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th心理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428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th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th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th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3th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3th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th心理学.docx

《3th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th心理学.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th心理学.docx

3th心理学

第一章

1.心理学的定义:

P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基本结构:

心理学不仅包括个体心理,还包括社会心理,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

P5心理学研究对象:

 

个人心理

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

(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

情感过程

(喜,怒,哀,恶,惧等)

意志过程

(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

(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等)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

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等)

性格(谦虚,勤奋,乐群,勇敢等)

3.科学的心理观:

p32①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②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第二章

1.p40大脑皮层分为四个脑叶: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2.P46反射:

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的种类

无条件反射:

(遗传得来的,与生俱有的)如:

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如:

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操作性条件反射如:

行为受到奖励或者处罚、白鼠踏杆取食实验

语言的反射如:

儿童听到医生来了,就会哭、听到“杨梅”就会分泌唾液

第一信号:

可直接感知的具体刺激物为信号的条件反射系统。

(人与动物共有,如:

灯光、温度)

第二信号:

以语言为信号所形成条件反射系统。

(人类特有,如:

谈虎色变、谈梅生津)

3.脑的潜能开发:

(一)保证脑的营养供应是开发脑潜能的基础

(二)使脑处于有利于使用和开发的良好状态(三)注意日常活动的计划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章

知觉:

p74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注意:

P80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有选择性和集中性两种基本特征。

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记忆:

p92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分类:

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5秒-2分钟)和长时记忆2、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3、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4、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记忆过程:

①编码(识记)②保持③提取

遗忘的规律:

1.是先快后慢2.表明人类的遗忘过程是不均衡的,刚学过以后在短时间内的遗忘比较快,量也比较多3.随着时间的消逝,遗忘逐渐缓慢下来,到了一定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①衰退理论:

衰退是感觉记忆和维持性复述被阻断时的短时记忆信息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②干扰理论:

倒摄抑制:

后学习材料对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前摄抑制:

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③提取失败理论:

暂时性的信息提取失败,影响长时记忆④动机性遗忘理论:

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防止遗忘的有效方法: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复习,分布复习2.恰当地安排复习材料,复习要适量;防止复习材料的干扰;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4.复习方法的多样性。

思维:

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简接的反映。

关于思维的品质(标准):

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灵活性和敏捷性、逻辑性

影响问题的解决因素:

P114①问题表征的方式②无关信息的干扰③功能固着性④定势⑤动机强度

第四章

1.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点:

p128个体并不是都要通过操作性程序才能形成行为,个体完全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学到新的行为反应;强化也不是为了增强行为出现的频率,而是为个体提供信息或诱因。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班杜拉相信观察是最基本的学习过程。

3.学习迁移:

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影响。

为促进正迁移而教:

(一)改善心智的功能——训练

(二)传授基本知识(三)有效的指导(四)提高迁移的意识性(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先行组织者)(六)设计情境性教学

第五章

1.教学设计:

指在实施教学之前,对教学活动过程和各个环节,预先规划和安排,以期达到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2.教学任务的分析:

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或品格分析学生的起点水平,可以通过作业、课堂提问或诊断性单元测试。

②分析使能目标和其他支持性条件掌握起点到终点的先决条件,先决条件包括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必要条件是介于从起点到终点的知识和技能。

使能目标是把这些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目标。

对使能目标的分析通常采用逆推法。

3.课堂管理(又称:

课室管理)的目标:

(一)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二)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三)鼓励学生自我管理

4.教师的角色、心理、能力(看一下)

第六章

智力发展的差异P208:

①智力的个体差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因素)

②智力的团体差异

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作用②其次,环境是指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③最后,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在智力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七章

1.P237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定向功能、维持功能、强化功能

2.学习动机是指唤起与维持学生学习的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教师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它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其中包括学习需要、学习自觉性、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等。

分为两类:

普遍性学习动机、特殊性学习动机

第八章

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的特征:

人格具有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格具有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格具有整体性;人格具有社会性和生物性;人格具有功能性

2.影响人格的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自然环境因素(三)文化环境因素(四)家庭环境因素(五)学校环境因素(六)大众传媒(七)自我调节因素

3.主要气质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4.分析人的特质:

首要特质:

(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中心特质:

(如林黛玉的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抑郁、敏感等)

次要特质

第九章

P288关于健康的定义:

身体、心理和社会都完好的一种状态,它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P311关于压力的健康应对方式:

①寻求社会支持②积极策划与行动③认知重组④接受和主动克制

⑤放松、宣泄和积极转移。

第十章

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p322、内容p325

第十四章

什么是关键期?

什么是心理发展?

p421

(去年的)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

一般记忆的目的任务越明确具体,记忆效果就越好,否则就会漫不经心,浪费精力;2充分利用无意记忆: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除了用有意记忆外,还应充分利用无意记忆,让自己在较轻松的环境下去获取有关知识,例如在听音乐记单词就是一种尝试;3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记忆,在全面性。

精确性喝巩固性以及速度等方面,都比机械记忆要好;4合理安排记忆材料:

记忆材料的性质,数量是影响记忆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记忆时,应根据识记材料的长短和识记材料之间的意义联系程度,采用不同的识记方法。

5适当运用记忆术:

所谓记忆术是指通过运用某种辅助工具和人为的联想结构,或将识记材料赋予人为的意义,或将零星散乱的材料给以人为的组织,使识记材料与自己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记忆效果的一种记忆方法,常用的有口诀法,谐音法,和推算法等。

教师与心理学:

教师本身就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教师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师必须具有心理学的知识,还必须懂得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按照青少年学习的特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从教学工作来看,教师懂得了心理学关于认识过程的规律,就能使学生比较迅速地、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科学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

例如,利用注意的规律,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记忆的规律,可以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同遗忘作斗争;掌握了思维活动的规律,就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如能注意学生的心理卫生和用脑卫生,培养学生活泼乐观的性格,注意劳逸结合、减轻学生负担,就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因此,教师掌握了心理学知识,就会了解学生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使自己的教学方法符合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