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8.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1164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8.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8.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8.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8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是继氧气制取的研究之后出现的又一专题研究活动。

氧气制取的研究是二氧化碳制取研究的基础,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是氧气制取研究的延伸和拓宽。

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主要采用知识方法回顾、对比实验探究两种手段,通过对制取氧气的知识方法回顾,明晰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反应原理及实验装置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制取装置,使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认识产生由简单模仿到自主设计再到自由创新的认识飞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CO2的反应原理,学会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实验室中制备CO2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验证、验满等操作。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设计装置、动手实验等方法,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

2、在组装并使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制取气体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反思并不断修正实验设计,从而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

3、能合理使用课堂资料,会利用这些资料设计和改进实验方案,并设计装置进行制取和收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参与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增强对化学的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教材首先给出了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然后探究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然后以讨论的方式引出检验二氧化碳和证明是否集满的方法。

最后,结合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研究,总结出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并制取CO2。

难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通过CO2的制取过程,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第二单元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收集有一定基础,已有了初步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技能,所以本课题的难度不会很大。

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尤其是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但是由于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弱,还不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

1、熟悉教材,把握知识体系和基础知识。

2、准备课堂实验所需的仪器及药品。

仪器:

试管、大试管、锥形瓶、长颈漏斗、分液漏斗、集气瓶、玻璃片、(带导管的)双孔塞及单孔塞、带塞子的弯导管、药匙、烧杯、镊子、铁架台(带铁夹)。

 

药品:

碳酸钠粉末、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

其它:

火柴、纸张。

3、搜集课本与生活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

学生:

搜集课本与生活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

【教学学法】

教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演示实验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资料收集法、小组讨论合作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课程

课前准备:

学生上课之前在教室里熏蒸一会儿白醋。

提问:

教室里有什么味道

老师讲解白醋的功效(调味和杀菌),并引入食用碱,然后让学生尝味道。

讲解:

食用碱可以用来蒸馒头

提问:

为什么蒸馒头用碱?

(与馒头中的酸反应且放出气体使馒头又松又软)并提问学生为什么?

提问:

那白醋和食用碱来干什么?

讲述:

食用碱能不能和白醋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如果产生CO2,怎么来检验?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白醋和纯碱反应的实验,

提问:

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产生什么气体?

[讲述]

生活中,我们用这两种物品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提问:

实验室里,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怎样制取的呢?

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

引出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

【板书】: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讲述】这个课题我们分两个课时,今天我们先讲第一课时。

学生进班

答:

酸的、醋的味道

生答:

食用碱与馒头中的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观察实验现象

讨论,交流

生答:

产生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

创设情境,熏染氛围

用学生熟悉的物质进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创设了问题情境,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兴趣,聚拢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

复习比较

【教师讲述】在第二单元,我们曾学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

(师生互动)

提问:

为什么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简述:

反应比较简单,容易收集,比较便宜等等。

具体的研究思路是:

1、确定制备气体的反应原料反应原理

2、确定气体的制取装置,气体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提问:

发生装置确定的依据和收集装置确定的依据是是什么?

3、气体验证、验满方法,一般而言,气体验证、验满利用的是气体的化学性质。

提问:

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是什么?

教师讲述:

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对氧气进行检验和验满时可以采用“带火星的小木条”。

接下来,我们就沿着这一思路来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学生根据表格回忆相关内容,并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交流讨论。

生答:

发生装置确定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

收集装置确定的依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以及气体是否与水反应等

 

生答:

助燃性。

1、练习化学方程式书写。

2、通过对制取氧气知识的回顾,从方法的角度,为明晰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思路奠定基础,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方法灌输,增强学生对气体研究方法的认识体验。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1、提问:

在我们所学过的反应中,有哪些反应可以产生CO2的反应?

实验室里能选用这些反应来制备CO2吗?

2、师生活动议一议

附表1

[讲述]很遗憾,我们所熟悉的这些能够产生CO2的反应,因为生成的气体可能不纯、反应条件较难满足等原因,没能入选实验室制备CO2的反应。

过渡:

刚才我们用纯碱与白醋等酸类物质反应能产生CO2,那为什么能产生CO2呢?

下面我们看一段资料。

3、展示多媒体

投影资料:

含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

碳酸钠Na2CO3,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能与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讲授】通过这段资料,我们知道含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能与稀HCl稀H2SO4反应生成CO2。

多媒体展示实验——做一做附表2

【讲述】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和对比三个反应中,气泡产生的快慢,并思考哪种反应适合在实验室制CO2

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适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反应原理:

(板书:

一、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讲述:

由此可知,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我们要就以下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制得的气体较纯;反应条件容易满足;反应速率适中等

1、学生讨论并填表,有化学方程式的写化学方程式。

附表1-1

2、学生议一议

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

3、观看

4、学生分组实验

(1)、碳酸钠与稀盐酸

(2)、、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

(3)、、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

记录实验现象并汇报

5、分析实验现象,小组讨论并得出哪种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1、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增强学生的总结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分析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对有二氧化碳生成的一组反应的回忆和分析,通过一组探究反应速率的对比实验,呈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的认识过程,帮助学生领悟确定二氧化碳制备原理时应考虑的因素,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制备原理的认识层次。

板书:

(第一课时)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反应原理:

原料:

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教学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运用了新课程理念,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落实。

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创置问题让学生讨论,适当点拨指导,使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处于亢奋状态,水到渠成,本节课采用边复习、边启发、边讨论、边归纳总结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实现了多媒体与化学实验直观教学的自然结合。

教师给学生指导性、启发性、点拨性讲解,主要创设情境,触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相互协作得出结论,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探索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思维发展个性。

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的大体思路上把握较好,但是细节的把握还有欠缺,我给自己设定的改进方法是注意每节课的细节反思,把工作做细。

学无止境,我还要向同组、本校的优秀老师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提高。

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表1:

列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理由

1

不能,制得的气体可能不纯

2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不能,制得的气体可能不纯

3

不能,条件较难满足

4

不能,条件较难满足

表2石灰石、碳酸钠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对比

反应物

实验现象

1

稀盐酸和碳酸钠粉末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2

稀盐酸和块状石灰石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3

稀疏酸和块状石灰石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但反应一会儿后停止。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学案

表1:

列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理由

1

2

3

4

表2石灰石、碳酸钠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对比

序号

反应物

实验现象

反应速度

能否使用

1

碳酸钠和稀盐酸

2

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

3

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提问1:

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结合二氧化碳的情况

板书:

发生——固液,不加热

提问2:

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老师补充:

CO2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和水发生反应。

由此可推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板书:

收集——向上排空气

过渡:

带着刚才的思考结果,我们来组装制CO2装置。

学生回答:

1、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

2、密度、溶解性、能否与水反应

3、推出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1、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潜意识地培养学生认识规律的一般方法。

2、实现双基目标。

合作交流

确定实验装置并分组实验

讲述: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选择原料——设计装置——收集验满)根据以上思路完成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研究,并选出适用的装置。

1、观察思考

 

2、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并回答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

2、实现双基目标,教学学生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

实验探究

提示实验观察重点

提示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

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挑出有代表性的几种装置,评价装置的优劣,完善装置的功能。

总结各装置的注意事项以及优点。

1、分组实验

每组桌上均有的仪器:

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第一组到第二组:

试管,单孔橡皮赛、铁架台(带铁夹)

第三组到第四组:

广口瓶、破试管、铜丝、单孔橡皮塞

第五组到第六组:

锥形瓶、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

第七组到第八组:

广口瓶、双孔橡皮塞、分液漏斗

第九组到第十组:

锥形瓶、双孔橡皮塞、注射器

2、记录实验现象。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4、小组内交流。

5、归纳总结

1、认识实验对比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更注重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

 

2、练习基本操作。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其通过实验获取化学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5、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完善的探究过程,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另外,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

过渡:

一开始,我们呈现了一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路线,现在走到哪里了?

下一步该研究什么呢?

播放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总结:

检验、验满方法

板书:

检验:

澄清石灰水;

验满:

燃烧的木条

学生回答:

装置的研究

操作步骤、

验证和验满

总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

课堂小结

过渡: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了,请同学们回头看看,盘点一下自己的收获

总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内容

学生回答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课后作业

巩固本课时所学内容,并将课堂学习向课后延伸

板书:

(第二课时)

课题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制取装置:

发生:

固液不加热

收集:

向上排空气法

三、实验步骤:

查、固、液、收。

检验:

澄清石灰水。

验满:

燃着的小木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单位:

邢台市第二十八中学

姓名:

张晓燕

时间:

2016年11月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