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启智教化人生周丽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0846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启智教化人生周丽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成语启智教化人生周丽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成语启智教化人生周丽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成语启智教化人生周丽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成语启智教化人生周丽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启智教化人生周丽杰.docx

《成语启智教化人生周丽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启智教化人生周丽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语启智教化人生周丽杰.docx

成语启智教化人生周丽杰

成语分类

一、优秀品质类的成语

勇敢坚强:

赴汤蹈火、冲锋陷阵、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义无反顾

勤奋工作:

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埋头苦干、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只争朝夕、自强不息、笨鸟先飞、争分夺秒、不甘示弱、披荆斩棘、勤学好问、发奋图强、孜孜不倦

助人为乐:

乐于助人、排忧解难、仗义执言、拔刀相助

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大智若愚、功成不居、戒骄戒躁、洗耳恭听、谨言慎行、自知之明、虚怀若谷、关怀备至、盛情款待

 关心他人:

无微不至、体贴入微

 公正严明:

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公私分明、大公无私、一视同仁、奉公守法、刚正不阿、克己奉公

团结合作: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志同道合、和衷共济、生死相依、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生死相依、齐心协力、同心同德

二、友情类的成语

推心置腹、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同甘共苦、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形影不离、恩重如山、深情厚谊、手足情深、血浓于水、情深似海、拔刀相助、海誓山盟、心心相印、促膝谈心、亲密无间、肝胆相照。

三、读书、学习类的成语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专心致志、目不转睛、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才高八斗、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通宵达旦、孜孜不倦、学而不厌、十载寒窗、手不释卷、学无止境、学而不厌、发奋图强、废寝忘食、闻鸡起舞、自强不息、学无止境。

 四、故事类的成语

1、寓言故事类成语:

鹬蚌相争、刻舟求剑、 鹏程万里、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惊弓之鸟 、狐假虎威、老马识途、叶公好龙、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画蛇添足、买椟还珠。

2、历史故事类成语:

(1)选自《西游记》的成语:

火眼金睛、一本正经、摇身一变、冤家路窄、抓耳挠腮、好吃懒做、必由之路、无拘无束、长年累月、囫囵吞枣、叫苦连天、福星高照、神通广大、呼风唤雨。

(2)选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呼风唤雨、乐不思蜀、手不释卷、刮目相看、七擒七纵、初出茅庐、步步为营、舌战群儒、茅塞顿开、鼎足三分、才高八斗、单刀赴会、望梅止渴、七步成诗、言过其实、宝刀不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乘虚而入。

(3)选自《水浒传》的成语:

飞檐走壁、逢凶化吉、替天行道、横七竖八、调兵遣将、改邪归正、逼上梁山、进退两难、官逼民反、民脂民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五体投地、身先士卒、壮志凌云、不打自招。

(4)选自《红楼梦》的成语:

曲径通幽、风水宝地、熟能生巧、一石二鸟、百依百顺、翻天覆地、横行霸道、眉开眼笑、称心如意、哀哀欲绝、风尘碌碌、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瓦灶绳床、晨夕风露、阶柳庭花、荣华富贵、美中不足、乐极悲生、人非物换、静极思动、安身乐业、离合悲欢、青红皂白、不可胜数、追踪蹑迹、父慈子孝、称功颂德、酌酒吟诗、洗耳谛听、粉妆玉琢。

3、神话故事类成语:

 精卫填海、开天辟地、火眼金睛、腾云驾雾、牛郎织女、开天辟地、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嫦娥奔月。

五、成语三十六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

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二计围魏救赵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

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

用安闲之己待疲劳之敌。

指自己养精蓄锐;等敌人疲劳后;待机痛击疲劳之敌。

第五计趁火打劫

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

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第六计声东击西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第七计无中生有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第八计暗渡陈仓

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第九计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

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第十计笑里藏刀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原指桃、李共患难。

比喻兄弟相爱相助。

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顺手就牵了羊。

比喻不费劲,乘便得到的。

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

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

后用以比喻已经死亡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

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

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这是谦虚的话。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

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从锅底抽掉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

也作“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

比喻用计脱身。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

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

虢,诸侯国名。

也作“假道灭虢”。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

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上楼以后拿掉梯子。

借指与人密谈。

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

语出《荡寇志》。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

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

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本为元杂剧名。

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

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

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成语小故事

1.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

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2.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

“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

“真好!

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

“真好!

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

“知音!

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3.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

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

“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成语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指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

致:

极尽;志:

心意;志趣。

4.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

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

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

“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

”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

“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

”接着感叹道:

“所谓按图索骥也。

按图索骥的解释:

索:

找;骥:

良马。

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

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5.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

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

“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

”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6.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

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

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

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

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

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

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

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

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卧薪尝胆”,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民奋图强.

7.披荆斩棘

冯异是东汉初期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大将,立下不少战功,成为东汉的开国功臣之一。

公元二十五年,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做了皇帝,他派冯异大将军平定了关中。

以后,刘秀封冯异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

公元三十年,冯异到京城洛阳,朝拜光武帝。

光武帝隆重地接待了他,并向文武百官介绍说:

“他是我当年起兵时的主将,为我在创夜的道路上劈开了丛生的荆棘,扫除了重重障碍,平定了关中广大地区,是个人冠军有功之臣啊!

”由于冯异,谦虚好学,所以深得人们敬仰。

披荆斩棘的解释:

披:

拨开;斩:

砍断;荆棘:

丛生多刺的小灌木。

拨开荆,砍掉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

8.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囊萤映雪原是指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

后形容刻苦攻读。

9.众志成城

周朝末年,周景王即位以后,为了个人行乐,下令把全国的好铜收集起来,铸造两口大钟。

单穆公劝谏说:

“大王,你两年前铸大钱废小钱,使百姓受到很大损失,现在又要造大钟,这不仅劳民伤财,而且用大钟配乐,声音也不会和谐的。

”但周景王仍不听,下令继续铸造。

过了一年,两口大钟铸成了,一口叫“无射”’一口叫“大神”。

一个敲钟的人为了奉承景王,馅媚他说:

“新铸的大钟,声音非常好听。

”于是,周景王就命他敲击,他听了后,对司乐官州鸠说:

“你听,这钟声多和谐呀!

”州鸠深知景王铸钟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便回答说:

“这算不得和谐。

如果大王铸钟,天下的老百姓都为这件事高兴,那才算得上和谐。

可是,您为了造钟,弄得民穷财尽,老百姓人人怨恨,所以我不知道这钟好在什么地方。

俗话说:

‘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大家万众一心,什么事情都能办成;相反,如果大家都反对,就是金子,也会在大家口中消熔。

 众志成城: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

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10.虚怀若谷

出处

《老子》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又:

“上德若谷。

”王弼注:

“不德其德,无所怀也。

”后来就用“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虚心,心胸开阔。

译文

《老子》: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

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

虚怀若谷,意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

出自《老子》: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后来就用“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虚心,心胸开阔。

 

小成语,大作用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难度,不知该从哪里入手,思索良久,决定从成语入手。

成语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文库的瑰宝。

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深远,读上去朗朗上口;而成语故事则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具有诙谐性和伦理性,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

无论哪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

而许多成语都来自于一些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传奇,这些故事不仅情节生动而且寓意深刻。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最易接受的就是故事。

我想,如果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表达一种看法,陈述一种观点,使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得到暗示,从中领会中国文化的魅力。

于是课前三分钟,我就给他们讲一些优美、动听、且意义深远的成语故事,没想到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一、成语故事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扩大视野、增长知识、丰富词汇。

一个好的成语故事,语言规范,简洁明了,使他们在听故事中学到大量的新词和优美的语句,积累丰富的语言“养料”发展他们连贯性语言。

实践出真知,那一次我让他们用讲过的“邯郸学步”“守株待免”这两个毫不相关的成语连在一起造句,没有想到他们真得把它们连上了,而且语言流畅,中心明确、自然生动!

二、成语故事能有效得进行思想教育

针对这一现象讲了“玩物丧志”这个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尚书·旅獒(áo)》: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在《左传·闵公二年》里,也记载着卫懿(yì)公玩物丧志的故事。

春秋时,卫国的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丧失了进取之志,常常荒废朝政。

他让鹤乘坐漂亮的车子,比国家大臣坐的车子还要高级,引起大家不满。

一次,北方狄族部落侵入国境,卫懿公命军队前去抵抗。

将士们气愤地说:

“既然鹤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

”卫懿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

由于军心不齐,结果战败。

人们就把卫懿公的行为称作“玩物丧志”。

“玩物丧志”形容醉心于玩赏某些东西或迷恋于一些无利有害的事情,就会丧失和消磨掉积极进取的决心和意志。

听完这个故事,我看到有些同学面有愧色,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很少看到他们再“玩物丧志”了

三、从民间成语故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正是有创造思维的人才,也就是说,只有创造思维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里,挑起使祖国繁荣昌盛的重担,所以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在成语故事教学中,也注意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

例如:

一次,讲"守株待兔"的故事,他们听完后都说故事中的农夫是个傻瓜,又不动脑筋,又想抓到兔子。

于是便问:

“如果你是农夫,你会怎么办?

"没想到他们想出许多的办法,有的说:

"我会买几只兔子,让它们在树下玩,把树林里的兔子都引出来和它们一起玩,然后我便抓住它们。

"还有的说:

"我会象猎人一样,在树林里挖几个洞,等小兔掉到里面,我就把它们抓住"……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悟出了故事的道理。

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使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看来小成语,真的起了大作用!

成语故事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凝聚,而且也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

近年来,不少外国人迫切希望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语言文字,而成语故事就向他们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令他们在轻松的欣赏之余,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

在民族精神的鼓舞下,在民间文化的熏陶中,如果我们坚持开展成语教学,必然会使我国这一文学宝库里璀灿的明珠--成语延续下去,以更高的姿态代代相传、享誉世界,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走出课堂、走向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