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复习大纲上册1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0834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复习大纲上册1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一历史复习大纲上册1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一历史复习大纲上册1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一历史复习大纲上册1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一历史复习大纲上册1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复习大纲上册1 2.docx

《初一历史复习大纲上册1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复习大纲上册1 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历史复习大纲上册1 2.docx

初一历史复习大纲上册12

初一历史段考复习资料

第一课:

中国远古人类

1.人类起源距今至少300多万年

2.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

3.元谋人:

时间:

距今170万年发现地点:

(云南元谋县上江流域)

历史上的地位:

目前已知我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

4.北京人:

时间:

距今70——20万年发现地点: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历史地位:

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

体貌特征:

能直立行走,双臂运用自如(像人)

额骨低平,眉骨粗壮,嘴巴前伸(像猿)

生活状况:

过采集狩猎生活,使用打制石器,使用火(天然火)

北京人使用火的意义:

火可以用来取暖照明,抵御猛兽,还可以用来烤熟兽肉。

熟食有利于北京人体制和智力的发展,使他们摆脱“茹毛饮血”的生活,最终和动物界分离

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

原始居民

地域

生产工具

种植作物

房屋样式

手工业

半坡聚落

黄河流域

磨制石器

粟黍

半地穴式

纺织彩陶

河姆渡聚落

长江流域

磨制石器

水稻

干栏式

纺织陶器

☆①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②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第三课中华民族的祖先

1.聚落群出现;

时间:

距今四五千年前后

特点;;以城堡为中心

2.黄帝炎帝

时间:

距今5000年前

地域:

黄河流域

涿鹿之战:

炎黄部落联盟,与蚩尤的东方部落大战,蚩尤被杀

影响;皇帝部落不断壮大,逐渐成为华夏族主干

地位:

炎帝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历史和史诗关系

传说不是史诗,但毕竟保留这许多先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情景的历史记忆,因此传说多少能帮我们复原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四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1.禅让概念:

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

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

2.夏朝建立

时间:

公元前21世纪

人物:

夏启

影响: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原始社会结束,进入奴隶社会

第五课夏商周(上古三代)时代的社会

朝代

起止时间

都城

建立者

亡国之君

夏朝

公元前21世纪—公允前16世纪

阳城

夏桀

商朝

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46年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周武王

周幽王

2.说出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

起了什么作用?

主要封国

①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②内容: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做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③作用:

西周通过分封制。

加强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④封国:

魏鲁齐宋晋燕

3.宗法制

基础:

血缘关系

核心:

嫡长子继承

作用:

对维护西周的政治等级制度,稳定社会秩序起重要作用

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第六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1.东周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东周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2.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主要霸主: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3.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4.都江堰

时间:

战国主持人:

李冰功能:

防洪灌溉作用:

成都土地变良田

5.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目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

时间:

公元前356年,人物:

秦孝公

商鞅变法的目的:

富国强兵,改变落后制度

内容:

①经济方面: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

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困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

②。

军事方面:

付出贵族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确立连坐制度

历史作用: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八课秦的统一

1.条件:

变法后,秦国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2.时间: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3.策略: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4.过程:

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5.都城:

咸阳

6.意义;结束了诸侯分立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7.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政治上: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在中央政府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②文化上:

统一文字

③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④地区联系上:

统一车轨修驰道

⑤军事方面上:

为防御匈奴,修万里长城

8.6、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7、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第九课第一次农民起义

1.秦的暴政

①焚书坑儒②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③残酷法律

2.秦的灭亡

①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

公元前209,地点:

大泽乡,设政权:

张楚政权结果:

起义失败;

历史意义:

是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②项羽取得巨鹿之战(前207)消灭秦主力

③刘邦公元前206年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第十课修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1.楚汉战争

时间: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双方:

刘邦项羽

性质:

为争夺地位的一场战争

2.西汉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

都城:

长安

3.休养生息的措施:

①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

②因战乱逃亡的民众,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的田宅

③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释放为平民

④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

4.文景之治的措施

①轻徭薄赋:

减轻田租,把原来的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

慎用民力,把服役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

②减轻刑法:

文帝时废除连坐和肉刑,景帝时减轻笞刑

第十一课统一国家的巩固

汉武帝统一国家的措施

1.巩固边疆:

①北击匈奴:

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19年)

②开发和西:

在河西设郡,开发河西走廊,在河西屯田。

③开发西南:

说服西南夷归汉,兴办学校,发展经济

④东胡内迁:

促进东北开发

2.经济措施:

公元前118年,武帝改秦半两为五铢钱,统一铸币;兴修水利(在关中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

3.思想文化措施:

①重视经书重写,鼓励献书

②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建议,大力发展儒学

③设置五经博士,让博士教授弟子

④兴办“太学”(汉武帝在位建立,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

第十二课东汉的盛衰

1.东汉的建立

时间:

公元25年建立者:

刘秀都城:

洛阳

2.光武帝刘秀的统治措施

①以柔术治天下

(1)释放,禁杀奴婢;

(2)废除苛捐杂税,回复田租三十税一

(3)提倡节俭,猜测冗员

(4)整顿吏治,严惩贪官

②注重文治:

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在洛阳建皇家图书馆

3.统治措施的影响:

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在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光武中兴”

 

第十三课汉朝的中外交流

1.西域的地理概念:

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

时间:

公元前138年

目的:

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

设西域都护意义:

这是西域各国(即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从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

(1)路线:

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从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横穿欧亚陆上通道的“丝绸之路”。

(3)评价(作用):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深远影响。

这条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成为中西交通交通的重要渠道。

5、佛教东传:

时间:

两汉之际。

我国内地最早的寺庙——洛阳白马寺。

影响:

许多诗文辞赋融入禅意,富有深刻哲理,外来艺术和汉文化的交融,使中国文化别开生面。

 

狮子庙中学三导五环教学单

制作人:

温琳琳班级:

七年级姓名: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

第15课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作战双方:

袁绍VS曹操

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

时间:

公元208年作战双方:

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操失败原因:

①军队不习水性,②曹操的骄傲自满;③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3、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220年称帝

洛阳

曹丕

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

229年称帝

建业

孙权

 

4、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

推广屯田制,解决粮食问题。

蜀国:

①经济上:

开展屯田,修浚都江堰,推广“木牛流马”,实行盐铁官营。

②军事上:

七擒孟获,解除蜀汉后顾之忧,促进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对发展西南经济有促进作用。

吴国:

孙吴实施“强者为兵,羸者补户”政策

230年吴国卫温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大规模交往的史实。

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意义)

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1.江南六朝:

吴、东晋、宋,齐,梁,陈

2.江南特点:

社会相对稳定,地区经济发展。

3.人口大量南迁:

(1)开始时间:

东汉末年

(2)主要原因: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3)迁移路线:

西线→巴蜀;中线→两湖、江西地区;东线→江浙地区

(4)意义:

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改变了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4.南方经济开发:

(1)农业:

①经济区域:

巴蜀、两湖江西地区、江浙

②技术进步:

兴修水利,推广改进梨耕,粪肥精耕,引进小麦,实施稻麦两熟制。

③农产品商业化,多种经营,农副结合。

(2)手工业:

造船、造纸、冶铸、制漆、制瓷、丝织业

(3)商业:

①商业城市:

建康、京口、吴郡、余杭、广州(港口城市)、鄮县(港口城市)

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1.北方政局特征:

民族交往与民族斗争交织在一起,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北魏建立:

时间:

386年民族:

鲜卑族都城:

平城统一北方的时间:

493年

3.北魏改革

(1)冯太后:

政治:

集权中央(中央)三长制(地方);官员实行俸禄制

经济:

均田制;

(2)孝文帝:

迁都洛阳;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

(3)北魏改革作用:

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顺应历史潮流。

4.民族融合

(1)特点:

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汉族起居发生变化;南北互使、南北互市。

(2)意义:

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由统一走向分裂的时期,又是从分裂走向统一的阶段。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开发,为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从而奠定了隋朝统一和唐朝繁盛的基础。

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

第19课文字演变

1.文字的由来:

由刻画符号演变而来

2.最早的文字遗址:

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

3、甲骨文

①甲骨文概念:

保存在商代甲骨上用以记载占卜情况的文字

②内容:

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③地位:

从文字结构和造字方法来看,甲骨文是一种较成熟的上古文字

④影响:

造字法和字形结构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4、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5.文字演变的特点:

由繁到简,书写速度由慢到快

6.文字演变的意义:

汉字是我们祖先智慧的创造和结晶,不仅传情达意,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7.《说文解字》:

①时间:

东汉②作者:

许慎③主要内容: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构字方法)

第20课青铜铸鼎

1、青铜器用途:

酒器、食器、武器、乐器、礼器、生产工具。

2、著名青铜器:

①司母戊鼎: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

②乳丁纹平底爵:

已发现最早的青铜器,距今四千年左右

③四羊方尊:

已发现最大的尊

④人面纹方鼎:

商代青铜器中的珍品

3.青铜器的特点:

造型奇巧,纹饰古朴,刻镂精细

狮子庙中学三导五环教学单

制作人:

温琳琳班级:

七年级姓名:

第21课诸子百家

1、孔子

①、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

②、伟大的思想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

仁、义、礼

(2)教育: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2、派别及其主要思想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政治思想——“仁”:

“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战国

孟子

《孟子》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重视人才,提倡做人要有骨气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辩证法,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战国

庄子

《庄子》

逃避现实,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墨家

战国

墨子

《墨子》

”兼爱”,举贤,节俭非攻”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儒:

说服教育;道:

顺其自然;法:

严格的规定和有效的惩罚

★、诸子百家中提到“治国”主张的有:

孔子、孟子、庄子、韩非

提到“战争”主张的有:

墨子、孟子、孙武

第22课文化艺术

1、文学

代表人:

屈原朝代:

战国末期楚国人代表作:

《楚辞》《离骚》

特点:

想象丰富,感情真挚,结构宏伟,文采绚烂,具有浓厚浪漫色彩

2、史学

代表人:

司马迁朝代:

西汉代表作:

《史记》

体例: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内容: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史学价值: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文学价值: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书法

代表人:

王羲之(书圣)朝代:

东晋代表作:

《兰亭集序》

书法特点: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书法地位:

其作品被视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4.绘画

代表作:

顾恺之朝代:

东晋代表作:

《洛神赋图》成就:

主张“以形写神”力求“形神兼备”

5.雕塑

雕塑艺术出现时间:

8000年

代表作:

秦始皇兵马俑,霍去病墓前的石雕,汉代墓葬中的陶俑,北朝敦煌,云冈,龙门三大石窟

第23——24课科学技术

1、我国古代数学成就

朝代

内容

成就

地位

商朝

十三个数字

“十进制”运算

当时世界领先

春秋

使用算筹

四则运算

算筹是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

汉朝

总结周、秦至东汉的数学成就

九章算术

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名著

南朝

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祖冲之的圆周率

《缀术》

当时世界领先

2、我国古代其它成就

学科

朝代

成就

地位

天文历法

战国

石申:

《石氏星经》

世界最早天文著作

战国秦汉

逐渐形成二十四节气

用来安排农业生产

西汉

《太阳历》

确立我国后世农历基本框架

农学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的百科全书式的农学著作

地学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当时地学最高水平

3、造纸术

①造纸术:

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

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②改进:

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造纸原料。

③向外传播:

先朝鲜,日本,阿拉伯,后欧洲,随之整个世界

④意义(贡献):

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它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世界文明的进程。

4.地动仪:

时间:

132年设计者:

张衡

5.冶铁技术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冶铁技术的国家之一②商代前期,把陨铁用在武器上

③春秋前后,发明生铁冶炼技术④战国时期,铁器工具广泛使用

⑤意义:

冶铁技术是工具材料方面的一次技术革命。

铁器工具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6、我国古代医学成就

朝代

人物

发明

成就

春秋战国

扁鹊

四诊法(望闻问切)

中医传统诊断法

秦汉

《黄帝内经》

中医经典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

华佗

麻沸散

世界医学史上的大发明

五禽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