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十一课文化及其作用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0947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十一课文化及其作用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十一课文化及其作用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十一课文化及其作用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十一课文化及其作用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十一课文化及其作用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十一课文化及其作用讲.docx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十一课文化及其作用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十一课文化及其作用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十一课文化及其作用讲.docx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十一课文化及其作用讲

第二十一课 文化及其作用

考情分析

考点展示

考试要求

考题列举

考查热度

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b

2018浙江11月选考,21(选择)

2016浙江4月选考,22(选择)

2016浙江10月选考,22(选择)

2015浙江10月选考,23(选择)

★★★★★

文化的力量

b

2018浙江4月选考,38

(1)(综合)

★★☆☆☆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b

2017浙江4月选考,22(选择)

2017浙江11月选考,39

(1)(综合)

2015浙江10月选考,22(选择)

★★★★☆

加强文化建设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意义

c

★☆☆☆☆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影响人的表现和特点

b

2018浙江11月选考,20(选择)

2017浙江11月选考,22(选择)

2016浙江4月选考,23(选择)

2016浙江10月选考,23(选择)

2015浙江10月选考,24(选择)

★★★★★

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

b

★☆☆☆☆

知识点一 文化与社会

考点1 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内涵

本质上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范围上

①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②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特点

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提醒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对点训练

1.(判断)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属于文化现象。

(  )

答案 F。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2018·浙江11月选考)自1958年新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以来,一部部反映时代生活的电视剧就像缩微版的中国当代史,从服装到角色,甚至待人接物的方式,都在随着时代改变。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 ②社会变化必然推动文化的发展 ③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历史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从服装到角色,甚至待人接物的方式,都在随着时代改变,说明了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历史,③正确;电视剧是时代生活的反映,一部部反映时代生活的电视剧就像缩微版的中国当代史,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④符合题意;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①“同步”说法错误;②“必然推动”说法绝对。

3.(2016·浙江10月选考)在燧石取火的实践中,人们悟出了“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这一道理,从此在生产和生活中,多了几分执着、几分坚守。

由此可见(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自然界的事物蕴含着文化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题中并未提到任何物质载体,故①不符合题意;人们悟出道理这一精神活动离不开燧石取火这个物质活动,故②符合题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故③表述错误;燧石取火是人们的社会生活,人们在其中悟出道理是享用文化,故④符合题意。

答案选C。

考点2 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提醒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点训练

4.(2017·浙江4月选考)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这意味着(  )

①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④文化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工匠精神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作用,①与题意不符,②当选;③表述错误;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经济发展,④当选。

故本题选D。

5.(2018·浙江4月选考,节选)小煤矿关闭后,马家村部分村民逐渐返贫,赌博、酗酒等不良现象死灰复燃。

为改变面貌,村两委带领村民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重振乡村: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年度“最美村民”“最美家庭”评选等,形成文明乡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聘请专家设计整体开发方案,配套利用旧矿、老宅、果蔬田园等资源,开发展示当地民俗民风的民宿、农家乐、特色小吃一条街等,形成观赏游乐、体验休闲旅游综合体。

如今,马家村成了闻名遐迩的“生态民俗文化村”。

游客多了,乡风美了,村民腰包鼓了,心里乐了。

根据文化的力量的相关知识,说明马家村重振乡村过程中文化所起的作用。

解题思路

获取信息

设问信息

知识范围:

文化的力量

设问指向:

说明马家村重振乡村过程中文化所起的作用,意义类题目

材料信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形成文明乡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形成观赏游乐、体验休闲旅游综合体。

马家村成了闻名遐迩的“生态民俗文化村”。

游客多了,乡风美了,村民腰包鼓了,心里乐了

调用知识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整理答案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马家村振兴过程中,起到了把握方向、智力支持、振奋民心的统领作用;在形成文明乡风、开发乡村旅游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马家村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考点3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政治

①科技角度: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劳动者角度: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生产力角度:

伴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①国内角度:

随着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国际角度: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拓展 正确理解文化的反作用

文化不能决定社会发展

文化是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作用大小与经济发展和政治状况相联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地位不同

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

文化具有双重作用

不同性质的文化有不同的作用。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

文化可能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或者是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对点训练

6.(2015·浙江10月选考)“一箭多星”技术的发明和运用,降低了卫星发射成本,提高了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

这说明(  )

A.文化决定经济的发展

B.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C.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很重要

D.在经济总体格局中,文化产业的作用很突出

答案 C

解析 解题时把握关键词“技术的发明和运用”“降低了”“提高了”“这说明”,即可准确判断出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很重要,故选C。

7.(2017·浙江11月选考,节选)“中国汞都”贵州铜仁市万山区因为资源枯竭,矿厂倒闭,人口流失,一度成为“死地”。

2015年初,万山区因地制宜,投资建设朱砂(亦叫丹砂,炼汞的主要矿物)大观园、矿山博物馆和丹砂文化历史感悟区,把旧矿洞改造成如梦如幻的“时空隧道”,将矿区山路建成惊险的玻璃栈道。

通过一系列改造,万山区成为国内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怀旧古镇,由“卖汞矿”变成“卖文化”,由资源枯竭的“死地”变成旅游热点,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指出万山区变化所蕴含的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的道理。

解题思路

获取信息

设问信息

知识范围: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设问指向:

万山区变化所蕴含的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的道理

材料信息

通过一系列改造,万山区成为国内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怀旧古镇,由‘卖汞矿’变成‘卖文化’,由资源枯竭的‘死地’变成旅游景点,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调用知识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整理答案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考点4 加强文化建设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意义

(1)地位作用: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应对措施: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提醒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能误认为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当前的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对点训练

8.(2018·浙江名校高三模拟)“十三五”规划在文化建设方面再次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是基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促进作用 ④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促进作用,③错误;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④错误。

故选A。

易错点一 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提示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矫正训练

1.(判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

答案 F。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现代很多人都推崇备至。

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

这说明(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主动的 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既表明了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也说明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故①④符合题意;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才对人有积极影响,故②错误;文化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③错误。

易错点二 颠倒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误认为文化决定经济

提示 经济决定文化。

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不能认为文化决定经济。

矫正训练

3.(判断)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

(  )

答案 F。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4.短短几年间,M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的领航者。

该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专注于产品的态度,在于它“积极尽志,求真品诚”的企业精神。

这说明(  )

A.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B.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

C.科技进步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D.优秀企业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答案 D

解析 A观点错误,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B观点错误,企业发展的目的是营利,而不是打造优秀企业文化。

C观点与题意不符。

题中该公司成功的原因在于其态度和企业精神,说明优秀企业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D正确。

易错点三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提示 当前的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矫正训练

5.(判断)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  )

答案 F。

文化不能决定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综合国力。

6.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

这说明(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答案 B

解析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经济和科技是决定性因素,排除A。

材料强调的是通过文化发展,淡化地缘政治效应,可见文化对政治的作用;通过文化促进各国经济合作,可见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故答案为B。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故C错误。

文化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故D错误。

知识点二 文化对人的影响

考点1 文化影响人的表现和特点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

内涵

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

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的文化影响

角度

侧重影响的过程和无形性,强调影响的方式

侧重影响的效果和持久性,强调影响的时间

特点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短期内一般不会改变

要求

启示我们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提高自身素养

启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提醒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是人们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并不意味着只要生活在一个浓厚的文化环境中,文化素养就会自然提高;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并不意味着永恒不变,在特定的情况下,人生观、世界观也会发生变化。

对点训练

1.(2018·浙江11月选考)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牌楼汉字、舞龙耍狮,就会想到中华文化,就有归属感。

身在异国他乡,一声乡音的问候,一副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

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

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②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③潜移默化、无影无踪 ④深远持久、难以抹去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中华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①④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②不选;潜移默化是指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不是无影无踪,③说法错误。

2.(2017·浙江11月选考)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在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的国家法定节日、纪念日,于北京时间上午10点整在其频率、主频道播放国歌。

这一要求的依据是(  )

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C.人的精神力量源自人的文化素养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答案 D

解析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A表述错误;优秀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进步,B错误;人的精神力量来源于社会实践,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C错误;播放国歌,使人们在国歌声中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美好生活,D符合题意。

3.(2016·浙江4月选考)“最心酸作文”中表达的“爸爸只爱手机”令人深思,一些人享受了网络文化,却疏远了亲人,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温度。

这表明(  )

A.人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D.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答案 B

解析 一些人享受了网络文化,却疏远了亲人,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温度,这表明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B正确。

考点2 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

(1)丰富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增强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提醒 不同性质的文化均会对人的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指优秀健康的文化。

文化对人的塑造并非是“决定性”作用。

拓展 区分丰富精神世界与增强精神力量

丰富精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

主要

内涵

开拓人的认知视野,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培养人的健全人格

强调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主要表现为改造世界的精神状态

侧重点

侧重人的主观领域,强调人的主观精神感受

侧重具体行动中文化转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标志词

欣赏到、感受到、享受了、体验到、体会到、领略到、修养、境界

增强、鼓舞、激励、振奋、促进

相同点

①丰富精神世界必然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人们更加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影响,从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作品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同时,又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③两者都是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都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对点训练

4.(判断)书是桥梁和翅膀,让人思接千里,心游万仞。

这体现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

答案 T。

5.在央视播出的《朗读者》节目中,嘉宾们通过朗读这种平常媒介来展现文字背后精彩的人生故事,让内容富含人文的温度,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受到了观众的热捧。

由此可见(  )

①优秀的文化作品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②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③文化产品的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经济效益 ④优秀的文化决定着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A

解析 ③表述不准确,也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易错点一 混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两个特点

提示 “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前者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强调影响的时间。

矫正训练

1.(判断)“乡音难改”,表明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  )

答案 T。

2.几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延续的“年廿八,洗邋遢”的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

这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  )

A.深远持久B.源远流长

C.潜移默化D.博大精深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几百年来”,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A当选;B、C、D与题意无关,均排除。

易错点二 文化能促进社会、个人的发展

提示 文化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优秀、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个人的发展。

矫正训练

3.(判断)“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说明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

答案 F。

“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强调了文化对人的重要性,但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朗读者》节目深受人们喜爱。

当许多东西方名家的经典被朗读的时候,善良、正直、勇敢、进取等人类最宝贵的品质和千百年前流传至今的文字融合在一起,震撼我们的内心,给人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

这表明(  )

①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有形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故④错误。

易错点三 把文化对人的影响理解为决定作用

提示 文化只是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起决定作用,不能夸大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影响。

矫正训练

5.(判断)优秀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

答案 F。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并非“决定”。

6.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

这体现了(  )

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观点错误;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③观点错误。

课时训练

一、判断题

1.文化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  )

答案 T。

2.“不忘初心”被评为年度流行语榜单,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人创造和享用文化。

(  )

答案 T。

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正确揭示了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的关系。

(  )

答案 F。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认识到了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的关系,强调了经济发展是文化进步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是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4.在经济萧条时期,文化产业往往较快发展,这说明文化有时不受经济影响。

(  )

答案 F。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有时不受经济影响”说法错误。

5.东西方见面礼各不相同,说明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

答案 F。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6.要不断加强对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因为他们的核心素养是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共同造就的。

(  )

答案 F。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二、选择题

7.浙江嘉兴南湖岸边的“红船”,真实地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场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革命圣物,更被公认为“党的摇篮”,向人们诉说着建党伟业的“红船精神”。

材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能相互交融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D

8.某高中一毕业生将其学习经验编制成“学霸笔记”,该笔记在某微信公众号的微店上架后,不到半个月,就卖了1700本。

由此可见(  )

①优秀文化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人们的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③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④学习中的经验方法也是一种财富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将学习经验编制成“学霸笔记”,体现人们的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②入选;该笔记通过微店卖了1700本,体现学习中的经验方法也能转变为财富,④入选;①材料未体现;大众传媒没有创造文化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