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九年级化学中考备考考点必杀200题人教版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323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5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九年级化学中考备考考点必杀200题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九年级化学中考备考考点必杀200题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九年级化学中考备考考点必杀200题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九年级化学中考备考考点必杀200题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九年级化学中考备考考点必杀200题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九年级化学中考备考考点必杀200题人教版解析版.docx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九年级化学中考备考考点必杀200题人教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九年级化学中考备考考点必杀200题人教版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九年级化学中考备考考点必杀200题人教版解析版.docx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九年级化学中考备考考点必杀200题人教版解析版

中考复习考点必杀300题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

1.下列过程中,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B.煤气燃烧

C.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自制酸碱指示剂D.大米酿酒

【答案】C

【详解】A、铁锅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煤气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自制酸碱指示剂,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D、大米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物质用途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氮气充入薯片包装袋B.稀有气体制霓虹灯

C.无水硫酸铜检验水D.氧气供人呼吸

【答案】B

【详解】A、氮气充入包装袋中,是利用氮气做气体保护气,防止其他物质与薯片儿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说这里边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所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稀有气体通电能够产生有色的光,这是一个物理变化,体现的是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C、硫酸铜检验水时,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这个变化是一个化学变化,是利用的是硫酸铜的化学性质,不是物理性质,所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人体呼吸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此过程是一个化学变化。

体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不是物理性质,所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3.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铁钉等材料探究生锈的条件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

C.用75%的酒精溶液杀菌消毒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答案】D

【详解】A、用铁钉等材料探究生锈的条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用75%的酒精溶液杀菌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

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是明朝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借咏石灰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同学在学习此诗后发现了一些蕴藏的化学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头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够开采,体现了石头硬度较大这一化学性质

B.使用烈火焚烧制取石灰发生了物理变化

C.将块状的石灰碾压成碎粉末发生了化学变化

D.通过阅读诗句可以了解石灰是白色的固体

【答案】D

【详解】A、石头的硬度较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B、使用烈火焚烧制取石灰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将块状的石灰碾压成碎粉末,知识物质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通过阅读诗句: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可以了解石灰是白色的固体,正确。

故选D。

5.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滴加液体

B.取用固体

C.取用液体

D.加热液体

【答案】A

【详解】A.用滴管滴取少量液体时要注意悬空滴加,更不能让尖端伸入试管内部,错误;B.取用固体可以用药匙或纸槽,将试管横放。

正确;C.取用液体药品时,细口瓶的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与试管口要紧挨着,缓缓地倒入,正确;D.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与水平面成45°角,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正确。

故选A。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称量9.05g固体

C.给液体加热

D.量取9.5mL液体

【答案】C

【详解】A、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这样做很容易失火,发生危险,选项A错误;

B、托盘天平不能称准到0.01g,选项B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选项C正确;D、量取9.5mL的液体应该用10mL的量筒,用100mL的量筒,误差太大,选项D错误。

故选C。

7.广元市2021年4月18日空气质量日报:

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状况越好

D.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答案】B

【详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支持燃烧,但本身不能燃烧,不属于可燃物,A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安全无毒,可用于食品防腐,B正确;C、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状况越差,C错误;D、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造成酸雨,不会引起温室效应,D错误;故选B。

8.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C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只能烧至红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A不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B不正确;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C正确;D、细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D正确。

故选C。

9.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石墨和

硬度不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

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C

辣子辣,花椒麻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B

【详解】A、石墨和C60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故该解释正确;B、分子间是有间隔的,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由于分子间间隔增大,故该解释错误;C、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所以辣子辣,花椒麻,故该解释正确;

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气味,酒香不怕巷子深,故该解释正确。

故选B。

10.下图表示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

表示汞原子,

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D

【详解】氧化汞受热的本质是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

故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由此还可以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只分子,还有原子。

故选:

D。

11.碳纳米管和单晶硅在信息、材料等领域中应用广泛。

碳原子和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下列关于碳元素和硅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都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在化合物中都只显+4价D.分别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三周期

【答案】C

【详解】A、碳和硅的名称中都带有“石”字旁,都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碳原子和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相同,不符合题意;C、碳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4价,符合题意;D、在原子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碳原子和硅原子的电子层数分别是2、3,分别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三周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对下列图示信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①是钠离子结构示意图,符号为Na+

B.图②对应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图③可知1个铝原子的质量是26.98g

D.图④中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答案】D

【详解】A、图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故图①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符号为Na,不符合题意;B、质子数=原子序数,12号元素是镁元素,由“金”字旁可知,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不符合题意;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图④中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符合题意。

故选D。

13.洪涝地区的灾民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以下处理过程顺序合理的是①吸附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

A.③②①④B.③①④②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

【答案】C

【详解】净化水时,先通过自然沉降使较大的颗粒沉淀,再通过化学沉降使较小的颗粒沉淀,通过过滤把沉淀除去,再由漂白粉对水进行消毒,最后通过加热煮沸再次进行消毒,并且把部分钙、镁离子除去。

故选:

C。

14.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中加入明矾作絮凝剂

B.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C.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D.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答案】B

【详解】A、在水中加入明矾作絮凝剂,用于悬浮性杂质的沉降,该选项正确;B、净化后的水为混合物,因为水中还有可溶性杂质,该选项错误;C、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该选项正确;D、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该选项正确;故选B。

15.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电解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a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a管中产生的气体与b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2:

1

D.b管电极连接电源正极

【答案】D

【详解】A、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说法错误;B、a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多,为氢气,能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说法错误;C、a、b两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氧气,体积比为2:

1,不是质量比,C说法错误;D、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连接电源的正极,D说法正确。

故选:

D。

16.下列化学符号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正确的是

A.2O—表示2个氧分子B.Fe2+一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C.CO2一表示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D.

一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答案】D

【详解】A、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2O表示两个氧原子,错误;B、Fe2+为亚铁离子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Fe2+中数字“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C、CO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错误;D、

表示在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正确;故选D。

17.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

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B.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是由12个碳元素、22个氢元素、14个氧元素和一个锌元素组成的

C.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

D.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g

【答案】A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是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14个氧原子和一个锌原子构成的,故错误;C、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

22=72:

11,故错误;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是“g”,故错误;故选:

A

18.用75%的酒精(乙醇的水溶液)5分钟即可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下关于乙醇(化学式为C2H5OH)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B.一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C.乙醇中C、H、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2∶6∶1

D.75%的酒精属于混合物,可用作消毒剂

【答案】C

【详解】A、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5OH,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2+1×6+16=46,选项A正确;

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5OH,一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选项B正确;C、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5OH,乙醇分子中C、H、O三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2∶6∶1,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1×6)∶16=12∶3∶8,选项C错误;D、75%的酒精中含有乙醇和水,属于混合物,可用作消毒剂,选项D正确。

故选C。

19.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守恒现:

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6g水

C.微粒观:

保持水的化学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D.转化观:

氧化镁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转化为金属镁

【答案】B

【详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不符合题意;B、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8,故18g氢气和18g氧气不能恰好完全反应,故生成水的质量小于36g,故B符合题意;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D、氧化镁中含有镁元素,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直接转化为金属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详解】A、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2P2O5,选项错误;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由于反应物中无气体,在生成的气体(氧气)的化学式后应该有上升箭头,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选项错误;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铜的化学计量数为1,不写出来,且氢氧化铜的化学式后应该有沉淀符号(向下的箭头),化学方程式为:

,选项错误。

故选C。

21.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黑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答案】B

【详解】A、金刚石是无色固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C、四种碳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石墨和金刚石是不同的碳单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22.用墨汁书写的字画经久不褪色,其主要原因是(  )

A.字画保存得好B.墨汁里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墨汁是黑色的,黑色不易褪色D.颜料的质量好

【答案】B

【详解】墨汁中含有碳,用墨汁书写的字画经久不褪色,其主要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B。

23.下面是某同学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是()

A.区别物质的方法

B.安全知识

白酒和白醋一闻气味

棉线和羊毛线一灼烧闻气味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一加酚酞试液

假酒中毒一由甲醇引起

煤矿爆炸一由瓦斯引起

假盐中毒一由亚硝酸钠引起

C.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D.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被蚊虫叮咬后涂抹牙膏一酸碱中和

洗涤剂除油污一乳化作用

篝火晚会将木材架空一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金刚石切割玻璃一硬度大

石墨做电极一导电性

碳酸钙一做补钙剂

【答案】A

【详解】A、白醋有特殊的酸味,白酒有特殊的酒香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分,棉线灼烧有烧纸的气味,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区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不能区分,故归纳A错误;B、假酒通常用工业酒精勾兑的,而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而甲醇有毒,饮用少量就会使人的眼睛失明,煤矿爆炸是由瓦斯引起的,亚硝酸钠有着和食盐相似的外观和咸味,但是亚硝酸钠有毒,误服会引起中毒,故B归纳正确;C、被蚊虫叮咬后涂抹牙膏利用酸碱中和缓解疼痛,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够清洗油污,篝火晚会将木材架空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故C归纳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之一,可以用来切割大理石,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可以用作电极,碳酸钙可以和盐酸反应,而我们的胃液中含有盐酸,所以碳酸钙可以作为补钙剂来使用,故D归纳正确。

故选A。

24.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

【答案】A

【详解】A、硫和氧气反应的实验中,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故A符合题意;B、通过右侧量筒的进水量,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解释体现水的主要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铁和氧气反应的实验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解释体现水的主要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D、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解释体现水的主要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5.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装装置时,要先固定试管,再放置酒精灯

B.加入药品时,要先加入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开始加热时,要先移动酒精灯给试管预热,再固定在药品下方加热

D.实验结束时,要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气管从水槽中拿出

【答案】C

【详解】A、组装装置时,要先放置酒精灯,再固定试管,A错误,不符合题意;B、加入药品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B错误,不符合题意;C、开始加热时,要先移动酒精灯给试管预热,再固定在药品下方加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D、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

C。

26.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

②通常状况下,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

【答案】C

【详解】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C和CO具有还原性,CO2不具有还原性;错误;②通常状况下,CO、CO2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正确;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固体CO2俗称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错误;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正确;⑤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正确;故选C。

27.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住房着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镁可在CO2中燃烧,因此镁等活金属着火不能用CO2灭火

C.放在空气中的课本没有燃烧,是因为课本不是可燃物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答案】B

【详解】A、住房着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B、镁可在CO2中燃烧,因此镁等活金属着火不能用CO2灭火,符合题意;C、放在空气中的课本没有燃烧,是因为课本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8.下列关于燃烧条件和灭火的措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B.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D.通常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答案】B

【详解】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能隔绝空气或氧气灭火,故说法正确;B、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降低蜡烛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说法错误;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的目的是利用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的原理灭火,故说法正确。

D、通常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故说法正确;故选:

B。

29.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归纳与整理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守恒观

B能量观

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

②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③发生置换反应时,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①化石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②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③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都是吸热反应

C微粒观

D分类观

①冰和干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水银和银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③酸碱盐溶液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③纯碱和烧碱都属于碱

【答案】A

【详解】A、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正确。

②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可以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正确。

③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不为零价,发生置换反应时,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正确,符合题意。

B、①化石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②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正确。

③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都是吸热反应,过氧化氢制氧气不吸热,错误,不符合题意。

C、①冰由水分子构成,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正确。

②水银由汞原子构成,银由银原子构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

③酸碱盐溶液不都是由离子构成,还含有水分子,错误,不符合题意。

D、①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说法错误。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且有两种元素组成,是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

③烧碱属于碱,纯碱属于盐,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30.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综合利用以提高其利用率

②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

③图书档案起火时,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④为维持好碳、氧循环,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⑤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⑤

【答案】B

【详解】①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综合利用以提高其利用率,单纯作为燃料使用是一种浪费,选项说法正确;②天然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以防发生爆炸,选项说法错误;

③图书档案起火时,不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以防造成图书档案损坏,应该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选项说法错误;④树木的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为维持好碳、氧循环,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选项说法正确;

⑤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31.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微观构成模型

B.物质的分类模型

C.化石燃料模型

D.地壳中元素含量的模型

【答案】A

【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