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初三一模历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927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4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大兴区初三一模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市大兴区初三一模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市大兴区初三一模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市大兴区初三一模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市大兴区初三一模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大兴区初三一模历史.docx

《北京市大兴区初三一模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大兴区初三一模历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大兴区初三一模历史.docx

北京市大兴区初三一模历史

2019北京市大兴区初三一模

历史2019.5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l页,共两部分,34道小题。

满分9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学校、班级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试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一位同学在某处原始居民遗址博物馆里看到了下列展品。

据此判断,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居民

A.已经发明使用了文字B.逐渐产生了阶级分化

C.过上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生产D.实行禅让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2.下面这组漫画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王室衰微B.百家争鸣C.政权对峙D.民族交融

3.绘制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应是

A.治理黄河B.休养生息C.“推恩令”D.北击匈奴

4.与下列食物传人中原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赛通西域B.玄奖西行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

5.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

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

“他”是

A.汉高祖B.北魏孝文帝C.唐太宗D.元世祖

6.下列关于历史人物贡献表述正确的是

A.秦始皇:

统一文字,把隶书作为通行全国的规范文字

B.曹操:

兵败赤壁后退回北方,建立魏国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C.祖冲之: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

D.毕异:

改进造纸术,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伟大贡献

7.对以下两幅地图解读正确的是

A.图1修凿后使成都地区成为“天府之国”B.图2开通后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C.图1、图2都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水利工程D.图1、图2都开凿干春秋战国时期

8.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A.统一南北,创立科举B.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C.黄袍加身,政权并立D.管理西藏,行省制度

9.宋初文举每次录取进士至多10余人,后科举规模逐渐扩大,每次录取进士增至数十人,乃至200余人。

相反,北宋武举开科取士28榜,共录取868人。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宋朝

A.等级森严B.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D.重文轻武

10.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

与下面目录相关的主题应该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1.下面图示为石浩同学在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主流形式变化”时所做。

这一变化是为了适应

A.统治阶级文化需求B.市民阶层壮大后的文化需求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

12.以下图示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填写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3.与“自强”“求富”这一口号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4.著名历史学家章开玩说: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

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V选择了实业。

”与“张謇选择了实业”有关的是

A.创办湖北织布局B.创办轮船招商局C.创办大生纱厂D.创办汉阳铁厂

15.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确立君主立宪制统治

B.辛亥革命—终结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

C.国民大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

D.南昌起义—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6.“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枣园油灯亮,红日照”。

这首歌歌颂了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

中可以填人的是

A.瑞金B.太原C.延安D.西柏坡

17.九年级同学在撰写论文时提到: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

以下史实中可以印证这一观点是

①中国与日本侵略者艰苦战斗了14年

②二战中中国参战人数4.5亿,占世界总参战人数的23%

③二战中中国牵制日军240万人

④美国向日本投掷两颗原子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右侧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9.下表是1957年我国钢煤电生产的统计表,表中数据出现这样变化的原因是

项目

钢产量

煤产量

发电量

比1952年增长

296%

96%

166%

比1949年增长

33.9%

4倍

4.5倍

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增长

5.8%

2.1倍

5.2倍

A.开国大典B.一五计划C.大跃进D.改革开放

20.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袁隆平获得的称号是

A.海洋维权的模范B.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

C.激励青年勇攀科学高峰的典范D.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21.同学们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查阅了以下内容,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古希腊罗马文化B.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C.中世纪的欧洲D.跨人近代社会

22.1630年,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巴巴多斯经济主要依靠烟草,多数种植者是来自欧洲的自由民和契约佣工。

1680年,甘蔗成为巴巴多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此时种植者中非洲奴隶已是欧洲人的三倍。

与巴巴多斯劳动力构成发生上述变化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B.三角贸易

C.工业革命D.美国独立

23.下图是一位同学的读书笔记,他正在了解的人物是

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尼克松

24.下列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面临外来侵略的情况下进行的②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③改革后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④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5.一战后,列强间的斗争从战场转移到了谈判桌上,短短几年内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转移到了谈判桌上”指的是

A.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B.华盛顿会议和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和开罗会议D.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6.右图反映的是1925一1945年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导致美国失业率达到最高点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大危机

B.美国内战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7.宣传画是战争时期舆论宣传的重要形式,与右侧宣传画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德国投降

B.诺曼底登陆

C.雅尔塔会议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28.下列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社会解决经济等问题而成立

B.它是目前世界上代表性最广泛、最有权威的综合性国际组织

C.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了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D.它的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由欧洲经济共同体发展而来

29.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向同学们详细介绍有关“冷战”的专题知识,下列各项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是

①书籍:

《斯大林传》②视频:

《推倒柏林墙》

③地图:

《欧盟成员示意图》④图片:

《华沙条约》签字仪式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30.一位同学在学习“现代社会的发展”一课内容时画了右侧这张漫画,它集中反映了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①人口问题②资源问题

③生态问题④能源问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共45分)

31.(15分)一切创新最终都是制度创新。

材料一

克盉,1986年出土于北京房山琉璃河商周遗址,内有43字铭文。

铭文译文:

(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匽(燕,即北京)的诸侯,管理从羌族……到驭族、微族的地方。

克进驻匽(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

(1)材料一中文物“克盉”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I分)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出“克”与“周成王”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2分)

材料二

始皇诏文铜权,被誉为最有政治历史意义的秤蛇,上有40字铭文。

铭文: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灋(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统一)之。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补全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示意图。

(3分)

材料三从表面上看,美国的政治制度借鉴了罗马共和国的经验,使共和政体在制度上具有混合性。

但它并不是罗马共和制的翻版,而出现了许多重大的改进。

第一,它吸收了稚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付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第二,它消解了参议院的贵族性;第三,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第四,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总统)行使,但总统是选举的产物,其权力受到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制约;第五,它在英国立法机构内部分权以实现等级制衡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多向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

—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势:

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3)依据材料三,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

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

(40分)

①美国的政体借鉴了罗马共和国的经验,是罗马共和制的翻版。

()

②美国的政治制度中实行单一行政首脑,且行政权不受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制约。

()

③美国政治制度中的分权与制衡,是为了防止某一等级侵夺或垄断权力。

()

④美国的政治制度对历史上多种政体的要素进行了转化和吸收,构建出一种新型共和政体。

()

材料四

(4)依据材料四,说出图1、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名称。

(2分)任选其一说出其实施的意义。

(1分)

材料五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

政治制度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产生相当的作用。

就历史经验而论,任何一种制度决不能有利而无弊。

任何一制度,亦决不能历久而不变。

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还得追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5)依据材料五,说一说如何正确进行政治制度创新。

(2分)

32.(11分)长安街,历经600余年,蕴藏着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的成长记忆。

材料一13世纪中叶,一座为元朝皇帝建造的都城竣工了,这就是今天北京的雏形—元大都。

一个世纪以后,明朝取代了元朝,曾经的元大都南城墙被拆除,改作了城内的道路。

从1420年起,规模宏伟的紫禁城出现在了城市的中轴线上。

它的正前方,一座封闭的『I'字型广场,用高墙把市井和宫廷截然分开,这里是封建王朝的权力中心,王权之下最重要的官僚机构大多分布在广场两侧。

北边,皇城正门承天门(清朝时改称为天安门)居于正中,一东、一西的两座红门称作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它们之外,两条不宽的街道从未相通,却有着相似的名字—东边的叫做“东长安街”,西边的叫做“西长安街”。

—摘编自纪录片《长安街》解说词

(1)依据材料一,判断下图中是明朝北京城。

(1分。

填写序号即可)

材料二

序号

时间

地点

有关介绍

A

1901年

东长安街路南东交民巷

《辛丑条约》签仃以后,东郊民巷变成外国兵营、外国使馆、外国银行和外国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