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用电的通病与防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9890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时用电的通病与防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临时用电的通病与防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临时用电的通病与防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临时用电的通病与防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临时用电的通病与防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时用电的通病与防冶.docx

《临时用电的通病与防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时用电的通病与防冶.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时用电的通病与防冶.docx

临时用电的通病与防冶

临时用电的通病与防冶

10.1施工用电管理

10.1.1重生产、轻安全

(1)现象

①法制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不了解施工用电规范。

②现场无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和专职值班电工,或无证上岗,缺少临时用电管理网络。

③临时用电设施陈旧、破损。

技术性能落后。

(2)防治措施

①加强对领导的法制教育租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②工地上必须配齐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和持有效证件的专职值班电工,完善临时用电管理网络。

③更换更新临时用电设施。

10.1.2无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

(1)现象

①无临时用电管理制度或制度不严,造成管理混乱。

②责职不明确,办事推诿。

③检修工作程序混乱、增加了检修人员的危险性。

(2)防治措施

①建立健全临时用电规章制度。

并予以贯彻执行。

②建立健全电气管理人员、值班电工及用电人员的责任制,并落实责任。

③制订施工用电的安全技术措施。

10.1.3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

(1)现象

①临时用电设施施工完成以后,不进行检查验收。

②各项数据无量化记录。

③无验收责任人签字。

④未试运行或试运行时间短。

⑤不合格的未整改,或已整改但不复查。

(2)防治措施

①临时用电设施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试运行。

②验收记录各项数据必须量化。

③有关验收责任人必须签字。

④验收合格后进行12小时试运行,试运行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⑤对于不合格的必须予以整改,待复查合格后方可试运行。

10.1.4缺少培训再教育

(1)现象

①用电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②使用型号陈旧的电气装置。

有的为淘汰型产品。

③不懂新技术,不会使用新型电气设备。

④施工现场执行的还是老标准量,老规范。

(2)防治措施

①按有关规定及时对电工进行培训复审。

②将电气技术人员和电工的专业知识列人考核项目,定期进行组织安全用电和临时用电新标准的培训教育并予以考核、奖罚。

10.1.5不执行定期检查测试制度

(1)现象

①平时不做定期检查测试。

②定期检查流于形式,草草了事,少做或不做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漏电保护器的定期测试。

③不作记录或数据没量化。

④对隐患不及时整改,也不复查。

(2)防治措施

①制定施工用电定期检查测试制度。

②专人专职指派专人负责。

③定期检查测试并做好记录。

④专职电工每周一次,基层公司每月一次,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每月进行一次测试,漏电保护器每天试跳一次。

10.1.6技术交底不做或不清

(1)现象

①临时用电施工前不做安全技术交底、

②技术交底无针对性,不详细。

③无书面记录,技术交底双方不签字。

④作业人员不了解职责,不懂安全技术规程,操作失误,引发事故。

(2)防治措施

①制定临时用电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②编制交底内容,包括:

安全技术措施,操作规程,人员分工,职责注意事项等。

③交底可以是口头交底、书面交底,但必须有记录且交底双方签字。

10.2临时用电施上组织设计

10.2.1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不完整

(1)现象

①内容上不完整。

②审批手续不全或没有,缺少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签字。

(2)防治措施

①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按照有关规范六大主要内容缺一不可,还应包括变更材料。

②编制人、审核人和审批人签字,主管部门批准盖章。

10.2.2施工组织设计与现场不符

(1)现象

①一图多用,各工地千篇一律。

②平面图、系统图徒手勾画,既无比例,又不注尺寸,与现场脱节。

③负荷计算用电量与现场设备用电量不符。

④施工时按图纸教条施工。

造成挖断水管线,导线无法架设设等难题。

(2)防治措施

①编制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探,了解地形、地貌、工程位置,电源及地下管线分布等。

②编制时应参考建设规划总平面图进行布置。

③图纸应严格按比例画,并标注尺寸。

④严格按进场设备用电量计算用电量。

10.2.3由非专业人员编制

(1)现象

①负荷计算不严谨,甚至发生错误,或有总负荷计算、总计算(我认为叫总回路)电流计算,但无分路、支路电流计算,更无导线、电器元件的选型。

②作图不规范。

③各种电气符号错误,电气装置和元件错选。

④施工组织设计口语化,不用专业术语。

(2)防治措施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电气专业技术人员编制。

10.2.4随意变更施工组织设计

(1)现象。

当需要变更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时,施工人员或用电人员不办理手续,随意变更。

(2)防治措施

①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②当需要变更时必须填写变更单,由原设计人进行设计,经审批后执行,同时补充变更原来相关的图纸资料,附于变更单后。

10.3配电室

10.3.1配电室位置选择错误

(1)现象

①配电室离负荷中心较远,配电线路过长,线损较多。

②常受污秽空气侵蚀,电气设备处于低洼地区,积水较多,绝缘性能下降。

③常受外界振动。

电气装置自动打开或闭合。

④设在多灰尘,有高温辐射或潮湿的环境中。

(2)防治措施

①配电室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提高配电质量。

②配电室设在污秽空气源的上风侧。

③配电室不宜设在易积水处或它的正下方。

④配电室应避开经常振动的地方。

⑤尽可能避开多尘、高温、潮湿等不良环境。

10.3.2建筑不符规范

(1)现象

①用普通木板围成,易发生火灾。

②顶棚陈矮,漏雨、雪。

③四面全封闭,室内潮湿及不通风,

④门向里开,无门锁,

⑤常受小动物干扰,引起电线短路。

(2)防治措施

①配电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不低于3级,用砖或其它耐火材料搭建。

②顶棚距地面不小于3m,且能防雨雪。

③应能自然通风,保持室内十燥。

④门应向外开,设置门锁。

⑤应有防止老鼠等小动物出入的措施。

10.3.3室内布置安全距离不够

(1)现象

①配电屏(盘)前的操作通道狭小。

②配电屏(盘)后的维护通道净宽不够。

③配电屏(盘)侧面的维护通道宽度不够,上层空间狭小。

④配电室内值班室或检修室与配甩屏距离太近,且无防护措施。

⑤裸导体部分高度不够,且无防护罩,易发生直接触电攀故。

(2)防治措施

①当配电屏(盘)单列(或双列背对背)布置时,正面的操作通道宽度不小于1.5m,双列面对面布置时不小于2m。

②配电屏(盘)后的维护通道宽度,单列或双列面对面不小于0.8m;个别地点建筑物结构凸出的部分,则此点通道宽度可不小于0.6m;双列背对背不小于1.5m。

③配电屏(盘)侧面防护通道宽度不小于1m,上端距天棚不小于0.5m。

④配电室内值班室与检修室距配电屏(盘)水平距离大于1m,并应采取屏障隔离。

⑤配电室内的裸导电部分高度不得低干2.5m,若低于2.5mm,应用网孔不大于20mm×20mm的钢丝网或无孔的铁板或绝缘板遮护,网式遮护至裸导体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无孔板式遮护至裸导体的距离不应小干50mm,遮栏下面通行道的高度不小于1.9m。

遮护围栅高度不应低于1.7m,围栏上端与垂直上方带电部分的净距不小于75mm。

10.3.4无安全技术措施

(1)现象

①无接地或接零系统。

②母线不涂色漆,各种线路无统一编号,无用途说明。

③缺少短路、过负荷、漏保等电气保护装置。

④无绝缘地板。

⑤电线、电缆等杂物乱堆。

⑥无消防措施或设置泡沫灭火器。

⑦停电不悬挂停电标志牌。

(2)防治措施

①成列的配电屏(盘)两端应与重复接地线及保护零线做电气连接。

②母线应按规定涂上色漆,配电屏(盘)上每一条线路均应标明统一编号,并标明用途或去向。

③应装设短路、过负荷保护和漏电保护器。

④操作和维修通道应配有橡胶或木板之类的绝缘地板。

⑤配电室应保持整洁和通道畅通,配电屏(盘)上不允许堆放其它东西。

⑥配电室内应悬挂有二氧化碳、干粉、1211等绝缘灭火器材或干燥的砂箱。

⑦当配电屏(盘)或配电线路维修时,应停电挂停电标志牌,并有专人负责。

10.4自备电源

(略)

10.5配电线路

10.5.1电缆导线材质低劣

(1)现象

①非专业厂家生产的,产品本身不合格,无合格证。

②所选电缆导线截面不足,发热量增加,线损增加。

③绝缘失效,破皮漏电。

(2)防治措施

①必须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且有产品合格证的产品。

②按设计计算选择导线截面,架空线路的绝缘铝铰线截面不小于1.6mm2,绝缘铜线截面不小于10mm2。

③废旧导线、电缆严禁使用。

10.5.2架空导线布置不规范

(1)现象

①将导线直接绑在电杆上或横担上。

②导线架设在脚手架土、树上等。

③导线离地面距离太近,影响地面施工或交通。

④架空线与建筑物、机具等相距太近不能保证安全距离。

⑤树梢摆动时碰到架空线。

⑥架空线档距太大,间距不足。

⑦导线排列顺序混乱。

⑧接头太多。

(2)防治措施

①架空导线应绑扎在绝缘子上。

②架空线必须架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脚手架上、树上。

③架空线的最大弧垂处与地面的最小垂直距离,施工现场为4m,机动车道为6m,铁路轨道为7.5m。

④架空线与建筑物凸出部分和机具边侧最小水平距离为1m。

⑤架空线与树梢最大摆动时的距离是0.5m。

⑥架空线的档距不得大于35m,线间距不得小于30cm。

⑦架空线的排列顺序应符合:

a.同一横担架设时,面向负荷从左至右为L1、N、L2、L3;

b.有保护零线时,面向负荷从左至右为L1、N、L2、L3、PE。

c.动力照明线在两个横担上架设时,上层面向负荷从左至右L1、L2、L3,下层面向负荷从左至右L1(L2、L3)N、PE。

⑧架空时尽量减少接头,在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电力线路时不得有接头。

10.5.3架空电杆不符规范

(1)现象

①材质系用毛竹。

②木杆偏细,弯曲较严重,部分腐朽。

③混凝土杆露筋,环向裂纹、扭曲。

④采用两根拼接。

⑤埋设深度不够。

⑥全部采用同一类用途的电杆,不安全或也不经济。

(2)防治措施

①架空电杆宜采用木杆或混凝土杆。

②木杆梢径不应小于140mm,不得有腐朽,无较大弯曲。

③混凝土杆不得有露筋,不得有严重裂纹、扭曲等影响结构受力的缺陷。

④当高度不够时,不得用两根杆拼接。

⑤电杆埋设深度宜为杆长1/10加0.6m,松软地基上应加大埋设深度,或采用卡盘加固。

⑥两侧一般使用单侧受力的终端杆,转角处使用转角杆,中间则使用承受两侧等拉力的中间杆,线路每隔一段插入一根高强度的耐张杆。

10.5.4拉线不符

(1)现象

①用单根铁丝做拉线。

②拉线与地面角度偏大。

③拉线地锚埋设深度不足,直接与拉线相连接。

④拉线方向选择错误。

⑤拉线影响地面施工或交通。

(2)防治措施

①拉线宜用镀锌铁丝,截面不小于3xØ4.0。

②拉线与地面的夹角在45○一30○之间。

③拉线地锚埋设深度至少1m,并用花篮螺栓与拉线相连接。

④拉线方向必须与电杆承受架空线拉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必须保持电杆受力平衡。

⑤当受环境限制不能设拉线时,改用撑杆代替拉线。

10.5.5横担不符规范

(1)现象

①横担用小方木或毛竹。

②上下横担距离不够。

③横担长度不够。

④横担用铁丝绑扎在电杆上。

⑤大角度转角杆采用单横担。

(2)防治措施

①横担材质为木质时,截面为80x80mm2,铁质时、角铁应大于L50×5。

②土下横担间的最小垂直距离直线杆低压与低压为0.6m。

高压与低压为1.2m。

③横担长度二线为0.7m,三、四线为1.5m,五线为1.8m。

④木横担用穿钉固定,铁横担用抱箍固定。

⑤直线杆和150以下转角杆可采用单横担,但跨越机动车道时应采用单横担双绝缘子;150一450转角杆应采用双横担双绝缘子,450以上的转角杆应采用十字横担。

10.5.6绝缘子不符

(1)现象

①采用小瓷柱。

②针式和蝶式绝缘子混用。

③在跨越河流,电力线路机动车道时,采用单绝缘子。

④大角度转角杆采用单绝缘子。

(2)防治措施

①绝缘子大小要合适。

满足机械强度。

②直线杆采用针式绝缘子,耐张杆采用蝶式绝缘子。

③在跨越河流、电力线路、机动车道时应采用双绝缘子。

④150以上的转角杆应采用双绝缘子。

10.5.7电缆架设不当

(1)现象

①电缆明放在地上。

②电缆用铁丝绑扎在脚手架上。

③电缆从地面配电箱直接斜拉到楼顶。

④电缆埋地随意,无保护措施,埋地接头用绝缘布包扎。

⑤在穿越建筑物、道路等场所时不使用防护套管。

⑥电缆与热力管道相距太近,绝缘层软化。

(2)防治措施

①电缆干线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

②埋地敷设时深度不小于0.7m,上下左右各均匀铺设50mm厚的细沙,上方再覆盖硬质保护层,埋地接头须设在能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的接线盒内。

③架空敷设时,应沿墙壁或电杆,严禁沿树木、脚手架架设,用绝缘子固定,用绝缘线绑扎,最大弧垂为2.5m。

④电缆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m高度至地下0.2m处,须加设防护套管。

⑤电缆向上架设时,应充分利用竖井、垂直洞口并应靠近负荷中心,固定点每层少于1处,延墙或门洞固定时,最大弧垂不小于1.8m。

⑥电缆与热力管道平行间距不小于2m,交叉间距不少于1m。

10.5.8室内配线错误

(1)现象

①进户线无室外端,直接接入室内。

②进户线直接从墙洞中穿过。

③户内线高度不足,人易碰触。

④将导线直接绑扎在梁上、柱上。

(2)防治措施

①进户线室外端应采用绝缘子固定。

②进户线穿过墙洞时应加穿防护套管。

③室内配线距地面高度至少2.5m。

④一般室内配线应采用瓷瓶、瓷夹等敷设,当采用护套绝缘导线时,才允许直接敷设在钢索上。

10.6配电箱及开关箱

10.6.1箱体制作与安装不符要求

(1)现象

①用木板或白铁皮制作。

②电器安装板采用木板。

③安装场所潮湿、不通风、高温,有强烈振动,环境恶劣。

④箱体漏雨,不封闭,常遭雨水、灰尘侵袭。

⑤箱体离地距离不对,操作不便,移动箱体放置于地面上。

⑥箱体下方乱堆杂物或杂草丛生。

⑦分配电箱与开关箱距离过长,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设备距离过长,操作不便。

(2)防治措施

①箱体材料应选用1.2–2.0mm厚的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

②电器安装板用金属板或非木质绝缘板制作。

③箱体应安装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不受外界振动干扰,不受有害气体、液体侵蚀,无高温辐射。

④箱体应能防雨、防尘。

⑤安装时固定式箱体中心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在1.4一1.6m之间,移动式箱体下底与地面垂直距离在0.8一1.6m之间。

⑥箱体周围应有足够空间,下方不得堆放物品,不得有灌木、杂草。

⑦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10.6.2箱内电器安装与接线错误

(1)现象

①电器安装位置混乱。

②电气装置松动、歪斜。

③不作接零或接地保护。

④引人、引出线位置随意,有上进上出的,有上进下出的。

有背后进出的。

⑤导线进出直接与箱体接触,无保护措施。

(2)防治措施

①箱内电器安装应遵循左大右小,即容量大的开关在左边,容量小的在右边。

②安装电器均应端正、牢固。

③箱体和箱内所有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件均应作可靠接零或接地保护。

④导线进出为下进下出。

⑤导线进出时应加强绝缘,并将导线卡固。

10.6.3配电箱管理使用不到位

(1)现象

①无专人专职管理配电箱和开关箱。

②人人都可以开门进行送电、断电操作。

③配电箱内无法分清各分路的用途、走向,开关箱也无法分清控制哪台设备。

④合闸、分闸顺序颠倒。

⑤箱内开关停送电操作顺序错误。

⑥箱内乱堆杂物,一些平时所用金属导电器材、工具放在箱内。

⑦无开关箱,分配电箱直接作开关箱使用。

⑧一只开关箱,同时控制几台设备,一箱多用。

(2)防治措施

①配电箱和开关箱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操作和监护。

②箱门应配锁。

③箱体门上应标注编号、名称、用途,配电箱内应设置分路标志。

④正常情况下,应遵循合理控制顺序,合闸顺序为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分闸顺序与合闸顺序相反。

⑤对箱内开关送电时应先合上手动隔离开关,后合上自动开关电器,停电时与上述相反。

⑥箱内应保持整洁、干燥,不得堆放任何杂物。

⑦施工现场应做到“一机、一箱、一闸、一保护”,不允许共用开关箱,以免操作失误。

10.7电器装置

10.7.1电器元件配置不当

(1)现象

①使用不合格产品。

②使用无盖闸刀开关、断裂熔断器等破损电器元件。

③箱内电器元件乱配,总配电箱无各种仪表。

(2)防治措施

①购置电器时,应采购正规厂家的具有产品合格证的产品。

②各种无盖的、缺角的、有裂纹的、破损的电器元件予以更换。

③a.总配电箱内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漏电保护器等,还应装设电压表、电流表、电度表等仪表;

b.分配电箱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及总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

c.开关箱必须装隔离开关和漏电保护器;

d.各箱内所装电器元件的额定值和动作整定值与本身负荷相适应,同时与上下级相适应。

10.7.2漏电保护器选择与安装错误

(1)现象

①末级漏电保护器,型号选择错误,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偏大,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偏长。

②上下级漏电保护器型号选择不匹配。

③将保护零线接入漏电保护器线圈。

④漏电保护器装在电源侧。

(2)防治措施

①a.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b.在潮湿和腐蚀介质场所应采用防溅型产品,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小于0.1s。

②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的漏电保护器匹配应合理,应具有分级、分段保护的功能,一般上一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下一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或是所保护线路设备正常漏电动作电流的1.5–2倍;上一级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下一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级差一般为0.1--0.2s。

③工作零线一定要穿过剩余电流互感器,保护零线决不能穿过剩余电流互感器。

④漏电保护器应装设在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

10.7.3熔体选择安装错误

(1)现象

①熔体额定电流偏大,短路后不能有效保护电器。

②前后级熔体不匹配。

③用金属丝代熔丝。

④熔丝逆时针旋压,无法紧固。

⑤熔丝多股缠绕或有接头。

⑥小熔断器装大熔体,熔断器被烧坏。

⑦导线直接与熔丝相连。

(2)防治措施

①熔体的额定电流、熔断时间、额定电压都必须与所保护的电路匹配。

②前级熔断器熔体的额定电流为后级熔体额定电流的2-3倍。

③严禁用其他金属丝代替熔丝。

④熔丝固定时应按顺时针方向压紧。

⑤熔丝中间不得有接头、损伤或使用多股缠绕。

⑥熔断器应与熔丝匹配,与电流匹配。

⑦导线必须与熔断器的固定螺栓连接。

10.8接地与接零保护

10.8.1保护系统选择错误

(1)现象

①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用电线路中采用TN-C接零保护或TT接地保护系统。

②在同一工地上同时采用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等多种保护系统。

③与外电源共用同一供电系统变压器时,不按外电源选择保护系统,随意选择自己的保护系统。

(2)防治措施

①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用电线路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②同一施工现场一般只有一种供电系统,因此必须采用同一保护系统,严禁同时采用接零接地等多种保护系统。

③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应根据当地的要求选择保护系统,与外界保持一致。

10.8.2接零保护系统的接线错误

(1)现象

①保护零线上装有开关和熔断器等电器。

②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形成电气联接。

③保护零线截面积偏小。

④使用非标准颜色保护零线。

⑤系统不做重复接地。

⑥工作零线重复接地。

(2)防治措施

①保护零线上不得装有任何开关电器。

②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应分开,绝不允许形成电气联接。

③保护零线的截面积不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积,同时必须满足机械强度要求。

④保护零线的统一标志为绿/黄双色线,任何情况下不得将绿/黄双色线作负荷线。

⑤保护零线除在总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作重复接地外,还应在中间、末端作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Ω。

⑥在漏电保护器后的工作零线严禁重复接地。

10.8.3接地装置的施工不符要求

(1)现象

①用螺纹钢或铝导体作接地体。

②接地体太短,且深度不够,间距太近。

③一组接地只打一根接地体。

④垂直接地体与水平接地体系用螺栓连接。

⑤接地线用铝线或单股铜线,截面偏小。

⑥接地装置只与一根接地线相连。

(2)防治措施

①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

②接地体的长度应不小于2.5m,且其埋设的深度在0.5m以上,两根接地体应间距5m。

③一组接地装置至少两根垂直接地体。

④垂直接地体与水平接地体必须采用焊接。

⑤接地线应采用多股铜线,截面不小于保护零线的截面。

⑥一组接地装置必须有两根以上接地线在不同点与其相连。

10.9防雷接地

10.9.1设计错误

(1)现象

①在旷野地区施工时,按工地雷暴天数,机械的高度等因素可以考虑不设避雷保护,但常遭雷击。

②施工处于高坡或土岗上,计算高度时以坡上的高度为计算高度。

③施工现场没有被全部覆盖。

(2)防治措施

①施工现场是否采取防雷措施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应根据当地雷暴的天数、机械高度等因素考虑是否设避雷保护,但若在旷野地区,周围无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则应加设避雷保护措施。

②在高坡或山岗上施工时,要以附近坡下的地面计算高度。

③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应以避雷针为轴的直线圆锥体。

直线与轴的夹角就是保护半径的对应角,为600,若超出这一范围应加设二支或三支避雷针。

10.9.2避雷装置不符

(1)现象

①避雷针偏短,偏粗。

②采用避雷带作接闪器时,中间断开。

③用细钢筋作为引下线。

(2)防治措施

①避雷针一般选用圆钢。

针长1m时直径12mm,针长2m时,直径选用16mm。

②采用避雷带时,避雷带应形成封闭,用直径不小于8mm的圆钢及宽为40mm的镀锌扁钢制作。

③引下线一般采用扁钢或圆钢制成。

其截面应不小于48mm2,通常用12mm×4–25mmX4mm扁钢,厚度应大于5mm。

引下线应使用镀锌制品,连接时应选择最短的途径。

10.10外电防护

10.10.1外电防护不严

(1)现象

①防护长度不够。

②防护物空隙太大。

③脚手架斜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