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文天祥《南安军》知识点+导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0834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天祥《南安军》知识点+导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天祥《南安军》知识点+导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天祥《南安军》知识点+导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天祥《南安军》知识点+导学设计.docx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天祥《南安军》知识点+导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古诗词文天祥《南安军》知识点+导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天祥《南安军》知识点+导学设计.docx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天祥《南安军》知识点+导学设计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

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解析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薇在首阳山头。

注释

南安,今天江西大余县。

军:

宋代的一种地方行政区划名,或与县同级。

千古:

久远的年代。

行(xíng):

做,实施。

梅花南北路:

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西大庾县,广东和江西分界岭。

采薇:

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当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

诗词背景

帝昺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

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余)时写此诗。

后终绝食未果,被押解大都。

诗词意义

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

颔联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颈联两句承首联抒写悲愤。

化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名句。

而说“山河千古在”,这两句对仗整饰,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心。

最后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

决心饿死殉国。

他出之以言,继之以行,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

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

这首诗化用社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

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

习题做一做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答:

他曾多次领兵与元统治者作战,兵败被俘,他舍生取义,誓死不降元朝统治者,最后被杀害。

他是被俘押解北上路过自己的家乡,壮志难成,无脸面对残破的家乡,不如战死沙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