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803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要点..docx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要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要点..docx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要点

班级 姓名:

第22章遗传与变异

1.性状是指生物学的形态结构特征(如人的单双眼皮、番茄的果色、兔子的毛色等)和生理特性(如人的消化能力,血压的高低、人的血型等)。

2.相对性状:

指的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小贴士:

判断相对性状要诀: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条件要同时具备,如家兔的白毛和黑毛属于相对性状,因为上述两个条件同时具备了,同种生物(都是家兔,)同一性状(都是毛色)。

但家兔的白毛和家猫的黑毛就不属于相对性状,因为家兔和家猫是两种不同的动物;绵羊的长毛和细毛也不属于相对性状,因为前者是皮毛的长短,后者是皮毛的粗细分属于不同的性状,不满足同一性状的条件。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说的是生物之间的遗传现象。

“一娘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的是生物之间的变异现象。

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4.自然界中,生物的亲.代.和后.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叫遗传,是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5.变异指亲代与子代间、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分遗传的变异、不遗传的变异

(如太阳把皮肤晒黑)

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6.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蛋白和质DNA.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断。

(染色体的蛋白质上没有遗传物质).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它上面含有起遗传作用的主要物质即DNA(脱氧核糖核酸)DNA上又有许多

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功能单位,这些小单位称为基因。

因此,细胞核是细胞结构中的遗传信息的中心。

基因

DNA 染色体

基因在细胞内的最.确.切.位.

置.是在DNA上

7、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是基因。

生物的每种性状通常是由一对基因

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8.在生物的体细胞(精子、卵细胞外的其他细胞)中染色体总是成对存在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如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就包含23对DNA分子

9.在生物的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在存在的,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单存在的,如人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就包含23个DNA分子

★★小贴士:

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要诀

首先要分清哪类细胞,精子、卵细胞为生殖细胞,除生殖细胞外的其他细胞为

八年级下册知识要点第5页

17

1

共 页

体细胞(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然后按照细胞类型写出相应的染色体数目,注意要写明单位(条还是对)。

如人体中的红细胞、神经元、口腔上皮细胞、乳腺细胞等的染色体数目都为46条(或23对),人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也为46

条(或23对),但人的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为23条(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半)。

10.每一个人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胚胎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融合而成的。

精子来自于父亲,卵细胞来自于母亲。

11.父母亲的性状是通过其生殖细胞遗传给子女的。

动植物的性状也主要是通过生殖

细胞传给后代的。

基因在亲代和子代之问的传递示意图如下父亲体细胞→ 精子

(23对) (23条) → 受精卵 → 子女母亲体细胞→卵细胞 (23对) (23对)

(23对) (23条)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2.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是隐性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而另一个是隐性时,显性基因控制的那种性状就会表现出来。

如:

在决定豌豆茎高矮的基因中,高茎基因(T)是显性,矮茎基因(t)是隐性,所以用纯种的高茎(TT)豌豆与纯种的矮茎(tt)豌豆杂交,产生的第一代就是高茎(Tt)豌豆。

13.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两种,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一种。

如:

若用D表示控制高茎的基因,用d表示控制短茎的基因,那么表现为高茎的基因组成为DD或Dd,表现为矮茎的基因组成为dd。

(高茎)(高茎)(高茎)(矮茎)(高茎)(高茎)(矮茎)(矮茎)DD×DDDD×ddDd×Dddd

×dd

D

D D dd



d Dd D d

DDDd DD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高茎)(高茎)(矮茎)(矮茎)

14.

一个是显性基因,另一个也是显性基因时,表现为显性性状。

一对基因 一个是显性基因,另一个是隐性基因时,表现为显性性状

一个是隐性基因,另一个也是隐性基因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父母的性状

双眼皮、双眼皮双眼皮、双眼皮

父母的基因组

AA×AA

AA×Aa

子女性状

子女的基因组成

双眼皮、双眼皮

Aa×Aa

双眼皮、单眼皮

AA×aa

双眼皮、单眼皮

Aa×aa

全部双眼皮

全部双眼皮

部分双眼皮、部分单眼皮

全部双眼皮

部分双眼皮、部分单眼皮

全部单眼皮

全部AA

AA(1/2),Aa(1/2)AA(1/4),Aa(2/4),

aa(1/4)

全部Aa

Aa(1/2),aa(1/2)

单眼皮、单眼皮

aa×aa

全部aa

15.已知的眼睑这一性状,决定双眼皮的基因(A)是显性基因,决定单眼皮的基因是隐性基因(a)。

在人群中有如下婚配组合,已知他们的性状或基因组成,请填表写出他们的性状或基因组成。

人类的性别决定

16.人的体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为22对(常染色体男女相差不大),性染色体的数目为1对(性染色体男女相差很大),性染色体是决定男女差异的因素.

17.从理论上讲,一名孕妇不论生多少胎生男孩的机率是50%,生女孩的机率也是50%.

受精

发育

X XX 女

父亲

产生精子

Y

XY

X

XY

母亲

产生卵细胞

X

XX

生殖细胞 受精卵 后代性别

从上述分析中可得①出男女性别比为:

1:

1,(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②新生儿的性别主要取决于精子的类型

③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由于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是XY,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是XX。

因此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母共同决定的。

18.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XY,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为XX。

一个正常成年男子可以产生的精子种类有两种——含X的精子或含Y的精子一个正常成年女子可以产生的卵细胞种类有一种——含X的卵细胞

一个正常男孩生殖细胞(精子)内染色体组成——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

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22对常染色体+XY

一个正常女孩生殖细胞(卵细胞)内染色体组成——22条常染色体+X

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22对常染色体+XX

19.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那么这个受精卵(性染色组成为XY)将会发育成男孩(男孩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

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那么这个受精卵(性染色组成为XX)将会发育成女孩(女孩的X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

人类的主要遗传病

20.我们每个人的染色体上都有可能携带一些致病基因,当这些致病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人体上表现出来时,人就会患某种遗传病

21.色盲病是一种遗传病。

遗传病不仅会给家庭造成极大不幸,还会降低整个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

我们应采取禁止近亲结婚、婚前检查、遗传咨询等积极的措施,预防遗传病的发生。

22.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色觉正常基因是显性基因,它们都位于X染色体上。

因此:

色盲的男孩,其色盲基因一定是来自母亲(母亲可能是色盲或者色觉正常但带有色盲的基因),和父亲无关(父亲可能是色盲或色觉正常)。

色盲的女孩,其色盲基因一半来自父亲(父亲一定是色盲),一半来自母亲(母亲可能是色盲或者色觉正常但带有色盲的基因)。

22.常见的遗传病除色盲病之外,还有白化病、血友病、镰刀型细胞贫血、先天性聋哑、小头畸形、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等。

23.近亲结婚的后代患有遗传病的几率要比随机婚配的后代大得多。

这是因为近亲之间具有共同的祖先,近亲男女之间具有的相同基因比较多,带有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这些致病的基因往往通过生殖传递给子女,因此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直系亲属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生物的变异

24.在自然界中,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就是生物的变异。

同生物的遗传一样,生物的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25.变异有两种类型:

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遗传的变异指:

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变异。

能够遗传给后代。

能遗传的变异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不遗传的变异指:

由于环境条件改变,而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产生的变异。

不会遗传给后代。

(如皮肤被晒黑)

26.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遗传物质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使得这种转基因生物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这一技术被称

为转基因技术。

如转基因番茄、转基因烟草。

27.生物的变异不仅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生产实践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人们利用生物变异的特性可以培育优良品种,例如太空椒的培养,以及20世纪80年代起,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第23章生物的进化

生命的起源

28.地球上最初并没有生命,原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29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但是没有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一些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美国米勒等科学家已通过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最终经过复杂的变化、漫长的时间在原始海洋里终于演变出原始的生命。

(过程:

简单的无机物→简单的有机物→复杂的有机物→原始生命)

生物进化的历程

30.现代生物都是由原始生命逐渐进化而来的。

化石是表明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新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31.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原始裸子植物

能光合

原作用

始生命

不能光合

作用

原始藻类

原始苔藓类 原始蕨类



原始被子植物

线

(营养方式不同)

哺乳类

古代 两 爬 鸟类鱼类 栖 行

类 类

研究始祖鸟化石可以说明:

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形成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种子植物),最低等的植物是藻类植物。

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原始单细胞动物)。

最低等的脊椎动物是鱼类。

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是:

两栖动物

32.生物进化的趋势、规律: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3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古代鱼类,最早出现的陆生脊椎动物——爬行类。

生物进化的原因

34.人工选择:

根据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