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上的美味工厂二战日本海军间宫号食品补给舰小传.docx
《大洋上的美味工厂二战日本海军间宫号食品补给舰小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洋上的美味工厂二战日本海军间宫号食品补给舰小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洋上的美味工厂二战日本海军间宫号食品补给舰小传
战争,历来讲究的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当枪炮响起的时候,高高在上的将军和政客们考虑的是战略和胜败,而在泥水中爬行的士兵们,心中最关心的则是蔬菜和大米。
“粮草为先”是古往今来所有战争的终极铁律,只有为士兵和装备提供足够的能量,战争才能迎来最后胜利的希望。
进入20世纪以后的现代总体战争,各国更是大打“后勤仗”“补给仗”。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运送弹药、油料、粮食、药品等物资的后勤保障车队数量,大大超过了在一线冲杀的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的数量。
而二战期间的日本,奉行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帝国海军处于国防最优先发展的地位,对于后勤保障也是极为重视。
通过数十年的精心发展,日本在战前建立起规模庞大的联合舰队,舰队当中舰船种类十分齐全,不少在其他国家十分稀罕的舰种在活跃在其中,而本文即将介绍的“间宫”号食品补给舰,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曾横扫太平洋的日本联合舰队
▪联合舰队走向远洋的必然产物
一战之后,战胜国们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华盛顿条约》,大致划分了各国在欧洲和在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
国人熟知的是,日本作为战胜国家,以强盗逻辑强占中国山东。
但人们不熟悉的是,除此之外,日本还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诸多殖民岛屿揽入怀中。
一战后,德国的太平洋殖民地被美日瓜分
所以,一战之后,日本联合舰队的活动区域一夜之间扩大至太平洋中部海域。
如此广大的作战范围立刻使得原有的后勤补给制度捉襟见肘不堪使用。
日本水兵们开始走向远洋,在浩瀚的大洋上连续航行好几个月成为舰队训练的常事,于是,船上的吃饭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原本舰队携带的是大量的牛肉罐头作为军粮。
但是罐头固然好吃,但如果只有牛肉罐头,则难免乏味,甚至令人反胃呕吐。
当年,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船队的船员,就是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而遭受坏血病的侵袭。
对此,日本的海军部长官们也是煞费苦心。
为了保障官兵能长时间地对外执行侵略扩张任务,建造专门的食品补给舰,就成了应时之举了。
1924年,“间宫”号食品补给舰作为新的帝国海军后勤补给制度的重要一环应运而生。
当年7月15日,经过两年的施工建造,“间宫”舰在神户川崎造船所竣工完成,成为日本海军的第一艘“给粮舰”。
要知道,当年的中国海军连战舰都没有几条,日本人居然专门建造了这种后勤补给船只,可想当时两国军力差距之大。
而小日本的这艘“间宫”号食品补给舰,也算得上是“蝎子粑粑——独(毒)一份”了。
二战爆发之后,这条船又依战时编制成为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给粮舰”,继续活跃在二战的战场之上。
航行在太平洋上的“间宫”号
▪移动在大洋上的“食品加工厂”
食品补给舰是后勤保障舰船的一种,属于军辅舰船一类。
本来,日本人称之为“间宫”号给粮舰。
对于这个称呼,中国人能看得懂,但更规范一点的称呼,应该叫做“食品补给舰”。
因为它不仅是“给粮”,更能提供面包、寿司、豆腐、馄饨、小点心、新鲜蔬菜、羊羹、冰激凌等花样翻新的食品,称之为“食品补给舰”更恰当些。
英文的全称就是“MAMIYAFoodSupplyShip”,自然是“‘间宫’食品补给舰”的意思了。
动漫中的“间宫”号是厨娘的形象
围绕“间宫”号食品补给舰,还有这样几件有趣的事情。
1.要不要建牛棚?
刚刚竣工时的“间宫”舰,还特意建造了养牛的牛棚。
这可是件新鲜事。
本来,这是未来保证海军官兵能吃上新鲜的牛肉。
但日本人干起来才发现,在船上养牛实在是麻烦多多。
不仅要携带草料、清理粪便,还要设立屠宰间和食肉处理间,不仅增加了人员和开支,还有潜在诱发传染病的危险。
况且,庞大的牛棚也仅仅能饲养51头牛(中甲板47头,上甲板4头);相比之下,改成冷藏牛肉的冷库,则至少可以冷藏200头份的牛肉。
预示,“间宫”舰建成不久,就把牛棚取消了,改装成新鲜蔬菜储存间、包装车间和食品生产车间等。
到了1935年,“间宫”舰已能存储带骨的生牛肉110吨,相当于550头大牛的肉类,以联合舰队每日消耗18头肉牛计算,足足可以供应30天。
如果储存去骨的牛肉,可以储存240吨。
还可以储存猪肉、鸡肉、鱼肉等,但主打的还是牛肉。
2.粮食配给艇不足
“间宫”舰并不是舰对舰的直接向其他军舰配送食品,而是要通过小型的“粮食配给艇”来配送。
不过,这种“粮食配给艇”仅有4艘,艇长仅为8~9米,配送能力严重不足。
历届的“间宫”补给舰舰长在面见海军大臣时,都反映了要增加粮食配给艇配置的问题。
由于战事吃紧,没造小艇,而是直接将“浅间”号海防舰、“野间”号给油舰、“北上”轻型巡逻舰拉过来给“间宫”充当粮食配给艇,可说是阵容相当豪华了。
“间宫”号总是成为被军舰簇拥的明星
3.冷藏库的隔热壁性能不足
“间宫”舰上的冷库的隔热壁是用米松板制成的。
1924年的一次实测中发现,仅仅4~6小时,冷库内的温度就由零下3.3摄氏度上升到0摄氏度。
为此,舰长曾多次反映情况,但最终似乎并没有完全解决。
虽然冷库不“冷”,但仍是一个纳凉的好去处。
在夏季炎热的太平洋上航行时,总有艇员和厨师耐不住酷热而钻到冷库里休息。
但无语的是,居然常有人因为库门关闭之后无法出来而被冻死。
高峰时节,每次执行航海任务,船上总要发生5~6起冷库冻人致死事故。
为此,“间宫”舰舰长下达死命令:
“在关闭冷库门时,一定要向里面大喊三声‘有人吗’?
确认无人后才能关闭冷库门”。
4.容易成为攻击的活靶子
“间宫”补给舰的动力装置为直立式3缸、3级膨胀式往复式蒸汽机2台,最大功率为10000马力。
看起来马力挺大,但“间宫”补给舰的基准排水量为15852吨,舰艇全长为150.93米,这点动力根本就不算啥。
其满载时的最大航速仅为14节,轻载时的最大航速也只有16.5节,巡航速度更是仅有10节。
而且这艘老船以燃煤为动力,巨大的烟囱一路都冒着浓浓的黑烟。
在二战的战场上,这种慢悠悠冒黑烟武备少的大舰正是美过海军潜艇攻击的最好目标。
“间宫”舰多次受到美海军潜艇的鱼雷攻击以致最终沉没,都证明了这一点。
“间宫”号复杂的舱室结构
5.什么食品最受欢迎?
尽管日本人称“间宫”号为“间宫给粮舰”,但是,实际上“间宫”舰是一艘集粮食补给和食品加工于一身的综合食品补给舰。
根据日本海军1938年的一份资料,“间宫”舰装载的粮食有:
大米558.7吨,小麦404吨;而装载的食品原料,包括牛肉、鱼肉、新鲜蔬菜、调味品、酱油等,就有五六百吨,如果算上用大米、面粉加工的食品,可以说有一半多的食品原料加工成可以直接食用的食品。
所以说,称“间宫”舰为“海上食品加工厂”倒是更恰当些。
舰上的350号人,多数称为“厨师”更恰当些。
就是这些人制作出了五花八门的海军食品。
要问“间宫”舰上什么食品最受欢迎?
出人意料的回答是:
“海军果子”!
广受欢迎的“间宫”羊羹
尤其是“间宫”舰制作的羊羹最受海军官兵的喜爱,获得了“间宫羊羹”的美称。
“海军果子”是各类小吃的统称,其中包括:
鸡蛋卷、面包圈、冰激凌、羊羹等一些小甜点。
这些小甜点受到日本海军官兵的欢迎。
特别是在二战后期,日本本土居民都快饿得啃树皮了,但日本海军官兵的粮食供应还是很有保证,羊羹一类甜点更是既美味可口,又能补充热量,自然受到官兵的一致欢迎,而这对军队士气的提升也是大有助益。
说起羊羹,原本是中国的小食品。
相传最早的羊羹是用羊肉熬制的羹,冷却成冻而成为佐餐的美食。
后来由禅宗传至日本,由于僧人不吃肉,便用红小豆与面粉或葛粉混合后蒸制,逐步演化成以豆类制成的果冻食品。
其后,随着茶道的发展,羊羹逐渐成为著名的茶点。
二战后期,羊羹成为海军官兵难得的奢侈
二战期间,日本本土居民食物都不富裕,但“间宫”舰上却能每天生产馒头6000个,每个有半斤重;豆腐1500千克,可供1500人食用;芋头1500千克,可供3400人食用;面条800千克,可供1330人食用;羊羹,45000块;豆沙饼,夏天20000块,冬天50000块;冰激凌2000人份;汽水14000瓶等。
除此之外,舰上的“野菜冷库”还可以保存不少水果,如:
苹果、梨、桃子、西兰瓜、西瓜等。
冷库内保持零上5摄氏度的恒温,水果和蔬菜可以保存13天。
库内有换气扇,以防止果蔬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太高。
最受欢迎的水果是西瓜,仅供应在热带地区作战的海军官兵,每天每人仅供应800克。
还要分为三六九等,新兵蛋子只能吃不甜的“黄西瓜”,上等兵以上能吃到较甜的“芋西瓜”。
可以说是,单这一条军舰,就能让陆军土鳖们看傻了眼,更是让穷山沟里摸爬滚打的的中国军队羡慕得要死。
“间宫”号上存储的稀罕玩意——西瓜
▪服务侵略,下场悲惨
虽然,“间宫”号食品补给舰的本职工作是制作美味食物和运输各类补给。
但它终究是一艘服务于日本侵略战争的不义之船。
其下场也终将随着日本帝国野心的破碎而一同沉没。
1944年12月20日,“间宫”舰在日本海军第17号海防舰和“雁”水雷艇的护卫下,由日占的越南西贡出航,向日占的菲律宾马尼拉方向进发,执行输送粮食的补给任务。
水兵们如往常一般解缆出海。
但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将再也看不到陆地了。
20日晚,缓慢航行在中国南海海域的“间宫”舰受到正在此处游弋的美国海军“海狮”号潜艇的鱼雷攻击。
瞬间,舰船推进器就被打坏,无法继续航行。
随后,舱体开始进水,舰体开始向后倾斜;为恢复舰体平衡,舰长加濑三郎大佐命令:
全体舰员紧急出动,将后部7号舱的成袋的大米扔到大海中,但于事无补,舰体倾斜并没有恢复;更要命的是,0点时分,“间宫”舰再一次被一枚鱼雷击中而加速下沉,加濑三郎不得不下达了弃舰命令。
一时间,乘救生艇的、直接跳海的,乱成一锅粥……尽管就在附近的第17号海防舰先后救起了一小部分跳海者,但由于落水的艇员在冰冷的海水中浸泡时间过长(长达13个小时),少数被救起时奄奄一息的艇员多数殒命,最终的生还者仅有区区6人。
第二天,和“间宫”舰一道沉入海底的加濑三郎大佐被追授海军少将军衔。
1945年2月10日,日本海军宣布“间宫”号食品补给舰除籍。
为日本帝国主义野心陪葬的“间宫”号
这艘以制作美味“果子”而闻名日本海军的奇特舰船,就此迎来了它可悲的结局。
也许有人会问:
这艘“移动食堂”也啥也要被击沉?
对此,我们需要明白,“间宫”舰并不是医疗救护舰或装甲救护车,与张贴着“红十字”标志的救护单位有本质区别。
作为专业的后勤补给舰,“间宫”号能够大大补充和增强在太平洋上鏖战的日军战斗力。
尤其当日军补给系统几乎被美军消灭殆尽时,这条船几乎就是很多日本军人的救命之船。
它生产的每一块美味糕点,都将变为日本人扣动扳机、挥舞刺刀的能量来源,也将成为维系军队士气的最终保障。
战争因为它的存在而更加暴戾和残酷,它的食品仓库中盛满了盟国军人的生命和鲜血。
所以,它当然要受到最为致命的攻击,接受最为严酷的战争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