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与凝固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0814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5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与凝固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与凝固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与凝固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与凝固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与凝固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与凝固练习题.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与凝固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与凝固练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与凝固练习题.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与凝固练习题

3.2熔化与凝固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2•保山)关于物态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A.北方冬天早晨玻璃上冰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会变小,是升华现象

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罐会“出汗”,是液化现象

D.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2.(2012•绵阳)我省高寒地区的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以下不符合实际的是()

A.天空中的雨点滴下落到路面,形成了积水

B.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

C.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

D.为了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

3.(2012•日照)“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汽化和液化B.汽化和升华C.凝固和凝华D.凝固和熔化

4.(2012•宜昌)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B.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C.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5.(2012•日照)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6.(2011•咸宁)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

“雾凇”的形成

B.

“雪花”的形成

C.

“露珠”的形成

D.

“冰柱”的形成

7.(2011•无锡)下列现象中由凝固形成的是()

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B.春天早晨常见的雾

C.钢水浇铸成火车轮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

8.(2011•潍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9.(2011•南宁)下列关于四季景象的描述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春天,雨笼山B.夏天,雾绕群峰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谷底

10.(2010•株洲)将新鲜的豆腐放入冰箱里冷冻,第二天取出,解冻后切开,发现里面存在许多小孔.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液化和汽化B.凝固和熔化C.凝固和汽化D.凝华和熔化

11.(2010•广安)广安地处川东丘陵地带,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是红色旅游线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下列景色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的描述中,判断错误的是()

A.华蓥山上的雪──凝华

B.广安龙安柚树叶上的霜──凝固

C.武胜秀观湖畔的雾──液化

D.岳池黄龙“贡米”秧苗上的露珠──液化

12.(2008•济宁)如图是今年年初我国南方雪灾中高压电线上结起的冰挂,它严重地破坏

了电力设施.冰挂主要是()

A.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B.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C.由水凝固而成的

D.由水汽化而成的

13.有大半瓶0℃水的保温瓶中,投入一块﹣5℃的冰块,盖好塞子,则()

A.少量的冰化为水B.少量的水结为冰

C.冰和水温度都不变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变

14.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冬天,水凝固成冰比热容不变

B.初夏,旷野中雾的形成是液化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是为了加快蒸发

D.感冒发烧,用湿毛巾敷额头利用水的汽化放热

15.下列各图表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A.

花瓣上的露珠

B.

屋檐上的冰凌

C.

雪山下的流水

D.

草叶上的霜

16.冬天,汽车司机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作为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有()

A.较大的吸热本领B.较好的传热性C.较低的凝固点D.较高的沸点

17.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

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图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A.

B.

C.

D.

18.冬季的某周内,室外的温度一直低于0℃.小璐同学将洗后的毛衣挂在室外的晾衣绳上,一会儿工夫,毛衣变得坚硬,向下滴的水也凝结成晶莹的冰凌,如图所示.几天后,也没见毛衣变湿,冰凌却不见了,用手一摸,毛衣已经干了.对上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毛衣中的水先凝华成冰,后来冰慢慢升华为水蒸气

B.毛衣下面的冰凌是水凝固而成的,后来冰凌熔化了

C.毛衣中的水先凝固成冰,后来冰慢慢升华为水蒸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9.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A选项B.B选项C.C选项D.D选项

20.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与之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B.

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

 

C.

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

 

D.

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填空题(共6小题)

21.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_______的缘故.

22.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时会_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

23.下面有几个常见的物理现象,各属什么物态变化:

(1)湖面结冰:

_________;

(2)烧水时看到“白气”:

_________;

(3)自来水管“出汗”:

_________;

(4)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

_________;

(5)冰箱中取出冰棒冒“白气”_________.

24.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如图所示,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有被冻伤,这是因为夜间气温骤降时,水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冰,_________(选填“放出”、“吸收”)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桔子.

25.2008年的南方雪灾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图是拍摄的雪灾中的场景:

甲图中描绘了雪灾中电线上的冰柱;乙图描绘的是解放军战士协同群众抗击雪灾,他们正在向冰雪的路面抛撒沙子.这两张照片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分别是:

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98

91

85

80

79

79

79

75

71

67

64

61

(1)该物质_________晶体(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10min该物质存在的状态是________.

(3)通过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写出一条新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4小题)

27.(2011•鄂州)小阳学习了热学知识后,知道晶体凝固过程会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引发了他的思考,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他猜想:

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

你的猜想:

_________.

(2)小阳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探究:

取不同质量的海波让它们刚好完全熔化,迅速放入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两烧杯冷水中.如图所示,待海波刚凝固完毕后,迅速用温度计测出各自烧杯中水的温度,通过比较_________来确定质量不同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

(3)在探究过程中,小阳发现海波凝固完毕后,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太显著,请指出造成此现象韵一种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010•黔东南州)下表是张强同学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59

51

48

48

48

44

37

29

25

(1)根据表中数据,在下列方格纸上描点,作出该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这种物质在第7min时是_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气”);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

该物质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___℃.

第27题

29.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在做“探究水结成冰的过程”,这个实验时,小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水结冰以后体积会怎么变?

同组的小刚立即做出了回答:

“上一节课,不是做过固、液、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吗?

当然减小了”

但也有人反对,“不会吧!

应该是变大”

应该谁对谁错呢?

“这好办,在小药瓶中盛满水,放到制冷剂中使水完全凝固,然后看看冰面比原来的水面是下降了,还是上升了,不就行了吗?

”小刚马上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这个办法不错.”大家齐声赞同,立刻动手实验.

结果发现,小瓶子中的冰面向上凸起来了.

请回答:

(1)通过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美国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刚铝罐.即刚罐内表层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后来,圣地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刚罐内与内表面相贴,再把刚罐内罐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冷冻后铝膜就与刚罐接牢了.使铝膜与刚罐接牢的原因是(_________)

A、铝膜和刚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热使它们焊接牢了

C、水结冰后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使它们压牢了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这种现象有何危害?

请举例说明.

(4)小明和同学们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大致经历了哪几个探究要素?

30.如图1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1)请依次写出水循环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_________;属于放热的是:

_________;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能转换.如图2,请举例说明,并说出能量转化.

(5)对比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蒸发

沸腾

共同点

不同点

参考答案:

1.解答:

解:

A、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B、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不合题意.

C、饮料罐会“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不合题意.

D、冰雪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不合题意.故选A.

2.解答:

解:

A、因为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因此天空中的雨点滴下落到路面,会凝固结冰,故A不符合实际;

B、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撒盐后会降低水的凝固点,使路面不再结冰,符合实际;

C、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是为了增大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符合实际;

D、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符合实际.

故选A

3.解:

A、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故A是错误的;

BC、露和雾都是由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是露,附着在灰尘上形成的是雾,故BC是错误的;

D、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故D是正确的.故选D.

4.解答:

寒冷的冬天温度较低,此时水会由于发生凝固现象而结冰,凝固前后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因此能够把水管冻裂;故选A.

5、解答:

A、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

B、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树枝上的冰柱是水滴下落过程中凝固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

6、:

凝固后的物体是固态的.

A、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B、雾是液态,不是凝固,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C、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

D、樟脑丸变小了,是变成气态了,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故选C.

7、A、天冷时,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B正确;

C、蒸发属于汽化的一种方式,汽化需要吸热,因此要从身上带走热量.故C正确;

D、冷冻冰糕外层出现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A

8解:

A、雨是有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A错误;

B、雾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B错误;

C、霜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C错误;

D、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故D正确故选D

9、:

解:

新鲜的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水分会凝固成很多小冰晶;第二天取出在常温下,小冰晶又会熔化为水.故选B.

10、解:

A、雪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B、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C、雾是液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D、露是液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选B.

11:

下雪时,雪落在电线上,根据电流的热效应,雪熔化为水;

水来不及落下来,遇到落在上面的雪又会遇冷凝固为冰,从而形成冰挂.

而水蒸气凝华可以形成的是霜、冰花,显然不合题意;故选C.

12、:

因为温度较低的冰块放进温度较高的水中后,要发生热传递,低温的冰块吸热后温度升高,由于0℃的水足够多,故冰块能吸收足够的热量升温到0℃,而0℃的水放热后,温度不变.只是有一部分水会因放热而凝固成0℃的冰.故选B.

13、A、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故A错误;

B、因为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所以B正确;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蔬菜表面的空气不流动,从而减慢了蒸发,而不是加快蒸发,故C错误;D、汽化是吸热的,故D错误.故选B.

14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不合题意.

B、冰棱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符合题意.

C、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不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合题意.故选B.

15解答:

解:

因为酒精的凝固点远低于水的凝固点,酒精和水的一定比例的混合液的凝固点也远低于水的凝固点0℃,冷却液的凝固点降低了,才能防止低温时冷却液凝固膨胀损坏发动机.故选C.

16、解:

由于墙内混入非晶体材料,所以它在凝固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它的温度会持续下降.

A是非晶体凝固图象,B是非晶体熔化图象,C是晶体熔化图象,D是晶体凝固图象.故选A.

17、解:

因为室外的温度一直低于0℃,所以洗后的毛衣向下滴的水会放出热量变成固态的冰凌,这是水的凝固现象;固态的冰棱会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使衣服变干,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故选C.

18、解:

露和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液态变为固态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冰是由水遇冷凝固.故选B.

19、解:

A、雾凇都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不是凝固现象,则该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B、路面结冰,造成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不利于汽车的启动和紧急刹车,需要交通管制;则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为了使坚硬的冰熔化,在冰面上撒盐,使冰中掺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则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形状发生了变化,正是力作用的效果;则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CD.

20、解:

“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水是液体的,放热变为冰,冰是固体的,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冰吸热变为水,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温度未升”说明冰熔化的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

晚上温度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草叶上成为露珠;早晨太阳出来后,温度升高,露珠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气中.

故答案为:

凝固、熔化、晶体、液化、汽化(或蒸发).

21、解:

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

故答案为:

凝固,放,低.

22、解:

(1)湖面结冰是湖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烧水时看到的“白气”,是由烧水时产生的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液化形成的;

(3)自来水管“出汗”,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自来水管液化形成的;

(4)“冰花”是由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玻璃窗凝华形成的;

(5)冰棒冒“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故答案为:

凝固;液化;液化;凝华;液化.

23、解:

夜间气温骤降时,水降温直至凝固成冰,放出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桔子.

故答案为:

凝固、放出.

24、解:

冰柱现象是液体直接变成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固过程.向路面抛撒沙子,使路面变得粗糙,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防止车辆出现事故.

故答案为:

凝固;增大路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防止人和车辆打滑).

25、解:

(1)由表中可知,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温度,所以是晶体;

(2)在第10min该物质处于凝固的过程,在凝固的过程中,物体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3)根据时间和温度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温度变化的快慢是不同的,物体的温度越低,温度下降的就越慢.

故答案为:

(1)是;有一定的凝固温度;

(2)固液共存;

(3)物体的温度越低,温度下降的就越慢.

26、解:

(1)我认为除去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以外,还和晶体的种类有关.

(2)海波凝固过程中会向烧杯中的水放热,而且向水中放的热量越多,水的温度升的就会越高,因此通过比较温度计升高的示数(即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的多少)就会确定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

(3)根据公式△t=Q吸/cm可以知道,当Q吸和比热c一定时,水升高的温度△t和水的质量m成反比,因此当烧杯中水的质量m越大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就不太显著(即水升高的温度△t就会越小).

故答案为:

(1)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

(2)温度计升高的示数;(3)烧杯中水的质量太大

27、解:

根据表格所给数据,物体在48℃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它有固定的凝固点,所以是晶体.

物体在第3、4、5min时,温度都是48℃,保持不变,说明物体的凝固点就是48℃.

晶体凝固的过程中,温度高于凝固点时是液体,低于凝固点是固态.

第7min时,物体温度为37℃,低于凝固点,所以是固态.

故答案为:

(1)

(2)固;(3)晶体;(4)48.

28解:

(1)认真阅读短文,根据实验结果小瓶子中的冰面向上凸起来了,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2)水凝固成冰后体积膨胀,会对钢罐内表面产生向外的压力,产生的巨大压力使铝膜与钢罐接牢.

(3)联系生活实际中水的反常膨胀带来的危害,如:

冬天室外的自来水管涨裂、水缸涨破.即可解答此题.

(4)小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水结冰以后体积会怎么变?

”是提出问题;小刚对小明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

“上一节课,不是做过固、液、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吗?

当然减小了”是猜想;有人反对,“不会吧!

应该是变大”,是反驳;“这好办,在小药瓶中盛满水,放到制冷剂中使水完全凝固,然后看看冰面比原来的水面是下降了,还是上升了,不就行了吗?

”小刚马上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是设计实验;大家齐声赞同,立刻动手实验.结果发现小瓶子中的冰面向上凸起来了.这是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

(1)水结冰以后体积变大;

(2)C;

(3)冬天放在室外装满水的水缸,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会把水缸胀破.

(4)提出问题→猜想→反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9、解:

(1)认真阅读短文,根据实验结果小瓶子中的冰面向上凸起来了,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2)水凝固成冰后体积膨胀,会对钢罐内表面产生向外的压力,产生的巨大压力使铝膜与钢罐接牢.

(3)联系生活实际中水的反常膨胀带来的危害,如:

冬天室外的自来水管涨裂、水缸涨破.即可解答此题.

(4)小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水结冰以后体积会怎么变?

”是提出问题;小刚对小明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

“上一节课,不是做过固、液、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吗?

当然减小了”是猜想;有人反对,“不会吧!

应该是变大”,是反驳;“这好办,在小药瓶中盛满水,放到制冷剂中使水完全凝固,然后看看冰面比原来的水面是下降了,还是上升了,不就行了吗?

”小刚马上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是设计实验;大家齐声赞同,立刻动手实验.结果发现小瓶子中的冰面向上凸起来了.这是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