应以塔中心桩为准进行分坑。

对于转角塔、终端塔的分坑特别要注意两点:

a:

线路转角方向必须正确,要辨认线路方向及分角线方向,不得混淆。

b:

严防抗拔腿基坑与受压腿基坑不能颠倒位置。

3)明细表内注明为水坑或稻田内的基坑,应等施工时再分坑。

对于水坑要求复测线路时就定好横、顺线路的辅助桩,避免因相临塔位开挖时塔伴桩移动而导致该塔位分坑时出差错。

4)无位移的塔位以塔位桩作中心桩进行分坑,有位移的塔位以设计图纸提供的位移值,用钢卷尺量取位移值,定上位移桩,再发位移桩为中心桩进行分高。

用钢卷尺量尺寸时,一定要将尺拉紧。

位移桩的方向应看准,严防勘误。

5)对山坡上的塔位基面,其靠山里的一侧要有符合安全规程规定的安全坡度,同时靠山里的一侧的基面宽度按照设计要求。

6)无论塔位有无基面下降,基础位于山坡时,基础边坡距离满足设计要求;基础附近有陡坎时,陡坎距基础距离应设计要求。

不满足者应在分坑后报告工程处技术负责人研究处理。

7)对于底拉盘基础,位于陡坎附近或山坡时,也应按照设计要求的距离处理。

6.作业工艺流程图

 

图6.1作业工艺流程图

八、开挖及回填作业方法及要求

1、施工准备

在施工前应掌握地质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准备好相关的材料、机具,施工人员到岗到位。

2、施工要点及质量要求

(1)、普通基础开挖

1)杆塔基础的坑深应以设计施工基面为基准。

当设计施工基面为零时,杆塔基础坑深应以设计中心桩处自然地面标高为基准。

拉线基础坑深以拉线基础中心的地面标高为基准。

2)在有电缆、光缆及管道等地下设施的地方开挖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同意,并有相应的安全措施且有专人监护;严禁用冲击工具或机械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