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K12学习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七课魅力独特的书画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1261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K12学习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七课魅力独特的书画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推荐K12学习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七课魅力独特的书画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推荐K12学习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七课魅力独特的书画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推荐K12学习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七课魅力独特的书画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推荐K12学习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七课魅力独特的书画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K12学习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七课魅力独特的书画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

《推荐K12学习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七课魅力独特的书画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K12学习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七课魅力独特的书画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K12学习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七课魅力独特的书画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x

推荐K12学习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七课魅力独特的书画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

第7课魅力独特的书画

内容标准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能识别不同字体的基本特征。

知道四种主要书体的不同特征,能初步欣赏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

初步掌握中国画的特征及发展历程,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比中西经典名画,体会魅力独特的中国画。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概括出汉字、书法和绘画的发展过程。

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观看视频与图片,充分领略中国书画的独特魅力。

通过活动探究,学会从不同角度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展现中国书画的魅力,重建文化归属感,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爱国以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为支点,增强历史使命感。

加深对“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认识。

教学策略

教材分析

本课从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独特的汉字书写艺术和写意传神国画魂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知识点较多,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艺术修养有限,掌握和体会起来有困难。

建议教师一方面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知识点的归纳,另一方面有重点的通过讲解图片、欣赏视频,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分享和感受中国书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活动探究可启发学生思考中西绘画的一些差异,书画专业上的问题可与美术老师多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

体会中国书画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吴冠中先生书画作品《黄河》,请学生谈感受。

教师过渡:

中国古老的书画在今天依旧能绽放出她的活力,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今天我们一道走进汉字,一同感受中国书画的魅力。

讲授新课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教师讲解: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破天荒的大事,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世界上最古老的几种文字,如教材中提到的埃及象形文字、印度的婆罗米字母以及美洲的玛雅文等。

这几种文字虽然如汉字一样起源很早,但均早已成为死文字,唯有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被中华民族使用而未曾中断,汉字文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精神家园。

1.起源

展示课件。

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刻画符号或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

展示课件。

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有大约三千六百年的历史。

商朝时形成完整体系。

教师结合课件介绍:

甲骨文主要是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由于是刀刻的,所以其线条以多方折、劲直为主,同时字体的结构、长短、大小都没有定势。

金文是中国最古老文字的一种,经历了华夏文明一千二百余年历史。

因其往往现身于礼器的鼎和乐器的钟,又称钟鼎文。

又因其与一种金属紧密结合,堪称世界文字发展史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

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又称“籀(zhòu)文”,相传是西周周宣王太史籀所创。

大篆有两个特点:

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的样式,笔画委婉曲折,粗细匀称,字形狭长。

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法发展的结果,他把大小篆的笔画由圆转改为方折。

这个变化使得书写速度提高,后来这种字体在公文中广泛使用。

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钩、折”的基本笔画,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起来。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从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其趋势:

由繁到简。

教师过渡:

提起汉字,当然我们就会想到书法。

二、独特的汉字书写艺术——书法

观看视频:

“中国书法”。

1.何谓书法,有什么特点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法则,写字的艺术,以汉字为基础,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特点:

(1)实用性:

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关系密切,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情、品德。

(2)艺术性:

书法家运用不同的写作技巧进行艺术创作。

2.书法艺术发展的过程

自发阶段:

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

魏晋时期

自觉阶段:

由隶书衍生出楷书、行书、草书,且渐趋成熟

中国书法兼有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

教师结合课件介绍:

(1)楷书

特点: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谨,具有无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其发展:

魏晋有定鼎之功(钟、王),唐代步入盛世(欧、颜、柳)。

学生欣赏图片。

(2)草书

特点: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是诸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

起源于汉(张芝),成熟与东晋(王羲之),盛唐怀素和张旭是代表。

(3)行书

特点: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最具的代表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欣赏视频:

王羲之的《兰亭序》。

讨论:

我们在领略了中国书法独特魅力之后,走过千年的书法在今天遭遇了某些尴尬:

当下所谓书写因计算机的全面介入,已基本脱变成各种字体的输入和打印机的输出,今天的你还愿意拿起毛笔,在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圆、收笔之锐钝中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艺术吗?

课后延伸:

有兴趣的学生,在下节课带一幅自己的书法作品。

教师过渡:

同学们,你能看出西方拉丁字母和西方油画有相似之处吗?

应该不能!

但是中国传统的书法和绘画却有很多相似之处,“书画同源”已是公认的事实。

苏东坡提出“书画本一律”,即书法和绘画虽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二者具有如出一辙的笔墨技法、气韵生动的审美趣味。

中国书画同质异体,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审美艺术。

三、笔墨丹青——写意传神国画魂

教师结合课件介绍发展脉络。

1.原始社会

岩画和彩陶画是主要画种,其代表是彩陶画:

《鹳鱼石斧图》。

2.战国绘画艺术走向成熟

代表帛画《妇女凤鸟图》《御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晋时期:

总结出绘画理论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且提出“传神写照”,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

璀璨繁盛

绘画种类丰富,大家辈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隋展子虔《游春图》

初唐阎立本《步辇图》

盛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集中展现了中国绘画的突出成就。

5.宋元明清时期

绘画达到了新高度,风俗画为最大亮点代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教师提问:

郑板桥的《兰竹石图》有何特点?

学生观察郑板桥的《兰竹石图》。

教师讲解: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师生合作归纳中国绘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时期

特点

代表人物或作品

原始社会

 岩画、彩陶画

 《鹳鱼石斧图》

战国时期

开始走向成熟

《妇女凤鸟图》《御龙图》

魏晋南北朝

 注重写意传神

 顾恺之《女史箴图》

隋唐五代

 璀璨繁盛

 展子虔《游春图》

阎立本《步辇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两宋时期

风俗画是最大亮点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时期

文人画成就突出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扬州八怪”等

教师总结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不求形似,“得意忘形”,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活动探究:

比较两幅绘画(东西方)的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

参考建议:

西方画:

绘画沿着写实、功利方向,注意定点透视,重视物象,着意刻画,敷色多重,追求色彩的表现力。

中国画:

中国画不求形似,“得意忘形”,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以墨带彩,随心而作,表现手法灵活。

课后反思

(略)

延伸阅读建议

启良:

《中国文明史》,花城出版社,2003

王伯敏:

《中国绘画史》,上海美术出版社,1982

钟明善:

《中国书法史》,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

中国书画的确是一对孪生姊妹,她们以独特的风采,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时,常常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故,答曰:

“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传神”,就是注重、追求表现精神面貌。

“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注:

阿堵:

六朝口语,意为这、这个。

请回答:

(1)以汉字的起源说明“书画同源”的依据。

(2)据材料回答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解析:

(1)问从汉字起源于图画角度来分析作答。

(2)问可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出答案。

答案:

(1)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数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

(2)追求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注重意境,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

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艺术特色

魏晋南

北朝

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文具改进

王羲之

虚玄灵动

隋唐

盛世气象

张旭、怀素

狂放不羁

颜真卿、柳公权

注重规范法度

宋代

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宋四家、赵佶

追求个性、有意无法

明代

社会平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文徵明

强调个性化

清代

世运转衰

士人趋时应度

刘墉、翁方刚

馆阁体精润美媚,了无生气

包世臣、康有为

力挽颓风、矫枉过正

2、绘画:

①起源:

   新石器时代——战国两汉:

帛画——魏晋:

文人画出现(代表人物及绘画特点)——唐:

雍容华贵(代表人物及绘画特点)——宋元:

文人山水画,独立画种,注重意境(原因:

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明清:

风格奇特(原因:

时代的变化,社会动荡)

②民间绘画:

a兴起原因:

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b代表:

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明清――木刻版画、年画、剪纸、布贴画

③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体验高考

 

•(09年广东)19.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AB

CD

•(09年广东)19.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学生应该把字写端正,正确认识草书

草书的已经逐步失去实用价值,只保存艺术欣赏价值,而且能欣赏草书的人也越来越少。

练习草书必须从学习规范的草书字帖入手。

现代的青年学生首先应该把硬笔楷书写好,逐步提高书写水平。

没有规矩的潦草不是草书,而是“鬼画桃符”。

过程与方法

1)、要求学生掌握汉字起源和发展演变大体进程的事实,在欣赏异彩纷呈的书法艺术的同时,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2)、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气韵和意境。

 

1.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连缀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下图,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A.甲骨文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B.金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C.隶书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官方文字

D.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笔画平直稳重

2、.宋朝时士大夫追求风雅,热衷收藏。

下列物品中可能被其收藏或喜爱的是(  )

A.王冕的《墨梅图》

B.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C.赵孟

的《千字文》

D.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3.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写道: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下列我国的科学技术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境地的是(  )

A.核武器技术B.生物工程技术

C.地质学技术D.运载火箭技术

4.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

“蛟龙”下海,“神十”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

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

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C.全国人民的支持

D.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5.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

它们的相同点是(  )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和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中国的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下列书法的种类依次是(  )

A.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B.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C.行书、楷书、草书、隶书

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

11.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有一首题画诗写道: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

”体现此特点的绘画作品是(  )

A.《洛神赋图》B.《游春图》

C.《清明上河图》D.《墨兰图》

12.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

“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答案

1.D [解析]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故选D项。

甲骨文已经被识读了,排除A项;金文之前,甲骨文已经是成熟的文字了,排除B项;隶书始于秦,通行于汉代,排除C项。

2.B [解析]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画家,故选B项。

《墨梅图》为元代王冕的作品,排除A项;赵孟

为元代书画家,排除C项;蒲松龄为清代文学家,排除D项。

3.D [解析]由材料中“吴刚”“嫦娥”可得知,此诗的情境地在月球,只有运载火箭技术能帮助人类接近月球,故选D项。

4.B [解析]高科技成就的取得一定是以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以科技体制的创新为先导,故选B项。

科技成就的取得原因是多方面的,A、C、D三项叙述正确,但不是主要原因,皆排除。

5.A 6、D 7、D 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