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1768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方案.docx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方案.docx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方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

 

徐州市某中学教案楼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学生姓名

张婷

学院名称

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

给水排水工程

指导教师

 

2013年

10月

19日

1设计说明书

1.1课程设计的原始数据:

1.1.1图纸资料

建筑首层平面图、建筑标准层平面图、建筑非标准层平面图、地下室平面图、顶层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必要的剖面图、卫生间大样图、教室平面布置图等。

1.1.2文字资料

1)本建筑所在地区徐州市。

2)城市给水管网管径150mm,管顶埋深1m,城市可靠供水压力12mH2O。

3)城市排水管网管径500mm,管底埋深2m。

4)冰冻线深度24cm。

1.2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和要求(包括技术要求、图表要求以及工作要求等)

1.2.1设计任务与内容

1)建筑内部生活和消防给水系统。

2)建筑内部生活污废水排水系统。

3)室内热水供应系统。

4)室内消防供应系统.

1.2.2基本要求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同时必须满足以下几项要求:

1)通过调查研究与收集有关资料,拟定设计方案,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

2)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方案比较以及各系统的设备选型分析,说明,参数选择,工艺设计计算与有关简图等,要求内容系统完整,计算正确,论述简洁明了,文理通顺,书写工整,装订整齐。

说明书一般应包括目录、前言、正文、小结及参考文献等。

3)课程设计图纸应能较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力求布局合理、紧凑、正确清晰,

符合制图标准,专业规范及有关规定,用工程字注文。

1.3课程设计应完成的技术文件:

1.3.1绘制图纸

各层给排水平面图、给排水轴测图、卫生间管道布置详图、图例、说明等。

课程设计图纸应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应布局合理、正确、清晰,并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

1.3.2写出计算书和说明书

一份完整的计算书和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

1)系统选择和管道布置的简要理由。

2)各系统的计算草图。

3)给水系统的计算,包括流量、管径、水表选择、水头损失、所需压力等计算。

4)消防给水系统的计算。

5)排水系统的计算,包括管径、坡度、化粪池等选择计算。

6)热水供应系统中配水管网和循环管网计算。

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应包括目录、前言、正文、小结及参考文献等。

要求内容系统完整,计算正确,论述简洁明了,文理通顺,书写工整,装订整齐。

2设计方案的确定

2.1给水方式选择原则

给水方式指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供水方案。

合理的供水方案,应综合工程涉及的各项因素如技术因素包括:

供水可靠性,水质,对城市给水系统的影响,节水节能效果,操作管理,自动化程度等;经济因素包括:

基建投资,年经常费用,现值等;社会和环境因素包括:

对建筑立面和城市观瞻的影响,对结构和基础的影响,占地面积,对环境的影响,建设难度和建设周期,抗寒防冻性能,分期建设的灵活性,对使用带来的影响等,采用综合评定法确定。

2.1.1给水方式的确定

该教案楼为四层,总高度为18.000m,其生活给水系统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提供,城市可靠供水压力12mH2O。

只能满足一层的用水需求,不能满足其他楼层给水管网的水量、水压在一天内的用水要求,所以最佳方案为水泵和屋顶水箱联合供水,这样最简单、最经济,同时能保证可靠性。

2.1.2给水系统的组成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一般由引入管、给水管道、给水附件、给水设备、配水设施和计量仪表等组成。

2.1.3给水系统布置方式

给水管道的布置按供水可靠程度要求可分为枝状和环状两种形式,前者单向供水,供水安全可靠性差,但节省管材,造价低;后者管道相互连通,双向供水,安全可靠,但管线长造价高。

一般建筑内给水管网宜采用枝状布置。

按水平干管的敷设位置又可分为上行下给,下行上给和中分式三种形式。

本给水系统按设计要求采用枝状网布置,按水平干管的敷设位置采用上行下给式。

2.1.3.1管道布置原则

给水管道的布置受建筑结构、用水要求、配水点和室外给水管道的位置,以及供暖、通风、空调和供电等其他建筑设备工程管线布置等因素的影响。

进行管道布置时,不但要处理和协调好各种相关因素的关系,还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条件,力求经济合理

管道尽可能与墙、梁、柱平行,呈直线走向,力求管路简短,以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干管应设置在用水量大或不允许间断供水的配水点附近,既利于供水安全,又可减少流程中不合理的转输流量,节省管材。

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应从室外环状管网不同管段引入,引入管不少于2条。

若必须同侧引入时,两条引入管的间距不得小于15m,并在两条之间的室外给水管上装阀门。

室内给水管网宜采用枝状布置,单向供水。

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和设备,应采用环状管网或贯通枝状管网双向供水。

设2条或2条以上引入管,在室内将管道连成环状或贯通状双向供水,若条件不可能达到,可采取设贮水池(箱)或增设第二水源等安全供水措施。

2)保护管道不受损坏

给水埋地管道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

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穿越时,应与有关专业协商处理。

也不宜穿过升缩缝、沉降缝,若需穿过,应采取保护措施。

3)不影响生产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

为避免管道渗漏,造成配电间电器设备故障或短路,管道不能从配电间通过。

也不能布置在妨碍生产操作和交通运输处或遇水易引起燃烧、爆炸、损坏的设备、产品和原料上。

不宜穿过橱窗、壁柜、吊柜等设施和在机械设备上通过,以免影响各种设备的功能和维修。

4)便于安装维修

布置管道要留有一定空间,以满足安装、维修的要求。

需进人检修的管道井,其通道不宜小于0.6m。

2.1.3.2管道敷设

1)敷设形式

给水管道的敷设有明装、暗装两种形式。

明装即管道外露,其优点是安装维修方便,造价低。

但外露的管道影响美观,表面易结露和积尘。

暗装即管道隐蔽,其优点是管道不影响室内的美观、整洁,但是安装复杂,维修困难,造价高。

本设计为一般教案楼,且给排水管道均为塑料管。

2)敷设要求

给水横管穿过承重墙或基础、立管穿楼板时均应预留孔洞。

横管穿过预留洞时,管道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以保护管道不致因建筑沉降而损坏。

一般不小于0.1m。

室外埋地引入管道要防止地面活荷载和冰冻的破坏,其管顶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m,并应敷设在冰冻线以下0.15m处。

建筑内埋地管在无活荷载和冰冻影响时,其管顶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3m。

建筑内埋地管在无活荷载和冰冻影响时,其管顶离地高度不宜小于0.3m。

给水管道不得穿过大便槽和小便槽,且立管离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0.5m。

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生活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最小净距,平行埋设时不应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不应小于0.15M,且给水管应在排水管的上面。

3)管道防护

管道在敷设过程中,应设防腐、防冻、防露、防漏、防震等保护设施。

明设的给水立管穿越楼板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在室外明设的给水管道,应避免受阳光直接照射,塑料给水管还应有保护措施;在结冻地区应作保温层,保温层的外壳,应密封防渗。

敷设在有可能结冻的房间、地下室及管井、管沟等地方的给水管道应有防冻措施。

2.2排水方式选择原则

2.2.1排水管道布置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直接影响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建筑内部排水管道布置与敷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排水畅通,水力条件好

2)保证设有排水管道房间或场所的正常使用

3)保证排水管道不受损坏

4)室内环境卫生条件好

5)施工安装、维护管理方便

6)占地面积小,总管线短、工程造价低

在设计中应首先保证排水畅通和室内良好的生活环境,然后再根据建筑类型、标准、投资等因素确定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2.2.2排水横支管布置与敷设

1)排水横支管不宜太长,尽量少转弯,1根支管连接的卫生器具不宜太多。

2)横支管不得穿过沉降缝、烟道、风道。

3)支管不得穿过有特殊要求的生产厂房、食品及贵重商品仓库、通风小室和变电室。

4)横支管不得布置在遇水易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原料、产品和设备上面,也不得布置在食堂、餐饮业的主副食操作烹饪的上方。

5)横支管距离楼板和墙应有一定的距离,便于安装和维修。

6)当横支管悬吊在楼板下,接有2个及2个以上大便器,或3个及3个以上卫生器具时,横支管顶端应升至上层地面设清扫口。

2.2.3排水立管的布置与敷设

1)立管应靠近排水量大,水中杂质多,最脏的排水点处。

2)立管不得穿过卧室、病房,也不宜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

3)立管宜靠近外墙,以减少埋地管深度,便于清通和维修。

4)立管应设检查口,其间距不大于10m,但底层和最高层必须设。

平顶建筑物可用通气管顶口代替最高层的检查口。

检查口中心距地面距离为1m,并应高于该层溢流水位最低的卫生器具上边缘0.15m。

2.2.4横支管及排出管的布置与敷设

1)排出管以最短的距离排出室外,尽量避免在室内转弯。

2)建筑层数较多时,应查表确定底部横管是否单独排出。

3)埋地管不得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或穿越生产设备基础。

4)埋地管穿越承重墙或基础处,应预留洞口,且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宜小于0.15m。

5)距离较长的直线管段上应设检查口或清扫口。

6)排出管与室外排水管连接处应设检查井,检查井中心到建筑物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3m。

检查井至污水立管或排出管上清扫口的距离不大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规范中的数值。

2.2.5通气管的布置与敷设

1)生活污水管道和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生活污水管道应设伸顶通气管。

伸顶通气管高出屋面不小于0.3m,但应大于该地区的最大积雪厚度,屋顶有人停留时,应大于2m。

2)连接4个及4个以上卫生器具,且长度大于12m的横支管和连接6个及6个以上大便器的横支管上要设环形通气管。

环形通气管应设在横支管始端的两个卫生器具之间接出,在排水横支管中心线以上,与排水横支管成垂直或45度连接。

3)对卫生、安静要求高的建筑内,生活污水管道宜设器具通气管。

器具通气管应设在存水弯出口端。

4)器具通气管和环形通气管与通气立管连接处应高于卫生器具上边缘0.15m,按不小于0.01的上升坡度与通气立管连接。

5)专用通气立管每隔2层,主通气立管每隔8-10层设结合通气管与污水立管连接。

结合通气管下端宜在污水横支管下与污水立管以斜三通连接,上端可在卫生器具上边缘以上不小于0.15m处与通气立管以斜三通连接。

6)专用通气立管和主通气立管的上端可在最高层卫生器具上边缘或检查口以上不小于0.15m处与污水立管以斜三通连接,下端在最低污水横立管以下与污水立管以斜三通连接。

2.3消火栓系统计算

2.3.1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布置

①高层建筑室内的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必须分开设置,自成一个独立系统。

消防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

在环状管道上需要引伸支管时,则支管上的消火栓数量不应超过一个。

②室内消防给水管网的进水管不应少于两根。

当其中一根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进水管仍能保证设计要求的消防流量和水压。

③阀门的设置应便于管网维修和使用安全,检修关闭阀门后,停止使用的消防立管不应多于1根,在一层中停止使用的消火栓不应多于5个。

④水泵结合器应设在消防车易于到达的地方,同时还应考虑在其附近15~40m范围内有供消防车取水的室外消火栓或贮水池。

水泵结合器的数量应按室内消防流量确定;每个水泵结合器进水流量可达到10~15L/s,一般不少于2个。

2.3.2.消火栓布置

按规范要求设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的建筑内,每层均应设置消火栓。

消火栓间距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消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