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8534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近五百年之久的跨世纪社会大辩论,各派纷纷发表本学派的思想主张。

虽然各派的观点主张各有侧重,但却有着共同主题。

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共同主题是

A.扩大各自流派思想的学术影响B.争夺国家主流思想的地位

C.探寻重建社会秩序的途径与方案D.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2.孔子主张“子不语怪力乱神”,老子认为“天法道,道法自然”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由此可见这三位古代先贤的主张都蕴含着

A.理性精神B.民主精神C.民本思想D.专制思想

3.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

这说明

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

4.下图汉字字体分别是

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B.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C.隶书——行书——草书——楷书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

5.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士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

这说明当时

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B.统治者不再强调封建道德

C.道家思想占据社会主流D.儒释道三教思想合而为一

6.1240年,蒙古军队进攻波兰利格尼兹城,波兰军队见一“怪物”腾空而起,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恶臭难闻,不等看清楚,蒙古铁骑已经冲杀上来。

波兰历史学家记载此战时称波军败于“妖术”。

此“妖术”

A.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与传播B.最早记载于《梦溪笔谈》

C.在唐末宋初的中国已有应用D.经海路外传至阿拉伯

7.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记载: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教育目标是成圣成贤B.倡导教育目标是博闻强记

C.阐明教育目标是求取功名D.强调教育目标是完善人的品德

8.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9.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

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A.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B.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

C.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D.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10.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16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

这表明明代科技

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B.普遍吸取西方科技成就

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11.黄宗羲认为: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从历史的分析中,黄宗羲揭示出传统政治

A.因循反复的特点B.走向衰败的轨迹

C.家天下的本质D.集权体制的根源

12.有人认为:

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

明清小说出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D.轻商思想淡化

13.观察如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

C.该漫画描绘的是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

14.康有为声称“凡西人所号长技,我中人千数百年皆

已有之”;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

实中国古制。

据此推断,康、梁两人

A.意在以复古为手段谋求政治变革B.仍未能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

C.所秉持的主要思想存在本质不同D.借“西学中源”说宣扬民主共和

15.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

“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其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

C.变法图强D.民主与科学

16.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

“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A.已经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B.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

C.决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D.对中国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17.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是受帝国主义压迫。

因此,无议会利用,无组织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毛泽东在文中主要调强中国

A.以坚持中心城市暴动的必要性B.大力组织工人运动的必要性

C.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8.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是

A.义务教育    B.全面发展C.素质教育D.免费教育

19.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

“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

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

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

”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A.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B.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

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0.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报告中指出:

“党对于学术性质和艺术性质的问题,不应当依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自己的领导,而要提倡自由讨论和自由竞赛来推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

”这一方针

A.得到了持续稳定的有力贯彻B.促成了科学文化的拨乱反正

C.指明了文化发展的正确途径D.放弃了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

21.苏格拉底曾在法庭对审判官说:

“人中最高贵者,雅典人,最雄伟、最强大,最以智慧著称之城邦的公民,你们专注于尽量积聚钱财,猎取荣誉,而不在意,不想到智慧、真理和性灵的修养,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民主与法治B.追求智慧和真理

C.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D.追求财富和荣誉

22.尼德兰思想家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一书中将普通人称为“愚人”,对之满怀同情、大唱赞歌;并借愚人之口说道:

“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优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

”这表明伊拉斯谟

A.开启理性的先河B.抗议君主的权威

C.颂扬生命的激情D.批判世俗的享乐

23.宗教改革时期,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直接阅读.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

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B.体现了马丁•路德的改革主张

C.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D.摧毁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

24.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25.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

“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

”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

A.《权利法案》B.《论法的精神》C.《社会契约论》D.《天演论》

26.有学者高度评价伽利略,认为“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伽利略的科学工作就是这一传统结合的典范。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伽利略非常注重于实验测量B.伽利略重视严密的逻辑推理

C.伽利略兼顾实验事实与逻辑D.伽利略实现了众多科学突破

27.霍金在《时间简史》中指出,“他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种类的力,它只不过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而早先人们假定时空是平坦的。

”文中的“他”

A.阐明了微观世界的发展演变规律B.标志着科学从此摆脱神学的控制

C.奠定了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D.揭示自然界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28.蒸汽机刚出现时工艺水平很差、制造和维修存在很大问题,又缺少合格的机械师,瓦特也不是每次都能修好机器。

到1830年,还有l/3的棉纺织厂以水为动力。

直到机械学科出现,这种情况才有所缓解。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瓦特蒸汽机的效率较低B.理论发展落后于现实的需要

C.工人阶级自发抵制机器D.科学研究缺少普通民众支持

29.京东生鲜已与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达成战略合作。

从“跑步鸡”到波士顿大龙虾,京东生鲜通过海外直采模式,把全世界的美味通过互联网摆上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

由此可知互联网

A.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B.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D.颠覆了人们的学习方式

30.下面两图反映的是19世纪法国在文学与艺术领域的突出成就,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人文主义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B.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愤懑与失望

C.工业化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矛盾激化D.科技发展给人心带来的浮躁与迷惘

二、材料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20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世界不同地区文明冲突、碰撞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以朱熹理学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于16世纪传入欧洲之后,作为助力推动了欧洲进入了“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该遵守的座右铭。

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

材料三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

东西律例,以法为宗。

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

“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

“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材料四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

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

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

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1917年1月1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相通的地方”,(2分)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指的是什么事件?

(2分)伏尔泰、罗伯斯庇尔推崇儒家的意图是什么?

(4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4分)

(4)对材料四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

说明理由。

(4分)

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

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

“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材料三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

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于如此。

伏尔泰:

人类第一个国王乃是一名成功的士兵,国家的功臣无需有荣耀的祖先。

卢梭: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

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

(2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并指出其实质。

(6分)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6分)

(4)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6分)

历史·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B

B

A

C

D

A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D

A

D

D

C

B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B

D

B

C

C

B

C

C

1.C【解析】据材料“虽然各派的观点主张各有侧重,但却有着共同主题”并结合所学可知,各家的主张各不相同,而在各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

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老庄讲道,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从天命思想中摆脱出来,作为自觉的主体去面对世界、认识世界的趋向。

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追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故C符合题意;扩大各自流派思想的学术影响、争夺国家主流思想的地位是其目的,而不是其主张,A、B错误;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是各自思想主张所产生的作用,与题意不符,D错误。

2.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选择对未知的神怪问题等保持缄默,老子认为要遵循自然规律,荀子认为自然界有可以认知的规律等说法,体现了三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问题有着理性态度,能够独立思考,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三人的说法都没有体现“民主”政治主张,没有以民为本或者权力集中等的观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3.B【解析】“《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属于儒家的经典之作,“上下尊卑”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说明司法审判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故B正确;西汉时期主要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A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法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没有提及判案的随意性,故C错误;儒家经典难以保证司法公正性,故D错误。

4.B【解析】仔细观察图片文字特征,不难得出,依次是: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5.A【解析】儒学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以后,一直居于正统地位,从材料中的“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和“非汤武而薄周孔”,说明当时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故答案为A项。

材料没有反映统治者对于封建道德的态度,排除B项;当时只是一些士人崇尚“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并不能说明道家思想占据社会主流,排除C项;佛、道、儒三教合一应在魏晋以后,排除D项。

6.C【解析】依据材料“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可知,这一“怪物”指的是火药武器,结合所学可知,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在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火炮等火药武器,故C项正确;火药与信息的记录和传播无关,故A项排除;火药用于军事和有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唐代,不是宋代的《梦溪笔谈》,故B项错误;火药通过陆路传至阿拉伯,不是海路,故D项排除。

7.D【解析】据材料“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可知,朱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正确;A、B与材料无关;据材料“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可知,朱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而不是求取功名,C错误。

8.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该画家以“人欣欣”、“人坦坦”、“人肃肃”、“人寂寂”来表达“春夏秋冬”的景致,体现出中国山水画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注重传达不同意境,符合山水画的特征。

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是花鸟画的特征,不是山水画的特征;C选项错误,山水画家往往并不拘泥于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而是一种写意;D选项错误,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是人物画的特征,不是山水画。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9.A【解析】据材料“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可以得出其反对心灵的管辖,体现了平等与叛逆思想的萌芽,A正确。

10.A【解析】材料“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都体现了明代科学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故A项正确;一本《农政全书》不能表明明代科学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也不能体现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故B、D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

所以答案A。

11.C【解析】由材料中“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而亦可谓之法乎”可见,黄宗羲认为秦、汉、宋采取的措施均是维护自己的统治,不是为天下百姓,从而说明传统政治“家天下”的本质,故答案为C项;黄宗羲认为不同朝代采取的措施是维护自己的统治,而不是说明传统政治因循反复,排除A项;黄宗羲没有提出传统政治走向衰败,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集权政治的根源,排除D项。

12.B【解析】文学是社会的镜子,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关注世俗的现实生活,这种社会的变迁带来了文学观念和形式内容的变化,世俗小说更加繁荣。

因此B符合题意。

A、C、D项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是材料所涉现象的主要的原因。

故选B。

13.D【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在坚持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即洋务派“中体西用”,故答案选D;抵抗派并未付诸实践,选项A排除;“新政”中提出了“预备立宪”的口号,在漫画中并未体现,排除B;从漫画中可以看出经济基础依然是小农经济,无法得出自然经济瓦解的信息,排除C。

14.A【解析】据材料“康有为声称……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实中国古制”并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称孔子为托古改制的先师,实行变法,减少变革的阻力,A正确;康、梁对西方的学习已经上升到制度层面了,B选项排除;C违背史实;康、梁宣传的是君主立宪,而不是民主共和,D错误。

15.D【解析】据材料“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并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为民主与科学,故D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等人的主张,故A不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故B不正确;变法图强是维新派的主张,故C不正确。

16.D【解析】根据材料“192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当时孙中山为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发展了三民主义,形成了新三民主义,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选,故选D。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不可能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故排除A、B、C。

17.C【解析】根据材料“无议会利用,无组织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表明无产阶级不能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我国国情决定的,故答案为C。

A、B不符合我国国情,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D错误。

18.B【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文盲人数占当时中国总人口比例非常高,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在教育方面应开展扫盲教育,故答案为B项;A、D项不是“当务之急”,排除;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排除C项。

19.A【解析】依据题干“20世纪60年代”“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结合所学可知,由于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技术,尤其是核技术方面落后,为此中国政府应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故A正确;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只是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B错误;C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20.C【解析】根据材料“党对于学术性质和艺术性质的问题,不应当依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自己的领导,而要提倡自由讨论和自由竞赛来推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可知中共八大主张文学艺术自由发展,反对政府对思想文化的干预,这种政策是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的,C选项符合题意;该方针在文革期间遭到巨大破坏,A选项排除;该方针与促成了科学文化的拨乱反正无关,B选项排除;放弃了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

21.B【解析】据材料“人中最高贵者,雅典人,最雄伟、最强大,最以智慧著称之城邦的公民,你们专注于尽量积聚钱财,猎取荣誉,而不在意,不想到智慧、真理和性灵的修养,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并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世风日下政局动荡之时,所以当时的一些雅典人专注于积聚钱财,猎取荣誉,而苏格拉底却为追求智慧和真理而献身,B正确;A、C与材料无关;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面对审判官时强调一些雅典人作为城邦的公民追求财富和荣誉,而不关注城邦应该觉得惭愧,与苏格拉底无关,D错误。

22.C【解析】根据材料中伊拉斯谟对普通人满怀同情、大唱赞歌,反对将人生活得“优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他赞成人文主义,颂扬生命的激情和幸福,C项正确;材料对愚人的称颂,在于突破禁欲观,不是在强调理性,与君主的权威没有矛盾冲突,其对世俗的享乐持认可而不是批判的态度,A、B、D三项错误。

23.B【解析】据材料“宗教改革时期,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直接阅读.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并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人人都可以阅读《圣经》,而英国人威克里夫和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直接阅读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符合了马丁·路德的主张,故B正确;据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仍然信仰上帝,A、C说法错误;宗教改革摧毁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但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翻译了的《旧约全书》使普通人可以直接阅读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D不是材料主旨。

2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和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因为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为旗号,维新变法托古改制,从而减少阻力,故正确答案为D。

25.B【解析】据材料“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权力制约与平衡的重要性,属于《论法的精神》的内容,故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