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2《绘景寄情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046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2《绘景寄情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2《绘景寄情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2《绘景寄情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2《绘景寄情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2《绘景寄情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2《绘景寄情类》.docx

《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2《绘景寄情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2《绘景寄情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2《绘景寄情类》.docx

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2《绘景寄情类》

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2《绘景寄情类》

【锁定考点】

1.解释文言实词和虚词;2.翻译文言语句;3.理解并概括文本主要内容;4.理解并分析作者思想感情;5.赏析景物描写的精彩语句或语段;6.理解写作手法。

【新题演练】

一、《醉翁亭记》(节选)阅读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野芳发而幽香

(2)行者休于树

(3)泉香而酒洌(4)杂然而前陈者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山间之四时也时人莫之许也B.往来而不绝者佛印绝类弥勒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委而去之D.醒能述以文者感极而悲者矣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选文中的一个语句,现在作为成语仍在使用,但意思已经有了变化。

这个成语是

,现在常用的意思是。

5.选文画波浪线句写了“山间之朝暮”,请你发挥想象力,把它改写为一段优美的文字。

(不少于50字)

二、《岳阳楼记》(节选)阅读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

王曰:

“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

“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

齐宣王郊外玩乐的离宫。

②上:

指统治者。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浊浪排空怀旧空吟闻笛赋B.不以物喜无从致书以观

C.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D.非丝非竹不得而非其上者

2.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薄暮冥冥

(2)沙鸥翔集

3.“王”在古汉语里有不同的意思,如《陈涉世家》中,“大楚兴,陈胜王”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乙】文结尾“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王”的意思是。

4.下面与文中“波澜不惊”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期B.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C.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5.对文中画波浪线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填序号即可)

A.把百姓的快乐当作快乐的人,百姓就会觉得他的生活也快乐。

B.以百姓的快乐作为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作为快乐。

6.范仲淹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对孟子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两人都强调要关注“”的生活。

(用原文内容填空)

三、《桃花源记》(节选)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神情与苏、黄不属B.外户而不闭月色入户

C.具答之天下之伟观也D.问今是何世是日更定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林尽水源。

4.【甲】文中的“世外桃源”,具有【乙】文所描述的“”社会的基本特征,如【乙】文提到“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甲】文中的句子“”就是这一特征的具体体现。

(用原文填空)

5.【甲】文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常常翻译为“桃花源中男男女女的穿戴都和桃花源外的世人一样”,但有人认为这和前面“遂与外人间隔”有矛盾,请说说你的看法。

四、《小石潭记》(节选)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太守归而宾客从B.不可知其源林尽水源

C.皆若空游无所依长烟一空D.四面竹树环合腰白玉之环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参差披拂拂面B.不可久居聚族而居

C.暮到江陵暮年D.乘奔御风东奔西走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石以为底。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第三段中,作者连用了“”“”“”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了出来。

5.文章第一段写“心乐之”,第四段又写“悄怆”。

结合选文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作者这“乐”与“忧”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6.古人常常通过绘景状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请根据《小石潭记》的内容,为下面的对联续写后半部分。

(要求:

句式一致,字数相同)

上联:

桃花源安宁富足,陶渊明寄托理想。

下联:

,。

五、《记承天寺夜游》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念天地之悠悠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病终

C.湖中人鸟声俱绝绝巘多生怪柏D.与余舟一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欣然起行

(2)惟长堤一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雾淞沆砀。

4.用原文词语填空。

【甲】、【乙】两文都描绘了自然美景,【甲】文着重写“”,【乙】文着重写

“雪”。

同是美景,【甲]文景物美在“”,【乙】文景物妙在苍茫。

参考答案

一、l.

(1)花开

(2)在(3)清澈(4)摆开

2.C(C.均为“离开”。

A.季节;当时。

B.断;特别。

D.……的人;与“矣”构成句尾语气词)

3.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4.水落石出一般指真相大白。

5.(提示:

考查学生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答题时要发挥想象力,抓住特点描述景物。

二、1.C(C.均为“面对”。

A.天空;徒。

B.因为;来。

D.不是;埋怨)

2.

(1)迫近

(2)鸟停息在树上

3.称王(“王”有两个意思:

一是名词,国王;一是名词作动词,称王)

4.A(考查学生对景物特点的理解。

B.描述波涛汹涌;C.描述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D.描述江水清澈。

5.B(做此题需要理解四个“乐”。

第一个和第三个意思是“以……为乐”,第二个和第四个意思是“快乐”。

6.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民(考查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发现两个文本在内容和主题上的联系的能力。

三、l.B(B.均为“门”。

A.推举;和。

C.代词,指代桃花源人所问问题;的。

D.表示判断;这)

2.

(1)交错相通

(2)通“邀”,邀请

3.

(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

(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4.大同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

5.示例一:

矛盾。

桃花源的人自“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与世隔绝了几百年,很难想象他们的服饰、装束居然与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

示例二:

不矛盾。

桃花源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作者说这里“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有特别用意,意在表明桃花源存于世间,人们的服饰、耕作方式和外人一样,却有着和睦、安乐的生活,更加突出了桃花源里的世界和外界的天壤之别。

(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判断能力,答案不唯一,能自圆其说即可。

四、1.B(B.均为“源头”。

A.介词;跟从。

C.在空中;消散。

D.环绕;佩环)

2.A(A.均为“轻轻擦过”。

B.停留;居住。

C.太阳要落山的时候;晚,将近。

D.飞奔的马;跑)

3.

(1)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2)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4.斗折蛇行犬牙差互

5.示例:

乐,是因为作者听到了悦耳的水声;忧,是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使作者联想到被贬后的境况,触发了他凄苦、孤寂的心情。

(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能力,注意回答要准确,第一个要点若只答“听到水声”,应酌情扣分。

6.示例:

小石潭优美清静柳宗元表达情怀(宽对即可。

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主题的概括能力。

五、l.A(A.均为“想到”。

B.寻找;不久。

C.消失;最。

D.连词;参与)

2.

(1)高的样子

(2)只

3.

(1)只是少了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雾淞一片

4.月(月色)空明

 

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3《言志议论类》

【锁定考点】

1.识记文学常识;2.掌握常见实词的含义;3.掌握常见虚词的含义及用法;4.翻译文言句子;5.掌握词类活用、特殊的文言句式等;6.提取文中信息,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7.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8.理解作品论证方法、思路与写法;9.谈阅读感悟。

【新题演练】

一、《生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