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1045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小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红小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红小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红小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红小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小豆.docx

《红小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小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小豆.docx

红小豆

红小豆档案发表于2008-11-0408:

17:

51

红小豆

红小豆又名赤豆、赤小豆、红豆。

英文名:

Redadzukibean。

红小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饭豆”。

红小豆含多种营养成分,每100克红豆中含蛋白质21.7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60.7克,钙76毫克、磷386毫克、铁4.5毫克、硫胺素0.43毫克,核黄素0.16毫克、烟酸2.1毫克。

红小豆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高,宜与谷类食品混合成豆饭或豆粥食用,一般做成豆沙或作糕点原料。

李时珍称红小豆为"心之谷",其功用为"生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上吐",并治"下痢、解酒毒,除寒热痛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

我国是小豆的原产地。

至今,在我国喜马拉雅山麓尚有小豆野生种和半野生种存在。

印度、朝鲜、日本等国也有栽培,以我国出产最多。

小豆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古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小豆的药用记载。

古农书《齐民要术》中,已详载小豆的栽培方法和利用技术。

这表明,我国种植小豆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我国是小豆的原产地。

至今,在我国喜马拉雅山麓尚有小豆野生种和半野生种存在。

印度、朝鲜、日本等国也有栽培,以我国出产最多。

小豆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古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小豆的药用记载。

古农书《齐民要术》中,已详载小豆的栽培方法和利用技术。

这表明,我国种植小豆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红小豆属豆科(Leguminosae),菜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主根不发达,侧根细长,株高80~100厘米,有直立丛生型、半蔓生型及蔓生缠绕型。

叶为3小叶组成的复叶。

小叶圆头型或剑头型。

花梗自叶腋生出,梗的先端,着生数花,为自花授粉作物,花小,开黄花或淡灰色花,龙骨瓣呈螺旋形,每花梗上结荚1~5个,荚长7~16厘米,果荚内包着4~18粒椭圆或长椭圆形种子。

种子多为赤褐色,也有黑、灰、白、绿杂、浅黄色等。

种子千粒重50~210克,大多在130克左石。

红小豆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瘠薄,粘土、沙土都能生长,川道、山地均可种植。

既耐涝,又耐旱,晚种早熟,生育期短,栽培技术简单,可做补种作物。

一般穴播,行距25~35厘米,株距16厘米,每穴4~5粒种子,每亩播种量1.5~2.5公斤,生育期100天左右,春夏播都行,纯种、套种均可。

一般亩产150~250公斤。

陕北属半干旱性气候,无霜期165天左右,土壤属黄绵土类,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出苗和根系的生长。

年平均气温9.7℃,≥10℃的有效积温3499.2℃,稳定通过10℃的天数176天左右;年日照时数2615小时;年降水量480毫米左右,多集中于盛夏,6~9月降水量35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3%,雨热同季。

6~9月正是红小豆的生长盛期。

自然条件对小豆作物积累淀粉、蛋白质及保持颗粒鲜红极为有利,为其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红小豆不仅是美味可口的食品,而且是医家治病的妙药。

《神农本草经》说它“主治下水肿,排痈肿脓血”。

《药性本草》说可“治热毒、散恶血”。

《本草纲目》记载,红小豆“味甘,性平,无毒,下水肿,排痈肿脓血,疗寒热,止泄痢,利小便,治热毒,散恶血,除烦满,健脾胃。

……”医家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它对痈肿有特殊疗效。

例如《朱氏集验方》称:

“此药治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不拘善恶,但水调涂之,无不愈者”。

现代医学还查明,红小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旧社会,有些医生用它作药治病时,常常在病患者面前给它蒙上一件“神秘”的外衣。

清康熙时期,医药家汪昂在《本草备要》里写道:

“宋仁宗患痄腮,道士赞能,取赤小豆四十九粒(《本草纲目》说七十粒)咒之,杂他药敷之而愈。

中贵人任承亮亲见。

后任自患恶疮,付永投以药立愈。

问之:

赤小豆也?

承亮始悟道士之咒伪也。

后过豫章,见医治胁疽甚捷,任曰:

莫非赤小豆耶?

医惊拜曰:

‘用此活三十余口,愿勿复宣’。

这说明赤豆外敷,是治“痄腮”(即流行性腮腺炎)、“恶疮”和“胁疽”等病症的良药。

古医书中关于红小豆治病的神奇疗效,有许多记载,有些虽近玄虚,但说明它药用价值很高,有广泛的疗效。

赤豆内服外用,都未见有副作用。

祖国医学提示:

“多服泄津液,令人枯燥”。

可见使用时,也得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红小豆经济价值居五谷杂粮之首,故有“金豆”之美称它出口换汇率高,是国际市场的紧俏货。

赤豆

赤豆

种中文名:

赤豆

种拉丁名:

Vignaangularis(Willd.)OhwietOhashi

科中文名:

豆科

科拉丁名:

Leguminosae

属中文名:

豇豆属

属拉丁名:

Vigna

国内分布:

我国南部均有栽培

国外分布:

美洲及非洲的刚果、乌干达也有引种

简介:

一年生直立或缠绕草本,高30~90厘米,植株被疏长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盾状着生,箭头形,长0.9~1.7厘米;小叶卵形至菱状卵形,长5~10厘米,宽5~8厘米,先端宽三角形或近圆形,侧生的偏斜,全缘或浅三裂,两面均稍被长毛。

花黄色,约5或6朵生于短的总花梗顶端;花梗极短;小苞片披针形,长6~8毫米;花萼钟状,长3~4毫米;花冠长约9毫米,旗瓣扁圆形,常稍歪斜,顶端凹,翼瓣比龙骨瓣宽,具短瓣柄及耳,龙骨瓣顶端弯曲近半圆,其中一片的中下部有一角状凸起,基部有瓣柄;子房线形,花柱弯曲,近先端有毛。

荚果圆柱状,长5~8厘米,宽5~6毫米,平展或下弯,无毛;种子通常为暗红色或其它颜色,长圆形,长5~6毫米,宽4~5毫米,两头截平或近浑圆,种脐不凹陷。

花期夏季,果期9~10月。

种子供食用与药用,常用于煮粥、制豆沙。

干豆含蛋白质21~23%,脂肪0.3%,碳水化合物65%。

药用部位:

干燥成熟种子。

另:

叶治小便频数,遗尿;花清热,止渴,醒酒,解毒;发芽的种子治便血,妊娠胎漏。

性味:

甘酸、平、无毒。

归经:

入心、小肠、肾、膀胱。

功效:

除热毒,散恶血。

消胀满,利小便,通乳。

主治:

痈肿脓血,下腹胀满,小便不利,水肿脚气,烦热,干渴,酒病,痢疾,黄疸,肠痔下血,乳汁不通;外敷治热毒痈肿,血肿,扭伤。

禁忌:

阴虚而无湿热者及小便清长者忌食。

说明:

赤豆,又饭赤豆,以粒紧、色紫赤者为佳,煮汗食之通利力强,消肿通乳作用甚效。

但久食则令人黑瘦结燥。

中药另有一种红黑豆,系广东产的相思子,特点是半粒红半粒黑,注意鉴别,切勿误用。

验方参考:

1、赤豆同鲤鱼(或鲫鱼)煮汤服食,利水消肿,治脚气甚效,兼治小儿夏日由血虚而致多发性疖肿。

2、赤豆四两,煮汤当茶饮,治水肿。

3、赤豆半斤,煮粥食,可通乳。

赤豆,又名红豆、小豆。

产于全省各地,除了直接煮食外,是做食品用豆沙的主要原料。

用红小豆制作豆面条、糕点馅,配制代食品,增加了食品工业糕点的花色品种,改善了人民生活。

红小豆制作的饭、粥、汤美味可口、老幼喜食;红小豆冰糕,色美味佳,是饶有风味的夏令冷食,其皮可提炼色素。

红小豆是食疗佳品,性甘寒,有治血,排浓,消肿,解毒之功效,可治心肾脏、器小肿和痛肿,胙肋等症。

红小豆营养丰富,用途广泛,风靡世界。

赤小豆

赤小豆

SemenPhaseoli

(英)AdsukiBean

别名红豆、野赤豆。

来源为豆科植物赤豆PhaseolusangularisWight的种子。

植物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可达90cm。

茎上有显著的长硬毛。

三出复叶互生;顶生小叶卵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渐尖,侧生小叶偏斜,全缘或3浅裂,两面疏被白色柔毛;托叶卵形。

总状花序腋生;花萼5裂;花冠蝶形,黄色,旗瓣具短爪,龙骨瓣上部卷曲;雄蕊10,二体。

荚果圆柱形,长5~8cm。

种子6~8粒。

花期6~7月,果期7~8月。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主产吉林、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四川。

采制秋季荚果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

性状种子矩圆形,两端较平截,长5~7mm,直径4~6mm。

表面暗红色,有光泽,侧面有白色线性种脐,长约4mm,不突起。

子叶两片肥厚,乳白色。

化学成分含α-、β-球朊(α,β-globulin)、脂肪酸、烟酸、糖类,维生素A1、B1、B2,植物甾醇、三萜皂甙等。

性味性平,味甘、酸。

功能主治利水消种,解毒排脓。

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附注同属植物赤小豆P.calcaratusRoxb.的种子亦作赤小豆使用。

赤小豆

(《本经》)

【异名】亦豆(《日华子本草》),红豆(《纲目》),红小豆(《本草原始》),小红绿豆、虱拇豆(《陆川本草》),朱赤豆(《中药材手册》),金红小豆、朱小豆(《药材学》)。

【来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

【植物形态】

①赤小豆,又名:

猪肝赤(《本经逢原》),杜赤豆(《本草便读》),米赤豆、茅柴赤、米赤。

一年生半攀援草本。

茎长可达1.8米,密被倒毛。

3出复叶,叶柄长8~16厘米;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3枚,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3浅裂,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疏毛,纸质,脉3出,具柄。

总状花序腋生,小花多枚,小花柄极短;小苞2枚,披针状线形,长约5毫米,具毛;花萼短钟状,萼齿5;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肾形,顶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渐狭的爪,龙骨瓣狭长,有角状突起;雄蕊10,两体,花药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线形。

荚果线状扁圆柱形;种子6~10枚,暗紫色,长圆形,两端圆,有直而凹陷的种脐。

花期5~8月。

果期8~9月。

栽培或野生。

分布广东、广西、江西及上海郊区等地。

②赤豆,又名:

红饭豆(《增订伪药条辨》)。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90厘米。

茎上有硬毛。

3出复叶;托叶线形,被白色长柔毛;小叶卵形至斜方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7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极浅3裂,两面被疏长毛。

花2~6朵,着生于腋生的总花梗顶端;蝶形花,形与上种相同;荚果扁圆筒状,于种子间收缩,无毛;种子6~10粒,暗红色,矩圆形,两端截形或圆形,种脐不凹。

花期6~7月。

果期7~8月。

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以上两种植物的叶(赤小豆叶)、花(赤小豆花)及发芽的种子(赤小豆芽)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夏、秋分批采摘成熟荚果,晒干,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药材】

①赤小豆:

干燥种子略呈圆柱形而稍扁,长5~7毫米,直径约3毫米,种皮赤褐色或紫褐色,平滑,微有光泽,种脐线形,白色,约为全长的2/3,中间凹陷成一纵沟,偏向一端,背面有一条不明显的棱脊。

质坚硬,不易破碎,除去种皮,可见两瓣乳白色于仁。

气微,嚼之有豆腥味。

以身干,颗粒饱满,色赤红发暗者为佳。

主产广东、广西、江西等地。

②赤豆:

又名饭赤豆。

干燥种子,呈矩圆形,两端圆钝或平截,长5~8毫米,直径约4~6毫米,种皮赤褐色或稍淡,平滑有光泽,种脐位于侧缘上端,白色,不显著突出,亦不凹陷;其他性状与亦小豆相似。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材以赤小豆品质为好,但货源不多,渐为赤豆所代替。

【化学成分】

每百克含蛋白质20.7克、脂肪0.5克、碳水化物58克、粗纤维4.9克、灰分3.3克、钙67毫克、磷305毫克、铁5.2毫克、硫胺素0.31毫克、核黄素0.11毫克、尼克酸2.7毫克。

【性味】

甘酸,平。

①《养生要集》:

"味苦,温。

"

②《别录》:

"甘酸,平,无毒。

"

③《千金·食治》:

"甘咸,平,无毒。

"

④《食性本草》:

"微寒。

"

⑤《汤液本草》:

"气温,味辛甘酸,无毒。

"

【归经】入心、小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

"入心经。

"

②《本草新编》:

"入脾经。

"

③《得配本草》:

"入手少阴、太阳经。

"

④《本草再新》:

"入心、肺二经。

"

【功用主治】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

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

①《本经》:

"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

②《别录》:

"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胀满。

"

③《药性论》:

"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

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

④《食疗本草》:

"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

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

"

⑤《蜀本草》:

"病酒热,饮汁。

"

⑥《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

"

⑦《日华子本草》:

"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

⑧《纲目》:

"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

"

⑨《本草再新》:

"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

【用法与用量】内服:

煎汤,0.3~1两;或入散剂。

外用:

生研调敷。

【宜忌】①陶弘景:

"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

②《食性本草》:

"久食瘦人。

"

③《随息居饮食谱》:

"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

【选方】①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

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饥即食尽,不得吃饭。

(《梅师集验方》)

②治卒大腹水病:

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

(《补缺肘后方》)

③治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

赤小豆一升,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杂食。

(《独行方》)

④治脚气:

赤小豆五合,葫一头,生姜一分(并破碎),商陆根一条(切)。

同水煮,豆烂汤成,适寒温,去葫等,细嚼豆,空腹食之,旋旋啜汁令尽。

(《本草图经》)

⑤治脚气气急,大小便涩,通身肿,两脚气胀,变成水者:

赤小豆半升,桑根白皮(炙,锉)二两,紫苏茎叶一握(锉,焙)。

上三味除小豆外,捣罗为末。

每服先以豆一合,用水五盏煮熟,去豆,取汁二盏半,入药末四钱匕,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盏半,空心温服,然后择取豆任意食,日再。

(《圣济总录》赤小豆汤)

⑥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

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赤小豆一升,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⑦治急黄身如金色:

赤小豆一两,丁香一分,黍米一分,瓜蒂半分,熏陆香一钱,青布五寸(烧灰),麝香一钱(细研)。

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

每服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一钱;若用少许吹鼻中,当下黄水。

(《圣惠方》赤小豆散)

⑧治肠痔大便常血:

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复纳清酒中,候酒尽止,末。

酒服方寸匕,日三度。

(《肘后方》)

⑨治热毒下血,或因食热物发动:

赤小豆杵末,水调下方寸匕。

(《梅师集验方》)

⑩治疽初作:

小豆末醋敷之,亦消。

(《小品方》)

⑾治大小肠痈,湿热气滞瘀凝所致:

赤小豆、薏苡仁、防己、甘草,煎汤服。

(《疡科捷径》赤豆薏苡汤)

⑿治小儿天火丹,肉中有赤如丹色,大者如手,甚者遍身,或痛或痒或肿:

赤小豆二升。

末之,鸡子白和如薄泥敷之,干则易。

一切丹并用此方。

(《千金方》)

⒀治腮颊热肿:

赤小豆末和蜜涂之,或加芙蓉叶末。

(《纲目》)

⒁治小儿重舌:

赤小豆末,醋和涂舌上。

(《千金方》)

⒂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

小豆一升,杵碎,水三升,和搅取汁饮。

(《肘后方》)

⒃下乳汁:

煮赤小豆取汁饮。

(《产书方》)

⒄治妇人吹奶:

赤小豆酒研,温服,以滓敷之。

(《妇人良方补遗》)

⒅治风瘙瘾疹:

赤小豆、荆芥穗等分,为末,鸡子清调涂之。

(《纲目》)

⒆治食六畜肉中毒:

烧小豆一升,末,服三方寸匕。

(《千金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取赤小豆50~70粒研成细粉,和入温水、鸡蛋清或蜜调成稀糊状,摊在布上,敷于患处。

一般一次即能消肿。

治疗7例,均获效果。

②治疗肝硬化腹水

取赤小豆1斤,活鲤鱼1条(重1斤以上),同放锅内,加水2000~3000毫升清炖,至赤小豆烂透为止。

将赤小豆、鱼和汤分数次服下。

每日或隔日1剂。

连续服用,以愈为止。

治疗2例,服后尿量增加,腹围减小,精神良好,无不良反应。

中文名:

赤小豆

Name:

Vignaumbellata(Thunb.)OhwietOhashi

科:

豆科

Family:

Leguminosae

属:

豇豆属

一年生草本,直立或上部缠绕,高20-70厘米。

托叶披针形,盾状着生;小叶3,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4-6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全缘或有时浅裂。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有2-3朵花;花长约1厘米;萼钟状,长约3-4毫米,萼齿披针形;花冠黄色。

荚果圆柱形,长6-10厘米,直径约5毫米,无毛,有种子6-10;种子长椭圆形,暗红色,少有褐色或黑色,较狭窄,直径约3毫米,种脐凹陷。

分布于南部各省区;越南,日本,菲律宾,印度也有。

栽培或野生。

种子供食用;入药,有行血补血、健脾去湿、利水消肿之效。

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发表于2008-11-0408:

33:

52

无公害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1基地选择

基地需要空气清洁,3km内无污染源,大气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气质量标准;灌溉水清洁无污染,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水质标准;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土壤质量标准。

2选用良种

选择棵大、结荚多而集中、千粒重高、增产潜力大、生育期适中的高产、抗病品种,有日本红、宝清红、龙小豆、大红袍等。

3选茬整地

红小豆忌连作,重茬和迎茬都不好,同时要求两年以上没有种过豆类作物的地块。

主要轮作方式有:

红小豆—谷子—玉米;红小豆—玉米—高粱;红小豆—小麦—玉米,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红小豆喜肥、抗旱,一般不适于低洼地种植。

选用砂壤土,土壤要求耕层深厚、疏松通气为好。

一般应耕翻20cm以上,应在上年秋后或早春及时耕翻,耕翻后及时耙地起垄,平整地面,达到土地表面细碎平整,上松下实。

4施肥

4.1底肥增施底肥尤为重要,每667平方米需施腐熟农家肥3000kg左右,过磷酸钙1.5~2kg,结合松土开沟深施。

4.2种肥一般地力上种植,每667平方米施氮、磷、钾各15%的复合肥15kg或每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铵10~12kg、尿素5kg加硫酸钾5kg。

除沙荒地外一般地力后期可不单追尿素或根据红小豆长势适当少追尿素,以防贪青晚熟。

施肥以深施覆土为好。

5播种

5.1种子处理播种前精选种子,将虫蛀粒、碎粒和杂质去掉,保证种子的净度和纯度。

必要时可用根瘤菌粉剂每667平方米50~75g拌种,将根瘤菌粉剂先用细土或草木灰拌匀,再拌入种子,并立即播种。

5.2播期红小豆适宜在5月15日—20日左右播种。

5.3播种方法一般采用垄上开沟条播,每667平方米下种子1.5~2kg,垄距多用60~65cm,株距15~20cm,机械精量点播。

也可采用穴播,每穴播种4~5粒,定苗时每穴留苗3~4株,株距可适当加大。

播深不宜太深,一般镇压后3~5cm,如春天墒情好,宜浅;墒情不好,宜深一些,但一律采取坐水种植。

播种时间:

红小豆是一种喜温、短日照作物,当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4℃为适播期,我省从南到北为立夏后,小满前为最佳播期,救灾补种,可延到忙种之前。

种子包衣处理:

播种前,50%福美双或50%多福合剂,按种子量0.4%拌种或50%辛硫磷种子量0.3%加硫酸锌微肥0.6%兑适量水混合拌种。

药剂拌种后必须当天用完,不能隔夜。

播种方法:

人工刨坑掩种,一般65厘米垄距,埯距25—30厘米,坑深8—10厘米。

坑内施肥后再重毁一遍,再撒籽,防止种肥接触造成烧苗。

每埯下种5—6粒(保证4—5棵成苗)复土厚度3—4厘米踩实,土壤墒情好可覆土薄些,土壤墒情不好可覆土厚些。

机械播种:

播种前,做好播种量的调试,使计划理论播种量与实际下种粒数相吻合。

机械播种可采用垄上机械双条精量点播,双行间距8—12厘米。

没有起垄的地块,可采用双条平播后起垄,播种起垄复式作业一次完成。

不论是哪种方式,都要求播行笔直,行距准确,行间误差不超过±2厘米,台间误差不超过±5厘米,往返结合误差不超过±10厘米。

为后续田间机械作业打好基础。

播种后及时镇压保墒。

6田间管理

施肥:

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0~30吨做底肥,每公顷施磷酸二按150公斤和硫酸钾75公斤做种肥,化肥和种子不能混合。

要分箱装置。

根据红小豆长势,可追施尿素等速效肥和微肥。

6.1中耕除草红小豆苗出齐后,应立即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在红小豆播种后,出苗前,如果杂草基数过大,公顷用12.5%,拿捕净1250—1500毫升25%虎威1000—1500毫升混合液喷雾,可杀灭田间的各类杂草,但必须严格掌握,此配方豆苗直勃出土后就会产生药害,如果不加微虎就可安全,但只能杀禾本科杂草,对双子叶杂草无效,因此应灵活运用。

杂草基数少的地块可不进行封闭灭草。

并结合疏苗、定苗;分枝期进行第二遍;封垄前进行第三遍。

中耕深度要掌握浅、深、浅的原则。

第一次因苗还小,中耕要浅;第二次苗已长成,根已深入土壤,中耕可稍深;第三次中耕时应结合培土,起增根防倒伏作用。

如封垄后仍有一些杂草,可手工拔除。

铲前趟一犁:

在出苗后3—5天,中耕机装5号犁铧,先趟一遍,浅耕不带土,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使豆苗快生根,早发棵,快速进入旺盛生长期。

6.2病虫害防治发现褐斑病用70%代森锰锌WP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WP5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可用20%粉锈宁EC2000倍液或12.5%速保利WP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锈病于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20%粉锈宁EC0.07~0.1L,兑水20~30L喷雾;蚜虫用10%吡虫啉WP2000~3000倍液或50%避蚜雾WP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或2.5%鱼藤酮EC或1.1%烟百素EC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6.3喷施微肥红小豆中后期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可显著增加粒重,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对大面积心叶发黄,缺铁地块可用400倍宜铁灵防治;开花结荚期喷施钼酸铵,硫酸锌等微量元素也有增产效果。

微肥的应用可与中后期防治病虫害同时进行。

最后一次叶面肥必须在收获前20d喷施。

7适时收获

收获红小豆时要注意分期人工收获,适当延长收割时间,以促进后熟,提高粒重。

机械收获可在豆粒着色,荚变黄,叶片全部脱落时进行。

夏播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1.优良品种选择:

选用适宜种植的夏播、大粒、中早熟新优品种,如冀红2号、冀红4号、冀红9218、冀红8937等。

2.选择适宜的茬口:

种植红小豆忌与豆科作物重茬,重茬造成根瘤减少,植株长势弱,病虫害加重,造成大幅度减产。

种植红小豆应选择前茬为谷类或马铃薯的地块。

3.适期播种:

夏播红小豆以6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为提高品种纯度和种子发芽率,在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晾晒和清选,有条件的可进行种子药剂处理,能有效防治病虫害。

红小豆的种植方式主要有单作和间作套种。

播种方法主要是条播和穴播,单作以条播为主,间作、套种和零星种植常用穴播。

每亩播种量一般2-3公斤,播深3-5厘米。

穴播,穴距15-20cm,每穴3-4粒种子。

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一般应掌握早熟宜密,晚熟宜稀;肥地宜稀,旱薄地宜密的原则。

夏播早熟品种,行距50-60厘米,株距15厘米左右。

瘠薄地夏播早熟品种,行距40-50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

亩留苗8000-10000株。

5.田间管理:

(1)间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