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与室内给排水设计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8386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外与室内给排水设计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室外与室内给排水设计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室外与室内给排水设计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室外与室内给排水设计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室外与室内给排水设计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室外与室内给排水设计大纲.docx

《室外与室内给排水设计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外与室内给排水设计大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室外与室内给排水设计大纲.docx

室外与室内给排水设计大纲

 

工程技术设计阶段

室外与室内给、排水设计大纲

 

主编单位:

主编单位总工程师:

参编单位:

主要编写人员:

软件开发单位:

软件编写人员:

 

勘测设计研究院

年月

目次

1引言………………………………………………………………………4

2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4

3设计基本资料………………………………………………………………5

4室外给水……………………………………………………………………7

5室外排水……………………………………………………………………10

6室内给水……………………………………………………………………11

7室内排水……………………………………………………………………12

8热水和饮用水供应…………………………………………………………13

9工程量计算…………………………………………………………………15

10应提供的设计成果………………………………………………………16

1引言

1.1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是以为主,兼有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总装机容量MW,年发电量kW·h。

灌溉面积km2。

通航t级船队(舶)。

电站厂房为,厂房高m,宽m,长m。

本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于年月日审查通过。

1.2设计任务简述

⑴本《大纲》不包括水电站的生产技术供水与排水。

除水源和处理部分外,其他部分均不包括消防给排水设计。

⑵水电站的供水水源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选择,先考虑地下水水源,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不优越或地下水源困难的情况下,可选择地表水为供水水源。

⑶本《大纲》说明水电站室外与室内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范围,包括工程的供水水源、供水规模、水处理工艺及流程、输配管线的布置与敷设以及对给排水系统的论述。

提示:

水电站的开发建设,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方便了交通,发展了旅游,往往使水电站附近发展成新的居民点,所以在设计永久给排水设施时,要考虑远期的发展。

1.3设计原则

⑴水电站给排水的设计,应符合经济、适用、安全、卫生的原则,满足生活、生产、施工和消防用水的要求,同时应便于施工、管理维修和保护;

⑵设计应按远期规划,近期设计,分期实施;

⑶根据地形情况、使用要求,和水质、水量、水压的不同,工程设计应考虑选择统一供水系统、分区供水系统或分质分压供水系统;

⑷污水的排放应做到防止污染,有利生态环境、保护水质的目的。

尽量集中排放,排水系统宜用分流制,要满足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2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有关本工程主要设计依据文件

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审批的文件;

⑶技术设计任务书。

提示:

给排水的技术设计要根据初设审查意见和水工、机电专业的修改做相应的变动,专业间要互提设计所依据的资料。

2.2主要设计规范

⑴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试行)(SDJ12—78)和补充规定;

⑵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⑶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⑷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⑸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6)

⑹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⑺高浊度水给设计规范(CJJ40—91)

⑻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42—82)

⑼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

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DJ278—90)

⑾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⑿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

⒀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

3设计基本资料

3.1工程等级和建筑物级别

⑴工程等级等;

⑵建筑物级别级。

3.2工程管理人员编制

共计人。

3.3水质

⑴原水水质化验报告;

⑵生活饮用水水质:

应满足GB5749—8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⑶生产和施工用水水质:

应根据生产工艺和施工用水水质要求确定。

3.4气温

⑴月平均气温,见表1:

表1坝址月平均气温表单位: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⑵最高、最低气温

绝对最高气温℃;

绝对最低气温℃。

3.5风速、风向

⑴冬季平均风速m/s;

⑵夏季平均风速m/s;

⑶主导风向方向。

3.6冻土和积雪

⑴最大冻土深度m;

⑵最大积雪深度m。

3.7降雨强度

降雨强度mm/min。

3.8湿度

⑴最热月平均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⑵最冷月平均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3.9地震烈度

⑴本工程基本地震烈度为度;

⑵本工程设计烈度为度。

3.10标准图集和设计手册

⑴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s1、s2、s3,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1990年合订本;

⑵建筑设备施工安装图册:

(91SB2.91SB3,91SB4三册),华北区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出版,1992年第一版;

⑶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1~11册,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

⑷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

3.11初设图纸和地形图

⑴室外给排水总平面图;

⑵净水厂总平面图;

⑶水厂流程图;

⑷水厂主要建、构筑物平剖面图;

⑸主厂房给排水平面图;

⑹副厂房给排水平面图;

⑺给排水系统图;

⑻厂区和生活区1/1000与1/1500平面布置图;

⑼厂区和生活区1/1000与1/1500地形图;

⑽管线敷设线路1/1000或1/500带状地形图;

⑾附属建筑物给排水平面图。

3.12原水资料

⑴地表水水质全分析;

⑵地下水水质全分析;

⑶地下水水源地水文地质资料;

⑷地表水水源地百年一遇洪水位m;

⑸地表水水源地保证率大于95%的枯水位m。

3.13地质资料

⑴水厂所在地及管线经过地区的地质资料;

⑵工程区域断层位置与断层宽度。

4室外给水

4.1水量计算

⑴居住区生活用水量m3/d;

⑵生产区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m3/d;

⑶公建用水量m3/d;

⑷消防用水量m3/d;

⑸由生活水系统供应的生产用水量m3/d;

⑹施工用水量m3/d;

⑺浇洒、绿化用水量m3/d;

⑻循环冷却用水量m3/d;

⑼未预见水量(包括渗漏水量)m3/d。

提示:

随着水电站的建成,交通、旅游、经济的发展,会在水电站附近形成新的居民点,水量计算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留有余地。

4.2地表水源供水系统

4.2.1水源:

  ⑴对原水水质进行全面分析,要求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⑵计算取水量,要求水量有保证;

  ⑶对取水、净化、输水、管理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⑷要具备施工条件。

4.2.2取水构筑物:

  ⑴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取水构筑物位置;

  ⑵构筑物设计最高水位按百年一遇频率确定;

  ⑶构筑物设计枯水位保证率按95%~97%;

  ⑷进水口设拦污栅或清污设施。

4.2.3净水工艺及水力计算:

按原水水质、水温、水量要求、生产能力确定净水工艺流程和主要构筑物。

净水工艺流程:

加药(加氯)加氯

原水反应、沉淀过滤清水池送水

澄清澄清水送水

水力计算:

  ⑴反应池水力计算;

  ⑵沉淀池水力计算;

  ⑶滤池水力计算;

  ⑷澄清池水力计算;

  ⑸清水池容积计算。

4.2.4加药系统:

  ⑴根据原水水质和药源决定投药量mg/L;

  ⑵确定投药方式。

4.3地下水源供水系统

  ⑴评价地下水水文地质资料;

⑵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⑶确定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形式;

⑷水源地总体布置。

4.4消毒系统

⑴液氯消毒系统;

安装方式:

氯瓶调压器控制器水射器至投氯点。

⑵其他消毒系统;

提示:

根据具体情况,也可选用漂白粉、次氯酸纳、或紫外线消毒。

⑶加氯量:

根据原水水质和试验结果决定其投氯量    mg/L;

⑷设置防毒设备和报警设备。

4.5水泵房和输配水

⑴输水管一般不少于两根,如设有安全水池或其他安全供水设施时也可只设一根;

  ⑵调节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设计;

  ⑶管线应设排气和排空设施;

  ⑷管材宜用钢管、给水铸铁管或钢筋混凝土管;

⑸管道水力计算;

提示:

⑴旧金属管:

当V≥1.2m/s时

i=0.00107·V2/d1.3

当V<1.2m/s时

i=0.000912·(V2/D1.3)·(1+0.867/v)0.3

式中:

V—平均水流速度,m/s;

i—水力坡度;

d—管子的计算内径,m。

⑵钢筋混凝土管:

i=V2/(C2·R)

式中:

i—水力坡度;

V—平均水流速度,m/s;

R—水力半径,m;

C—流速系数。

  ⑹水锤计算和确定水锤消除措施;

提示:

建议参考《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第五章中:

“水锤计算与防护”。

  ⑺管线抗震和解决不均匀沉陷的措施;

提示:

建议参考《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的有关章节。

  ⑻水泵房:

  1)按管道水力计算和水量选泵,并选择辅助设备;

  2)要有不小于一台主泵的备用泵;

  3)泵房值班室应有隔音措施;

  4)泵房的布置必须考虑安全运行、方便巡视,便于日常维护,并能进行一般检修。

4.6环境保护

应按水源环境保护要求,对水源设一级防护带或二级防护带,对净水厂应设置卫生防护带。

5室外排水

5.1排水量计算

⑴计算污水排水量;

⑵计算雨水排水量。

5.2排水系统

按雨污分流设计,雨水可设明沟就近排放。

污水要排往工程下游,其排放的污水水质要满足GB8975—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5.3管材

提示:

可选用排水铸铁管、混凝土管或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排水管根据地质情况确定所设管道基础。

5.4管道水力计算

5.4.1污水管道水力计算按下式计算:

(1)

式中:

V—管渠平均水流速度,m/s;

n—粗糙系数;

R—水力半径,R=A/P,m;

A—水流有效断面面积,m2;

P—湿周,m;

i—水力坡度。

5.4.2雨水的流量和降雨强度按下式计算:

⑴雨水流量公式:

Q=ψ·q·F

(2)

式中:

ψ—径流系数;

q—设计降雨强度,L/(s·hm2);

F—汇水面积,hm2;

Q—管道、渠、涵的设计流量,L/s。

⑵降雨强度公式:

q=167A1·(1+C·LogP)/(t+b)n(3)

式中:

q—设计降雨强度,L/(s·hm2);

A1—重现期为一年的设计降雨的雨力,mm/min;

C—雨力变动参数;

P—设计降雨重现期,a;

t—降雨历时,min;

b—历时附加参数;

n—历时指数。

提示:

计算雨水的降雨强度公式中的参数A1、b、C要根据当地情况采用或收集当地的降雨强度公式,如没有降雨强度公式,可用数理统计法、湿度饱和差法、或最大日降雨量法推导。

5.5局部污水处理

⑴生活污水应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往水电站下游;

⑵生产废水的排放应符合有关的废水排放标准;

⑶医疗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排放到水电站下游;

⑷餐饮业污水应设置除油设施。

提示:

水电站附近不应建设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如已建成,其“三废”排放应符合“三废”排放标准。

6室内给水

6.1用水量计算

6.2水质

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6)的要求。

6.3确定给水系统形式

6.4系统水力计算

⑴住宅、办公楼、医院、学校等按下式计算:

qg=0.2a·(Ng)1/2+K·Ng(4)

式中:

qg—计算管段的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L/s;

Ng—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

a、k—设计秒流量系数。

⑵工业企业卫生间、浴室、食堂、影剧院等按下式计算。

qg=Σqo·no·b(5)

式中:

qg—计算管段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L/s;

qo—同类型一个卫生器具的给水额定流量,L/s;

no—同类型卫生器具数;

b—卫生器具的同时给水百分数。

6.5管材与配件

⑴生活给水管管径ψ≤150mm时,用镀锌钢管,丝扣连接或法兰连接;

⑵生活给水管管径ψ>150mm时,用给水铸铁管,用水泥或胶圈连接;

⑶大便器、便槽、小便器的冲洗水管用塑料管;

⑷生产或消防给水管道一般用非镀锌钢管;

⑸管道配件采用与管材相同的材料;

⑹确定管道的防腐措施。

6.6管道布置与敷设

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应按下列原则进行:

⑴满足最佳水力条件;

⑵满足施工、维修方便与建筑美观的要求;

⑶保证使用与安全;

⑷要有伸缩变形、隔音、防震措施。

6.7管道清洗与试压

⑴管道清洗:

要求用水清洗,清洗时要求系统内达到设计工作压力和设计流量;

⑵管道试压。

提示:

⑴当管道工作压力p≤0.6MPa时,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

⑵当管道工作压力p>0.6MPa时,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25倍。

并且不小于工作压力加0.3MPa。

⑶请注意新技术与新设备的采用。

现有的给排水规范和给排水手册正在修订,设计应符合新规范和新技术的要求。

7室内排水

7.1排水量计算

7.2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按雨污分流、污废分流布置。

7.3卫生器具设置

提示:

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和有关的专业标准设置。

7.4系统水力计算

⑴住宅、办公楼、宿舍、医院、学校等按下式进行水力计算:

qu=0.12a·(Np)1/2+qmax(6)

式中:

qu—计算管段污水设计秒流量,L/s;

Np—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排水当量总数;

a—根据建筑物而定的系数。

qmax—计算管段最大的一个卫生器具的排水流量,L/s。

⑵工业企业卫生间、浴室、食堂、影剧院等按下式进行水力计算。

qu=Σqp·no·b(7)

式中:

qu—计算管段污水设计秒流量,L/s;

qp—同类型的一个卫生器具排水流量,L/s;

no—同类型卫生器具数;

b—卫生器具的同时排水百分数。

⑶按要求确定排水管的坡度、流速、和充满度。

7.5通气管系统

由污废水负荷、污废水管道长度和管径计算通气管管径。

提示:

污、废水立管均需设伸顶通气管或专用通气管

7.6排水管道布置与敷设

7.6.1排水管道按下列原则布置与敷设:

  ⑴满足最佳水力条件;

  ⑵满足施工、维修方便与建筑美观的要求;

  ⑶保证使用与安全;

  ⑷设置穿越、伸缩、抗震的措施。

7.6.2排水管材与管件用铸铁排水管材与管件。

7.7屋面雨水

提示:

⑴屋面雨水的排放首先按外排系统设计,如有困难或特殊要求时可按内排系统设计;

⑵建议在主厂房有关部位或高程设置厕所,其污水可用排污泵排除。

⑴雨水量计算按当地暴雨公式计算其降雨强度;

⑵重现期按0.5~2年选用。

8热水和饮用水供应

8.1热水供应系统

提示:

根据建筑类型、使用情况、热源条件和循环方式,确定采用局部热水供应系统、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或区域热水供应系统。

8.2热水量计算

提示:

⑴依据使用单位和热水用水定额按下式计算热水量:

Qh=Kh·m·qr/T

式中:

QH—最大小时热水用水量,L/h;

Kh—小时变化系数;

m—用水计算单位数,人或床;

qr—热水用水量定额,L;

T—热水供应时间,h。

⑵依据卫生器具和热水用水定额按下式计算热水量:

Qh=Σqh·no·b/100

式中:

Qh—最大小时热水用水量,L/h;

qh—卫生器具一小时的热水用水量,L/h;

no—同类型卫生器具数;

b—在一小时内卫生器具同时使用百分数。

8.3耗热量计算

提示:

⑴依据使用单位和热水用水定额用下式计算耗热量:

W=(Kh·m·gr/T)·(tr—tL)·C

式中:

W—设计小时耗热量,W;

Kh—小时变化系数;

m—用水计算单位数,人或床;

qr—热水用水量定额,L;

T—热水供应时间,h;

tr—热水温度,℃;

tL—冷水温度,℃;

C—水的比热。

⑵依据卫生器具和热水用水定额用下式计算热水量:

W=Σ(qh·no·b/100)·(tr—tL).C

式中符号同本提示第

(1)条和8.2节提示

(2)。

8.4水的加热和贮存

提示:

根据使用特点、耗热量、热源和燃料种类确定使用下列四种加热设备之一:

⑴容积式水加热器;

⑵快速水加热器;

⑶煤气水加热器;

⑷电力水加热器。

8.5管网水力计算

⑴沿程损失计算:

  V<1.2m/s时

i=(0.000912·V2/D1.3)·(1+0.867/V)0.3(8)

  V≥1.2m/s时

i=0.00107·V2/D1.3(9)

式中:

V—平均水流速度,m/s;

  i—水力坡度;

  d—管子的计算内径,m。

  ⑵局部损失计算:

h=ΣξV2/2g(10)

式中:

V—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m/s;

  ξ—局部阻力系数;

  h—局部阻力水头损失,kpa。

提示:

⑴自然循环管网

1)管段的热损失按下式计算:

W=π·D·L·K·(1-η)·(tm—tR)

式中:

W—管段热损失,W;

D—管道计算外径,m;

L—管段长度,m;

η—保温系数;

tm—计算管段的平均水温,℃;

tR—计算管段周围空气温度,℃;

K—无保温时管道的传热系数,W/(m2·℃)。

2)循环流量按下式计算:

QX=ΣW/(t1—t2)

式中:

QX—循环流量,L/h;

ΣW—配水管网总的热损失,W;

t1—加热设备出口温度,℃;

t2—配水管计算点的水温,℃。

⑵机械循环管网

1)循环水头损失按下式计算:

Hb>(QX+Q1)/QX2·HP+Hh

式中:

Hb—水泵全扬程的水头损失,KPa;

QX—管网循环流量,L/h;

Q1—附加流量,L/h;

HP—循环流量通过配水管路的水头损失,KPa;

Hh—循环流量通过回水管路的水头损失,KPa。

2)循环流量按下式计算:

Qb≥Qx+Qf

式中:

Qb—循环流量;

Qx,Qf同上式。

根据计算选择循环水泵及配套装置。

8.6热水管材与敷设

提示:

⑴热水管材用镀锌钢管或铜管;

⑵热水管道可在管井、吊顶敷设或明敷;

⑶热水系统应设温度调节装置、排气和释压装置、膨胀装置。

除支管外,所有热水装置与管道均需保温。

8.7开水供应系统

⑴计算饮用水量;

  ⑵生产区选用电力开水器;

  ⑶生活区设集中式开水炉。

9工程量计算

9.1计算原则、规定和方法

9.2工程量计算

10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10.1设计文件

  ⑴设计说明书

  ⑵计算书

10.2设计图纸

  ⑴室外给排水布置总图;

  ⑵净水厂布置平面图;

  ⑶净水厂管线布置图;

  ⑷反应、沉淀池平剖面图及详图;

  ⑸滤池平剖面图及详图;

  ⑹清水池平剖面图及管件详图;

  ⑺加氯、加药间平剖面图及设备安装详图;

  ⑻水泵房平剖面图及详图;

  ⑼净水厂流程图;

  ⑽澄清池平剖面图及详图;

  ⑾取水构筑物平剖面图及详图;

  ⑿水井及管道布置图;

  ⒀室内给排水平面布置图;

  ⒁室内给水、排水、热水系统图;

  ⒂室外给排水管道设计图;

  ⒃局部污水处理设计图;

  ⒄卫生间平面布置及系统图。

10.3工程量汇总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